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桂林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桂林市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调研试卷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
(考试用时5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1.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答题前,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7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你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所在方框涂黑。(共24题,每小题3分,共72分)
1.丽丽升入初中后,体重不断上涨、脸上还冒痘,为此她感到十分烦恼。作为丽丽的朋友,你会建议她
A.重视外在形象比内在美更重要 B.不要在意,初中只要学习好就行了
C.要学会调试青春期的心理矛盾 D.保持积极心态,正确对待生理变化
2.为落实教育部心理健康专项行动计划,某校心理咨询室面向全体学生征集“心理自助小妙招”。以下是同学们投稿的部分建议,其中有助于青少年保持心理健康的是
①敞开心扉,向朋友或老师倾诉自己的烦恼 ②专注学习,出现矛盾心理顺其自然
③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的温暖中调整自己 ④沉迷网络游戏,在游戏中放松自己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老师引导同学们探讨异性交往的原则。以下做法中体现适度交往的是
A.小琴和小杰在辩论赛中默契配合又保持礼貌距离
B.小芳和小铭参加学校研学活动时,选择远离大家
C.小雨为避免非议从不参与有异性同学的小组活动
D.小丽和小涛经常喜欢放学后单独留在教室里学习
4.对下列诗词所表达的情绪进行解读,其中不正确的是
①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惧②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怒
③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喜 ④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5.小桂在课堂上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情绪感受:“开心的时候,我思维敏捷、学习效率特别高,觉得世界无比美好;紧张的时候,我大脑空白,担心自己做不好,很简单的题也会做错。”这说明
A.情绪影响人的观念和行动 B.消极情绪阻碍我们的健康成长
C.积极情绪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 D.青春期的情绪体现了青春的活力
6.为了帮助同学们学会调节情绪,做情绪的主人,七年级某班举行“情绪漂流瓶”活动,让同学们写下自己的情绪困惑,其他同学帮助提供调节方法。下列调节方法与案例匹配正确的是
A.同桌总是嘲笑我的发型,我很愤怒——当场大声斥责对方,维护尊严——合理宣泄
B.总担心下周体育测试不及格——找心理老师诉说烦恼缓解焦虑——认知调节
C.被老师批评后整天闷闷不乐——放学后约上三五好友熬夜打游戏——注意转移
D.演讲比赛前紧张到手脚发抖——做深呼吸练习,放松心情——放松训练
7.桂林市某中学开展了“学雷锋”主题月活动,同学们去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参加文明旅游志愿引导服务、开展为山区学校捐赠闲置书籍公益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大家深刻体会到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暗下决心要做新时代好少年。这说明
①课堂学习有助于我们获得积极情感 ②我们要在实践中提升情感境界
③积极情感源于不断地感受生活 ④参与社会生活就能获得积极情感体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8.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女子49公斤级举重比赛中,侯志慧成功卫冕冠军。备赛期间,她曾因伤病和技术瓶颈跌入低谷、陷入迷茫和焦虑,但她从未放弃,而是化挫折为力量,最终她以打破纪录的成绩证明了自己。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A.情感能提升我们的想象力、创造力 B.学会转化消极情感可以让我们不断成长
C.生活中个人体验负面情感越多越好 D.体验负面情感比创造正面情感更有价值
9.在《做自尊的人》课堂讨论中,同学们分享了以下生活情境,这些情境中相关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A.小东随手扔掉纸屑,但想到会影响卫生,又将其扔进了垃圾桶
B.看到同学被欺负,小桂虽然害怕,但依然站出来制止霸凌行为
C.小强一定要让妈妈给他买一双名牌球鞋,认为这样才有面子
D.小美发现好朋友在背后议论自己,马上在网上发帖报复
10.在“青春成长加油站”主题班会上,同学们分享了以下励志名言,这些名言对青少年成长的启示是
A.换位思考,关爱他人 B.相信自己,欣赏自己
C.发扬长处,回避缺点 D.发展个性,完善自己
11. 2025年伊始,中国科技文化成果惊艳世界:DeepSeek引领AI浪潮, “秧BOY”点燃春晚, “人造太阳”再创纪录……作为新时代青少年,我们亲身见证祖国腾飞,拥有了平视世界的底气和自信。这份自信和底气来源于
A.在和他人交往中所获得的肯定和认同 B.我们自身在成长过程中所积累的实力
C.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 D.我们自身对国家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
