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高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肇庆市高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新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生物学科题目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诗句和谚语中,不能体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清明雨涟涟,一年好种田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D.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2.下列能够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长江中所有的白鳍豚 B.校园里的一棵梧桐树
C.池塘中所有的水草和鱼 D.九寨沟自然风景区
3.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树、虫、鸟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B.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C.生产者可以利用分解者分解有机物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
D.消费者的数量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
4.植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时间是( )
A.只在有光时 B.只在白天 C.只在晚上 D.在白天和黑夜
5.养金鱼的人常在鱼缸里放一些新鲜水草,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清洁鱼缸里的水 B.增加水中含氧量 C.供给鱼新鲜食料 D.使鱼缸更有生机
6.如图是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基本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菜豆种子与玉米种子的胚分别由①②③④和cdef构成
B.菜豆种子与玉米种子的结构相比,④和c的数量不同
C.种子萌发时③和f最先破土而出,发育成根
D.绿豆芽食用的白嫩部分主要由②结构背地生长发育而成
7.下图示桃子的形成过程,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
A.子房、受精卵、果皮、胚 B.子房壁、胚珠、种子、果实
C.胚珠、受精卵、种子、胚 D.子房、受精卵、果皮、种子
8.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那么会引起( )
A.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 B.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C.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 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9.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某同学将颗粒饱满的大豆种子分为等量的A、B、C、D四个组并设计如下实验。预测3天后种子萌发数量最多的一组是( )
A.25℃、干燥 B.0℃、水适量 C.25℃、水适量 D.25℃、种子浸没水中
10.当前文旅市场强势复苏,“村BA”“村超”“淄博烧烤”等现象火爆出圈,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也产生了环境污染问题。下列不利于环境污染防治的是( )
A.垃圾就地焚烧 B.使用清洁能源 C.退耕还林还草 D.污水处理排放
11.为提高移栽植物成活率,园林工人常给植物“挂吊瓶”(如下图)。下列关于茎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树皮的韧皮部中有筛管,能运输有机物 B.形成层细胞分裂能力强,与茎的加粗有关
C.木质部中的导管能运输“吊瓶”中的液体 D.髓位于茎的中央,主要功能是储存有机物
12.某同学设计的“探究光照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实验方案中,不科学的步骤是( )
A.取一个纸盒并在盒底铺一层湿润的泥土
B.在纸盒左右分别盖上透明玻璃板和不透明的黑纸板
C.选取2只健康的鼠妇分别放在纸盒的左右两端
D.观察并记录鼠妇的分布情况,分析实验数据
13.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的甲、乙、丙三种类型的草原进行调查。下表是不同面积中不同物种数量统计结果如下:(调查面积cm×cm)
调查面积(cm×cm)草原类型 10×10 20×20 40×40 80×80 90×90 100×100 110×110 120×120 130×130 140×140
甲 3 5 8 14 16 17 19 20 20 …
乙 3 5 6 9 11 13 13 13 13 …
丙 2 3 5 8 8 8 8 8 8 …
请问在上述甲、乙、丙三种类型的草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弱的草原是( )
A.甲 B.乙 C.丙 D.不能确定
14.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下列做法能增强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是( )
A.大量引进外来物种 B.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C.减少细菌和真菌的数量 D.保持动物和植物的数量恒定不变
15.东东制作了叶片的临时切片(如下图)并进行观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完成步骤甲前,应先用碘液对叶片进行染色 B.步骤乙应挑选较厚的材料制成临时切片
