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下学期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期末检测答案1-5AACAB 6-10BCBCB 11-15DBBDD 16-17AB18.(6分) ①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自觉遵纪守法的人。②认清危害,增强法治观念。我们要时刻警惕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③那种认为自己年龄小与违法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④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很多犯罪都不是一朝一夕铸成的,而是有一条从不良行为到违法行为、再到犯罪的变化轨迹。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自控力,严于律己,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防患于未然。 (也可从下列答案中写一点:违法行为必须承担责任;法律通过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实现社会的有序运行;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等结论性语句,回答一条也可以给2分)19. ①小豫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传统美德不仅在古代发挥作用,对于今天的我们依然影响深远,我们应该继续传承和弘扬传统美德。(2分)②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传统美德在培养个人良好品德、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维护社会秩序等方面对古人和今天的中国人均起着重要作用。(4分)③因此,在生活中,我们既要了解和宣传中华传统美德,向模范人物学习,又要大力弘扬和践行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2分(注意:只判断正误不给分)20.(1)犯罪行为;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2)行政违法行为。(3)①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在国家治理、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②法律通过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实现社会的有序运行。21.(1)①文以载道,以人化人的教化思想②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等等。(3)①传承核心思想理念、弘扬中华人文精神、践行传统美德;②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精神世界,鉴定文化自信,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座堂堂正正的中国人;③积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④影响带动周围人学习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⑤积极参加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如:国学知识讲座,古诗词大赛等等。(写出两点,言之有理即可)驻马店市二中 2024-2025 学年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七年级 道德与法治一、选择题(17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1.在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一场名为“新春有礼·一起过节”的中国文创新春海外推广活动在全球多地热烈展开。参展的有精美别致的冰箱贴,有玲珑剔透的 “小粉炉”甜品,有“华服来潮”马面裙 ……这些历经沧桑的文物宝藏,如今正在以另一种形式焕发新生。这些文创产品( )①体现了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②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穿越千年仍散发魅力③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的最佳方式④彰显出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制定促进银发经济发展的政策;强化残疾人权益保障,提高优抚补助标准 ……这体现了我国不断践行的核心思想理念是( )A.重民本 B.讲仁爱 C.尚和合 D.求大同3.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社会诚信氛围日渐浓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以下情境做到诚信的是( )①未成年人借用成年人的身份信息长时间玩网络游戏②考试过程中拒绝传递答案,坚持独立完成③因为贪玩没写完作业,第二天到校抄袭同学作业④不小心打碎教室玻璃,主动向老师说明情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①聚餐理性消费,自觉践行光盘行动②通过网络购买外卖食品,注意适度适量③家庭用餐合理搭配,注重膳食均衡④已过保质期的食品,继续食用以免浪费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文化类纪录片《“字”从遇见你》从最基本的汉字开始,结合汉字的生活情境与历史场景,故事化地讲述汉字的来源和演变,挖掘汉字背后的文化密码。观看该纪录片,有利于我们( )①丰富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②感受中华文化无与伦比的优越性③领略汉字之美,发现汉字魅力④增强文化认同感,抵制外来文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下列诗句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的是(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名言警句都闪烁着思想与智慧的光芒。以下名言警句及解读对应最不合理的是( )A.“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主动热心帮助他人,友善待人B.“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我们要发自内心,去敬畏规则C.“人而无礼,焉以为德” ——我们要学会依法规范自身行为D.“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会换位思考,体会他人感受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深邃博大,下面学校文化长库廊中的名句与其体现的思想理念对应不正确的是( ) A.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道法自然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天人合一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革故鼎新D.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惠民利民9.