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探界者”钟扬》 课件(共4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3《 “探界者”钟扬》 课件(共4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41张PPT)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第04课 “探界者”钟扬
看到漫天飞舞的蒲公英时,你会想到什么?
看到巍峨耸立的雪峰时,你会幻想些什么?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讲到了一个人,他从渺小和苍茫中,看到了生的希望,看到了人类的未来,亦看到了含蓄而厚重的生命之光,在热忱中不断的探索与前行。让我们一起走近--《“探界者”钟扬》。
导入
开始学习吧~
第一部分
知人论世
叶雨婷
中国青年报90后记者。
了解作者
在这文章的背后,这名90后的女记者在2018年1月赴上海、成都、拉萨进行实地采访多日,采访及写作历时两月,克服高原反应,采访了钟扬老师的家人、朋友、同事、学生。
和叶雨婷同行的,是经验丰富的各大媒体的老牌记者,她不惊不畏,在轮番轰炸的激烈同题竞争中,她没有选择一味煽情,而是给读者,特别是青年学生塑造了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和与众不同的探索者,文风清新扑面。
叶雨婷讲述“在采访前期,我与部门主任堵力老师策划沟通了一周多。在采访和写作中,我发现钟扬是一个很多面的人,他是少年天才、种子达人、科学队长、接盘导师,在历时一周的实地采访中,我曾去过他的家和多处工作地点,见到并采访了60多位与他相关的人,收集到了几十万字的文字材料。在庞大的采访素材中,我筛选出这些‘小故事’,希望用它们还原出一个真实的钟扬。”
文章背后的故事
钟扬(1964年5月-2017年9月25日),男,汉族,湖南邵阳人,199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是复旦大学党委委员、研究生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组织部第六、七、八批援藏干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走近中心人物—钟扬
2017年9月25日,钟扬在去内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为民族地区干部讲课的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年仅53岁。
2018年3月29日,中央宣传部追授钟扬“时代楷模”称号;2018年6月,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8年12月,入选感动中国2018候选人物:2019年2月,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2019年9月25日,钟扬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走近中心人物—钟扬
2017年9月25日,著名植物学家、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西藏大学教授钟扬在去内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为民族地区干部讲课的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年仅53岁。钟扬不幸离世的消息令学界深感悲痛,许多学者和记者纷纷以各种形式撰文纪念这位良师益友 。本文就是中国青年报记者撰写的一篇报道。
选择适当的新闻事实塑造新闻人物的形象美
1、选择出最典型的事件来塑造新闻人物形象
  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高层人物,都会在不同方面体现出特殊的社会影响,他们身上也有着不同的新闻价值,因此根据人物所具有的新闻价值来选取的新闻事件,必须是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的事件,必须是最具代表性的事件。
2、找准表现角度,把握人物与事件的内在联系
  找准表现角度,把握人物与事件的内在联系,尽可能的把人物性格与细节融合在事件里,使文章可读,人物可亲。尤其是对高层人物的专访,选取合适的角度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尤为重要。
3、引用最具表现力的人物语言
  引用最具表现力的人物语言,是展现新闻人物形象美最直接的方法。人物通讯中的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情感、气质、性格的具体体现,必须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
了解人物通讯的形象美和语言美。
在新闻写作上展现人物通讯的语言美
1、运用白描和零度修辞描写人物,审慎使用形容词
  由于新闻的特性,新闻作品的语言美本就不是体现在华丽的辞藻上,它不像文学作品,可以合理想象、夸张、类比。人物通讯作品在运用语言时,不仅要真实的反映人物的本来面貌,还要运用文字将作者的审美意识顺利的传达给读者。白描和零度修辞是展现人物特色的好方法。
2、具体准确,少用含混不清、笼统的词语
  人物通讯要求对人物进行详细深入的报道,因此语言的表述必须具体,同时人物通讯也要遵守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做到语言表达的准确。少用含混不清、笼统的词语。文章中尽量不要用“不久前”“最近”等笼统的时间概念;也不要用“许多”“极少数”“大概”“也许”等模棱两可的词语。用词要确切,用语要恳切,才能做到人物描写的具体化。
3、语言通俗简练,富于个性美
  人物通讯比起消息,在篇幅上虽然长得多,但作为新闻作品,同样要求语言的通俗简练。
也要体现作者的写作风格,使新闻语言富于个性美。
明确 钟扬是本文的中心人物;
“探界者”是钟扬身上的核心品质,即不断的探索前行。
解题
“感动中国”颁奖词:超越海拔六千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倒下的时候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屑于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
第二部分
初读课文
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拟南芥(jiè) 调侃(kǎn)
戛然而止(jiá) 毛坯房(pī)
屋脊(jǐ) 悲怆(chuàng)
撰写(zhuàn) 跌宕起伏(dàng)
问题思考
【思考1】概括主要内容
“探界者”钟扬 “英雄”少年
种子达人
科学队长
“接盘”导师
生命延续
考入中科大;进入中科院工作;“胁迫”妻子结婚。
不讲究住房;致力于采集种子。
热爱科普。
敢于接收转导师学生。
学生延续探索之路;种子某一天会生根发芽。
第三部分
文本研读
【思考1】分析内容
文章第一段为什么从拟南芥写起?
