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历史科适应性检测试题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B C D D A B C A A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D C C B C C A A D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D B B A A C C C B C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31 题 12 分,第 32 题 14 分,第 33 题 14 分,共40 分31.(1)发展趋势:饮茶逐渐普及;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任答一点即可,2 分) 原因:澶渊之盟后,辽宋之间贸易往来频繁;各族人民在生活习惯上相互影响。(2 分)(2)特点:贸易路线多样化,涵盖了陆上和海上贸易;茶叶出口范围广泛,涉及多个国外目的地。(4 分)(3)影响:有利于对边疆地区实施有效管辖;推动内地与边疆地区的经济交流;促进民族交融;促进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等;巩固国家统一。(任答两点即可,4 分)32.(1)推动中国外交体制近代化;实现外交礼仪的近代化、制度化;是列强侵华的产物,一定程度上便利了列强控制清政府的外交,服务于列强的在华利益。(任答两点即可,4 分)(2)【示例】20 世纪 50 年代,苏联援助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国与朝鲜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并肩作战。赠送大熊猫给这些国家,是为了巩固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为国内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任选一个时期作答即可,6 分)(3)特点:理念与实践创新;顺应时代潮流;全方位布局。(任答一点即可,2 分) 因素:国家利益;国际形势变化;国家综合国力变化;国际地位第高低。(任答一点即可,2分)答案第 1 页,共 2 页{#{QQABLQAUgggoQBAAAQhCAQl4CAOQkAEAAaoORBAUoAAByQFABAA=}#}33.(1)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任答两个事件即可,4 分)(2)【示例一】时期:19 世纪初。秩序:英国成为海上霸主。成因:英国在殖民争霸中,凭借强大的实力最终战胜了西班牙、荷兰和法国,海上力量大大增强;最早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经济迅速发展,为其成为海上霸主奠定了政治和经济基础。【示例二】时期:苏联解体后。秩序:形成“一超多强”的海洋秩序。成因: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中国、印度、东盟等国家和地区海上力量的发展,冲击了美国的海上霸主地位。(任选一个时期作答即可,秩序 2 分,成因 4 分,共 6 分)(3)维护全球海洋和平与安全;推动建立开放包容的全球海洋秩序,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4分)答案第 2 页,共 2 页{#{QQABLQAUgggoQBAAAQhCAQl4CAOQkAEAAaoORBAUoAAByQFABAA=}#}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三次校性模拟考试——历史科答题卡一、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 60分)1 [A] [ B ] [ C ] [ D ] 6 [A] [ B ] [ C ] [ D ] 11 [A] [ B ] [ C ] [ D ]2 [A] [ B ] [ C ] [ D ] 7 [A] [ B ] [ C ] [ D ] 12 [A] [ B ] [ C ] [ D ]3 [A] [ B ] [ C ] [ D ] 8 [A] [ B ] [ C ] [ D ] 13 [A] [ B ] [ C ] [ D ]4 [A] [ B ] [ C ] [ D ] 9 [A] [ B ] [ C ] [ D ] 14 [A] [ B ] [ C ] [ D ]5 [A] [ B ] [ C ] [ D ] 10 [A] [ B ] [ C ] [ D ] 15 [A] [ B ] [ C ] [ D ]16 [A] [ B ] [ C ] [ D ] 21 [A] [ B ] [ C ] [ D ] 26 [A] [ B ] [ C ] [ D ]17 [A] [ B ] [ C ] [ D ] 22 [A] [ B ] [ C ] [ D ] 27 [A] [ B ] [ C ] [ D ]18 [A] [ B ] [ C ] [ D ] 23 [A] [ B ] [ C ] [ D ] 28 [A] [ B ] [ C ] [ D ]19 [A] [ B ] [ C ] [ D ] 24 [A] [ B ] [ C ] [ D ] 29 [A] [ B ] [ C ] [ D ]20 [A] [ B ] [ C ] [ D ] 25 [A] [ B ] [ C ] [ D ] 30 [A] [ B ] [ C ] [ D ]以下为非选择题答题区,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框指定的区域内作答,否则答案无效。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 40分)31.(12 分)(1)(4 分)(2)(4分)(3)(4 分){#{QQABLQAUgggoQBAAAQhCAQl4CAOQkAEAAaoORBAUoAAByQFABAA=}#}32. ( 14 分)( 1) (4 分)( 2 )(6 分)(3 ) (4 分)3 3 .