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台州市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试题语 文2025.06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公众科学,也称公众参与式科学研究,是指包含了非职业科学家、科学爱好者和志愿者参与的科研活动。相较于传统的科学研究方式,公众科学项目一般由公众和职业科学家合作发起,以公众广泛参与为其鲜明特征。公众科学项目对于扩展科学知识、提高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直接影响政府的管理和决策行为。公众科学项目已在生态与环境、生物学、教育、气候变化、计算机科学、医疗健康、社会科学等领域广泛开展。以公众科学平台为例,目前有2000多个项目在全球开展,其中生态与环境领域的最多,尤其是通过户外或室内观察方式记录生物时空分布与行为等方面的研究项目,如植物物候监测、鸟类调查、鱼类调查、光污染、水环境调查等。同时,很多项目通过在线方式让公众参与。关于公众科学的一个误区:很多人会把公众科学与科学普及等同起来,但实际上两者存在着本质差别。我国目前较多科学教育、自然教育等以科学普及为核心目标的活动,尽管与公众科学有一些联系,但其中大部分不能归于公众科学的范畴。简单地说,公众科学需要由明确的科学问题驱动,通过公众参与收集和分析数据,最终回答非常具体的科学问题,从而产生新的知识,而科普的核心是教育,即传授已有的科学知识。因此,公众科学项目可以包括一些科普的内容,但科普并不是它的核心内容;科普活动有潜力成为好的公众科学项目,但需要跳出固有思维,明确所要研究的科学问题。关于公众科学的另一个误区:不少人认为公众科学的运作方式是找一些免费劳动力来帮忙收集数据,因此可算是免费大餐。然而,公众科学项目尽管可能会节省一些人力和物力等成本,但在很多方面却需要强有力的支持。一方面,对项目参与者的管理和培训绝非免费,需要项目负责团队花费大量人力和物力进行志愿者培训、宣传推广、数据管理、平台建设等活动。以美国康奈尔鸟类学实验室为例,他们管理的公众科学项目每年的花费近100万美元,这些经费主要来自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另一方面,公众科学数据经常面临很多错误(如物种识别错误、测量指标精度差),这些数据的核查、清洗与标准化都需要花费很多人力和物力。尽管如此,公众科学项目所需费用还是远低于仅由科学家参与的相似研究项目。因此,开展公众科学项目需要国家、政府和社会等方面支持,才能保证其长期健康地发展。(摘编自《公众参与的力量:科学研究的“新”方式》)材料二:鸟类因分布广、种类多、易识别等特点,是被研究最多和调查最频繁的动物类群之一。同时,它们对环境变化极为敏感,常被当作生物多样性监测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指标。从鸟类学研究的起源看,其在本质上就是通过公众参与发展而来的。最早一批公众科学活动也与鸟类研究紧密相关,其中1880年美国《纳塔尔鸟类学俱乐部公报》推出的灯塔看守员收集鸟类撞击数据的尝试,可被认为是公众参与鸟类研究的早期典型案例之一。著名的鸟类公众科学案例是在1900年开始的美国圣诞节鸟类调查(缩写CBC),学术界普遍认为它是一个成功、大规模、长期性的公众科学实践。CBC的主办方是同年创立的著名的奥杜邦学会(缩写NAS)。同样在1900年,美国鸟类学家查普曼向NAS提出“在每年圣诞节期间人们应以计数鸟类来代替猎杀鸟类”的建议并获得支持。自此,这项活动一直不间断地延续至今,参与人数从27人发展到2021年的7万人,调查区域从25个增加到2400个,积累了数千万条的鸟类个体记录。在现行活动的具体执行上,志愿者要在圣诞节前后数周内的某一天,调查一个直径为24.14公里圆形区域内的所有鸟类;在每个调查区域内,至少10个志愿者分成若干小组,沿预设路线进行数量调查。公众科学形式的鸟类调查与传统鸟类调查相比,既有优势,又有劣势。二者如能结合,可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鸟类学研究和鸟类保护。