问题探究
①从拟南芥写起能够揭示文章主人公钟扬的身份——植物学家,因为全世界有众多的植物学家都在研究它。②从拟南芥写起,还把钟扬与西藏、复旦联系在一起,从而揭示了他的其他身份——援藏干部、教育专家等;也为下文写钟扬在西藏采集种子等事件做了铺垫。③从拟南芥写起,还有助于揭示人物品格。因为植物学家很少涉足西藏,而钟扬却凭执着的品格在西藏发现了拟南芥。
【思考2】鉴赏语言
任务:赏析下列句子中红色的词语。
钟扬在西藏大学理学院的一位同事说:“每次和钟老师采种子都是惊险和惊喜并存。”
问题探究
“惊险”和“惊喜”,虽都有“惊”字,表达的意思却截然不同。“惊险”写的是钟扬野外考察的恶劣环境,“惊喜”则写的是他丰硕的考察成果。两词连用,生动形象,具有幽默色彩。
【思考3】分析形象特征
任务:从文中找到相应细节,概括钟扬的形象特点。
①钟扬参加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考试。当时的竞争非常激烈,就在钟扬差点儿失去信心的时候,他接到了通知—考上了!
问题探究
天资聪颖、有进取心。
【思考3】分析形象特征
任务:从文中找到相应细节,概括钟扬的形象特点。
②钟扬在考上少年班以后就开始补习数学、物理,因为老师说他这两门考得不好。
问题探究
勤奋刻苦、勤学上进。
【思考3】分析形象特征
任务:从文中找到相应细节,概括钟扬的形象特点。
③那时,学习无线电专业的他对植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曾用两年的业余时间,旁听了武汉大学生物系的课程。
问题探究
热爱科学、执着追求。
【思考3】分析形象特征
任务:从文中找到相应细节,概括钟扬的形象特点。
④他毫无怨言地接受了这个连煤气、热水器都没有的房子,洗着冷水澡住了半年。
问题探究
吃苦耐劳、毫无怨言
【思考3】分析形象特征
任务:从文中找到相应细节,概括钟扬的形象特点。
⑤“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青藏高原这个占我国领土面积1/7的地区,植物种类占到了1/3。有些地方甚至百年来无人涉足,植物资源被严重低估。”钟扬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这样介绍。
问题探究
高瞻远瞩,有远见卓识。
【思考3】分析形象特征
任务:从文中找到相应细节,概括钟扬的形象特点。
⑥“作为一个植物学家,我最喜欢的植物是蒲公英,如果发现它开花并且结了种子,我会用手抓一把,一摊开里面一般有200颗。我最讨厌的植物是什么呢 椰子。那么大一颗,8000颗的样本数量,我们需要两台卡车把它们拉回来。”钟扬调侃道。
问题探究
纯真可爱、直率朴实
【思考3】分析形象特征
任务:从文中找到相应细节,概括钟扬的形象特点。
⑦大家都建议钟扬待在帐篷里,他却说:“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你们能爬,我也能爬。”
问题探究
身先士卒、无所畏惧。
【思考3】分析形象特征
任务:从文中找到相应细节,概括钟扬的形象特点。
⑧在钟扬的鼓励下,同学们在学校开设了“学与做科学社”。另外,钟扬还帮这个社团撰写舞台剧脚本,并利用零碎时间帮助同学们排练。
问题探究
真诚热心、乐于助人。
【思考3】分析形象特征
任务:从文中找到相应细节,概括钟扬的形象特点。
⑨钟扬曾说:“培养学生就像我们采集种子,每一颗种子都很宝贵,你不能因为外表看上去不好看就不要,说不定这颗种子以后能长得很好。”
问题探究
惜才若渴、关爱学生、重视教育。
【思考4】分析作者在刻画钟扬时运用的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
明确 正面刻画:
①刻画人物语言。文章每一部分都有直接引用的钟扬的话,它们或是钟扬与别人对话,或是钟扬的演讲内容,或是钟扬写的文字。
②刻画人物行为、事迹。如不挑剔住房,赴西藏采集种子,热心科普事业等。
侧面刻画:
①通过他人之口讲述钟扬的事迹;
②运用对比衬托手法,如写钟扬不在意生活品质与致力于种子收集的对比,藏族同事对其“大胆”的评价等。
问题探究
【思考5】钟扬在植物学研究、个人的追求和教师的责任等方面有自己的价值观。请结合本文材料,探究在钟扬身上体现出的价值观与人生的关系。
问题探究
①价值观是每个人的信念体系,它直接影响每个人的人生轨迹(理想追求、生存方式、道德品格和事业成就)。
②钟扬在事业追求上,胸怀天下,理想崇高,不怕吃苦。立志为祖国,为人类负责,建立种子的“诺亚方舟”。
③钟扬在个人追求上,顽强执着,脚踏实地,不计荣辱。他深深扎根艰苦环境,毫不畏惧,一生坚守他的人生追求。
④钟扬认为教师就要追求薪火相传,他倾注心血培育学生、热情投入科普教育。
新闻通过回顾钟扬教授生平的事迹,热切赞美了钟扬忠于祖国奉献人民、不懈探索追求的“种子”精神。钟扬做事总是充满着高远的诗意情怀,洋溢着“功成不必在我”的历史追求。“人和树都要坚持下去”——再看钟扬的生前感言,尤其能感受到面向未来的“坚持”之可贵。钟扬走了,但精神还在。后人应该继续给孩子们心中点燃一把火,应该继续给时代的进步送去火种,当这种精神蔚然成风,我们的民族也将释放出更澎湃的创造力。
