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荆门市 2024—2025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七年级地理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3.非选择题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一律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RCEP 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简称,由15 个国家正式签署。读图,完成 1-2 题。1. 与澳大利亚相比,东南亚国家在接受日本投资时所具备的显著优势是 ( )A .煤铁资源丰富B .技术先进C.制造业发达 D .劳动力丰富2. RCEP 各成员国的贸易往来中 ( )A .韩国大量出口椰子、香蕉等水果B .泰国是稻米的主要进口国C .菲律宾主要出口热带的经济作物 D .澳大利亚大量进口羊毛、羊肉等阿塔卡马沙漠被称为世界的“ 干极” ,但每年 有 图 RCEP成员国分布图200 余天被大雾笼罩。当地人制作捕雾网,用 于收集雾里的潮湿水汽,解决用水问题。读图,完成3-4 题。3. 关于阿塔卡马沙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东临太平洋B .位于南美洲西海岸C .全部位于南温带D .北回归线穿过其中部4. 阿塔卡马沙漠地区的人民利用捕雾网 ( )①使当地的降水量增多②收集雾气带来的水分,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③改变当地的生态环境④体现了人类因地制宜的智慧A .①② B .③④ C.②④D.②③1日本旅游业发达,是世界闻名的赏枫之国。绿山红遍,层林尽染,每年秋季正是日本的赏枫旺季。读图,完成 5-6 题。5. 我国游客计划在 12 月份前往日本观赏枫叶,应选择前往 ( )A.东北 B.北海道C.四国 D.九州6. 游客在日本赏枫期间可能体验到的项目是 ( )①享受温泉休憩 ②探险热带雨林③观赏极光美景 ④品尝美味寿司A .①④ B.②④C .①③ D.②③ 图 日本观赏枫叶的时期表和日本国土示意图根据《2024 全球粮食危机报告》,全球 59 个国家和地区的约 2.816 亿人口面临严重的粮食安全问题。许多国家长期存在粮食危机,被视为“饥饿热点”。读图,完成 7-8 题。图面临“粮食危机”区域分布图7. 线路①是将北美洲的粮食运到②地和③地,该线路沿途依次经过了 ( )A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B .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 C .大西洋、巴拿马运河、印度洋D .大西洋、好望角、印度洋8. 美国是世界上粮食生产和出口大国,下列情景与美国最吻合的是 ( )B. C. D.A.袋鼠 航天中心 西伯利亚大铁路 卢浮宫无人机通常是指具有一定自主、 导 航自主驾驶能力的飞行器。近年来,我国多 次在南极应用无人机进行大范围观测实验。读图,完成 9-10 题。9. 无人机在南极作业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 )A .多分布在科考站附近B .集中在南极点附近C .泰山站作业空间最大D .全部位于沿海地区10. 无人机作业时,可能遇到的情况有 ( )A.沙尘暴B.地震 C.洪涝 D.狂风二、非选择题( 共三道试题,计 20 分。)图 无人 机 在 南 极 作 业 的 空 间 分 布 图1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 分)世界著名的红茶品种—阿萨姆红茶阿萨姆红茶为世界四大名茶之一,印度阿萨姆邦是阿萨姆红茶的重要产地。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自然的馈赠】茶树具有喜温、畏寒、喜湿,忌强光等生长特征,一般适宜生长在排水良好的土壤。阿萨姆邦紧挨喜马拉雅山南麓,东、北、南三面均为山地与丘陵,中部为平原。图南亚地形图及阿萨姆邦气候资料图(1) 据图可知,阿萨姆邦地处印度 部,坐落于雅鲁藏布江流域下游,位于低纬度,(纬线名称)穿过其南部。(2 分)(2) 结合地形和气候特点,简述阿萨姆邦种植红茶的有利条件。(说出两条)(4 分)【面临的困境】印度阿萨姆邦经常发生严重旱涝灾害,致使茶叶产量下降,茶叶产业发展陷入困境。图 20(3)分析导致阿萨姆红茶减产的自然原因,补全上图中空白。(3 分)① ; ② ; ③ 。【未来的发展】3近年来,受自然灾害影响、生产成本增长、产品附加值低、茶园管理落后、需求下降等因素影响,该地茶产业发展陷入困境,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茶园正在探索一条茶叶种植提质、茶叶加工升级、茶旅融合的发展道路。(4)请你为改善当地茶叶产业发展困境提出一点合理建议 。( 1 分)1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 分)2024 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2024 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于 2024 年 9 月 4 日至 6 日在北京成功举办。近年来,中非在多领域进行广泛合作和交流,取得了丰硕成果。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助力非洲粮食生产】1996 年至今,中国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向非洲一些国家推广杂交水稻技术,杂交水稻单产远超当地传统稻谷,为非洲多国粮食安全保障作出了积极贡献。非洲某些地区,农民会在湿季来临前,通过挖掘半月形的鱼鳞坑(俗称“扎坑”),来应对干旱缺水,借以提高粮食产量。图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 图“扎坑”景观图(1) 读图,“扎坑”最有可能出现在甲、乙两地的 地附近,分析扎坑的主要作用 。