一方面,公众观鸟增强了数据采集能力,弥补了传统调查的不足,为鸟类研究提供了大量数据,能有效完善生物多样性本底资料,在自然资源管理和保护方面愈发重要。对于职业研究者而言,来自公众科学网站的鸟类观测数据与鸟类学家提供的专业调查数据一样有价值。其次,大规模公众观鸟的地域范围是传统鸟类调查无法匹敌的,可实现跨时空尺度记录鸟类多样性;基于公众观鸟数据开发的物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模型和模式,加深了对鸟类与生境之间关系的认识,还有助于开展繁殖率、疾病传播等领域的研究。例如,NAS利用其积累的公众观鸟数据,界定重要的保护区范围,发布濒危物种调查报告,研究气候变化对鸟类及其生境的影响。此外,因为许多观鸟爱好者的鸟类辨识能力很强,而且他们往往愿意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前往不同地点观鸟,所以公众观鸟数据已成为鸟类分布记录更新的重要来源之一。另一方面,公众观鸟活动尚不能取代传统鸟类调查。一是公众观鸟活动在时间、空间上分布常常不均匀。爱好者在进行观鸟和记录时,对地点的选择常具集中性和主观性,即鸟类多样性高、稀有种和特有种出没的地点往往对他们有更大的吸引力。二是观鸟爱好者的数据时常不能涵盖所遇到的全部物种,而且很多记录缺乏个体数量。三是观鸟爱好者之间存在专业知识水平、经验等方面的差异,对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进行的调查所提交的数据可能明显不同。这些劣势都为公众观鸟数据的利用带来不便。(摘编自《国外鸟类研究中的公众科学应用》)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公众科学平台上面的公众科学项目多数是在生态与环境领域开展,这些项目主要是通过户外或室内观察以及在线方式开展。B. 公众科学需明确的科学问题驱动与公众参与,虽然会有科普内容,但科普不是它的核心目标,其核心目标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C. 美国圣诞节鸟类调查被学术界普遍认为是成功、大规模、长期性的公众科学实践,有时间长、参与者多、调查范围广、数据多等特点。D. 由于观鸟爱好者观察地点的选择常具集中性和主观性,所以公众观鸟活动在时空分布上经常不均匀,影响研究准确性。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公众科学的运作方式并非免费,项目负责团队对公众参与者的管理与培训、公众科学数据的处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B. 鸟类因为分布广、种类多、易识别的特点,在生物多样性监测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上具有重要的作用。C. NAS借助公众观鸟数据界定重要的保护区范围,发布濒危物种调查报告等研究,体现了大规模公众观鸟的地域范围优势。D. 公众观鸟数据能成为更新鸟类分布记录的来源之一,是因为许多观鸟爱好者的鸟类辨识能力很强,投入时间和精力多,观鸟地点不同。3. 下列选项最能体现公众科学“跨时空数据整合”特点的一项是( )A. 志愿者基于兴趣选择观测区域,虽数据局部集中,但能深度挖掘特定鸟类的行为规律。B. 美国圣诞节鸟类调查根据百余年来、不同年份与地理单元的数据,拓展了鸟类研究。C. 观鸟爱好者依靠个人经验所做的鸟类个体数量统计,虽有偏差却能为稀有物种发现提供线索。D. 公众观鸟数据通过在线平台实时上传,提升了数据的时效性,为研究者提供便利。4. 结合材料二,概括公众科学形式的鸟类调查具有的优势与不足。5. 假如本市有关部门为发起调查古树生存状况的公众科学项目——“寻找身边的古树”活动,向市民征求建议。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你会给出哪些建议?(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半颗糖块阿尼苏西日嘎村的很多人家,除了有围着房子的小院,还有单独的大院。大院里,有的圈牛羊,有的种菜,有的种果树,有的就那么荒废着。我家的大院在小院对面,小型足球场那么大。春夏时节,大院里胡乱地种上土豆、地瓜和胡萝卜,任其自然生长。