中国的“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君子和而不同”等传统文化理念,逐渐得到许多国家的认同。这些理念,为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借鉴。这些理念( )①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②彰显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③为化解国际问题提供了有益启示④强调革故鼎新,与时俱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我还是胎儿时,虽然没有出生,但是可以继承遗产。”“父母对未成年的我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我家买了新房,爸爸妈妈与开发商签订了购房合同。”这表明民法典( )①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②涉及方方面面,规范着人们的一切行为③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更加和谐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王某经常在家中和朋友聚会至深夜,他们大声喧哗,播放音乐。王某的行为违背了民法典中的哪一基本原则( )A.平等 B.诚信 C.自愿 D.公序良俗12.某班道德与法治课上进行了“模拟法庭活动”,让同学们争当小法官。下列案件中,“法官 ”判决正确的是( )序 案件号 判决擅自利用他人的照片,制作搞笑表情包并传播 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①② 侵犯了张某的文化权某公司未经张某同意,将他的专利发明成果转化为产品并进行销售③ 维护了失主的财产权公交车上失主发现钱包被偷后,对全体乘客进行搜身④ 侵犯了同桌的隐私权张某与同桌发生矛盾后,将同桌的微信聊天内容截图发朋友圈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 ①生命和健康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②国家只重视公民的生命权和健康权③生命和健康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 ④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权和健康权 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4.下列关于概念间的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15.下列适合在“民法典宣传月”中选用的案例是( )①伪造身份证件实施电信诈骗,被判处有期徒刑②将他人丢失的手机据为己有,被法院判令归还③看体育比赛时向场馆扔水瓶,被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处罚④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表了其作品,被诉侵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快递员小张送快递到某出租房时发现,屋内有几个人显得神神秘秘,小张悄悄观察了屋内的情况,发现他们正在用手机或电脑与外界联系,小张怀疑他们正在实施电信诈骗。你认为小张应该( )①退出房屋,拨打 110报警 ②奋不顾身地阻止犯罪分子③事不关己,悄悄离开 ④记住犯罪分子相貌特征,为公安机关提供信息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17.一个人如果缺乏规则意识,法治观念不强,就难免做出违法的事情。对下列违法行为的推理正确的是( )A.未按合同履行合约要求→一般违法行为→受到行政制裁B.不戴头盔违反交通规则→行政违法行为→受到行政处罚C.谎报小区内的火灾险情→民事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D.发生邻里纠纷后辱骂他人→严重违法行为→受到刑罚处罚二、非选择题(4 小题,共 36分)18.(6分) 犯罪是成长路上最凶险的陷阱。下图是 15岁中学生小治的变化轨迹。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小治的经历带给我们什么启迪?(6分)19.(8分) 在讲到“践行中华传统美德”这一课时,道法老师说道: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道德准则,我们要把它们传承好。小豫认为:“中华传统美德在古代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已经过时了,不需要再践行和弘扬了。”请你对小豫的观点进行辨别与分析。20.(10分)案件一:李某在网络游戏中以“赠送游戏皮肤”“低价购买账号”等名义,对未成年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先后骗取 5名未成年人的钱财共计 6万余元,法院依据《刑法》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案件二:2025 年 2月,安某为了蹭热点,伪造郑州高架“超速抓拍处罚单”造成市民大量转发,引起恐慌,公安部门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其进行行政处罚。(1)案件一中李某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1分)请说出你的判断依据。(3分)(2)案件二中安某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2分)(3)结合两则案件,请你谈一谈对“法律保障我们的生活”这一观点的认识。(4分)21. (12分)九季诗香未远,十载风华再续。《中国诗词大会》一经播出就引发全社会背古诗、学古文的热潮。2025年,第十季《中国诗词大会》报名通道已经开启, 诚邀同学们诗海竞帆,笔墨会友,共同传播诗词之美。我校团委要举行“品诗词之美,扬传统文化”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活动一】悟人文精神(1)诗歌中不仅有美妙的韵律和意境,更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请写出以下诗句分别体现了什么人文精神?(4分)诗句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句 2:“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活动二】表爱国情怀(2)自古以来,中华儿女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祖国兴衰、民族存亡紧密联系在一起。由此产生了众多爱国诗词。请你推荐两句表达爱国情怀的古诗词。(4分)【活动三】扬传统文化(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青少年责无旁贷。请你向同学们发出倡议。(4分) 倡议书亲爱的同学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深邃博大,是解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密码。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责无旁贷。在此,我倡议:①② 倡议人:xxxx 2025 年 6月 20 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下道德与法治期末试题答案.docx 七年级下册道法期末试题.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