(3 分)(2) 读非洲小麦、水稻生产与消费统计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 分)A .小麦生产量高于水稻 B.小麦消费量逐年下降C .水稻生产量逐年上升 D.水稻生产量小于消费量(3)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非洲国家引进杂交水稻技术带来的有利影响。(2 分)【助力非洲能源转型】摩洛哥是北非地区首个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的国家。摩洛哥中南部紧邻撒哈拉沙漠,常年降水少,晴天多,被称为摩洛哥的“ 沙漠之门”。因其优越的自然条件,中国在此承建有努奥三期 150 兆瓦光伏电站(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发电系统)。图 24 摩洛哥在非洲的地理位置示意图(4) 结合材料 ,分析摩洛哥地势特点为 ,其建设光伏电站的有利 自然条件为。(3 分)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 分)科技助力农业现代化美国和以色列都属于世界农业发达国家,两个国家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彰显了各自的农业发展特色。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利用优越条件发展现代农业】美国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区,黑土土壤肥沃。美国利用本土优越的自然条件发展现代农业,用不到 3%的农业人口养活全国 3 亿多人,同时长年稳居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图 美国本土地形图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气温(℃) -4 2 4 8 13 16 23 21 20 14 8 3降水量(mm) 30 53 60 75 97 89 92 71 73 63 54 52表 1 美国芝加哥多年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1)结合材料,分析美国发展农业的优势自然条件。(说出两条)(4 分)【克服不利条件打造精准农业】以色列创造了沙漠中的农业奇迹,其 50%以上的水来自海水淡化,借助高科技打造出精准农业体系。以色列建立的农业研究中心,不断研发优质种子,每年出口种子贸易额高达 3000 万美元。其南部地区成为世界最发达的灌溉农业区,生产高质量的水果、蔬菜和花卉等农产品,大量出口欧洲。图 2 以色列位置示意图图 以色列精准农业体系示意图(2) 以色列地处 (亚洲地理分区)地区,其所在地区成为世界关注热点的原因为 (任答一点)。(2 分)(3) 根据材料分析,说出以色列为克服干旱缺水发展农业的措施。(2 分)【学习成功经验探索发展路径】美国农业的高效发展得益于多方面的支持和先进的技术。此外,机械化设备在美国的农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以色列在海水淡化与农业技术方面的创新显著,还通过建立首个专门储存野生谷类的植物资源库来支持农业发展。(4)据材料,从美国农业与以色列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农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2 分)地理答案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C B C D A D B A D二、非选择题11.(10 分)(1) 东北(1 分) 北回归线(1 分)(2) 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气候湿热,适合红茶生长。(2 分)该地地处迎风坡,降水多,满足红茶生长期水源需求;三面环山或丘陵,土壤排水性较好,适合红茶生长。(任答对一点得 2 分)(3) 迎风(1 分) 西南(1 分) 洪涝(1 分)(4) 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提高红茶品质;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便于红茶销售;增加销售方式,拓宽消费市场;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提高产品知名度。(任答对一点得 1 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得 1 分)12.(10 分)(1)乙(1 分) 储存水分;填充粪便、秸秆,提高土壤肥力。(任答对一点得 2 分)(2)D(2 分)(3)提高粮食产量,缓解粮食危机,保障粮食安全。(意思相近即可得 2 分)(4)西北高,东南低。(或“北高南低”)(1 分) 晴天多,降水少,光照强。(2 分)13.(10 分)(1) 地形平坦,平原面积广阔;气候温暖湿润;黑土肥沃;水源充足。(任答对两点得4 分)(2) 西亚(1 分) 地理位置重要;石油资源的争夺;水资源的争夺;宗教信仰矛盾突出。(任答对一点得 1 分)(3) 海水淡化;发展农业科技,研发优质种子;发展节水农业,采用先进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任答对一点得 2 分)(4) 加强科技创新与应用,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加大政府政策支持等。(任答对一点得 2 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得 2 分){#{QQABLQ6xxwgwwARACQ7bUUW8CguQkIARJQoOARAUKAxLyAFAFA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年级地理2025.6.pdf 七年级地理答案2025.6_2.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