到了秋季,阿爸、额吉把刚收割回来的绿豆,连带茎叶均匀地撒在大院里的空地上,再找拖拉机转圈碾压,使其脱粒。在院角还会放置干草堆和干牛粪堆。这时的大院最热闹了,干爽的空气里弥漫着植物熟透的味道。瓦蓝瓦蓝的天上没有一片云,人字形排开的大雁很像在大海里游动着的鱼,使我充满遐想。那木尔家在东边,两间土房。那木尔阿爸经常在巴镇偷东西被抓。有一次,他躲在百货大楼三楼的一台洗衣机内,晚上钻出来,偷了零七碎八的一堆东西,逃跑时发现楼梯口的铁门从外面被锁死,无法撬开。他背包跳到离窗户最近的路灯杆上,顺杆滑到了地面。那时巴镇没有监控,他是在销赃时被抓的。不只这样,他还是个赌徒。村里人说,那木尔爷爷一辈子积攒的钱财,全被儿子败光了。那木尔家没有大院。他从我家大院的土墙上方探出圆溜溜的脑袋叫我的名字,我喊一声“进来呀”。他比我小一岁,寸头、小眼睛,说话时爱咂巴嘴。他一看就是个特别老实的男孩,即便跟着我到处疯跑,也不会进行破坏。他偶尔不小心弄坏了东西,就会站在原地,摊开双手,眼珠子不停地转圈,大人见状也不忍心批评。我们有时爬上干草堆晒太阳。他把干草铺在身上,不停地说:“真暖和。”他羡慕骑马的少年,他多次跟我说过,他家以前有几匹漂亮的马,他四岁就会骑马,后来都被他阿爸卖掉了。为了证明所言非虚,他给我示范上马的动作。他紧紧拽住土墙上端,把左脚卡在某个凹陷的地方,“嗨”一声,甩开右腿就骑上了土墙。他的个子比我矮半头,但动作一气呵成,我怎么也学不来。他还有一双巧手,我做的风筝飞不起来时,他随手调整就能飞上天。那木尔家的土房前有一辆废弃的中型客运车。他的阿爸不在家时,他会把我领进车里玩,比他小两岁的妹妹跟在我们后面。这辆车已经只剩下骨架了。我们在车厢里“腾腾”地跑起来。那木尔说:“这辆车买回来就是报废车。”我问:“那买回来干什么啊?”他说:“我阿爸当年娶不上媳妇,就花很少的钱,把这辆报废车买回来放在这里,又给它刷了一遍漆。”我听懵了。他接着说:“阿爸把额吉领过来,说家里的钱全用在这辆车上了,等以后跑长途,很快就能赚很多钱。”他妹妹从一旁说:“额吉说当年她被阿爸骗了。”我嘴里含着水果糖。那木尔的妹妹看着我。我摸遍裤兜,只找到一颗水果糖,递给她。她抓着水果糖跑出去,不一会儿又跑回来,把水果糖放在车座上,用铅笔刀锯成两半,一半给哥哥,一半自己吃。她还把糖纸折成小发卡,卡在额头上。他们兄妹两人也在村小学念书,但很少跟村里的孩子一起玩,跟我玩的时间也不多。他们不像西日嘎村的孩子,上学时,他们很少从教室里出来,放学后,他们经常在自家的白杨林里玩耍。他们偶尔跟我玩到一起,①似乎也隔着一层无形的屏障。我的额吉常说,那木尔的额吉是个贤惠、漂亮的女人,只可惜嫁错了人。我小时候偶尔去那木尔家,看见他的额吉望着窗外的某一处发呆。看到我,她眼神有些恍惚,随即下炕,想给我拿点零食,但没有找到。她用温柔的声音说:“孩子们,你们先在炕沿上画画吧。”然后,她打开抽屉,拿出一个发卡,卡住盘起的头发,给我们做黄油烙饼。那木尔的妹妹说要给额吉打下手,跟着跑出去了。不一会儿,那木尔的额吉端来了浓香的烙饼,外皮脆脆的,里面软软的,吃起来有种同时咬着饼干和奶糖一样的感觉。②我至今记得那个香甜的味道。那木尔的阿爸并非一无是处,他会修理摩托车,还会安装玻璃和窗帘盒,但从不放牧、种田。有件事情,一直在村里流传。当年,那木尔的额吉结婚不久发现被骗,就跑回了娘家。数九寒天,外面飘着大雪,那木尔的阿爸在老丈人家门口站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媳妇发现丈夫变成了雪人,心疼不已,流下了眼泪,跟着丈夫回到了西日嘎村。据说,那木尔的阿爸以前对媳妇很好,他是西日嘎草原上为数不多的、会讲女人爱听的甜言蜜语的男人。我问额吉:“既然这样,后来那木尔的阿爸为什么总打媳妇呢?”额吉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她望着白杨林,叹口气说:“可怜的女人。”一场大雪过后,那木尔带我去树林里玩。他靠土墙坐着,把腿伸进蓬松的野草中,蜷缩着身体晒太阳。我问他:“这样不会冷吗?”他让我试试。阳光刺破寒冷的空气直射下来,西伯利亚的寒风从耳畔呼啸而过,我们靠在一起,③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温暖。那木尔请我给他讲一段乌力格尔,我把从收音机里听来的故事给他复述一遍,他听得津津有味。