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阳光调研试卷八年级语文 2025.06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21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和考试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考试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3.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第一部分学校开展“无理想,不青春”演讲比赛,请你完成相关任务。(24分)为了发动同学们积极参加演讲比赛活动,小新写作了下面的活动导言。青春从不是风平浪静的港湾,而是波涛汹涌的海洋.那些(1)______(chù)立在远方的目标,是灯塔,是挑战,更是召唤我们破浪前行的力量。让我们以奋斗为帆,以汗水为桨,在青春的大河中纵情驰(2)______(chěng),用行动培育“无理想,不青春”的誓言!当我们真正把理想刻进骨血,终会发现:每一朵被汗水(3)_____(jìn)润的浪花,都在折射太阳的光芒;每一道因奔跑扬起的风浪,都在(4)_____(zhù)就未来的辉煌.1.请你根据拼音填写汉字。(4分)(chù)_____立(2)驰_____(chěng)(3)(jìn)_____润(4)(zhù)_____就2.导言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2分)3.设计组的同学在折页上设计了插图,请你说一说此设计的意图。(2分)4.小新想在活动折页印上“青春”两个字的水印,为此他挑选了两幅字。你觉得哪一幅字更合适,请阐述理由。(2分)小新撰写下面演讲词的时候,融合了课内所学古诗词。不同时代的青年对理想的炽热追求——那是庄子的不羁,是韩愈的不甘,是苏轼的孤介,更是杜甫的担当。庄子借大鹏抒发远大志向,“水击三千里,① 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那直上九霄的鲲鹏,正是对理想境界的不懈追寻。韩愈以千里马自喻,感慨“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②_________,不以千里称也”,道尽自己怀才不遇的伤痛。苏轼被贬黄州时,与”孤鸿”合二为一,“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既见心境之孤独,更显志趣之高洁。在凄风苦雨里,杜甫发出“⑤ __________,⑥ __________”的感叹,表达了企求不愁衣食、有屋可住的美好夙愿。这些文字,或借鹏鸟展豪情,或托孤沟写孤高,或借千里马表愤懑,或凭广厦诉忧思,皆以物言志。愿我们以青春为笔,以志向为墨,在时代的卷轴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理想之章!5.请你在横线上填写古诗文名句。(6分)6.有同学发现小新的演讲词中举例并不恰当,因为苏轼和杜甫写作相关作品的时候分别是46岁、 50岁,并不是青年。他们想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的具体事迹,重新写作几句演讲词,阐明“青春需要理想”的演讲主题。你会怎么写?(4分)7.小新在模拟演讲时对下面一句话把握不准,请你从“语音处理”和“肢体配合”两个角度对他进行指导,并说明理由。(语音处理:语气语调,节奏、重音、停顿。肢体配合:手势、眼神、表情。)(4分)“愿我们以青春为笔,以志向为墨,在时代的卷轴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理想之章!”第二部分班级开展“马”专题学习,邀请你一起来探究。(46分)[甲] 病马杜甫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①。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乙]骢马②万楚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君能一饮长城窟,为报天山行路难③。[丙]君亦闻骥乎?夫骥之齿至矣,服④ 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胜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⑤,负辕不能上。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纻衣以幕之。