( 1 4 分) ( 1 )( 4 分)( 2 )( 6 分 )(3 )( 4 分 ){#{QQABLQAUgggoQBAAAQhCAQl4CAOQkAEAAaoORBAUoAAByQFABAA=}#}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历史科适应性检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是甲骨文中“辰”字的字形, 据此推知,与“辰”的本意相关的是( )右下角是一个双手挥动人形左上角类似耒(翻土工具)A.农业生产 B.王权象征 C.战争兼并 D.青铜制造2.战国时期,“中国”一词的使用频率显著增加,其内涵也变得更加丰富,涵盖了周朝、国都、中原、一统中国等多重意义。这一现象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制度不断革新 B.国家走向统一C.学术渐趋多元 D.思想逐渐解放3.《睡虎地秦简》记载了一起盗窃案的审理过程:失主起诉→县廷受理→县廷派官吏调查取证→县廷开庭审理→县吏根据调查和证人证言判决→执行。这说明秦朝( )A.封建统治政策非常严酷 B.有独立的司法机关C.案件审理程序具有严谨性 D.法治得到有效落实4.阅读文段和图片,作为研究汉代的历史资料,该文段和图片形成了( )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考古发现:汉代集市画像砖“……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垆。……与保佣杂作,涤器于市中。”A.因果关系 B.促进关系 C.否定关系 D.互证关系5.如图为山西大同博物馆馆藏品北魏彩绘陶牛车。乘坐牛车本为中原士族风尚,后为北魏继承。但该牛车盖顶部隆起,形似帐篷,具有浓厚的草原民族风格。这说明( )A.北魏农业生产普遍使用铁犁牛耕 B.北魏民众的出行方式以牛车为主C.北魏政权建立并统一了黄河流域 D.民族交融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影响6.与此前的选官制度相比,隋朝确立的这一制度“把取士的重心由地方官手里移到了朝廷手里,以文化统一助成历史中国的政治统一。”据此可知,这一制度(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促进了民族交融C.推动了教育发展 D.扩大了选官范围7.《新唐书》记载“江南之运积扬州……岁转粟百一十万石”;扬州唐城遗址出土了波斯陶器、阿拉伯玻璃器等文物,证实其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城市的地位。据此可知,扬州商贸繁荣主要得益于( )A.棉纺织业发展 B.交通运输便利 C.边境贸易发展 D.政治重心南移8.据考古发现,在包头燕家梁遗址等地出土的元代青花瓷器,所用青花颜料为西方产品;俄罗斯考古学家在钦察汗国境内的考古发掘发现新、老萨莱城有大量中国商品。这些发现表明( )A.元朝行省制度巩固统一 B.外国科学技术传入中国C.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密切 D.儒家思想体系不断完善9.下面这三幅插图最有可能出自()A.《天工开物》 B.《资治通鉴》 C.《本草纲目》 D.《齐民要术》10.康熙帝二十一年(1682 年)九月,台湾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 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拒绝了郑氏的请求。康熙帝此举( )A.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B.挫败了外来势力C.促进了台湾的开发 D.开始了闭关锁国11.近代广东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扮演了先锋角色,从以下大事年表所列“第一”中,最能体现其历史地位的主题是( )主题:——1839 年第一次大规模禁烟行动——林则徐虎门销烟1841 年第一次自发反侵略斗争——三元里抗英1911 年辛亥革命首义前奏——黄花岗起义(广州)……A.获得新生的军事工业 B.工业化建设中的广东C.发展新式的近代教育 D.近代化探索中的广东12.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 年,中国有 3 个人各自做出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与教育。”这三个人的共同目标是( )A.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B.实现君主立宪制C.建立民主共和国 D.挽救中华民族危亡13.五四运动前,中国的新派期刊仅有《新青年》《新潮》等不超过 10 种。五四运动后的半年中,出现了大约 400 种新的白话文期刊,350 种周报,均致力于“改造旧社会”,这说明五四运动( )A.结束了专制统治 B.提高了妇女地位C.解放了国人思想 D.推动了文学繁荣14.红军在长征途中,积极宣传政治主张、放手发动群众。在党的号召下,群众革命热情汹涌澎湃,军民生死相依、患难与共,形成强大的合力,为后来革命斗争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上材料旨在强调红军长征( )A.铸就了长征精神 B.保存了党和红军的主干力量C.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D.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15.下图是广东华强火柴厂出品的“77”火花,其主图为一幅当时的中国地图,上面标注了各省行政区域,以纪念这个民族觉醒的日子。此设计( )A.抨击消极抗战政策 B.号召全民投入抗战C.谴责日寇侵华行为 D.纪念国民革命胜利16.下面是 1953 年出版的宣传画。该作品反映了 ( )A.科技研发氛围浓厚 B.“一五”计划成就突出C.工业建设热情洋溢 D.全民参与国家经济建设17.下面是 1955 年创作的宣传画,画中文字为“在我国各族人民友好合作的大家庭里,我们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作品可用于说明新中国 ( )A.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完成 B.三大改造促进社会的发展C.人民民主原则的贯彻实施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18.