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下)语文期末试题敦煌石窟,绘有飞天6000多身。他们①色彩bān lán、姿态优美,自由自在地飞行于天空之中,传送着古人对飞天之梦的浪漫想象。屈子《离骚》著“天问”,明朝万户行壮举,正是一代代中国人,以丰盈的想象和【甲】____(A.沥尽心血 B.锲而不舍)的努力,让飞天之梦成为现实。从“神舟飞天”到“嫦娥lǎn月”,从“天问探火”到“北斗指路”……这些标志着中国航天人奋斗史的大国重器,被浸润了传统文化的名字刻下了浪漫的符号,载着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②áo yóu天际。无数的航天人【乙】____(A.鞠躬尽瘁 B.马革裹尸),用他们的航天梦构筑起中国人的飞天梦,他们才是新时代壁画上,最美的飞天者!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①色彩bān lán______ ②嫦娥lǎn月______ ③áo yóu天际______2. 请结合语境,选择合适成语(序号)写到下面的横线上。(2分)甲: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3修改短文中的划线句子(2分)4. 恰逢神舟十三号飞船圆满着陆,为表达对载人飞行再次成功的祝贺,对航天人不懈努力的赞颂,七年级开展拟写对联的活动。根据对联的特点,你觉得拟写的对联中,最合适的一项是( )(3分)A. 千年飞天梦 今朝始得圆B. 神舟行苍穹 圆中国飞天梦C. 中国航天再圆梦 神舟探空尽雄姿D. 飞天梦永不失重 科学梦张力无限5.根据知识积累,完成下面表格。(6分)花中诗情 诗句 情思(2)遥怜故园菊,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周敦颐《爱莲说》 声誉远扬,刚正不阿的品行杨花榆荚无才思, 。韩愈《晚春》 凭借生命力量而绽放自我(5)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无私奉献、造福他人(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A.《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B.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对他人的爱称、敬称等。如“吾”“孤 ”“公”是自称; “卿”“大兄”“鄙人”是对他人的敬称。C.“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陋室铭》。D.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诗句“阴阳割昏晓”中的“阳”是指泰山的南面,“江阴”的“阴”是指长江的南面。甲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乙予伯兄(大哥)善射,自能为弓。其弓有六善:一者往体①少而劲(强劲),二者和(拉弓和缓)而有力,三者久射力不屈,四者寒暑力一,五者弦声清实,六者一张②便正。凡弓往体少则易张而寿,但患其不劲。欲其劲者,妙在治筋。凡筋生长一尺,干则减半,以胶汤濡(浸泡)而梳之复长一尺然后用则筋力已尽,无复伸弛。又揉(让木头变形)其材令仰③,然后傅角与筋。此两法所以为筋也。弓所以为正者,材也。相材之法视其理,其理不因矫揉(矫正揉制)而直中绳④,则张而不跛。此弓人之所当知也。(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注】①往体:指弓体的外挠部分,与“来体”相对。“来体”指弓体的内向部分。②张:拉。③仰:与开弓相反的方向。④中绳:合乎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线。7.划分停顿(限划3处)(3分)以胶汤濡而梳之复长一尺然后用则筋力已尽8.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意思但患其不劲 联系课文 但当涉猎(《孙权却学》)无复伸弛 使用词典选择义项 弛:①松弛;②放下;③放松凡弓往体少则易张而寿 关联成语 易如反掌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结合语境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三组是( )(3分)A.自冯瀛王始印五经 蒙乃始就学B.更互用之 即更刮目相待C.有奇字素无备者 可以调素琴D.此弓人之所当知也 当窗理云鬓E.予伯兄善射 其弓有六善F. 相材之法视其理 木理有疏密G.自冯瀛王始印五经 其印为余群从所得H. 持就火炀之 弛担持刀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1)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2)凡弓往体少则易张而寿,但患其不劲。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甲文按工序的先后介绍了活字印刷的过程,从刻字、制版、印刷到拆版,条理清晰。B.甲文突显了活字印刷的灵活便捷,如可以根据印刷数量的多少调整方法,效率很高。C.乙文从弓体、弓力、弦声等方面介绍了好弓的特点,并指出了材质对弓正的重要性。D.