骥于是俛⑥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选自《战国策·楚策四》)① 语出《韩诗外传》卷八。田子方外出见老马被弃于道,感慨“少尽其力,而老弃其身,仁者不为也”,束帛而赎之。② “骢马”是乐府旧题,内容多与边塞征战相关。③ 行路难:本句和上句均借古乐府题,又用其字面含义,以表现建功边陲的恢宏志向。④ 服:驾:乘。⑤ 中阪迁延:爬到山路的中间,再也上不去了。⑥ 俛:同“俯”,低头。8.同学们搜集了一些写马的文章,发现马的称呼和形象各异,请你进行梳理。(9分)称呼 描写语句 疏通句意 表现手法 马的形象 配图病马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在风尘劳苦中力尽衰老,岁暮患病在身,令我伤心。 用典 年老体衰历尽艰辛 (4)(1分)________骢马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 早晨奔驰在大道上扬起的尘土很久才消散,傍晚到达黄河的发源地太阳尚未下山。 (2)(1分)________ (3)(2分)________ (5)(1分)________骥 俛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 (1)(3分)________ 动作描写 含冤抱屈愤愤不平 (6)(1分)________9.马之千姿百态,实为作者内心情志的投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三位作者所表达的不同情感。(3分)10.韩愈在《马说》中借千里马喻人才,文学社也由此衍生了一场关于“人才的成功更依赖机遇还是自身努力“的辩论赛,请你结合以上三则材料中马的遭遇,为正方或反方提供论据支持。(3分)正方:机遇更重要。反方:努力更重要。我支持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姿态各异的马承载着诗人复杂的情感,映射着人生的百态。在你的认知里,马还有哪些形象?请你补写探究一的结语,丰富马的形象内涵。(2分)马是诗人灵魂的镜像——病马低嘶,吟的是生命尽头的悲凉;骢马昂首,展的是边关征战的豪壮;盐车困骥,困的是怀才不遇的惆怅;那边那缘丁捷① 那是2008年6月28日,新疆的乌孙山脉一个雨后的多云天气。彼时距我们这批内地来的援疆人,彻底结束在新疆的工作和生活,还剩下宝贵的4天。我们和同事顾先生一起,驱车翻过大山,从伊宁去大山的那一边,中国天马的故乡昭苏。“四方交泰,万物昭苏”,我们要在这边睡最美的季节,循着伊犁河谷,越过天轻,直抵上游;穿过油菜花丛、蹬过黄衣草海,去瞻仰神往已久的丝绸古道上的夏塔神峰;我们要走向“弓月道”尽头,朝拜汉家公主细君、解忧的乌孙故园,顺便再神会一下那些带着英雄沧桑血液、被汉武大帝誉为“天马徕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的汗血宝马。② 越野车在盘山公路上扬起灰尘,山路仿佛是边塞人盘束的一根绵长腰带。在这根腰带急速加长的时候,有那么一瞬间,我痴情地望着窗外,忽然发现一个深深的山谷中,几座毡房,一群牧民,几匹被拴住的马,一片闲适无限的小风景。本来这也是一种寻常的新疆山村景象,可一匹马特别的毛色,在并不明媚的天光下,倏然闪烁了一下。我感到心中一颤,立即被打动了。③ 为了这一颤,我让司机把车子拐进了山谷,在无路可以行车的地方停住。然后我们徒步走了进去。可能是夜来雨雾刚消尽,山谷里有些潮湿泥泞,腐土、马粪和花草的酸涩气味,混杂着向我们涌来。④ 我们径自来到了“闪着”了我的那匹马跟前。⑤ 我无法表述当时的好奇与喜悦。其实,在新疆,在伊犁,马,并不稀奇,旅居生活的3年中,我也算是“阅马无数”,但为什么不曾有过“审美疲劳”,尤其此时此刻,竟然激荡起这般的异样感觉?⑥ 它,并非特别高大,清秀、短耳、大眼,姿态足够安静。马首俊朗,身材健硕、修长。它有一身鲜亮的灰白色皮毛,上面洒着浅棕的色粒子.它是色泽比较稀罕的良种天马。⑦ 显然,闪着我的,不仅是一匹好马单纯的身体美.在我疑视它的半个多小时内,对我内心冲击最大的,是它始终专注地与我对视。我看见了它眼睛里的纯良、仁厚与眷恋。萍水相逢,我不知道它的身世,只能溯源它的血脉,问及它遥远的祖先,那些光辉的毛色下,坚强的蹄子所跨越的巨流与大漠,那些滚烫的皮肉和钢铁般的骨架中跳动着的忠诚与冒险的心脏。⑧ 我平视着这匹马,我感觉我们的目光,像两条打通的河流,带着许多湿润的情感,彼此流向对方的心灵。我在某一瞬间按下了快门,使得今天可以随时抚摸后来出版的新疆风光摄影集《梦乡》和新疆情感散文集《约定》里印刷的这双眼睛。⑨ 拍摄、发表和偏爱这件马的肖像作品,我天真地以为:若是缘,不管多么遥远,多么陌生的距离,不管有多么边,多么偏,多么僻,多么古远,我和你,和他,和她,和它,生命和生命,故土与异乡,今天和历史,一定可以超越时空,跨越实体的任何形式,彼此到达.当我离开那匹马时,我轻轻地抚摸了一下它的毛。我感到了它灼热的体温,向体外波动。当天,我马不停蹄,沿着山谷里的夏塔古道,一路去瞻仰夏塔神峰。