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2024-2025学年(五四学制)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zip(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上海市徐汇区2024-2025学年(五四学制)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zip(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学年第二学期徐汇区学习能力诊断卷
初二语文参考答案
1.教然后知困
2.怒而飞(易错字:怒)
3.水尤清冽(易错字:冽)
4.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易错字:贱)
5.陶渊明 杜甫
6.①×;“长”意思是成长,应读作“zhǎng”
②√;“长”意思是时间久远,应读作“cháng”
7.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8.大同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有吏夜捉人
9.三篇选文在反映社会理想与现实的手法上各具特色:
《大道之行也》以议论为主,直接阐述理想社会的特征(如“选贤与能”“讲信修睦”),通过理性分析勾勒“大同”社会的蓝图。《桃花源记》借虚构的渔人游历,以寓言形式描绘理想社会。通过环境描写(“良田美池”“阡陌交通”)与人物状态(“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对比,隐晦表达对现实的批判。《石壕吏》以叙事诗形式真实记录官吏抓人场景,通过老妇哭诉、家庭悲剧等细节,以白描手法揭露战乱下民不聊生的现实,具有强烈的写实性与感染力。
10.物候 物候学
11.使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且突出地说明了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体现了纬度对物候现象的影响。
12.示例:选《塞下曲》,适合放在纬度因素中,因为诗中体现了纬度高的天山地区五月寒冷无花,反映了纬度对物候的影响;选《大林寺桃花》,适合放在高下的差异因素中,因为诗中体现了高处的山寺桃花比低处人间开得晚,反映了高下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13.编者将题目改为《大自然的语言》,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富有文学性,能吸引读者兴趣;且更契合文章内容,文章围绕物候现象(大自然的语言)展开说明,而原题更侧重强调物候学是丰产的科学。
14.把山丹花的花瓣比作向后弯腰的杂技演员,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山丹花花瓣弯曲的姿态,赋予山丹花动态美,使花瓣的形态更加鲜活可感;“用嘴叼河里漂过的柳树叶子”这一想象,进一步增添了画面的趣味性和奇幻感,展现出草原上花朵独特的魅力与生机,也体现出花大姐对草原花朵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5.C
16.①油滑无礼 ②粗暴贪婪 ③安静文明
17.亲爱的花大姐:你好!收到你的来信,我太开心啦!关于你问的问题,我来一一回答。我呀,喜欢吃昆虫、蚯蚓,有时候也会吃点野果。我不会唱歌,跑起来也不快,不过我能蜷成一团滚下坡,可有趣啦!我会喝水,也会爬树,从树上掉下来,后背的刺不会折断,它们可结实啦!至于你想长刺,我觉得鼹鼠说的不太靠谱。我的刺是天生的,没办法教给你。不过你本来就很美,有自己独特的样子,不用长刺也很棒!希望你继续开开心心地当美丽的花大姐!期待你的下一封信!
爱你的刺猬
具体日期
18.①说文解字
②经
③子
④《礼记》
⑤小徐,我所说的“经典”主要指古代儒家典籍及传承下来的文化典范,侧重传统学术与思想根基;如今“经典”范畴更宽泛,包括各领域具有永恒价值的著作。虽时代不同,但内核都是历经沉淀的精神财富,值得深入研读。2024学年第二学期徐汇区学习能力诊断卷
初二语文 试卷
(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100分钟)
一、古诗文(29分)
(一)(10分)默写与运用。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虽有嘉肴》)
2. ,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北冥有鱼》)
