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赤峰二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二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赤峰二中2024级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题
命题人: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8分)
2025年1月7日9时,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启动地震三级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赶赴震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截至1月8日10时,地震造成126人遇难,188人不同程度受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地震震源位于( )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
2.在此次地震的灾后救援过程中,地理信息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 )
A.利用RS技术可以定位伤员的位置 B.利用GPS技术可实时采集天气信息
C.利用GIS技术可制定灾后重建计划 D.利用GNSS技术可以确定受灾范围
步行仙人掌(如下图)是南美秘鲁沙漠的特有植物,具备自行迁移的生存机制。当原栖息地资源枯竭时,植株可以借助外力进行地表迁移,直至寻获适宜生境后重新“定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步行仙人掌具备的植被特征是( )
A.叶片宽大 B.根系发达
C.茎干肥厚 D.植株高大
4.步行仙人掌实现地表迁移借助的外力主要来自( )
A.风力搬运 B.地表径流 C.动物活动 D.地壳运动
随着城镇化发展步入中后期阶段,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和方向产生了结构性变化,省内人口迁移逐渐成为国内人口迁移流动的主导模式。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不含港澳台地区)显示,2020年省内迁移流动的比重已跃升至66.78%,形成“省内迁移为主、省际迁移为辅”的空间格局。下图示意省内跨县(市、区)人口迁移的空间结构类型。完成下面小题。
5.“省内迁移为主、省际迁移为辅”的空间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
①交通条件更加便利②人口年龄结构变化③经济发展差异缩小④区域产业分工优化(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下列省区中,省区内流动人口向省级行政中心或极少数中心城市集聚最明显是( )
A.福建 B.安徽 C.山西 D.宁夏
7.跨都市区的链式迁移有利于( )
A.产业和人口向中心城市主城区聚集
B.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C.邻近高等级都市区的县(市、区)产业转型升级
D.主城区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人口跨都市区迁入郊区新城
土地利用区划是影响居住分异的重要因素,其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土地利用模式以及土地开发密度等方面。从影响居住分异的视角来看,可将美国城市区划分为两类:排他性区划和包容性区划。排他性区划严格限制每个地块中的土地利用功能,划定高层公寓、独栋住宅、商业和工业等相互隔离的区域;包容性区划倡导单个街区内包含不同的城市功能、建筑类型及密度,同时鼓励单栋建筑内的功能混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与排他性区划相比,包容性区划( )
A.等级较高,高层建筑密集 B.土地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C.生活不便,社会分化严重 D.土地利用灵活,受制约少
9.美国排他性城市区划引发的显著社会问题是( )
A.政府津贴房供给量严重不足 B.高低等级社区产生严重隔离
C.城市中心经济发生严重倒退 D.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压力超载
10.包容性区划中,居民社区的包容性主要表现为( )
①居民活动空间私有化②社区空间与城市空间自然衔接
③公共服务设施就近配套④居民对城市中的社交活动进行选择性联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按照“以地定养、就近还田”的原则布局养殖场,有助于实现粪肥到农田的完全可达和被消纳,有效缓解粪肥局部堆积、化肥过度使用和耕地生产力下降等问题。管理部门选定某平原部分区域为研究对象,结合养殖场(如图所示)的养殖规模(产粪量)和周边地块农作物的粪肥需求量,模拟推算出各养殖场的消纳区。完成下面小题。
11.养殖场近田布局能够( )
A.提高养殖产品质量 B.满足养殖饲料需求
C.减少粪肥养分挥发 D.降低粪肥运输成本
12.根据“以地定养”原则评价图中所示区域的种养关系,可得出的结论是( )
A.①和②养殖规模过大 B.整体养殖规模小
C.③和④养殖规模过大 D.整体耕地规模小
13.为优化养殖场布局,综合考虑居民健康需求和搬迁成本,最先要搬迁的养殖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杭州六小龙”是指杭州崛起的处于新技术领域前沿、在业内具有影响力,聚焦于机器人、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领域的6家企业,分别是:游戏科学、深度求索、宇树科技、云深处科技、强脑科技和群核科技,被称为“神秘的东方力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推测“杭州六小龙”集聚杭州的主要原因是( )
