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春道法七年级期末参考答案
DDDBA BCBAC CBBD
15、【答案】(1)①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②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一点2分,共4分)
(2)①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应当正确运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方法,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②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我们要积极进取,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努力奋进;爱人利人,择善而行,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一点2分,共4分)
16、【答案】(1)①交警对驾驶员进行酒精检测,体现法律通过规范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共安全。
②银行柜员阻止客户向诈骗账户汇款,体现法律保护公民财产安全,防止违法犯罪行为得逞。(一个2分,共4分。顺序不能错。)
(2)甲体现了诚信原则;
乙企业体现了绿色原则。(一个2分,共4分。顺序不能错。)
17、【答案】(1)①图一显示青少年过往不良行为中,沉迷网络、打架斗殴等占比较高;图二表明这些不良行为若不及时纠正,容易发展为犯罪,如聚众斗殴罪、抢劫罪、盗窃罪等。②这告诉我们不良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不良行为不及时改正,就可能走向犯罪。(两点4分)
(2)犯罪(或刑事违法行为)(1分);判定依据:①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②刑事违法性是犯罪在法律上的表现;③刑罚处罚性是犯罪是必须承担的后果(完全正确得5分,答对1条给1分,对2条给3分,全对为5分)。(共6分)
(3)①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自觉遵纪守法的人。②认清危害,增强法治观念。③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④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自控力,严于律己,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防患于未然。(三条6分)2025年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下学期期末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28分)
1.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青少年的心灵是敏感的,准备接受一切美好的东西」膏少年的心灵世界十分单纯,具有天然美好的趋向,是接纳真善美种子的肥沃土壤。这启示我们青少年
①只注重塑造身体、仪表等外在美
②能够积极面对青春期生理矛盾和困惑
③更要注重品德和文化修养,提升内在美
④要在探索和实践中创造更加多姿多彩的人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以下四种“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下列是某同学对这四种“历久弥新”思想理念列举的范例,其中“ ”处应填写的是
A.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B.勿以善小而不为,刻为感小而为之
C.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清代大学士张英的家人收到“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书信后,主动让出三尺空地,邻居由此也主动让出三尺地,成就了“六尺巷”的千古佳话。这启示我们要
①平等待人 ②乐于助人 ③宽以待人 ④推己及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字字句句都恒含深情,语重心长。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体现了我们要弘扬的核心思想理念是
A.守诚信 B.重民本 C.讲仁爱 D.崇正义
5.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家”字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也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观察图片,你发现了中华文化
A.具有连续性,一直延续至今 B.为中华民族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C.能滋养所有人的精神世界 D.具有和平性,倡导以和为贵
6.某班最新一期的黑板报上呈现着以下名言哲语: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管子·牧民》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鱼我所欲也》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 ——《家语 弟子行》
据此分析,本期黑板报的主题是
A.坚定理想信念,厚擅爱国情怀 B.践行荣辱观念,提升道穗品质
C.勇敢面对挫折,锤炼顽强意志 D.不断与时俱进,提升自身能力
7.黄大年是我国地球物理学家,生前担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带领团队在航空地球物理领域取得一系列成就,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我们要向黄大年同志学习的中华传统美德有
①诚信守法、见利思义 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贵
③精忠报国、振兴中华 ④革故鼎新、与时俱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震撼人心,这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
A.团结统一的精神 B.自强不息的精神C.爱好和平的精神 D.勤劳勇敢的精神
9.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帮助他人。下列中学生的做法不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A.小明发现邻居家煤气泄漏时,立刻当场拨打电话报警
B.小美呼叫成年人救助落水儿童,并求助拨打120电话
C.小治看到起火后一边报警,一边找到灭火器协助灭火
D.小红在操场的角落看到校园欺凌现象,及时报告老师
10.阅读下面中国法律体系的发展历程脉络图,你能认识到
①法治建设应不断汲取国外先进思想 ②中华法治思想不断发展、不断进步
