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上海市长宁区天山教育集团六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五四学制)一、古诗文(27分)1.(10分)默写。(1),相去复几许。(《古诗十九首》)(2)少小离家老大回,。(贺知章《回乡偶书(其一)》)(3),万紫干红总是春。(朱熹《春日》)(4)郑板桥的《竹石》中描写翠竹挺立峭拔,牢牢把握着青山岩峰的句子:,2.(4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题目中的“十五夜”指的是农历(日期)节的夜晚。(2)“地白”与后面诗句的”一”一词相照应。“秋思”点出了诗人的情感。3.(8分)阅读材料,完成问题。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辫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日:“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几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本文选自。,相传是(人名)所撰。(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①及其日中如探汤②孔子不能决也(③)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敦为汝多知乎?第1页/共10页(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A两个小儿围绕太阳离人远近的问题进行争辩。B两小儿各抒己见,但都无法辩驳对方的观点。C,认为“日初离人远”的根据是太阳形体的大小。D,从两小儿的争辩能看出他们的质疑探究精神。4.(5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无愈于人乎?“墨子曰:“我将上太行,以骥与牛驾,子将谁策?"耕柱子曰:“将策骥也。”墨子曰:“何故策骥也?”耕柱子曰:“骥足以策。"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之。"耕柱子悟。【注释】①愈:同“逾”,超过,胜过。②噗:好马。③谁策:即“策谁”,赶哪一种(指骥或牛)。(1)下列“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之”一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我也认为你是值得鞭策的,所以对你发怒。B我也是给了你足够的鞭策,所以对你发怒。C,我也是把你当作好马的脚,所以对你发怒。D我也认为你足够成为好马,所以对你发怒。(2)“我无愈于人乎”从耕柱子不服气的语气中可以看出他的态度。(③)“拼柱子悟”,下列对"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一A.他明白了自己就是被“策”的“骥”。B.他领悟到自己应不断努力进步。C,他知道了自己确实不如别人优秀。D他明白了墨子对自己抱有希望。二、现代文(26分)1.(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长城①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主要作用是限制、隔离敌人骑兵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②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公元前9世纪周王朝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袭击,曾筑连续排列的城堡“列城”以作防御。春秋战国时期列国诸侯为了相互争霸,互相防守,根据各自的防守需要,在自己的边境上修筑起长城。最早的是公元前7世纪的楚长城,其后齐、韩、德、赵、燕、秦、中山等大小诸侯国家都相继修筑长城以自卫。这时长城的特点是东、南、西、北方向各不相同,长度较短,从几百千米到1000~2000千米不等。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为了防御北方匈奴游牧民族奴隶主的侵扰,便大修长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③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第2页/共10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