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内。)1. 隋朝初年,户数增加400多万,人口增加了1600多万。垦田面积不断扩大,修复了许多水利工程,当时仓库丰盈,“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 隋朝大运河的开凿 B. 盛世局面的形成与促进C. 科举取士制度创立 D. 隋朝的统一与社会稳定2. “时间的车轮又轧出了同样的辙痕,这个朝代与秦朝是那么惊人的相似。一样的气吞万里如虎;一样的千古江山、尽归一姓;一样的雄才伟略、创制颇多;一样的残暴、好大喜功;一样的二世而亡。”这个朝代是( )A. 汉朝 B. 隋朝 C. 唐朝 D. 宋朝3. 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唐朝历史后所做总结,依据所学知识判断,图示中①②对应的历史人物是( )A. ①唐高祖②唐玄宗 B. ①唐太宗②唐玄宗 C. ①唐太宗②武则天 D. ①武则天②唐玄宗4. 《资治通鉴》中记载唐太宗曾有感而发,“否为官择人,他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这说明唐太宗( )A. 以人本,仁政爱民 B. 勤于政事,虚心纳谏C. 用人唯贤,知人善任 D. 制定法律,减少刑法5. 武则天于684年下令: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这体现了武则天( )A. 严惩贪官污吏 B. 提倡节俭 C. 善于纳谏 D. 重视农业生产6. 下面是王笑同学运用年代尺标注的隋唐兴衰时间,其中对各时间节点发生的史事描述正确的是( )A. ①隋朝建立,结束分裂 B. ②隋灭陈朝,统一全国C. ③唐朝建立,年号“贞观” D. ④安史之乱,唐朝灭亡7. 长安城中有东、西二市,其中东市是手工业生产中心,卖汉人商品;西市有“金市”的美称,卖胡人商品,是长安城的主要工商业区,相比东市更加繁华。由此我们可以得知( )A. 唐朝的民族政策开明 B. 唐朝的社会风气开放C. 唐朝的市民文化丰富 D. 唐朝的商业十分繁荣8. 博物馆见证历史风华。某博物馆计划推出唐代专题展览,根据下面展出的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文成公主塑像 《步辇图》(局部) 唐蕃会盟碑局部拓片A. 民族交融 B. 对外交流 C. 经济繁盛 D. 多彩艺术9. 《旧唐书》载:“三月庚辰,大同道行军副总管张宝相生擒颉利可汗(突厥可汗),献于京师…自是西北诸蕃(少数民族)咸(都)请上(上,指李世民)尊号为‘天可汗’”。由此可见( )A.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B. 军事实力影响了民族关系C. 贞观年间民族交融得到发展 D. 唐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10. 在印尼海域打捞出的“黑石号”沉船上装载有6万多件唐朝瓷器,这些瓷器很多具有西亚风格的纹饰,这显然是为了迎合当时的国际市场需求而绘制的。由此可见( )A. 唐朝的海外贸易受阻碍 B. 唐朝制瓷水平达到顶峰C. 唐朝尊重和包容外来文化 D. 唐朝时的海外贸易发达11. 下表反映了唐朝的( )。类别 诗歌 书法 绘画内容 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名家辈出 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是颜真卿、柳公权和欧阳询等 题材和类型广泛,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及宗教画A 社会习俗 B. 中外交往 C. 社会经济 D. 文学艺术12. 孙思邈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据此可知( )A. 中医是人类的文化瑰宝 B. 孙思邈的医术价值千金C. 医学与儒学的关系密切 D. 传统医学重视医德修养13. 下面三幅图画摹绘自敦煌莫高窟壁画。这些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汉人的跪坐礼俗逐渐变为垂脚高坐。这一转变体现了( )A. 民族矛盾的消除 B. 儒学正统地位的丧失 C. 民族交融的加强 D. 少数民族汉化的开始14. 陈桥驿地处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城南15千米,是河南省黄金旅游“三点一线”宋都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宋文化的源头。该地成为文化旅游景区的历史典故是( )A. 黄袍加身 B. 草木皆兵 C. 纸上谈兵 D. 破釜沉舟15. □□□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统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变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应是( )A. 朱温 B. 王安石 C. 赵匡胤 D. 司马光16. 北宋的山水画大气磅礴,南宋的只有“残山剩水”。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 南宋偏安一隅 B. 商品经济发展 C. 民族政权并立 D. 中央集权加强17. 下面的思维导图反映出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 宋与西夏的互市 B. 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C. 夏金与南宋的对峙 D. 中外交流促进社会发展18.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如在榷场(边境贸易场所),官府和商人进行交易,且贸易量很大。这表明,榷场的存在( )A 使民族间长期争战不休 B. 