广东深圳,昔日小渔村,如今大都市,进出口总额占全国 1/10;浙江义乌,汇聚全球 210 万种商品,日均 2800 万个快递从这里飞向世界各地;新疆阿拉山口,中欧班列线路累计超 120 条,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从这里走向中亚、欧洲市场。这些故事呈现了( )A.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B.城市改革深入展开C.经济特区相继建立 D.小康社会全面建成19.近年来,粤港澳三地相关部门积极策划组织开展粤港澳青少年红色寻根之旅等研学活动,让更多港澳青少年来粤研学交流,了解党的百年历史,领略岭南传统文化,感受国家发展成就。此类活动有助于 ( )A.增强港澳青少年对祖国的认同感B.推动粤港澳经济的持续发展 C.促进粤港澳地区的科技创新D.加速粤港澳三地的经济融合进程20.下面是 2024 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部分内容。这总体上展现了我国 ( )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B.文化事业迅速发展C.科技创新不断进步 D.综合国力不断提升21.有学者认为:“古希腊因为没有尼罗河流域的优良环境,所以只能等埃及、两河流域等文明兴起后,为它带来宗教、知识、技术,才能得以克服黑暗,进入白昼。”这一论述意在强调( )A.古希腊文明的扩张性 B.文明发展的多样性C.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 D.文明交流的重要性22.公元前 3 世纪至公元 2 世纪,罗马以罗马城为中心修筑了 10 万千米的公共大道,20万千米的地方道路,建立起遍及欧洲、北非和中东的道路网络。这满足了当时罗马( )A.民主政治的需求 B.对外扩张的需求C.城邦经济的要求 D.传统文化的要求23.某博物馆展出了一件文艺复兴时期的女装复制品:腰线采用符合人体曲线的分割设计,肘部有可开合的裂口以提升灵活性。这种设计体现了当时( )A.强化封建等级制度 B.关注人体自然与实用C.延续宗教禁欲观念 D.保留游牧服饰的传统24.历史课堂上老师使用了下面图片,他应是在介绍( )A.牛顿的力学理论 B.瓦特改进蒸汽机C.达尔文的物种研究D.爱迪生发明电灯25.桉树原产于澳大利亚,从 19 世纪起,它被移植到英帝国其他殖民地,为铺设铁路轨道提供用材。原产于巴西的橡胶树,被英国人传遍马来半岛,成为当地重要的出口商品。这些现象( )A.反映了物种交流的重要性 B.主要缘于黑奴贸易的发展C.体现了殖民扩张的消极性 D.推动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26.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1914 年欧洲陷入一场令人备受折磨的致命战争。战争消耗掉欧洲大量的财富,夺去数以万计欧洲年轻人的生命。”作者认为这场战争( )A.推动全球民族意识的觉醒 B.引发了全球经济的全面衰退C.导致欧洲经济与人口损失 D.确立新的世界资源分配秩序27.下图为 1913—1925 年俄国(苏联)粮食生产统计情况。1921—1925 年粮食产量发生的变化是因为( )A.废除农奴制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 D.农业的集体化运动28.1935 年,罗斯福签署了《社会保障法》,为失业者提供救济金;同年国会通过了《财产税法》,对收入 5 万美元以上者征收超额累进税,使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稍显公平。这表明罗斯福新政意在 ( )A.增加就业机会 B.调整劳资关系C.缓和社会矛盾 D.建立“福利国家”29.1957 年,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使美国政府认为这是一场比珍珠港事件更为严重的危机;1958 年,美国出台关于开发利用外太空的政策文件,要求超越苏联。这反映( )A.美国的航天发展停滞不前 B.美苏冷战态势不断加剧C.冷战矛盾焦点在航天科技 D.苏联发展全面超过美国30.2024 年,联合国森林论坛第十九届会议举行,旨在讨论如何加强森林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大幅增加全球受保护森林面积,以及推动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举措。这一举措体现了联合国( )A.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 B.组织贸易谈判与解决争端C.积极地推动全球治理 D.致力于发展各国友好关系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31 题 12 分,第 32 题 14 分,第 33 题 14分,共 40 分。31.茶是中国文化的名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材料一 辽政权地域内并不产茶,饮用的茶全部来自于中原地区和南方地区。辽代具有茶叶图像元素的墓室壁画出现于澶渊之盟后,并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多。结合壁画和文献记载,可以看出当时辽人的茶事活动,涉及礼仪、人际交往、音乐、舞蹈等各个方面。——摘编自张景明、高晶晶《辽代壁画中的茶饮及相关问题》材料二 唐宋至明清时期中国茶叶输往境外路线表线路 国内途经点 国外目的地陆上丝绸之路 河西走廊、西域 中亚、中东、地中海地区茶马古道 云南 印度、东南亚地区万里茶道 福建、汉口等 圣彼得堡朝鲜半岛、日本列岛海上丝绸之路 广州、泉州、宁波东南亚、非洲、地中海地区——摘编自姜波《茶、茶文化景观与海上茶叶贸易》材料三 一般情况下,清政府并不限制对边疆民族地区的茶叶供应,但当边区发生反抗或叛乱时,边茶禁运又会成为清政府治边的选项。乾隆二十四年,清军统一天山南北地区后广泛开展屯田活动,为解决屯田军民的日常生活用品问题,清政府积极发展内地与新疆的贸易。 内地茶商从张家口、归化城将茶叶贩至新疆进行分销,然后将米、面各物贩回北路,以济乌里雅苏台等处。——摘编自何强《边政与财政:边疆治理视域下的清代茶叶边销模式》(1)根据材料一,指出辽代饮茶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原因。