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淮南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监测八年级历史试题卷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4页)和“答题卷”(1页)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答题立思考,诚信答题。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有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 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一次会上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下列哪一幅图片所示内容也是本次会议上确定的( )
A. B.
C. D.
2. 新中国成立伊始,巩固新生政权是摆在党和人民面前的重要课题,下列事件中为新中国发展创造一个良好外部环境的是( )
A. 土地改革 B. 西藏和平解放 C. 抗美援朝 D. 三大改造
3. 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这标志着我国( )
A. 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B. 初步实现了工业化
C. 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D. 彻底摧毁了我国封建土地制度
4. 下表为“1952、1957年中国主要产品产量简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项目 1952年 1957年 增幅(%)
钢(万吨) 135 535 296
煤炭(万吨) 6600 13000 97
布(亿米) 38.3 50.6 32
粮(万吨) 16392 19505 19
A. 农业生产实现专业化 B. 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C. 农业和工业布局趋于合理 D. 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5. 公私合营后,同仁堂成为了民族资本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浪潮中完成实现公私合营。我国在公私合营过程中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
A. 无偿没收 B. 任其发展 C. 赎买政策 D. 公私合营
6. 不同学生正在搜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英雄模范人物的相关素材,下列资料可供选择的是( )
A. 《王进喜:我为祖国献石油》 B. 《焦裕禄:舍身堵枪眼》
C. 《邱少云:烈火真金渡英雄》 D. 《邓世昌:海疆英雄》
7. 我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深圳经济特区、西藏自治区的根本区别是( )
A. 经济制度 B. 文化制度 C. 政治制度 D. 社会习俗
8.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经历了四个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始的第三阶段标志性事件是( )
A. 新中国成立 B. 三大改造完成
C.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 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9. 分清“史实”和“观点”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之一。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
A. 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思想
C. 1997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10.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一次次理论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 )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科学发展观 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1. 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每年都会聚焦“三农”问题,这凸显出中共中央坚持( )
A. 实施精准扶贫,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B.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以公有制为主体 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2. 习近平总书记说:“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这突出体现了( )
A. 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B.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C. 发展了民族区域自治 D. 内地与边疆政策相同
13. “香江喜淌大陆水,港人笑开尖沙嘴。回望百年新界碑,归来不见九龙尾。”这是一首“藏头诗”,诗中所述事件完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一国两制”的提出 B. 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
C.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D. 人民群众的期盼
14. 2022年,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节目《闪亮的雪花》中,有一片“掉队的小鸽子”。网友认为节目寓意“台湾回归”,这反映了( )
A. 海峡两岸已经完全实现全面融合发展 B. 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的期盼
C. 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受到敌对势力阻挠 D. 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
15. 下图反映了( )
主要城市间铁路提速前后列车运行时间
A. 人们出行方式的多样化 B. 居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C. 我国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 D. 居民收入的大幅度增长
16. 2025年5月7日印巴空战,巴基斯坦空军飞行员驾驶中国出口的歼10C战斗机并使用数据链共享技术对阵俄、法等国先进战机取得了辉煌战绩,这从侧面证明了我国哪方面决策的正确性 ( )
A. 大力发展航天技术 B. 积极走科技强军之路
C. 努力发展文化事业 D. 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
17. 屠呦呦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古老文化精华,深深植根当代世界,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对屠呦呦的评价恰当的是( )
A. 淡泊名利、两弹元勋 B. 飞天揽月、漫步太空
C. 杂交水稻、惠泽苍生 D. 青蒿济世、科研报国
18. 2021年5月15日,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天向”一词出自《楚辞·天问》,表达了古人对宇宙、人世的探索和追问。天问、墨子、天宫、蛟龙、悟空等大国重器的命名,均蕴含着厚重深沉的传统文化内涵,这些大国重器的命名( )
A. 反映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达 B. 均受到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影响
C. 凸显了中国综合国力的强盛 D. 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19. 下列关于实现中国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B. 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
C. 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D. 必须坚持和平共处
20. 某校八一班同学准备出一期黑板报,同学们收集了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77年高考制度得到恢复;2000年,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等内容,由此可知,这期黑板报的主题是( )
A. 教育事业的发展 B. 科技事业的进步 C. 文化领域的成果 D. 民主法制的发展
二、解析改错(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956年是新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一年,这一年硕果累累,这一年成就斐然。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后括号内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并加以改正。
21. 1956年,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错误:______;改正:______
22. 1956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的报告中,确定了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 )
错误:______;改正:______
23. 1965年6月毛主席在《水调歌头·游泳》中写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一桥”指的是南京长江大桥。( )
错误:______;改正:______
24. 1956年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
错误:______;改正:______
25. 1956年,在北京召开了中共七大后,中国开始了全面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
错误:______;改正:______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第1题16分,第2题14分,共30分)