完全消除了民族间隔阂C. 促进了民族交流与融合 D. 消除了民族间经济差距19. 下表为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表中户数变化最能说明这一时期( )西汉(2年) 西晋(280年) 唐代(742年) 宋代(1080年)北方 965 149 493 459南方 111 65 257 830A. 经济重心南移 B. 政权并立 C. 城市经济活跃 D. 民族融合加强20. 在元代辽阳行省,黑龙江口的奴尔干城是当时东北边疆的重要城镇,来到这里的大批汉人、蒙古人,与当地的女真等各族人民共同开发了黑龙江下游地区。这说明( )A. 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 B. 元朝水陆交通十分便利C. 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 D. 民族交融推动边疆发展二、综合题(本大题有4题,第21题7分,第22题10分,第23题13分,第24题10分,共40分)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一条动脉的畅通与停滞,足以决定唐宋国运的兴衰隆替,其关系密切简直有如真正的动脉之于身体那样。——摘编自全汉昇《唐宋帝国与运河》(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动脉”(大运河)开始开凿的时间?“动脉”最北部位于今天哪个城市?当时称什么?材料二: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截至2024年8月,中国共有59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们共同见证了我国灿烂的文明。(2)请你说明中国大运河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理由。(提示:可从大运河的积极意义及其世界地位来说明)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材料一:①阿耆尼国,东西六百余里,南北四百余里。国大都城周六七里,四面据山、道险易守。泉流交带,引水为田。土宜糜黍、宿麦、香枣、蒲萄、梨、柰诸果。气序和畅,风俗质直。 ——摘自玄奘《大唐西域记》 ②《步辇图》(局部) ③开元通宝④《雨中耕作图》 ——王建《凉州行》 ⑤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 ⑥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1)判断材料一中史料的类型。属于实物史料的有:____和____。(填写序号即可)(2)从材料一中选择一则史料(写出序号),说明其反映的唐朝生产或生活状况。材料二:唐朝时期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简表(部分)往来地区 影响日本 中华文化直接影响日本,推动日本大化改新,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唐代建筑也对日本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时期日本的建筑风格基本上是模仿长安的建筑。唐朝服装传入日本后,被改造为“和服”朝鲜半岛 唐代诗歌在朝鲜非常受欢迎,许多新罗使臣把中国的诗歌文化带到了朝鲜半岛,推动了朝鲜文学的繁荣。陶瓷器物等作为代表和象征中国的产品也传入到朝鲜半岛,推动了该地区生产水平的迅速提高南亚 唐朝的《秦王破阵舞》传到印度,受到印度诸邦国的欢迎和喜爱。唐代音乐演奏方式“击瓯”,传到印度,流行至今波斯 波斯仿照唐三彩制作了波斯三彩,仿照邢窑白瓷制作了白釉彩陶(3)根据材料二,论证“唐朝时期中华文化在世界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这一观点。(4)谈谈在当今世界文明融合的浪潮中,怎样做才能使中华文明更放异彩。23. 制度建设·蕴含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时期 选官制度 选官依据 办法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家世门第 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隋朝 科举制 才学 设置进士科,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唐太宗时期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武则天时期 创立殿试,亲自面试考生——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等(1)材料一中,隋唐时期选官制度与魏晋南北朝相比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变化产生的影响。材料二:宋朝统治者设计出一套严密完善的国家制度和管理手段,这套制度的设计思想以“防弊”为核心理念,以“祖宗家法”为表现形式,以收权、分权和崇文抑武为实践手段,以“与士大夫治天下”为时代特色……逐渐培育出高度发达的士大夫政治。——摘编自中国历史研究院主编《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2)根据材料二,结合具体史实,对材料中画线部分宋朝的“实践手段”进行说明。材料三:元朝为管理广袤的疆土,逐渐形成了一种新制度。这种制度之下,辖区广阔,权力集中,地方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元明清卷》(3)材料三中元朝的“新制度”指的是哪一制度?简述实行这种制度的作用。24. 隋唐时期和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的重要阶段。