3.下见小潭, 。(柳宗元《小石潭记》)
4.小徐寒假帮父母卖热饮。尽管手脚冰冷,他还是希望天再冷一点,好多卖一些。他突然想到,自己此时的心理如同《卖炭翁》中的老翁“ , ”。
(二)(19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问题。
【甲】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
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丙】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5.【乙】文作者是 人名),【丙】诗作者是 (人名)。(2分)
6.请判断下面加点字读音正误,在括号中填写“√”或“×”,并说明理由。(4分)
①幼有所长(cháng) 判断( ),理由 。
②死者长(cháng)已矣 判断( ),理由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4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大道之行也》从社会制度方面探讨了理想中的“ ”社会,《桃花源记》则创造了一个“ , ”的和谐“桃花源”社会,而《石壕吏》如历史一般,再现残酷的唐代现实社会中人们经历的“ ”。(空格处均用原文词句回答)(3分)
9.三篇选文在反映社会理想和现实方面,手法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32分)
(一)(15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竺可桢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匪迹。到处呈现一片衮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
④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⑤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⑥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⑦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⑧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油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0.夏至前后,小徐发现街头巷尾有老婆婆提篮卖白兰花,也越来越多听到树上蝉鸣,他意识到,这些就是大自然的语言。这种自然现象是 ,研究它的知识指导农业生产的学科叫 。(3分)
11.请分析第⑤段画线句主要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4分)
12.小徐研究“诗歌里的物候学”,准备为文中影响物候的因素提供古诗文材料证据。请你任选下面两首诗歌中的一首,说说适合放在哪一因素中,并解释原因。(4分)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李白《塞下曲》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13.小徐在教材注释中发现本文原题是《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编者为什么作如此改动呢?请你结合文本,合理推测编者改动题目的理由。(4分)
(二)(17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花大姐给刺猬的信
鲍尔吉 原野
亲爱的刺猬:
①我是美丽的花大姐。我有两个名字:瓢虫和花大姐。我更喜欢花大姐这个名字,虽然我不知道我是谁的大姐。花这个姓氏让我沉醉。你看草原上的山丹花多么美丽,花瓣有黄、白、红三种颜色。它的花瓣弯下去,好像杂技演员向后弯腰,用嘴叼河里漂过的柳树叶子。马鞭草花也漂亮,那么多小花挤在一起,挤满了花柱,像十颗蓝宝石叠在一起。
②我问野蜜蜂:亲爱的野蜜蜂,我是你大姐吗?他说:你像一个没头没脑的山丁子果,怎么可能是我的大姐?我去问蜻蜓:亲爱的蜻蜓,我是你的大姐吗?他说:算了吧,我们蜻蜓像飞机一样雄伟,怎么会有你这样的大姐?你还是找一个渺小的昆虫,去当他的大姐吧!我去找蚂蚁,蚂蚁像贪财的财主一样在泥土里找东西。我说:蚂蚁财主,你大姐来了,就是我。蚂蚁抬头看我一眼,用爪子堵我的嘴,怕我继续说下去。他说:我在找藏在泥土里的金沙,请你不要说话。我只好飞走了,落到了一朵唐松草的花上,唐松草开花也是蓝色的。我忽然醒悟了:我是花的大姐啊!我从唐松草的蓝花飞到野山楂树的白花上,告诉他们:姐姐来看你们来了!然后飞到山丁子树开的白花上,说:姐姐来了,来了来了。呵呵,过足了大姐瘾。