[A]一条古道,连接着两个广阔的世界。一座神峰,横亘出两侧不一样的雄奇。⑩下山来到昭苏草原,暮色降临,残阳血红,草尾摇曳,野花尽染。我们蹚过草海,走向那些矗立在草原深处的石人。我们找到了昭苏石人中最著名的小洪纳海石人.它的姿势告诉我们,它手中曾经持有某一种物件,据说是护卫标识。我猜想,也许它护卫的是公主的墓穴。江都汉家公主在这里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她们把青春血肉埋在边疆,把精神血脉传承给了边疆儿女。我在草原的黄昏中,心里满溢上来一些酸楚,一些自豪,待那酸楚和自豪渐渐隐退后,又慢慢涌动出一种亲情的眷恋。是的,这几位女子,十几岁离开故土,解忧完成了全部使命,白发苍苍回到长安,不久归土.而其他几位公主和她们的随从,把根扎在了这空旷辽远的异乡,生生地把“异乡”做成了“家乡”。 我的脑子里马上闪现出白天瞻仰的夏塔神峰。[B]我对边疆已有了新的情愫与认识。 天高地旷,视莫能及,心却可攀。我突然间对那匹马,那些汉家公主,对所有的遥远,生出更多的崇敬,甚至倾慕。同时,我庆幸自己腾出了一点生命,离开江海,远走大漠,感受着苍茫边疆。(选自2025年4月28日《人民日报》)12.梳理作者的游踪,完成下图,并据此探究本篇游记的写法。(3分)(1)梳理游踪(2)探究写法:梁衡的《壶口瀑布》采用了“定点观察”的写法,本文采用了_______的写法。13.第⑤ 段的画线句有什么特点?揣摩作者这样写的用意。(3分)14.第⑩段的叙写颇有特色,如果让你配乐朗读,所配音乐的旋律特征应该是下列哪一种?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3分)A.轻松明快 B.深情舒缓我选择(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作者对文章进行升格时,创作了一句关于夏塔神峰的内容:“它昂首高耸,坦然面对风雪的洗礼,不用漫山遍野花草森林的衬托,而呈现出震撼人心的壮美。”你认为作者会把这句话放在[A]处还是[B]处,为什么?(4分)16.有同学说,本文题为“那边那缘”,写的是作者在新疆跟那匹天马的缘分;也有人认为,这其实是在“借马发挥”,作者所说的“缘”,想表的“情”。你赞同哪一种意见?说说你的理由。(4分)班级开展“光影·故事”主题实践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学习。材料一:中国西汉时期发明的魔镜“见日之光”是世界上最奇异的物品之一,它的制作工艺在宋代(公元1000年左右)即已失传。透光镜乍看上去与一般铜镜并无区别,但若以一束阳光照到镜面,反射后投影到壁上,壁上的光斑中就会奇迹般地显现出镜背面的图案、铭文,好像光线透过铜镜,把背面图案、文字映在壁上似的,故称透光镜。然而大多数人知道,青铜是不透光的,实际使人感到透光,这是为什么?这奥妙之深让中外学者探讨了几百年,直到近20年,我国科技工作者才终于解开了这个谜团.原来这个铜镜在有铭文和图案处非常厚,无铭文处比较薄。因为厚薄不均匀,造成铜镜产生应力,并且在磨镜时发生弹性变形,所以厚处曲率小,薄处曲率大.因差异十分小,仅几微米,肉眼根本没有办法察觉。(摘编自《古代科学家的创意发明》,搜狐网2017年11月28日)材料二: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团队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发表论文称,他们成功研制出实验室级3DXRD系统,首次在常规实验环境下实现X射线三维衍射技术(3DXRD),并成功解析了金属、陶瓷等材料的微观结构。这项突破使原本依赖粒子加速器的尖端技术“飞入寻常实验室”,为材料科学研究开辟了新途径.3DXRD技术是通过多角度X射线服射,构建出物体的三维图像.其独特之处在于,将毫米级材料样品“沐浴”在超强X射线束中旋转,光束强度达到医用X射线的百万倍量级.如此高强度的照射,能清晰呈现多晶材料(构成金属、陶瓷等物质的微观晶体)的精细结构,揭示材料承受机械应力时的奥秘。比如,通过观察水重钢梁样本的晶体变化,就能了解建筑物结构老化的微观机制。(摘编自《X射线三维成像“飞入寻常实验室”》,《科技日报》2025年5月7日)材料三:“新时代·新影像”中外联合创作计划导师魏克然·钱纳认为,在这个充斥着影像和情感的世界,所有内容都被社交媒体放大和加速,需要用创意和技巧来触动年轻人的心灵和思想,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通过纪录片这种方式来呈现真实的生活,可以让已经习惯了糖衣炮弹的观众感受到真实的生活。通过纪实作品击中当代年轻人的心灵,让他们在刷手机的生活中更多地关注现实生活.