(4 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茶叶对外贸易的特点。(4 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边茶贸易政策带来的影响。(4 分)32.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及其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时代背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材料一 为适应当时外交的需要,清政府组建了总理衙门。设立之初,官制仿照军机处。1901年,《辛丑条约》要求清政府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作为中国第一个常设的近代性质的外交机构。外务部参考西方外交体制,修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开设了中国第一个外交人才培训机构——储才馆,并对职员的选用、工作、晋升作了专业规划和规范………外务部完成了外交礼仪的近代化、制度化,结束了中外有关觐见礼仪的争论。——摘编自李书纬《晚清外交七十年》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熊猫外交”情况表时间 受赠国 情况介绍宋美龄代表国民政府将两只大熊猫赠送给美国,以答谢美1941 年 美国国联合援华会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大力支援。20 世纪 大熊猫被作为礼物赠给那些与中国保持良好外交关系的国50 年代 苏联、朝鲜等 家。1972 年 美国 尼克松访华后,中国将大熊猫玲玲和欣欣赠送给美国。——摘编自赵丽君、郑保卫《国家形象视角的“熊猫外交”研究》材料三 顺应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理念和实践上不断创新。理念上,新型大国关系、亚洲新安全观、正确义利观、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众多理念赢得世界认同。实践上,“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建设推动国际治理体制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全方位外交,目标明确、精心布局,重点突出、注重协同。——倪世雄、公为明《思想纵横: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外务部的设立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4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时期,结合时代背景对这一时期“熊猫外交” 的情况进行合理解释。(6 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因素 (4 分) 33.公元 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材料一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大西洋沿岸国家和地区发生了一系列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直接影响了人类历史发展方向与进程。此后,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有西方学者把大西洋沿岸国家有关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重大政治、经济变革,统称为“大西洋革命”。“大西洋革命”的高潮集中于 18世纪下半期到 19世纪上半期。材料二 15世纪,大航海时代到来,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了对海权的争夺,形成了西葡并立的海洋秩序。19 世纪初,英国以胜利者的姿态,结束了欧洲长达 250多年的海洋争霸史。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战争中海上力量迅速增强的美国取得了与英国同等的海上地位。二战后,英国世界海洋霸主的权杖被悄悄地转移到美国手中。苏联解体后,在海权大国大力保持并发展海上力量的同时,中国、印度、东盟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注意发展自己的海上力量,从而在海上也形成了“一超多强”的格局。——摘编自李亚敏《海洋大发现与国际秩序的建立》材料三 中国是陆海兼备的濒海大国。当前我国对外贸易运输量的 90%通过海上运输完成,多数原油进口需要依赖海运。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体系,例如,中国海军进行多批次亚丁湾反海盗护航行动。中国还推动建立开放包容的全球海洋秩序,“海洋命运共同体”等理念代表着人类共同利益,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回应。——摘编自刘笑阳《海洋强国战略研究——理论探索、历史逻辑和中国路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西洋革命”高潮时期欧美地区的重大变革事件。(4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参照下面的示例,任选一个时期,说明这一时期的海洋秩序,并分析其成因。(6 分)【示例】时期:15世纪。秩序:西班牙和葡萄牙并立。成因: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最早进行对外殖民扩张,从而建立了海洋霸权。(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在全球海洋秩序中发挥的作用。(4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九年级历史三模答案.pdf 九年级历史三模答题卡.pdf 九年级历史三模试题.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