甲乙两文均记载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显示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E.甲文紧扣“活”字,记叙了活字版印刷,在说明时又主要按照工艺顺序进行说明,并且通过与雕版的比较,体现活版的优越性。表达了对毕昇精湛技艺的称赞。乙文围绕“善”字记叙了“我”大哥擅长射箭,还能自己造弓并介绍了他的弓有六样好处,表达了对大哥精湛的治弓技艺的称赞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2、诗歌的一、二两句中以“ ”和“ ”来烘托离愁。可见诗人辞官后心情的 。(3分)13.第三、四句是这首诗的精华,请你作简要赏析。(3分)《井冈翠竹》节选①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②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③“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井冈山人爱这么自豪地说。④有道是:天下竹子数不清,井冈山竹子头一名。⑤是的,当年用自己的血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谁不记得井冈山上的翠竹呢?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嗥。如今,早就不再用竹钉当武器了,然而谁又能把它们忘怀呢?⑥你看,那边山路上走来了两位老表,一人提着一只竹筒。这是什么?这不是红军的硝盐罐吗?要不,是给山头的红军送饭来了吧?这两只小小的竹筒,能引起老战士们多少回忆!看见它,就想起了竹筒饭的清香,想起了老表们冲过白匪封锁线冒着生命危险送上山来的粮食,想起了山上缺粮的年月,红军每天每顿只能用南瓜充饥,但是同志们仍然意气风发地唱:“天天吃南瓜,革命打天下!”…………⑦毛委员和朱军长下山去了,红军下山去了,井冈山的毛竹,同井冈山人民一样,坚贞不屈。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生机的,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翠竹!⑧毛竹年年长,为的是向敌人示威:井冈山是压不倒、烧不光的。毛竹年年绿,为的是等待亲人,等待当年用竹筒盛水蒸饭、用竹钉竹枪打白匪的红军,等待自己的英雄子弟。朝也等,暮也等,等了漫长的二十年。二十年过去了,毛竹依旧是那么青翠,那么稠密,井冈山终于换了人间!…………⑨如今,你若是在井冈山许多山坳走过,便能看到一条条修长的竹滑道。它们几乎是笔直地从山顶上穿过竹林挂下山来。这便是英雄的井冈山人的业绩。他们在竹林里送走了几百个白天和黑夜,用竹滑道,用水滑道,送出了一百多万根毛竹。这一百多万根毛竹,流去了井冈山人多少汗水,是无法计算的。为了搭起滑道,他们翻越了多少陡峭的悬岩绝壁;为了找寻水路,他们踏遍了多少曲折的幽谷荒滩。冒着大风雪,二百多青年男女来到离茨坪六十多里的深山,要在那周围二十多里没有人烟的林海深处,完成砍伐三十万根毛竹的任务。漫天风雪,封住山,阻住路,却摇撼不了人们的意志,扑灭不了人们心头的熊熊烈火。风雪一天比一天大,人们的干劲一天比一天猛,砍下的毛竹一天比一天堆得高,为竹滑道修的架在两座高山之间的竹桥,也在一天比一天往上长。杜鹃花开满山头的时节,英雄们终于唱着凯歌,欢送着亲手砍下的那三十万根毛竹,让它们沿着满山旋绕的滑道,一路欢唱着飞下山去了。…………⑩井冈山的翠竹啊,你是革命的竹子!你不仅曾经为革命建立功勋,而且现在和将来仍然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大厦继续献出一切。你永远那么青翠,永远那么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也是亿万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14.选文是如何将井冈翠竹与革命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请认真阅读,将下列分析补充完整。(4 分)要点总结 具体分析开篇点题,明确中心。 文章开篇描写完井冈山毛竹的形象后,接着便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以情感为线索,贯串全文。 作者对井冈翠竹充满了崇敬和赞美之情,这种情感贯穿始终。从②________ ,到③___________ ,再到对翠竹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作出新贡献的期待,情感不断升华,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中心思想。15.《井冈翠竹》抒情意味浓郁,适合朗诵。于是班级开展“朗诵接龙”活动,请你帮助下面几位同学完善朗诵准备。(1)【提建议】小广和晶晶分别负责朗诵第⑤段和第⑨段,请你结合语境和画横线句子特点为其提出朗诵建议。(提示:可以从语气、语调、语速等角度入手)(4 分)(小广)如今,早就不再用竹钉当武器了,然而谁又能把它们忘怀呢?(晶晶)风雪一天比一天大,人们的干劲一天比一天猛,砍下的毛竹一天比一天堆得高,为竹滑道修的架在两座高山之间的竹桥,也在一天比一天往上长。(2)【明看法】小桂负责朗诵第⑦段,他认为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些啰唆,想进行改写。请你结合链接资料,向他表明你的看法。