但在这个充斥着屏幕的时代,如何讲故事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探索新的故事和叙事方式,甚至采取一些混合式的方式进行创新性的表达,以此来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去年首届创作计划中的入选作品题材非常广泛,有的讲述中国偏远地区的电力发展,还有的关注为视障人群打造电影院,这些故事都通过一个真实生活英雄的旅程,使用视觉情感手段以更亲密的电影风格表达他们的故事。记录生活、记录真实的故事,讲述也变得更个人化、生动化、亲密化和娱乐化.有创意、有深度的作品让观众在享受影像的同时,获得启迪和思考.(摘编自“解读中国”官网2024年8月3日)材料四:《中国科学报》:国际一流大模型团队里的年轻人中有不少是华人,为什么他们在海外能快速崭露头角?丘成桐:这些人大多接受了美国的教育和训练.我们的教育在激发创造性方面与美国相比仍有差距,特别是在基础科学领域.我在国内创办求真书院、设立少年班,也是希望中国能培养出优秀的基础科学人才。《中国科学报》:我国中学生的数学天赋已展现出来,但顶尖人才常出现“断层”。在人工智能时代,你觉得拔尖人才该如何培养?丘成桐:我最近出版的一本书《我的教育观》专门讨论了这个问题.该问题的根源在于刷题,它导致学生进入大学后已经失去了探究学问的兴趣。考试需要花费1-2年时间准备,唯一的方法就是刷题,这是对年轻人创造能力的最大打击.面对这种情况,如何培养思考力、创造力,我认为不是不考试,而是对最拔尖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培养。但许多家长都觉得自家小孩是天才,因此这种方法实施起来会有困难。(摘编自《2030年是中国数学在世界舞台上崛起的重要时刻》,《中国科学报》2025年02月24日)17.以下对四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魔镜“见日之光”是采用铜镜厚薄不一的办法产生透光效果,有字的地方特别厚,没有字的地方比较薄。B.密歇根大学团队研制出实验室级3DXRD系统,这个系统通过多角度X射线照射,构建出物体的三维图像。C.魏克然·钱纳认为在这个充斥着影像和情感的世界,要通过纪实作品让年轻人感受真实的生活、关注现实。D.丘成桐院士认为中国的教育与美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在激发创造性方面,以及基础科学领域。18.小新想模拟魔镜实验,阅读材料一和原理图,结合你所学物理知识,为他完成实验提供建议。(3分)19.在“光——人类的朋友”主题演说活动中,小新要向与会嘉宾介绍人类对“影像”的利用情况。请你结合前三则材料帮他写几句话。(3分)20.丘成桐院士在接受采访时提到要培养年轻人的“思考力、创造力”。综合上面四则材料,你认为怎样才能培养出年轻人的“思考力、创造力”?(4分)第三部分21.作文。(60分)说话的艺术,说到底就是生活的艺术.掌握好说话的方式,用令人感到舒服自在的方式与人交流,人生之路就会越走越宽.——《人民日报》上面的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回忆和思考?请你以《话得这样说》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不得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称呼 描写语句 疏通句意 表现手法 马的形象 配图病马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在风尘劳苦中力尽衰老,岁暮患病在身,令我伤心。 用典 年老体衰历尽艰辛 (4)(1分)(▲)驰马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闲。 早晨奔驰在大道上扬起的尘土很久才消散,傍晚到达黄河的发源地太阳尚未下山。 (2)(1分) (3)(2分) (5)(1分)(▲)骥 伤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 (1)(3分)____ 动作描写 含冤抱屈愤愤不平 (6)(1分)(▲)称呼 描写语句 疏通句意 表现手法 马的形象 配图病马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在风尘劳苦中力尽衰老,岁暮患病在身,令我伤心。 用典 年老体衰历尽艰辛 (4)(1分)(▲)驰马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闲。 早晨奔驰在大道上扬起的尘土很久才消散,傍晚到达黄河的发源地太阳尚未下山。 (2)(1分) (3)(2分) (5)(1分)(▲)骥 伤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 (1)(3分)____ 动作描写 含冤抱屈愤愤不平 (6)(1分)(▲)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