C.丁图叶片中,运输营养物质的结构是②叶脉 D.⑤是气孔,它的张开和闭合由保卫细胞控制
【主题一】在植物的有性生殖中,花扮演着关键角色。桃花作为被子植物的典型代表,其精巧的花部结构(雄蕊、雌蕊、子房等),是完成传粉、受精,以及孕育果实和种子的“秘密武器”。每一部分结构都有独特分工,共同推动植物生殖发育进程。结合桃花结构示意图(①花药、②花瓣、③胚珠、④花丝、⑤柱头、⑥子房),探索花与生殖的奇妙联系,完成16-20题。
16.桃花中,与果实和种子形成有直接关系的主要结构是( )
A.①和② B.④和⑤ C.③和⑥ D.包含雄蕊和雌蕊的结构
17.桃花传粉时,花粉的正确传播路径是( )
A.从①落到③上 B.从①落到⑤上 C.从④落到⑥上 D.从②落到③上
18.桃子可食用部分(果肉),是由花的哪部分结构发育而来( )
A.① B.③ C.⑥的子房壁 D.⑥的整个子房
19.关于桃花受精过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精子与①中的卵细胞结合 B.受精作用在⑤中完成
C.精子通过花粉管进入③完成受精 D.受精后②会发育成种子
20.农业生产中,若要提高桃子产量,可采取人工辅助授粉。人工授粉的关键操作是将花粉涂抹在( )
A.①上 B.②上 C.③上 D.⑤上
【主题二】下图为湿地公园是众多鸟类的栖息地,湿地生态为鸟类生存提供食物、水源和庇护。研究发现:湿地植被的变化会通过食物链影响鸟类,当湿地水生植物减少,会改变昆虫等生物的数量,进而传导至鸟类。请完成21~25题。
21.湿地生态中,能为鸟类提供主要食物来源(昆虫等)生存基础的是( )
A.水生植物 B.浮游动物 C.腐生细菌 D.湿地土壤
22.不同生物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形成食物链。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图二中物质和能量传递的食物链是( )
A.阳光→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虾→鹭 B.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虾→鱼→鹭
C.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虾→蟹→鹭 D.浮游动物→蟹→虾→鱼→鹭
23.在湿地生态影响鸟类的食物链中,鸟类作为最终消费者,相当于生态关系里的( )
A.生产者 B.初级消费者 C.次级消费者 D.分解者
24.若湿地水生植物因污染大量减少,各种生物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分析错误的是( )
A.浮游动物因食物减少数量下降 B.鸟类因鱼、虾、蟹减少觅食范围扩大
C.湿地腐生细菌分解量短期内剧增 D.鸟类种群数量下降风险升高
25.该湿地生态研究对保护鸟类有启发,做法与启发直接相关的是( )
A.开展湿地水生植物补种 B.投喂人工鸟类食物
C.驱赶湿地其他动物 D.修建鸟类观赏设施
【主题三】植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能量转化与物质合成的奇妙过程。其中,有两个关键生理活动:一类是借助光能,生成储存能量的物质;另一类则相反,会分解储存能量的物质,释放出能量维持生命活动。研究发现,光照强弱,会让这两种生理活动的“平衡关系”产生变化(如图)。请完成25-30题。
26.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
A.有机物和氧气 B.二氧化碳和水 C.有机物和水 D.二氧化碳和氧气
27.请结合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白天提高大棚温度、夜晚降低温度,原理是( )
A.白天升温促进呼吸作用,夜晚降温抑制光合作用
B.白天升温促进光合作用,夜晚降温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
C.白天夜晚调整温度都是为了促进光合作用
D.白天夜晚调整温度都是为了抑制呼吸作用
28.避免花盆底部积水,是因为积水会导致土壤中氧气含量降低,影响植物根部的(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29.若持续处于强光且高温环境下,植物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光合作用因光照过强一直增强 B.呼吸作用会持续减弱
C.可能出现光合与呼吸失衡,有机物积累受影响 D.植物一定会快速生长
30.该研究对农业生产中促进植物生长有启发。下列做法与本研究启发直接相关的是( )
A.合理密植,调控光照 B.多施化肥促生长
C.定期松土保透气 D.采摘残叶防病害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31.2020年我国提出“碳达峰”(2030年)与“碳中和”(2060年)目标,旨在通过调控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实现生态平衡。植物作为地球的“碳汇主力军”,在碳循环中扮演关键角色。请回答:
(1)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结合“双碳”目标,在校园内开展植物与碳循环的实践研究,小组设计实验:将两盆长势相同的绿萝分别置于密闭透明容器A和B中,A盆正常光照,B盆用黑布遮光。一段时间后,检测容器内二氧化碳含量。
①该实验模仿了书本中“探究光照对______的影响”实验设计,变量是______。
②预期结果是:容器______(填“A”/“B”)内二氧化碳含量更低,因为绿萝通过______作用吸收了更多二氧化碳。
(2)植物被称为“碳汇主力军”,是因为其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____,并储存在体内,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3)除了植物的作用,人类也可通过哪些低碳生活方式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科学家HowardJ.Dittmer将一株黑麦种植在条件良好的大木箱中,到黑麦长出麦穗时,统计出其根系约有1400万条根。如果一根根连接起来,全长600千米,是从肇庆出发,向北终点大约在湖南省长沙市附近的距离。这些根共有150亿条根毛,根毛全长10000千米,是从肇庆出发,向北终点大约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距离。请据图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如图,植物的根能不断生长,依赖根尖两部分的生理活动:______区【 】(填序号)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数量,______区【 】(填序号)细胞的体积增大使根伸长。