(3 分)原句: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小桂改句: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鞭和竹根。链接资料:顶真,一种修辞手法。指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做下文的起头,使相邻的句子首尾相连、上递下接,在形式上呈现出一种环环相扣、连绵不绝的效果,在内容的表达上往往能使语气贯通、层层推进。(3)【议站位】几位同学就朗诵时应该站在哪里展开了讨论,请你参与。(3分)小广:我认为站在自己的座位上朗诵就好,方便省力。晶晶:我觉得我们应该站到教室前方,面向同学们进行朗诵。你:我赞同晶晶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桂:你说得没错,结合选文的人称特点来看,面向听众朗诵,效果确实更好。1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作者通过丰富的联想,把看似普通的竹子和井冈山的人、历史、现实巧妙地联系起来。B.作者写红军仍然意气风发地唱“天天吃南瓜,革命打天下!”歌颂了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C.“它们滑下溪水,转入大河,流进赣江,挤上火车,走上迢迢的征途”,这句话多用四字短句,抒发了毛竹对家乡的不舍之情。D.文章最后一段既照应了开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这句话,又深化了主题。17.学校开展经典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阅读分享活动,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参与活动,分享阅读成果。【活动一 明顺序】(1)下列有关保尔的五件事,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冒死救朱赫来 ②战胜伤寒死里逃生 ③在筑路现场与冬妮娅决裂④在神父家的面团里撒烟末 ⑤高度残疾时选择文学创作之路A.④①②③⑤ B.①④②⑤③ C.④③①⑤② D.④①③②⑤【活动二 知内容】(2)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节选部分,完成下面小题。①阿尔焦姆很少收到弟弟的信。每当他在市苏维埃办公桌上见到灰色信封和那有棱有角的熟悉的字体,他就会失去往常的平静。现在,他一面撕开信封,一面深情地想:“唉,柯察金,柯察金!咱们要是住在一起该多好!你经常给我出出主意,对我一定很有用,弟弟!”②保尔信上说:阿尔焦姆:③我想跟你谈谈我的情况。除你以外,我大概是不会给任何人写这样的信的。你了解我,能理解我的每一句话。我在争取恢复健康的战场上,继续遭到生活的排挤。④我受到接连不断的打击。一次打击过后,我刚刚站起来,另一次打击又接踵而来,比上一次更厉害。最可怕的是我现在没有力量反抗了。左臂已经不听使唤,这就够痛苦的了,可是接着两条腿也不能活动了。我本来只能在房间里勉强走动,现在从床边挪到桌子跟前也要费很大劲。到这步田地大概还不算完。明天会怎么样——还很难说。⑤我已经出不了房门,只能从窗口看到大海的一角。一个人有一颗布尔什维克的心,有布尔什维克的意志,他是那样迫不及待地向往劳动,向往加入你们全线进攻的大军,向往投身到滚滚向前、排山倒海的钢铁巨流中去,可是他的躯体却背叛了他,不听他的调遣。这两者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还有比这更可怕的悲剧吗?⑥不过我还是相信我能够重返战斗行列,相信在冲锋陷阵的大军中也会有我的一把刺刀。我不能不相信,我没有权利不相信。十年来,党和共青团教给了我反抗的艺术。领袖说过,没有布尔什维克攻不克的堡垒,这句话对我也适用……⑦握手! 你的保尔选文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有什么突出特色?试结合选文简要分析。(3分)【活动三 谈理解】(3)“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最大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主人公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请谈谈主人公身上吸引你的英雄品质有哪些?结合相关情节简要分析(至少答出两点)。(3分)(4)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结合主人公保尔的具体经历,谈谈你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 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 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3分)葵花地廖静仁①我始终记得乡下老家的那一片葵花地。②那是许多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祖母的身子骨已经不再硬朗。她的一头青发,也被岁月的风雨洗刷成根根银丝。祖母总是在侍弄她的宝贝葵花苗,一天中总要去葵花地里跑几个来回。那时,我还是一个混沌未开的蒙童,常常是屁颠屁颠地尾随着祖母,不是帮忙,而是添乱。祖母是从不生气的,那一张布满沟壑的脸庞上,总是流淌着笑意。“你看,你看,又把葵花苗给踩翻了。”