那时的西日嘎村经常断电,他特别羡慕我家有收音机,但从不来我家听收音机,即使我邀请他,他也不会来。那木尔很少买糖块,我给他的糖块也舍不得吃。他偶尔从裤兜里掏出水果糖,用铅笔刀割成两半,给我一半。这慢慢地成了我俩之间的一种习惯的定式。我甚至觉得,只有分割成一半的糖块才好吃。我十二岁那年夏季,我家即将搬到巴镇,搬家的前一天,那木尔跟我一起站在毕勒古泰山顶,向巴镇方向望着,说:“我阿爸在家躺一个月后没了。”他说得异常平静,我没有感受到他情绪的波动。④我们像大人似的聊天。我问他:“你以后有什么打算?”他咂巴着嘴说:“我想早点学本事,养额吉和妹妹。”几年前,我在呼和浩特市再次碰到了那木尔。他一眼就认出了我。他的个子没长起来,但显得很壮实。我们走进附近的饭店喝酒。他的额吉早些年因病去世了。他的妹妹嫁到了南方。他现在跟着工程队走,主要做泥瓦工。我们喝醉了。他从口袋里掏出一颗水果糖,用牙咬掉一半,一半放在餐桌上,一半含在嘴里。他喝多了,这顿饭,无论如何也不让我请。我们走出饭店的时候,我回头看到了餐桌上那半颗糖块。(有删改)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首段对大院的环境与人物活动的描写,展现了乡村生活的风土特点,为后文人物的活动提供了真实、可感的背景环境。B. 文中“废弃的客运车”是那木尔父亲骗取婚姻的工具,后来成了孩子玩耍的场所,其废弃的状况可以看成婚姻生活不幸的象征。C. 文中那木尔示范上马动作与调整风筝等内容,既展现了他动作敏捷、心灵手巧,也流露出“我”对他的佩服之情。D.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使文章更具真实性;以孩童的视角讲述了“我”与那木尔童年交往的故事,使得全文洋溢着纯真的童趣。7.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句子①中“无形的屏障”传神地写出了那木尔兄妹与“我”的心理隔阂,这“隔阂”与他们特殊的家庭情况有关。B. 句子②中“香甜”,不仅写出了黄油烙饼的味道,也写出了那木尔妈妈的慈爱,“至今记得”强调了“我”记忆深刻。C. 句子③中的“温暖”,源于阳光,也源于蓬松的野草,此处作者强调了身体上的温暖,与当时寒冷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D. 句子④中的“像大人似的聊天”,表面上描写了孩童模仿成人的交流,实则暗写了那木尔因家庭原因被迫早熟的生存境遇。8. “半颗糖块”在文中多次出现,请结合文本赏析其丰富的意蕴。9. 学者王妍说,阿尼苏的文字写出故乡的荒寒和冷硬,又写出了内心的柔软,同时还写出了生命的坚强与坚韧。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节选自李密《陈情表》)材料二:臣轼言:臣闻圣人之行法也,如雷霆之震草木,威怒虽甚,而归于欲其生;人主之罪人也,如父母之谴子孙,鞭挞虽严,而不忍致之死。臣漂流弃物,枯槁余生,泣血书词,呼天请命。愿回日月之照,一明葵藿之心①。此言朝闻,夕死无憾!臣昔者尝对便殿②,亲闻德音,似蒙圣知,不在人后。而狂狷妄发,上负恩私。既有司皆以为可诛,虽明主不得而独赦,一从吏议,坐废五年。积忧薰心惊齿发之先变抱恨刻骨伤皮肉之仅存。近者蒙恩量移汝州,伏读训词③,有“人材实难,弗忍终弃”之语。岂独知免于缧绁,亦将有望于桑榆。但未死亡,终见天日,岂敢复以迟暮为叹,更生侥觊之心!但以禄廪久空,衣食不继,累重道远,不免舟行。自离黄州,风涛惊恐,举家重病,一子丧亡。今虽已至泗州,而赀用罄竭,去汝尚远,难于陆行。无屋可居,无田可食,二十余口,不知所归,饥寒之忧,近在朝夕。臣有薄田在常州宜兴县,粗给饘粥,欲望圣慈,许于常州居住。又恐罪戾至重,未可听从便安,辄叙微劳,庶蒙恩贷④。臣先任徐州日,以河水浸城,几至沦陷,臣日夜守捍,偶获安全,曾蒙朝廷降敕奖谕。又尝选用百姓程棐,令购捕凶党,致获谋反妖贼李铎、郭进等一十七人,亦蒙圣恩。冒昧自陈,出于穷迫,庶几因缘侥幸,功过相除,稍出羁囚,得从所便。敢祈仁圣,少赐矜怜!干冒天威,臣无任!(节选自苏轼《乞常州居住表》⑤,有删改)[注]①葵藿之心:臣子对君王的赤诚之心。②便殿:别殿,古时皇帝休息宴饮的宫殿。③训词:指皇帝的诰敕。④恩贷:皇上的施恩宽宥。