某中学七年级的同学们开展了以“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进一步发展”为主题的探究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任务一:【绘制导图——整合单元内容】 (1)一组同学绘制了下面的大单元结构示意图。请在①②处填写正确内容。任务二:【释读地图——构建知识联系】(2)二组同学呈现了下面两幅地图。任务一中③④处史实分别与图一、图二局面形成有何关系?任务三:【编写剧本——体会人物精神】(3)三组同学准备编排以“弘扬传统文化·传承英雄精神”为主题的历史情景剧,请你根据右侧示例,为岳飞制作一张剧目卡片。 剧目:《________》 人物:岳飞 史实:____________ 台词: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精神:____________剧目:《抗元英雄文天祥》 人物:文天祥 史实:南宋灭亡后,拥立南逃的宋宗室成员,继续展开抗元斗争。兵败被俘后,宁死不屈,从容就义。 台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精神:体现了文天祥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情怀。【感悟】一部中国史,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也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内。)【1题答案】【答案】D【2题答案】【答案】B【3题答案】【答案】B【4题答案】【答案】C【5题答案】【答案】D【6题答案】【答案】B【7题答案】【答案】D【8题答案】【答案】A【9题答案】【答案】A【10题答案】【答案】D【11题答案】【答案】D【12题答案】【答案】D【13题答案】【答案】C【14题答案】【答案】A【15题答案】【答案】B【16题答案】【答案】A【17题答案】【答案】B【18题答案】【答案】C【19题答案】【答案】A【20题答案】【答案】D二、综合题(本大题有4题,第21题7分,第22题10分,第23题13分,第24题10分,共40分)【21题答案】【答案】(1)时间:605年。城市:北京。名称:涿郡。(2)理由:隋朝大运河全长2700多千米,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大运河的开通,带动了沿河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22题答案】【答案】(1) ①. ③ ②. ⑤(2)状况:【示例】选择史料①,反映了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选择史料②,反映了唐朝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交融。选择史料③,反映了唐朝反映商业发达。选择史料④,反映了唐朝农业的发展状况。选择史料⑤ ,反映了唐朝手工业的发展状况。选择史料⑥,反映了唐朝民族文化交流(3) 【示例】观点:唐朝时期中华文化在世界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论述:唐朝时期,中华文化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日本仿照唐朝制度,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唐朝的服装和建筑也对日本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唐朝的诗歌文化推动了朝鲜文学的繁荣;唐朝的音乐、舞蹈传到了南亚地区,丰富了当地民众的生活;唐朝的陶瓷等器物传入朝鲜、波斯等地,提高了当地的生产力水平。(4)做法:加强文化传播与交流;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创新发展传统文化等。【23题答案】【答案】(1)变化:选官依据从家世门第变为才学,选拔方式从世家垄断变为考试选拔。影响:扩大了选官范围,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推动了教育文化发展。(2)说明:①收权: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解除武将兵权,地方精兵编入禁军;②分权:设枢密院掌军权、三司掌财权,分割宰相权力;③崇文抑武:重用文臣担任要职,文官任知州,抑制武将地位。(3)制度:行省制度。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为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奠定基础。【24题答案】【答案】(1)填空:①填民族关系;②填宣慰使司都元帅府。(2)关系:③处与图一相关,唐朝设置节度使引发藩镇割据,唐朝灭亡后,进入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实质上是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④处与图二相关,澶渊之盟后,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形成了北宋与辽南北对峙的局面。(3)题目:岳飞抗金。史实: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岳飞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岳飞的部队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人称“岳家军”等。精神品质:忠孝节义,正气凛然;关爱百姓,爱民如子的民本精神;廉洁奉公、严以律己、厚以待人、令出如山、赏罚分明、身先士卒、行若明镜等(意思接近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