12.从航空航天到深海探测,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到智能制造,每一次向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迈进,都凝结着无数科技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这体现了
A.自强是一种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人生追求
B.有了自强的力量,国家就能繁荣富强
C.自强能让我们战胜一切困难,使人奋发向上
D.个人自强促进社会进步,推进国家社会发展
13.《哪吒2》团队为实现中国动画走向世界的梦想,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文化发展。导演带领团队反复修改镜头,技术人员攻克特效技术难关,美术团队深入研究商周文物并聘请非遗传承人指导。这体现了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需要
①树立远大理想,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发展相结合 ②求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
③埋头苦干,只要吃得苦就能创造伟业 ④专注个人成就,忽视集体贡献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4.2025年,国家加大促消费政策实施力度,中央财政已预下达资金810亿元,覆盖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等重点消费领域。消费者在选购符合条件的产品时,可直接享受定额补贴优惠。这一政策措施有利于
①彻底改善老百姓的生活难题 ②释放消费潜力,传承惠民利民思想
③弘扬重民本理念,站稳人民立场 ④滋养心灵,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5.以下是小林摘录的一则有关《富春山居图》的介绍,由此可见,该作品
画面以绵延的富春江为主线,山势起伏,林木葱郁,点缀着村舍、小桥,笔墨疏密有致,虚实相生。整幅作品既展现了江南山水的秀美,又透露出画家寄情山水、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A.体现了传统文化在创新中赓续绵延 B.彰显了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C.表达了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D.表明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文化
16.小桂在他们社区的文化宣传栏上,看到了以下四幅漫画,请你为这四幅漫画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主题:
A.廉耻立世,忠信铸魂 B.孝悌传家,礼义立身
C.节俭养德,尊师重道 D.孝老爱亲,扶危济困
17.2024年11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经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此法的出台填补了学前教育法律的空白。这说明
A、我国的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B.法治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C.国家的治理只依靠法律 D.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18.自2022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实施以来,社区广场舞噪音、夜间施工扰民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这一现象说明
A.法律是解决噪声污染问题的唯一手段 B.国家禁止一切可能产生噪音的娱乐活动
C.噪声污染问题已经从根本上消除 D.法律维护社会秩序,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19.某校举办主题为“守护青春·预防欺凌”的法治讲座。下面讲座中提到的校园欺凌行为与所侵犯的公民权利对应正确的是
A.给同学起侮辱性绰号——侵犯姓名权 B.在网上对同学进行人身攻击——侵犯生命权
C.对同学拳打脚踢——侵犯隐私权 D.在网上恶意丑化同学的照片——侵犯肖像权
20.道德与法治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展示了两则案例:初中生小晴在校园科技创新大赛获得一等奖的作品被商家仿冒销售;同学小张因使用盗版资料,作业答案漏洞百出。这启示青少年应该
①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 ②拒绝盗版产品,尊重他人知识产权
③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④对自己的发明成果及时申请专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21.某中学准备举办“模拟法庭体验日”活动,拟开展民事案件的模拟审判。下列案例可入选此次模拟审判活动的是
A.杨某在小区遛狗未拴绳,致邻居小孩受惊吓摔倒骨折
B.钱某利用AI变脸实施诈骗他人钱财,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
C.孙某在禁区燃放烟花爆竹,被民警当场抓获并罚款300元
D.周某因一时冲动故意破坏道路公共设施,被依法行政拘留
22.下列图示对概念间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23.2024年3月,广西高级人民法院对“3·15”特大跨境电信诈骗案作出终审判决。主犯陈某组织犯罪集团通过虚假投资平台诈骗2.1亿元,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这一判决表明
①被告人陈某已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