她这么说着,一双爬满青筋的手便很是小心地将葵花苗扶正。③曾听大人们讲,祖母出生在富贵人家,幼年时念过私塾,很在行的却是裁剪缝制的手艺活儿。她年轻时飞针走线绣出的花卉禽类,形同活物,让人看着看着,稍一走神,那花儿仿佛就从锦缎上开了出来,鸟儿仿佛就扑扇着翅膀飞了起来……然而,祖母的人生却无锦上添花那么美好。她28岁那年,我祖父便撒手人寰,留下娇妻幼子,在人世的凄风苦雨中煎熬。也是从那以后,祖母便再无闲情去绣那些精美之至的花卉禽类。拖儿带子,养家糊口,她那双纤纤素手不得不开始干起陌生的农活。祖母从不对我们讲述自己的身世,至于她怎样拉扯着我的父辈走过那一段漫漫人生路,也不是幼小的我能够猜想得出来的。④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祖母费尽心力侍弄的那一片葵花地。⑤葵花地就在老家门前的一片开阔地中间。那是被祖母的心血和汗水浸润得十分肥沃的土地。每年开春,祖母都会小心翼翼地从火塘挂钩上的竹篮里取出备好的葵花种子,一颗一颗放进盛满清水的木盆里浸泡,又一颗一颗地插入铺着白色柴灰的土钵中等待它们萌芽。然后,她便佝偻着身子一锄一锄去翻垦被冬日的雪雨浸淫得紧实的葵花地。直到把那块葵花地整理得松松软软、平平展展,她才一边反手捶着背脊,一边溢着满脸的笑容,望一望当顶的太阳,舒一口长气。倏忽就想,倘若我那早逝的父母还在人世,年迈的祖母该不用亲自下地了吧。然而祖母却说:“真正累人的并不是这些农活哩!”⑥两三场春雨过后,种在土钵里的葵花子终于长出了嫩芽,祖母便在一个雨后天晴的早上,用竹签将葵花苗一棵一棵地掀出来,再一棵一棵地栽进肥黑的葵花地,继而撒下一层薄薄的火土灰。这以后的每一天,祖母总要去葵花地跑几个来回,为葵花苗锄草、松土、浇水和施肥。祖母做这一切时,总是小心翼翼的,就如同月子里母亲奶婴儿般不厌其烦。⑦几番风雨,几番日月,葵花苗渐渐长成了人那么高,展开了金色的葵瓣,结出了牙状的籽粒。那时,佝偻着身子的老祖母同年幼的我,置身于茂密的葵花丛中,阳光从绿叶及金色的花瓣间筛落下来,祖母脸上的沟沟壑壑也闪烁着金色的笑容。⑧有一回,祖母站在阶沿的麻石条上,指着阳光下耀眼的葵花,意味深长地说:“这葵花多么可爱啊!它们总是追随着太阳旋动自己的身子,哪怕在阴天或雨天,也会凭着记忆寻觅太阳的方向,仰头望去。”祖母说这番话时,哥哥和姐姐也在旁边,我见他们一脸沉思地点着头,眼睛里闪烁着一种异样的光彩。莫非他们已经领悟到了祖母话语中的含义?葵花的生命,是激情的,是奔放的,是火一般热烈的;而如同葵花的人生,是积极的、向上的,即使遭遇凄风苦雨,也永远不会迷失生活的方向。⑨我也渐渐地明白,祖母一直精心侍弄着葵花地,其实是在精心地侍弄着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生命意义的追求,侍弄着人生长旅中支撑着她前行的意志与毅力。举目再望葵花地时,我忽然发现那一张张金色的花盘,就像是一张张天真无邪的笑脸,在这开阔而热烈的秋季,正昂然拥抱着太阳的光焰。仿佛觉得,我也变成了阳光下的一棵向日葵。⑩我怎么能够轻易忘却乡下老家的那一片葵花地呢!(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8.请阅读文章第⑤~⑦段,补全下面的表格。(3分)时间 葵花的状态 祖母的做法、表现① 等待萌芽 翻垦葵花地,满脸笑容两三场春雨过后 ② 移栽葵花苗,小心翼翼地侍弄几番风雨日月后 展开葵瓣,结出籽粒 ③19.请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1)祖母是从不生气的,那一张布满沟壑的脸庞上,总是流淌着笑意。(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祖母说这番话时,哥哥和姐姐也在旁边,我见他们一脸沉思地点着头,眼睛里闪烁着一种异样的光彩。(从人物描写的角度)20.文章第③段采用了哪种记叙方式?有什么作用?(3分)21.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那一片葵花地”,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3分)22.写作(63分)我本来想放弃,但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原来我也可以这样坚强;我本来想逃避,但还是正视并解决了问题,原来我也可以这样勇敢;我本来想退缩,但还是努力争取了机会,原来我也可以这样自信;我本来很难过,但还是选择了坦然面对,原来我也可以这样乐观……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积极向上的正能量,都住着比自己想象中更强大的自己。请以“原来我也可以这样 ”为题,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篇文章。要求:(1)先补全题目再写文章;(2)内容具体充实,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00字。期末语文答案1. ①. 斑斓 ②. 揽 ③. 遨游2. ①. 锲而不舍 ②. 鞠躬尽瘁 3. “传送”改成“传达” 4. C5.杨花落尽子规啼 应傍战场开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惟解漫天作雪飞 落红不是无情物 要以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逆境的后面往往蕴含希望和机会。6.B7.以胶汤濡而梳之/复长一尺/然后用/则筋力已尽8.只是 松弛 容易 做,发明9.AFH10.