(2)根尖中着生根毛的部位是______区【 】,其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
(3)黑麦根系和根毛的庞大数量,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体现了____________(2分)的生物学观念。
33.无土栽培是现代农业中一种高效的种植技术,它脱离传统土壤,通过营养液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物质。而植物的茎和叶片作为物质运输与生理活动的核心器官,与这一技术形成紧密协同。请据图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无土栽培的营养液中,营养物质需通过茎的木质部运输至叶片。木质部中的导管是由死细胞上下连通形成的管道,能将营养液中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自下而上运输到叶肉细胞;而茎的韧皮部中含筛管,可将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_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运输到根部等其他器官。
(2)叶片是无土栽培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器官,其结构与功能高度适配:
①图一中表皮上的B:由______成对的保卫细胞围成,是营养液中水分经茎运输到叶片后,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通道”,也是外界______进入叶肉细胞的“门户”。
②叶肉细胞中的______(填细胞结构)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而叶脉中的______则为叶肉细胞源源不断输送营养液中的水分。
(3)若无土栽培的植物出现植株弱小、叶片发黄现象,可能是营养液中缺乏含______的无机盐,该类无机盐可增强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夏季中午需适当降低无土栽培温室的光照强度,原因是强光会导致叶片气孔部分关闭,影响______(填气体名称)吸收,进而抑制______,而适度遮光可维持气孔开放,保障茎中导管运输的水分能通过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有效利用。
34.2024年3月3日是第11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我国活动主题为“构建野生动植物智慧保护体系”。某市在这一天启动了修复玉兰河工作,先后投了5万斤“生态鱼”进玉兰河,用于维护河道生态环境。投放的草鱼主要用于控制水草疯长,投放的鲢鱼、鳙鱼可控制水体中的藻类大量繁殖,达到“以鱼控草、以鱼控藻”的目的。
(1)资料中,投放的鲢鱼、鳙鱼可控制水体中的藻类的大量繁殖,这是因为投放的鱼类与藻类之间存在着______关系。
(2)资料中提到的“以鱼控草、以鱼控藻”,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______关系。往玉兰河投放“生态鱼”可以加快玉兰河的生态修复,这是因为生态系统的______能力是有限的,与人工打捞水草相比,“以鱼控草”的方式更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让些水域生态系统处于一种______状态。
(3)现在的玉兰河水质开始变好,水和空气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______。秋冬季节,河畔的一些落叶会逐渐腐烂消失,这是因为落叶被______分解成了无机物。
(4)投放5万斤“生态鱼”后,若短期内水草数量减少,从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角度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从“构建野生动植物智慧保护体系”的角度,列举一条保护玉兰河生态环境的具体有效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七年级生物学科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C D B D B A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C B D D B C C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B C C A B B B C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31、(1)① 光合作用;有无光照 ② 答案:A;光合(每空 1 分) (2)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淀粉、葡萄糖)(每空 1 分)
(3)节约用电(减少火力发电产生的二氧化碳);绿色出行(多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植树造林(增加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参与校园或社区植树活动 、爱护花草树木,不随意践踏草坪。(合理即可)
32、(1)分生区、③;伸长区、②(2)成熟区、①;吸收水分和无机盐。(3)扩大吸收面积(或增强吸收能力);结构与功能相适应(2分)
33.(1)水分;无机盐;有机物(2)①气孔;二氧化碳(CO )
叶绿体;导管(3)氮;二氧化碳(CO );光合作用
34、(1)捕食。(2)生物影响环境(互相影响)、自我调节、动态平衡。(3)非生物环境(因素)、分解者(或细菌和真菌)。(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草鱼数量增多,捕食水草的量增加,导致水草数量短期内减少(5)示例:安装水质监测系统实时监控生态变化;建立电子围栏防止人类破坏栖息地;利用无人机巡查非法捕捞行为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