明晰主旨
第四部分
技巧点拨
【任务引导】人物通讯的特点有两个方面,我们可以把它称为“两条线”。
1.“过程线”是人物生活的经历或事件发展的过程;
2.“思想线”则是作者根据人物事迹所提炼出的主题——中心思想,它贯穿于人物的典型事迹中,反映着事物的本质意义。
【写法指引】人物通讯的写法
(一)做好准备
一方面,做好人物的选择,选择的人物要。
①能体现时代精神,反映社会面貌。例如,责任担当的品质。
②有能构成新闻的较充分的事迹。也就是在搜集人物事迹时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做好全面的阵地战准备。
③生命形态和生活轨迹有一定的独特之处。
④人物有鲜明的个性,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⑤可以反映一些道理或揭示一种事实。例如文章的最后,引用了钟扬的一段话“任何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下去,而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这里道出了生命的传承与梦想的价值。
【写法指引】人物通讯的写法
(一)做好准备
另一方面,选取表现人物的常用手法
①通过人物的行为描写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即要通过人物身上的事例来表现精神核心。
②通过细节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细节的描写往往会给人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例如文章中在写钟扬衣着的时候有这样一段描写“钟扬却背着他经典的黑色双肩包,穿着磨白了的牛仔裤,戴着一顶宽檐帽”,其中“磨白了的”道出了钟扬在西藏工作之久以及条件之艰苦。
③在矛盾冲突中写人。例如文中的主要矛盾就是恶劣的工作环境与钟扬执着科学的工作热情之间的矛盾。
④借他人之口刻画人。借他人之口的侧面描写能够让写人叙事变得更加客观真实可信。例如,文中多次引用钟扬同事和学生的话来补全事情的经过。
(二)明确写好人物通讯的要点
①要有现实针对性。
写作对象的选择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能体现时代精神,二是对人们有激励和鼓舞作用。也就是说,选择的采写对象如果与当下先进性的时代要求不相吻合或相差甚远,则不能让广大受众产生思想上和情感上的共鸣,也就难以收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先进的思想教育人的社会效果。例如,钟扬身上的精神品格正是符合现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
(二)明确写好人物通讯的要点
②事迹可信度要高
长期以来,“为社会树立榜样”是人物通讯写作的“经典性”法则,然而,它很容易导致新闻人物的真实性产生偏差,使报道的可信度下降,从而弱化甚至消解所期望的报道效果。这种带有普遍性特征的偏差在于:先验地以某种绝对化、纯粹化、理想化的标准,预制一种理想榜样模式,然后用这种模式来“套”现实中的人物,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二)明确写好人物通讯的要点
③故事情节要生动感人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把它引用到新闻报道上也十分妥贴:这里的“言”可以指新闻报道的文体;“情”就是新闻人物的情感,或称作者诉诸文本而传达出来的情感;“人”就是受众。通讯往往特别强调事件对受众的人性化、个人化的情感诱惑力。
(二)明确写好人物通讯的要点
④报道中的人情味要浓
为了确保报道被人们阅读,作者必须以一种呈现个人亲历的戏剧性事件的手法进行报道。做到这一点的方法之一是:使用人们常用的词汇讲述故事。记者通过寻找与事件有关的人,使新闻人格化和戏剧化,也就能更好的吸引受众。
(二)明确写好人物通讯的要点
⑤要有典型的事例
也就是说选材要有针对性,围绕中心组织素材,要做到有的放矢。先进人物的事迹总是让人感动,给人激励,给人启迪。只要你走近你熟悉、喜欢的先进人物,或实地采访,或查阅收集资料,那么,人物通讯报道就一定能写成功。
(二)明确写好人物通讯的要点
⑥“评”出深意,情理相生
要想把人物通讯写得饱满,使它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就必须善于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融人物形象、情愫、哲理于一炉,汇真实性与文学性于一体,才能达到教育群众、感染群众的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