⑤《乞常州居住表》: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从黄州被调往汝州,他上表请求改在常州居住。10. 材料二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分。积忧A薰心B惊齿C发之先D变E抱恨F刻骨G伤皮H肉之仅存。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矜,怜悯,与《乞常州居住表》中“少赐矜怜”的“矜”意思一样。B. 危,危险、危急,与《赤壁赋》中“苏子愀然,正襟危坐”的“危”意思不一样。C. 闻,使……知道(听闻),与《兰亭集序》中“故知一生死为虚诞”的“一”用法相同。D. 有司,古代指负有专责的官吏,如《答司马谏议书》中的“授之于有司”。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密指出晋朝以“孝”治理天下,既恭维晋武帝,又为自己照顾祖母“辞不赴命”找到合理依据,表示自己应得到朝廷体恤。B. 李密运用乌鸦反哺说明奉养老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因此自己不能离开祖母,从而提出陈情的目的——“愿乞终养”。C. 苏轼叙说了皇帝在偏殿与他对话,皇帝不听他人意见,对他的罪责独自开恩,改为五年之判,给予的恩宠超过他人。D. 苏轼担心自己的请求皇帝不会允许,于是陈述自己在徐州任职时守城、捕贼的微小功劳,希望以此打动皇帝,得到许可。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2)人主之罪人也,如父母之谴子孙,鞭挞虽严,而不忍致之死。14. 在乞求皇帝许可上,材料一和材料二具有诸多相似之处,试概括其中三点。(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捣练子令李煜其一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其二云鬓乱,晚妆残,带恨眉儿远岫攒。斜托香腮春笋嫩,为谁和泪倚阑干。15. 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静”字诉诸听觉,凸显孤寂氛围,“空”字诉诸视觉,渲染萧瑟空旷之感,两字写出了诗人独特感受。B. “寒砧”即捣衣声,既点明深秋时节特征,也写出听砧者的内心感受,同时与下文的“数声”呼应。C. “春笋嫩”,指春季柔软纤细的竹笋,作者通过描写白天春笋的清新可爱,表现了女子居住环境的幽美。D. 这两首词体现了李煜词的一些特点,语言清新自然、质朴无华,擅长描写,结构巧妙,不着痕迹,婉约蕴藉。16. 这两首词都含蓄地表达了“独夜怀人情味”(学者俞陛云语),但所写的内容不同。请结合这两首词简要赏析。(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归去来兮辞》中借用“云”与“鸟”的意象表达作者归隐之志与自在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人往往借酒表达情感,如李白的“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如鲍照的《拟行路难》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古人创作诗文时喜欢使用借代手法,不仅使所写内容生动形象,也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孩子不小心打碎了花瓶,跑步时磕破了腿,结果招来父母一通责骂,这样的家庭比比皆是。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很多家长对孩子习惯性责备,凡事否定,以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成才。殊不知,这样反而给孩子造成伤害。孩子大错小错都会被责备,甚至无意中犯了错也会遭受惩罚,便 ① 。长此以往,孩子果然会变“笨”,变“糟”,从而逃避责任,甚至破罐子破摔。以后遇到困难或犯了错,也不会主动向父母求助,反而会找借口掩饰甚至撒谎欺骗,亲子之间的信任荡然无存。