③法律的制定体现全体公民的意志④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我们要从内心深处拥护法律,遵守法律。下列行为没有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有
①期末考试时,小刚抄袭同桌的答案 ②张某开车时,不礼让行人,乱闯红灯
③开始上课时,小强左顾右盼不听课 ④网上交友时,小红传播好友的隐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我国民法典第一条开宗明义地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其中,成为民法典的基本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成为法律规范性要求。这表明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需要
A.发挥道德的强制性作用 B.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C.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D.党和政府带头尊法守法
13.下列观点与如图漫画寓意一致的是
A.个人信息不再被泄露
B.公民隐私权受法律保护
C. 一切泄露个人信息的行为都应该受到法律制裁
D.信息技术的发展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14.某中学八年级(1)班法律兴趣小组以“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为议题开展探究学习,下列搜集的案例符合这一议题的是
①张某因非法采伐、移植的古树名木被责令停止和采取补救措施,并处3万元罚款
②李某醉酒驾驶机动车肇事逃逸,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
③某影楼未经赵某同意用其艺术照进行商业宣传,被判赔偿赵某损失3000元
④一美院的老师剽窃陈某的作品被责令通过报纸、朋友圈等向陈某道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32分)
15.【弘扬中华人文精神】(8分)
材料一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宝鸡考察时指出,中华文明五千年,还 要进一步挖掘,深入研究、阐释它的内涵和精神,宣传好其中蕴含的伟大智慧,从而让大家更加尊崇热爱,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一代-一代传下去。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天下一家”(《礼记》)等强调家与国为一个整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以激励人弘毅致远、勤学奋斗为核心思想,是对中华民族坚韧不拨、拼博奋进精神的写照。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同则相亲,异则相敬”的价值取向, 推崇“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 “化干戈为玉帛”等和谐思想。
材料二2024年8月15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关工委15日在江苏南通联合举办2024年金国“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仪式,向社会推出50名(组)优秀少年儿童的先进事迹。
发布仪式以“筑梦中国少年行”为主题,通过生动鲜活的事迹短片、真诚动人的故事讲述、形式多样的舞台呈现,重点推介了 7名(组)好少年的事迹,并对其他43名(组)好少年的事迹进行集中发布。这50名(组)好少年他们品学兼优,朝气蓬勃,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包基因、热爱科学、自强不息、乐于助人等方面表现突出,展现了新时代少年儿童风采。
(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一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二对我们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启发。(4分)
16.【走进法治天地】(8分)
材料一交警对过往机动车驾驶员进行酒精检测。
银行柜员识别出电信诈骗后,阻止客户向诈骗账户汇款。
材料二虽然甲生活困难,但甲仍继续向银行履行支付的债务。
乙企业是某省的纳税大户,在生产中严格控制污水的排放。
(1)材料一中情境分别体现了法律的哪些作用? (4分)
(2)材料二中两则素材分别体现了民法典确立的哪项基本原则? (4分)
17.【远离违法犯罪】(16分)
2025年2月2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黑长宫鸣在加强民生司法保障新闻发布会上 指出:要积极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民事、行政权益;研究出台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分级干预矫治的意见。为增强同学们的法治观念,某中学开展以下项目化学习。
请你结合“生活在法治社会”的知识,体验并完成任务。
“法护雏鹰 生活在法治社会”项目化学习单
项目 安排 学校团委,3月-5月,开展法治讲座、法治竞赛、国旗下讲话等活动;
班级:4月中旬,各班开展“严于律己。预防不良行为”主题班会。
【数据收集组】 以下是某班同学为班会开展收集到的某地区“关于青少年(已满16周岁) 犯罪及其过往不良行为”的一组数据: 图1:过往不良行为类型及比例 图2:发展为主要犯罪的类型及比例
【案例收集组】 小强7岁时父母离异,被判归父亲抚养,但实际上他一直跟年迈的爷爷相依为命,父亲从来不管他。小强12岁时,爷爷去世了,小强只能和父亲住在一起。而此时小强父亲因公司破产常常酗酒,每次喝醉后就拿小强撒气,对他进行打骂。 进入初中后,小强变得脾气暴躁,因经常打骂欺负同学而受到学校纪律处分。 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觉得自己年龄小,违法犯罪也没关系,多次强行索要同学财物,终因持刀抢劫被判刑。此时,面对父亲的训斥,他大声咆哮责怪:“都怪你,都是你的错!”
【法条收集组】 以下是某班同学针对上述数据,为班会顺利开展收集到的一些法律条文(部分),在收集过程中,同学们纷纷为其内容点赞! 《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民法典》第二百六十七条:私人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 者个人侵占、哄抢、破坏。 《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抢劫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 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班会 任务 (1)请你结合上述数据,谈谈数据收集组的图一过渡到图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 (2)在案例中,小强持刀抢劫是什么行为?判定的依据是什么? (6分) (3)禁止就是保护,惩治也是挽救。请你结合材料中的数据及其法律条文,运用所学知识,为你和你的同龄人远离违法犯罪,提出几点警示。(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