③小刺猬,我今天给你写信,并不是强迫你管我叫大姐。我只是说我是花大姐而不是瓢虫,可以吗?亲爱的刺猬,现在流行昵称。我叫你刺刺好呢,还是叫你猬猬好?这两个昵称好像都不好听。我还是叫你刺猬吧。刺猬弟弟,我不敢靠近你,怕你把我扎成筛子眼。但我还是喜欢你,你跟所有的动物都不一样。你看,蛇爬起来多么油滑,让人分不清哪是他的头,哪儿是他的尾。蛇把蛇芯子吐出嘴外乱晃一番,这不太礼貌吧?我也不喜欢蜥蜴。他好像青蛙装了一条蛇尾巴。他想冒充青蛙,还是冒充蛇?恐怕他自己都没弄清楚。至于那些大动物,我只能说他们太大了。棕熊走过来,离很远就能听到动静。他折断树枝,把爪子拍在地上,好像要把大地拍裂。他身体那么大,像一个煤堆,眼睛却那么小,这是为什么?眼睛小,并没有妨碍棕熊偷吃蜂蜜。他把肮脏的爪子伸进蜂巢里搅和,然后用带刺的舌头舔自己爪子。有这么吃东西的吗?这是破坏啊。至于说到狼,我还没见过狼,我听说狼吃掉了好多动物,吃掉兔子、野猪和黄羊,但我没听说他吃了一只花大姐。草原上还有哪些动物,我一下想不起来了,我只想说:我喜欢你。
④亲爱的刺猬,你多安静啊。雨后,你站在松树底下,把自己卷成一团,像一个大松果,当然是带刺的松果。你谁也不想伤害,别人也不敢来咬你。你活得真好,如果哪一个动物敢咬你,你就把他们的嘴扎烂。但你不会毫无理由地扎别人,你是一个文明的好刺猬。有一次,我看你探出头,露出尖尖的嘴和犀利的小眼睛,你身上的刺像褐色的松针,白尖。然后你突然走起来,在落叶上爬行,发出沙沙的声响。
⑤亲爱的刺猬,你吃什么东西?你会唱歌吗?你如果会跑,跑得快吗?你喝不喝水?这都是我想问的问题。还有,你会爬树吗?如果你从树上掉下来,后背的刺会不会折断?我对你很好奇,如果你觉得这些问题不算冒犯,就请回信告诉我。
⑥还有一个问题,这是最后一个问题,你说,我能长刺吗?你可不可以教我长刺?我也想当一个刺猬,如果当成了,我在山楂树上爬行,毛虫就不敢攻击我。好的,等待你的回信。(鼹鼠说想长刺,要趴在长刺的灌木上,直到自己后背长出刺来。鼹鼠还劝我趴在你身上,说你会把刺传染给我,这是真的吗?)
爱你的花大姐
(有删改)
14.第①段画线句用比喻写山丹花花瓣,富有想象,也很有表现力,请你简要分析。(4分)
15.第②段写花大姐询问野蜜蜂、蜻蜓和蚂蚁的内容,你认为其主要作用是 (3分)
A.表现花大姐的孤独
B.突出其他昆虫的傲慢
C.体现花大姐对自我身份的探索
D.暗示动物间的等级制度
16.文中花大姐一直说喜欢刺猬,说他和别的动物不一样。请你完成表格,概括动物们之间“不一样”的形象特点。(6分)
草原动物 蛇 蜥蜴 棕熊 狼 刺猬
动物形象 ① 伪装混杂 ② 凶狠残暴 ③
17.假如你是刺猬,请就第⑥段花大姐的提问,写一封回信给花大姐。要求:符合书信体格式,保持文风统一,不少于80字。(4分)
三、综合运用(9分)
18.(9分)围绕学习《经典常谈》,小徐和智能体“朱自清先生”展开了对话。请阅读对话,填写空格处内容,并以“朱自清先生”口吻完成对小徐的回答。
小徐:先生,学习古诗文我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文字。比如《大道之行也》“外户而不闭”中的“户”字,说“窗户”是指窗,但“门户”又指“门”。我有点懵。我想了解有关文字内容,可以阅读《经典常谈》的哪些内容?
朱自清先生:小徐,研究“古典”一定会遇到文字问题。研究文字的,古代叫“小学”,现在叫文字学。东汉许慎作了一部《① 》,是文字学古典,也是一切古典的入门,我把它放在“第一”的位置。你可以去看看。
小徐:先生,我学习了《<诗经>二首》《<庄子>二则》《<礼记>二则》《唐诗三首》等内容,真是“不明觉厉”。怎么借助《经典常谈》深入学习这些古诗文呢?
朱自清先生:古典文化博大精深,但有基本目录分类。如《诗经》和《礼记》在古代属于“② ”部,《庄子》属于“③ ”部,“唐诗”可归入“集”部。学习时,你可参阅“《诗经》第四”“‘④ ’第五”“诸子第十”和“诗第十二”这几个章节的内容。
小徐:先生,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4月23日的读书日提倡我们打造“书香社会”,阅读经典。请问,您的“经典”和我们现在说的“经典”是同一个意思吗?
朱自清先生:⑤ 。
四、写作(30分)
19.花大姐确认自己是花的大姐,刺猬长着刺。每个人都有他的隐藏精华,和任何别人的精华不同,它使人具有自己的气味。“我”不像世界上的任何人。
请以“我,就是不一样”为题,撰写一篇演讲稿,在主题班会上演说。
要求:注意演讲稿写作的针对性;不要透露个人真实信息,姓名可用字母代替;不少于600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