当孩子遭遇挫折和失败时,家长首先应给孩子足够的信任和尊重,让他感觉温暖,有依靠,这是孩子在成长中遇到困难挫折时,汲取力量的重要源泉。接着,帮助孩子学会辩证地去看事情,明白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要躲避,要想办法从中学到东西,有收获。最后 ② ,从而对症下药,顺利解决问题。当在指导过程中,家长来充当军师,让孩子多尝试,锻炼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无论孩子犯错还是遭遇失败,家长应是“蹦床”,对孩子的负面情绪要托得住。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把错误与失败当成一个学习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坦然面对失败,这样孩子才能“弹得更高”,不断成长。18.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 下列选项中引号与文中加点词语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但真所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罢,阿Q不幸而赢了一回,他倒几乎失败了。B. 王利发经营的“裕泰茶馆”是剧中人物活动的场所,也是透视社会变革的一个窗口。C. 这些技术是未来科技“摇篮”,会促使不同领域的新科技得以快速的发展。D. 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高原的强烈阳光下,人们喜欢把这一片树荫作为户外的休息地点,因而添上了什么茶社,这是这个“风景区”成立的因缘,但如果把那二三十棵桃树,半片磨石,几尺断碣,还有荞麦和大麻、玉米,这些其实到处可遇的东西,看成了此所谓风景区的主要条件,那或者是会贻笑大方的。中国之大,比这美得多的所谓风景区,数也数不完,这个值得什么?所以应当从另一方面去看。现在请你坐下,来一杯清茶,两毛钱的枣子,也作一次桃园的茶客罢。如果你愿意先看女的,好,那边就有三四个,大概其中有一位刚接到家里寄给她的一点钱,今天来请请同伴。那边又有几位,也围着一个石桌子,但只把随身带来的书籍代替了枣子和茶了。更有两位虎头虎脑的青年,他们走过“天下最难走的路”,现在却静静地坐着,温雅得和闺女一般。男女混合的一群、有坐的,也有蹲的、争论着一个哲学上的问题,时时哗然大笑,就在他们近边,长石条上躺着一位,一本书掩住了脸。这就够了,不用再多看。总之,这里有特别的氛围,但并不古怪。人们来这里,只为恢复工作后的疲劳,随便喝点,要是袋里有钱;或不喝,随便谈谈天;在有闲的只想找一点什么来消磨时间的人们看来,这里坐的不舒服,吃的喝的也太粗糙简单,也没有什么可以供赏玩,至多来一次,第二次保管厌倦。但是不知道消磨时间为何物的人们却把这一片简陋的绿荫看得很可爱,因此,这桃林就很出名了。因此,这里的“风景”也就值得留恋,人类的高贵精神的辐射,填补了自然界的贫乏,增添了景色,形式的和内容的。人创造了第二自然!21. 加点句“这个值得什么?”是个问句,在文中有哪些作用?22. 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能否改成“在一群或站或坐、讨论哲学问题的混合男女旁,还躺着用一本书遮着脸的一位”?说说你的理由。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刷新闻、刷视频、刷朋友圈、刷公众号……“刷”已成为数字化时代的日常行为,我们刷的内容越来越多,刷的时间也越来越长。通过“刷”,有人欣喜延展认知边界,有人忧虑陷入信息过剩,有人享受即时联结的便捷,有人困于注意力的碎片化……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台州市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试题语 文2025.06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5题答案】【答案】1. A 2. B3. B 4. (1)优势:①数据采集能力强。②观鸟地域范围广。③记录更新的来源之一。