①提高知名度 ②共享基础设施 ③加强信息交流 ④缓解竞争压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5.未来,服务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超越工业机器人,原因可能是( )
A.工业自动化技术已经逐渐成熟
B.服务业产值增长迅速并将超越工业
C.工业机器人服务市场稳定且技术发展缓慢
D.服务机器人能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16.深度求索公司专注于精炼有用的数据,开发先进的大语言模型和相关技术,AI(人工智能)将替代部分人力资源。与传统工业机器人相比,AI机器人的主要优势是( )
A.延缓设备工作时间 B.自动优化加工参数
C.减少生产原料浪费 D.持续降低电力消耗
二、综合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共16分)
半夏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具有燥湿化痰等功效。半夏根浅,喜温忌高温、喜湿又怕淹,初春幼苗萌动的最低温度要求 潜江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是我国优质半夏的产区。潜江市过去大都是挖掘野生半夏,产业发展困难,目前使用半开放式大棚种植(图1)。此外当地某半夏龙头企业推行“七统一”生产模式(统一优良种茎、统一技术规程、统一投入、统一采收、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统一品牌)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的双向获利,让优质潜江半夏实现了规模生产。图2为潜江市多年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统计图。
(1)评价潜江野生半夏生长的气候条件。(8分)
(2)与露天种植相比,说明夏季采用半开放式大棚种植半夏的好处。(4分)
(3)说明“七统一”生产模式中农户受益之处。(4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22分)
保山市(下图)是云南省重要的硅矿藏区,且硅石矿品质优良。保山产业园区与下辖5个县(市、区)共建“园中园”产业联动发展模式,旨在打破行政区域壁垒,让企业专注于生产、研发,园区全力做好配套服务,推进了绿硅产业集聚发展。近年来,保山市光伏产业快速发展。随着产业园内光伏屋顶、车棚项目的并网成功(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实现了园区“上有电厂,下有工厂”的新型能源利用模式。
(1)分析保山市发展绿硅产业的有利条件。(8分)
(2)指出“园中园”模式对保山市绿硅产业发展的益处。(8分)
(3)说明保山市产业园区发展“上有电厂,下有工厂”模式的目的。(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14分)
纳木错是青藏高原上的内流湖,湖面海拔4718米,面积约1980平方千米,为中国第三大咸水湖。纳木错通常在10月或11月进入结冰期,次年4月进入解冻期,5月湖冰完全融化。纳木错的北面是起伏较小的高原丘陵,南面和东面分别是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纳木错流域及其附近地区植被覆盖率一般在20%~50%,植被平均高度为12~16厘米,多大风。下图示意纳木错及周边区域地理事物。
(1)指出纳木错湖水参与的水循环类型及主要水循环环节。(2分)
(2)从热力环流的角度,说出a气象站观测到的湖陆风最强的季节(冬季/夏季),并说明判断理由。(6分)
(3)简析纳木错流域多大风的原因。(6分)
高一地理 第1页,共3页2024级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答案
1.A 2.C 3.C 4.A 5.B 6.D 7.B 8.D 9.B 10.B 11.D 12.B 13.A 14.B 15.D 16B
17.(1)优势:春季气温高,满足初春幼苗萌动需要;地处亚热带北部,整体气候温润。劣势:夏季(易发生伏旱)高温天数多;易发暴雨,降水强度大。
(2)遮阳网可以遮蔽夏季强烈阳光的照射,降低棚内温度,保持土壤湿度;塑料顶棚可以遮挡降水(暴雨),减少过多雨水对半夏生长的不利影响,保证半夏品质。
(3)农户可以从企业中获得优良品种、种植技术等,保障了半夏的品质;农户种植的农产品由企业统一采收,产品的销售有保障。
18.(1)硅石矿资源丰富,且品质优良;水能资源丰富,保障生产稳定性;土地资源较充足,且地价较低;交通条件较便利,利于产品外运;政府创新发展模式,推动产业发展。
(2)共用基础设施,降低投入成本;促进企业间技术交流、协作,提高生产能力和研发能力;推动产业集群发 展,提升绿硅产业竞争力;有利于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扩大产业规模。
(3)满足园区部分电力需求,扩大产能;降低用电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夏季降低工厂室内温度,改善工作环 境,减少制冷能耗支出;余电上网,共享发电效益,创造资产增收。
19.(1)类型:陆地内循环。环节:蒸发;降水;下渗。
(2)季节:夏季。
理由:纳木错海拔高,气温低,冬季湖面结冰,湖泊周围陆地被冰雪覆盖,湖陆温差较小,湖陆风较弱;夏季湖冰完全融化,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大,湖陆温差大,湖陆风强。
(3)纳木错流域海拔高,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导致局地气压梯度力大,易形成强风;纳木错水域面积大,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夏季湖陆风明显;高原湖区(地表平坦,)植株低矮且植被覆盖率不高,空气流动阻力小,利于风力维持或增强;纳木错北面为高原丘陵,南侧紧靠高大山脉,易形成“狭管效应”,增大风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