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1张PPT)苏轼——一个被宋神宗称赞为“才与李白同,识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旷世奇才。苏轼(1036—1101)字 号 ,眉州眉山人。 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思想较复杂,虽以 为主,但 也很浓厚。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因“ ”(1079年)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成就:“诗”与 并称为“苏、黄”;“词”与 并称为“苏、辛”;文为 ;“书法”与 并称“书法四大家”。子瞻北宋儒家思想老庄哲学和佛家思想乌台诗案黄庭坚辛弃疾唐宋八大家之一黄庭坚、米蒂、蔡襄东坡居士一.了解作者(上 阙)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下阕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二人一直相敬如宾,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离开了人世。这对苏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二.写作背景三.欣赏上阙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1.十年生死两茫是作者直接对亡妻的思念,作为 首句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础2.作者采用“对写法”,推己及人,字面上是说妻子孤独,无处无人去诉说,实际是自己孤独凄凉而推想亡妻跟应该自己一样,表达了作者仕途失意、亲朋远离、生死两隔、孤独寂寞、凄凉无助而又急于向人诉说的情感。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1.作者采用三个长短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2.想象两人相逢,妻子应该会认不出自己,把死别后自己容颜苍老,形体衰败的种种忧愤都写了出来。其实,这时他才四十岁,尘霜满面,暗示了自己仕途坎坷、生活艰辛3.妻子辞别人世已经十年,却要“纵使相逢”,这是一种绝望的、不可能的假设,感情是深沉、悲痛,而又无奈的,表现了作者对爱侣的深切怀念。四.下阕欣赏词中“记梦”的句子是哪些,在写法方面有什么特点?试作分析。1.记梦的词句是“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2.这些句子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夜来幽梦”是记实,“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是写梦境。3.梦境描述使用了不假雕饰的白描手法,以一个常见而难忘的场景表达了爱侣在自己心目中的永恒的印象。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可见作者对爱妻的一往情深和深沉地怀念。“无言”,方显沉痛,才胜过了万语千言;才使这个梦境令人感到无限凄凉。“此时无声胜有声”,别后种种从何说起,只有任凭泪水倾盈。这是把现实的感受溶入了梦中,使这个梦也令人感到无限凄凉1.结尾三句,又从梦境落回到现实上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是说作者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而柔肠寸断2.这是推己至人的“对写法”,作者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在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谓用心良苦。在这里作者设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这种表现手法,不说自己如何,反说对方如何,使得诗词意味,更加蕴蓄。3.最后这三句,意深,痛巨,余音袅袅,让人回味无穷。特别是“明月夜,短松冈”二句,以景结情,凄清幽独,黯然魂销。“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总结艺术手法①虚实结合②对写法(推己及人)③白描手法④以景结情本文的写作顺序以现实-梦中-现实,梦中抒情写对亡妻的真挚的爱情与思念,充满一种悲凉的曲子本文是一首悼词,结合自己十几年的政治生涯都不幸的感慨,而映衬了对亡妻的咏怀,不忘的之情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