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7张PPT)4 乡愁同学们,我们学过的古诗中有哪些诗句表达了作者的乡愁?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每一个日落的黄昏,每一个月圆的夜晚,每一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勾起他们对故乡的怀恋。诗人们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典型的思乡之作——余光中的《乡愁》。余光中(1928—2017),生于江苏南京,后移居台湾,当代诗人、散文家和评论家。出版诗集、散文集、评论集、翻译集40余种,代表作品有诗集《舟子的悲歌》《钟乳石》《万圣节》《莲的联想》《白玉苦瓜》《与永恒拔河》等。走近作者必备知识余光中1949年去台湾时年仅21岁,再还乡时已64岁。正如他自己所说:“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20世纪60年代起余光中创作了不少怀乡诗,其中有人们争诵一时的“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创作背景必备知识20世纪70年代初创作《乡愁》,余光中在回忆创作过程时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感情所至,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字音字形必记字词邮票( yóu ) 窄窄( zhǎi )矮矮( ǎi ) 坟墓( mù )海峡( xiá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要求:1.读准重音,读出回环往复的节奏。2.语调舒缓深沉,语速稍慢。3.抑扬顿挫,饱含感情,层层递进,第4小节达到顶峰。初读课文朗读指导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重读“小小”)(重读“这”,以下类推)(重读“那”,以下类推)(重读“窄窄”)乡愁听读,学习朗读: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注意“啊”与前一字连读轻声,不能当单字重读)(重读“矮矮”,语调稍微提高)(语气要转激烈,“在里头”可拖轻微颤音)(语气转平和)(重读“浅浅”)(“那头”拖长音,表现深深的惆怅和期盼)1.本诗共四节,用了哪几个表示时间推进的词语?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自主探究初读课文2.诗中用了哪几种意象来表现乡愁?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家国之思丧母之哀夫妻之爱母子深情3.这几个具体的意象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精读课文分析讨论1.“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种意象前,表修饰、限制的数量词和形容词有什么表达效果?“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物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2.作者借助这四个意象所表现的乡愁一样吗?请具体分析。不一样。四节诗分别表现的是母子之情、夫妻之爱、丧母之哀、家国之思。前三节是家愁,最后一节是国愁。邮 票小时候离家读书,乡愁唯有通过那小小的邮票以写信的方式来向母亲诉说心中的思念。它凝聚着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象征着作者少年时代乡愁的骨肉之情。母亲牵挂儿子,儿子想念母亲。这是青年男女之间的思恋和向往,是两地奔走的爱情。它凝结着对新婚妻子的无尽相思,象征着作者青年时代乡愁的恋人之情。长大后,为生活所驱遣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外,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所以,那缕缕的乡愁,便只有寄情于那一张张来来回回的船票。船 票将母亲与作者生死隔绝,只有在墓前凭吊来寄托哀思。它象征着作者中年时代乡愁的生死之情。这是一种只能埋于心底、无法在两者之间传递的刻骨铭心的思念。墓里墓外虽然只有咫尺,然而却是那么遥远。坟 墓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后,乡愁都有所寄托与排遣。到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生者与死者,永远地隔开了。不管是邮票还是船票,都无法叩开这一小小的坟墓,都无法连接这阻隔的阴阳。诗到这里,感情加重,悲剧气氛更强,让人唏嘘感叹不已。将台湾与大陆分隔多年,却割不断在台的游子对祖国的思念。它象征着作者晚年时期的思念故土之情。海峡虽然“浅浅”,但是故土之情却是深不可测。而且,作者的情感是层层深入、步步递进,它绵远深长、回味不尽。海 峡作者“乡愁”的内涵和境界,随着自己的成熟和时代的发展,得到不断的深化和提升,从个人和家庭的亲情,扩展到海峡两岸的爱国之情。这就使“乡愁”具有了鲜明的时代色彩。3.诗歌的第四节能去掉吗?为什么?对诗意的拓展有什么作用 不能。如果去掉第四节,这首诗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念故乡的诗;有了第四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这一节又画龙点睛,乡愁的诗意升华为“国愁”和“民愁”了。这一节体现了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的特殊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分析讨论精读课文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是在余光中的《乡愁》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 作者通过创设意象,把抽象的乡愁化作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形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这就是乡愁。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来感悟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是理解和赏析诗歌的重要途径。2.诗歌中所选取的意象之间是什么关系?请简要说明。递进关系。这些意象是按照诗人的人生经历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的,并且从感情的抒发来看,是层层推进的关系,邮票、船票、坟墓三个意象,不过是铺垫而已。末节的“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它所抒发的爱国主义深情,比起前面三节的乡关之思、爱人之情、亲人之情,具有一种崇高美,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3.这首诗具有多方面的“美”。请你从整体结构、构思立意、词句运用等角度进行分析。整体结构美在整齐划一的结构美在一唱三叹的音乐节奏构思立意美在从小到老的时间顺序美在托物寄情的形象比喻美在身处各地的空间变化词句运用美在数量词的运用美在每节诗中长句和短句的运用美在叠词的运用4.作者为什么选取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来表达“乡愁”?诗人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因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形象,分别是人生四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这样,诗人的乡愁就不至于无所依附。小时候,诗人离家,与母亲用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群人的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余味无穷。这是一首抒情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实物化,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结束分离之苦的强烈愿望。课文主旨课堂小结小时候长大后后 来现 在母子永诀两岸阻隔乡 愁板书设计课堂小结夫妻离别母子分离邮票船票坟墓海峡1.借具体意象表达抽象的情感。诗人从广泛的时空中选取四个意象,借物抒情。用“邮票”诉说对母亲的思念,用“船票”表达对爱人的思念,用“坟墓”表现与母亲的死别,用“海峡”抒发家国之思。全诗用具体可感的事物表达抽象的“乡愁”,极富感染力。写作特色课堂小结2.构思精巧,富于音韵之美。诗歌以时间为顺序,以感情为线索,以大体相同的诗句和格式,反复咏叹,使情感逐层加深,由思亲升华到思念祖国。诗歌的结构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匀称,又有小节内长短句的变化,使诗的形式于整齐中蕴含参差之美。1.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张九龄《西江夜行》描写乡愁的古诗词名句积累拓展2.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李白《宣城见杜鹃花》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4.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5.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6.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8.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刘细君《悲愁歌》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当我死时 余光中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从前,一个中国的青年曾经在冰冻的密歇根向西瞭望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饕餮地图,从西湖到太湖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乡愁四韵 余光中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血一样的海棠红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信一样的雪花白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母亲一样的腊梅香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海之恋 余光中夜夜我梦见在海畔独走走向那落日,向海尽头有时又梦见在崖顶高歌四面的海涛都沉沉答和我梦见那海鸥向我招手像欢迎大海的浪子回头那争先恐后上岸的海潮像伸出手来要将我拥抱我的心啊是一张破帆被阵阵的海风吹得微颤我的耳朵是一片崖石日夜都听见海潮的呼喊哦!我想念那浑然起伏的水面像婴孩想念母亲的胸口我灵魂这无穷无尽的焦渴原要那万水之母来解救我要回到海上去回到我灵魂,我梦的故乡我怎能化作一只白鸥永远,永远在海上徜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