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一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七年级道、史试卷
(全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道德与法治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36分。)
1有人说:“青春,是与七个自己相遇。一个明媚,一个忧伤,一个华丽,一个冒险,一个倔强,一个柔软,最
后那个正在成长。”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青春期是人生重要的过渡阶段,需做到身心协调发展
B.青春是美好的,要尽情享乐,不留遗憾
C.青春期的矛盾心理只会对我们产生消极的心理影响
D,青春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我们要时刻追求完美
2.2024年春晚,来自汉、唐、宋、明四个时代的中国传统吉祥纹样,经过93岁“敦煌少女”常沙娜的手绘,以
年锦图的形式亮相,上演了一场人从画中来的古代“时装大秀”,引发了观众对中华文明的共情,这说明(
①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物,让我们身心愉悦
②情感容易随着情境的改变而变化
③我们可以通过欣赏优秀节目获得美好情感
④我们在生活中只需要美好的情感体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3.小春父母都在外打工,小春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某天,邻居见小春单独在家,欲对小春进行猥亵,小春拒绝
并果断地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师,老师报警,邻居被行政拘留15天。小春的做法告诉我们(
①要敢于和善于保护自己
②要运用一切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③触碰底线的事情坚决不做
④要掌握有效的应对性骚扰、性侵害的策略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4,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巴黎奥运赛场上,我国体育健儿奋勇争先,取得境外参赛最好成
绩,彰显了青年一代的昂扬向上、自信阳光.”听了这段讲话,我们不由得产生()
A.安全感、正义感B.自豪感、爱国情感C.敬畏感、信任感
D.庆幸感、贵任感
5,尊重是一种品德。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无论是对同学、老师,或是邻居、朋友甚至家人,我们都应该自
觉践行尊重,因为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尊重他人要做到()
①学会积极展现自己独特的风采
②对任何人都要给予积极的评价
③接纳他人不同的个性和处世风格
④尊重他人不同的生活习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历史上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有“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他们的故事都在告诉我们(
A.维护人格尊严是个人的事,与他人无关B.我们要学会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C.面对他人的批评,我们要有豁达的态度D.生命不是最重要的,人格最重要
7.“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
国便不黑暗.”这段话启示我们()
A.中国与西方在很多方面还有差距,我们不可能追上
B.中国人民是世界上最勤劳的人民,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
C.国家繁荣富强是成年人的事情与我们中学生无关
D,坚定民族自信心,做自信的中国人
8.黄旭华,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奠基者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他隐姓埋名几十年,为我国核潜艇事业
做出了巨大贡献。黄旭华自幼立志报效祖国,毅然投身于祖国的国防事业。这启示我们(
18
A要立下报国之志,找到青春进取的方向和力量B.要立志报国,努力成为名人
C.只要自强,就一定会克服困难
D.有了远大理想,就一定能有所成就
9.钱七虎的童年是在炮火硝烟中度过的,“成为一名工程师,报党报国”是他心中坚定的誓言。1965年,钱七虎
学成回国,经过60余载的辛勤努力,他解决了若干工程防护关键技术的难题,倾尽全力为国家铸就坚不可摧
七年级道、史试卷第1页共8页七年级道、史期末质量监测参考答案
道德与法治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36分。)
1.A
2.c
3.C4.B5.D6.B7.D
8.A9.A
10.C11.D12A13.B14.B15.C16.D17.B18.A
二、简要回答题(简明扼要,条理清楚。每小题6分,共12分)
19.①“爸妈越是想管我,我心里就越压抑,可当自己遇到烦恼时,又特别希望他们在身边”体现青春期
独立与依赖的心理矛盾。②“我经常会跟爸妈吵架”,体现青春期情绪反应强烈的特点。③“我也不
想这样,但就是控制不了自己”,说明小西不会合理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每点2分,满6分止)
20.(1)自信(2分)
(2)①自信让人乐观坚定。自信让我们充满希望和力量,面对困难和失败不轻言放弃,朝着既定目
标勇毅前行。②自信让人远离自负与自卑。自信表现为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坦然面对真实的自
己,从容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每点2分,满4分止)
三、概括与评析(结合材料,自拟题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多角度评论。12分)
21.(1)拟题(3分)。所拟题目应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题目如:《向新时代好少年学习践行中华传统
美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争做新时代好少年》、《学习新时代好少年做自强不息的人》等。
(2)评论:从不同的角度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评论。(每一角度3分,共9分)例答:①从弘扬中华人
文精神的角度: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立已达人,兼善天下。我们应当向榜样学习,勇担使命,久
久为功,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②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的角度:我们要讲仁爱,要
求我们爱自己的亲人,爱全社会的人。我们应当孝敬父母、关爱亲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③从做
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的角度:中华传统美德是进行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在生活中,我们要大力弘扬
和践行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④从中华传统美德的
角度: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
精神财富。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崇道德、一心向善的优良传统。⑤从自强的角度:自强,使人奋发向上。
自强的人,有锲而不舍的坚毅品格,能够“克己”“自胜”积极进取,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不
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每一角度3分,满9分为止,重复的角度不计分)
四、探究实践题(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与实践。20分)
22.(1)①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②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每点2分,4分)
(2)①古诗词诵读、书法比赛、绘画比赛等。(写出两种即可,每种1分,共2分。其他符合题意的答
案也可)
②《元日》《将进酒》《游子吟》《石灰吟》《示儿》等。(开放性试题,符合题意即可)(2分)
23.(1)①未成年人保护法或义务教育法②劳动法。(每方面1分,2分止)
③标题:法律保障生活。(言之有理即可)(2分)
(2)示例一:我认为可以安装可视门铃。(1分)但需要征得邻居的同意,考虑到安装角度等相关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