26. 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齐全的国家。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2年,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 35.5%,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期间,从计划制定到计划实施,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再到每一个建设者可以说是上下一条心,举全国之力,步调一致搞建设的。“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旧中国的一百年。
——据王树恩《新中国“一五计划”出台的台前幕后》
(1)根据材料一,指出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现实国情并分析其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材料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和建设时期,各行各业涌现出一大批模范人物,在他们的带领下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2)上面三幅人物图片是社会主义建设艰辛探索过程中涌现出模范人物,图一、图三分别是谁?除了上面三位人物你还知道这一时期哪些先进人物,任举一例并列举他的先进事迹。
材料三: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模式。这种模式……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3)根据材料三,说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随着改革深入,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转型
(4)综合上述材料,总结我国如何保持制造工业的全球领先地位
27. 新中国成立后始终高度重视周边外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历史原因,社会制度等问题,中国的周边国家对新兴的社会主义中国持疑虑或误解态度。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2013年10月24日,中国国家代表团在北京举行的谈判,在这次谈判中中国关于处理国家间交往的“方针”应运而生,向世界展示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强烈诉求。
——《中国和平外交政策演变历程及基本经验研究》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方针”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概括“方针”应运而生的影响。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周边外交政策经历了一个从“睦邻”到“睦邻、安邻、富邻”的转变。本文认为中国传统“睦邻”外交政策的着眼点在于确立中国与其周边国家的平等关系,而“睦邻、安邻、富邻”外交政策的提出表明中国和平发展的决心。
——《从“睦邻”到“睦邻、安邻、富邻”——试析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转变》
(2)根据材料二,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周边外交政策的变化。并指出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亚洲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地区。当前,亚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将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秉持周边外交的正确理论和实践经验,继续以邻为伴、与邻为善,努力使周边国家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依托、重要伙伴、重要支撑,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积极建设。
——摘编自新华社《新时代中国的周边外交政策展望》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周边外交政策践行的理念。并指出新时代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目标。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因素。
四、活动与探究(共15分)
28.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大举措(建国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当家做主 良好开端 根本改造 ① 高举旗帜 全面小康 ② ③ 新时代
1949.10 1956年 1956年底 1978年底 1997.9 2022.11 2007.10 2012.11 2017.10
当家做主 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良好开端 1956年9月,中共八大在北京举行,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根本改造 A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开始了历史发展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的新时期。
高举旗帜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全面小康 B
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新时代: C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填写表格。
①_____;②_____;③_____
A 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
(2)根据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的原因。
(3)通过以上探究活动,你的感悟是什么?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监测八年级历史试题卷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4页)和“答题卷”(1页)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答题立思考,诚信答题。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有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B
【5题答案】
【答案】C
【6题答案】
【答案】A
【7题答案】
【答案】C
【8题答案】
【答案】C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A
【12题答案】
【答案】B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B
【15题答案】
【答案】C
【16题答案】
【答案】B
【17题答案】
【答案】D
【18题答案】
【答案】D
【19题答案】
【答案】D
【20题答案】
【答案】A
二、解析改错(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956年是新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一年,这一年硕果累累,这一年成就斐然。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后括号内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并加以改正。
【21题答案】
【答案】错误 将“土地改革”改为“三大改造”。
【22题答案】
【答案】错误 ;将“《论持久战》”改为“《论十大关系》”。
【23题答案】
【答案】错误 将“南京长江大桥”改为“武汉长江大桥”。
【24题答案】
【答案】正确
【25题答案】
【答案】错误 将“中共七大”改为“中共八大”。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第1题16分,第2题14分,共30分)
【26题答案】
【答案】(1)国情:工业落后,重工业比重低。原因: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国家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发展规划;各界齐心协力等。(任答两点)
(2)雷锋 焦裕禄
邓稼先:一生从事原子弹研究,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研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钱学森:参与组织领导了我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任举一例,人物,事迹)
(3)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转型: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改革创新;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支持和人才培养。(任答一点)
【27题答案】
【答案】(1)“求同存异”;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
(2)从“睦邻”到“睦邻、安邻、富邻”的转变。中国开始将实现同周边国家的共同安全和共同繁荣确定为自己的努力方向。
(3)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国家实力;国家间利益;国际局势变化等。(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四、活动与探究(共15分)
【28题答案】
【答案】(1)①伟大转折 ②科学发展 ③伟大复兴
A.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B.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C.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2)人民至上;改革创新;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指导);求真务实等。(任答两点)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踏上了民族复兴不可逆转的历史道路。(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