②本案判决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③本案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④无期徒刑和剥夺政治权利是主刑,没收财产是附加刑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4.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之未成年人犯罪》(2023年)显示:在调研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大多数的涉罪未成年人曾长期存在不良行为,如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等。这警示我们
①预防违法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②不良行为是犯罪行为,要承担刑事责任
③未成年人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④缺乏规则意识,必然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8分)
25.(14分)为增强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某校邀请了学校法治副校长为同学们开展“法治伴成长 安全护青春”的主题讲座。请你参与其中,回答下列问题。
【法典护航 典亮生活】
(1)结合材料,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民法典颁布实施的意义。(至少从两个角度回答,6分)
【自我保护 智护青春】
在讲座现场发放的自护手册上,小丹和小倩看到以下情境:
放学途中,丽丽和箜萱发现一名陌生男子一直跟在她们后面,并试图靠近搭讪。她们很害怕,想加快脚步离开,但男子仍紧追不舍……
小丹:“要是我遇到这种情况,我肯定害怕得不知所措。”
小倩:“是我,我就警告对方:‘你为什么跟着我们 再这样我就报警!’”
(2)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分别对小丹和小倩的言行进行评析。(8分)
26.(14分)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桂林市某中学组织七年级学生开展“传承中华文化 弘扬中华精髓”主题研学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品·优秀文化】
在研学基地的"文化长廊"中,同学们发现了两则名言格语:
(1)以上名言格语蕴含了哪些中华核心思想理念 (4分)
【悟·人文精神】
研学过程中两位同学相互交流阅读中国古代经典作品的感受:
小桂:“我读过很多古代神话传说,如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等等,它们都蕴含着勇于追求梦的执着精神。”
小林:“我最喜欢诗人陶渊明的诗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结合上述同学的交流,谈谈你对中华人文精神的认识。(6分)
【践·中华美德】
研学中,同学们观看了“全国见义勇为模范”崔泽文的事迹:
“广西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见义勇为模范”崔译文事迹:2023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生崔译文发现一名女子遭持刀歹徒袭击。她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身中多刀仍坚持与歹徒搏斗,最终与群众合力制服歹徒。
(3)有同学感慨到:“她真是太勇敢了,但我们还是未成年人,见义勇为就算了吧”。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4分)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72分)
1-5 DBABA 6-10 DCBBB 11-15 CDACB 16-20 BADDC 21-24 ADCB
二、非选择题(28分)
25.(14分)
(1)①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有利于保护公民的民事权利,为公民的生活提供法律保障;②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③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每点2分,共6分,任答3点即可)
(2)①小丹的言行体现了面对危险时的恐惧和无助,缺乏有效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方法,不利于应对突发情况;②小倩的言行展现了一定的勇气和自我保护意识,懂得利用报警等方式维护自身安全,但在表达时应注意方式方法,避免激怒对方,确保自身安全。(每点4分,共8分)
26.(14分)
(1)①“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蕴含了和谐的思想理念;②“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蕴含了公平、公正、公共利益至上的思想理念。(每点2分,共4分)
(2)①中华人文精神包含着勇于追求梦想、执着坚韧的精神,如古代神话传说所体现的;②也包含着热爱自然、追求悠然闲适生活的境界,如陶渊明诗句所展现的;③这些人文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每点2分,共6分)
(3)①这种观点有一定的片面性。未成年人由于身心发展不成熟,在面对危险时应优先保护好自己,不能盲目见义勇为;②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成年人可以对违法犯罪行为袖手旁观,我们可以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如及时报警、寻求他人帮助等,为制止违法犯罪贡献力量。(每点2分,共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