(2)不足:①公众观鸟活动在时间、空间上分布常常不均匀。②数据不够全面,记录缺乏个体数量。③数据质量参差不齐。5. ①需要确定“寻找身边的古树”活动的科研问题(明确的活动目标)。②需要对该活动的参与者制定管理和培训计划。③需要争取政府和社会等方面的物力与人力的支持。④需要识别与整合公众数据。(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9题答案】【答案】6. D 7. C8. ①对美味的珍惜: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水果糖代表了难得的物质美味。②亲情的体现:那木尔妹妹将糖块锯成两半分享,是亲情的表现。③友情见证:“我”和那木尔相互分享水果糖,逐渐形成习惯,加深了友谊。④人物品性的美好:结尾段那木尔的分糖行为,更是一种分享与温情的坚守。9. ①故乡的荒寒与冷硬:既指乡村环境的贫瘠与荒凉,也指乡村生活中的不幸、贫穷,也指成人生活中的痛苦、艰难、破碎。②内心的柔软:指小说人物之间存在的温情与善意。如“我”与那木尔的纯真友情,那木尔家人间的亲情,那木尔母亲做黄油烙饼的温柔,“我”母亲对那木尔母亲的同情等。③生命的坚强与坚韧:指那木尔经历了生活的艰难,仍自尊自强,积极向上,健康成长,富有担当,始终保持着善意。如“养额吉和妹妹”,展现了超越年龄的责任感等。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14题答案】【答案】10. BEG11. C 12. C13. (1)现在我是亡了国的低贱的俘虏,十分卑微浅陋,过分地受到提拔,加恩特赐的任命优厚,怎么敢犹疑不定有一些非分的愿望呢?(2)君主处罚犯人,如同父母责罚自己的子孙后辈,虽然说用鞭子抽打得很厉害,但还是不忍心使他们死亡。14. ①感激君王对自己的恩情与厚爱。②诉说自己生活中现实困境。③表白自己对君王的忠诚。④多处使用谦辞表达恭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16题答案】【答案】15. C 16. ①其一:通过描写环境来表现怀人情感。词人用“深院静,小庭空”写出了居住环境的孤寂凄冷的特点;接着用秋风、寒砧之声、月光、窗格等意象营造了一个寂寞凄苦的相思环境,通过环境的描写强化了相思之苦。②其二:通过描写人物的细节来表现怀人情感。词人用“云鬓乱,晚妆残,带恨眉儿远岫攒”写出了女子的外貌神态,用零乱的头发、粗陋的晚妆、紧皱的眉毛表现了女子的相思之苦;用手斜托香腮、流泪倚栏杆等动作细节进一步表现了相思之深。(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7题答案】【答案】 ①. 云无心以出岫 ②. 鸟倦飞而知还 ③. 酌酒以自宽 ④. 举杯断绝歌路难 ⑤. 谈笑间 ⑥. 樯橹灰飞烟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18~20题答案】【答案】18.①认为自己很笨很糟糕②帮助孩子分析原因 19.在指导过程中,家长来充当军师,让孩子多尝试,锻炼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或:当指导时,家长来充当军师,让孩子多尝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20. C(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21~22题答案】【答案】21. ①是个反问句。加强语气,强调这样的单纯景色不值得什么。②在文中具有引出下文的作用,引出下文对精神风景的思考与描写。③具有启发读者的作用,引发读者对风景真正内涵的思考。22. 不能。①原文表现了青年们学习讨论的场景,人物众多,是一幅群体图。修改后只是突出了用书掩面的青年,内容单一贫乏。②原文突出了青年们读书时讨论、思考、快乐的样子,体现了青年奋发之美。修改后没有这样的精气神。③原文句式上多用短句,句式灵活多变,节奏紧凑。修改之后无此效果。④原文运用了细节刻画,使青年的形象栩栩如生。修改之后缺少人物的生动性。四、写作(60分)【23题答案】【答案】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