(1)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2)一般说来,弓体轻巧就容易拉开而且寿命长,只是怕弓力不强劲。11.B12白日斜 天涯 痛苦或愁苦13示例一: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示例二:诗歌移情于物,是新生命的赞歌,“落红”和“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14.(1)直接点明“井冈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突出井冈翠竹的非凡意义,后文紧紧围绕这句话展开叙述 (2)对翠竹外观的赞美 对其在革命战争中作用的肯定15.(1)示例一:小广,这个句子是反问句,强调了人们对井冈翠竹难以忘怀。朗读时,语调应该上扬,读出反问语气,读出怀念的感情。示例二:晶晶,这个句子运用了反复、排比的修辞,四个“一天比一天”写出了井冈山人克服困难、热情建设的精神。朗读时,语气要越来越高昂,读出赞扬、敬佩之情。(2)小桂,我觉得原来的句子更好,不用改动。原句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竹枝”“竹鞭”“竹根”前后相连,给人以“无穷无尽”之感;同时,句子连用三个“还有”,层层推进,语势不断增强,热情洋溢地赞颂了井冈翠竹的坚贞不屈和顽强生命力。(3)“你看”“你若是”等词说明选文使用的是第二人称,这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也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感染力。面向同学们朗诵,才能发挥第二人称的这种作用。16、C17.(1)D(2)穿插书信,真实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如选文中保尔在给哥哥的信中述说了自己受到接连不断的打击之后的身体和思想状况,真实生动地刻画了保尔刚毅坚强、无私奉献、乐观自信、信念坚定、为革命奋斗到底的形象。(3)①崇高的信仰(理想)。结合情节分析略。②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结合情节分析略。③顽强奋斗(永不言败)的品质。结合情节分析略。④乐观豁达的性格。结合情节分析即可。(注意必须有性格特点+相关情节分析,答出两点即可。)示例:①保尔有崇高的信仰。十月革命爆发后,在布尔什维克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参加苏俄红军。在战场上他跃马扬刀,冲锋陷阵,无畏无惧,因为他有着明确的奋斗目标。当他重病初愈重返前线时,他曾面对暗自悲伤的母亲表示:他的任务是要肃清全世界资产阶级。②保尔具有顽强的意志。在三年国内战争时期,为了保卫苏联,身负重伤的保尔又率领共青团员,开始筑路战斗,在令人无法忍受的极端艰苦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下,保尔一方面要战胜病魔的袭击,一方面要和总工以及退怯行为展开无情斗争,始终像一面鲜红的旗帜矗立在筑路工地上。③保尔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保尔全身瘫痪,接着又双目失明,但是他没有选择放弃,而是通过创作实现自身理想,用生命写成的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不论何时他永不放弃,体现了他乐观豁达的精神,愿意为理想奋斗终身。④保尔有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在修筑铁路时,保尔所在的潘克拉托夫小队“拼命走在前头”,以“疯狂的速度”进行工作。(4)示例:保尔的一生践行了这段话。他早年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多次受伤;在修筑铁路时,克服了环境恶劣和物资匮乏等困难,坚持工作。即使后来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他仍不放弃为革命事业做贡献,转而投身文学创作。他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的伟大事业中,没有虚度年华,也没有碌碌无为。他的经历告诉我们,生命的价值在于为了伟大的理想和目标不懈奋斗,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18. 每年开春 长出嫩芽 置身花丛,喜悦19.(1)“沟壑”指祖母的皱纹,生动地写出了祖母的年迈和沧桑;“流淌”本义指液体流动,这里用来表示祖母的脸上总是带着笑意,生动地写出了祖母的慈祥和温柔。(2)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生动地写出了哥哥姐姐认真倾听祖母说话并有所理解的样子,表现了他们已经领悟到祖母话中的含义,会像葵花一样积极向上,面对人生中的风雨 20.插叙,补充交代了祖母的身世和经历,突出了祖母人生的转折,为下文写祖母的积极乐观作铺垫。21.①开头引出要记叙的内容,强调了对“乡下老家的那一片葵花地”的印象深刻,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结尾呼应开头,运用反问,强调作者对“乡下老家的那一片葵花地”的浓浓情谊,表达对祖母的怀念之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