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色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百色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试题
七年级 道德与法治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75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对应题目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黑)
1.青春期是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疾风暴雨期”。进入青春期后,小强各方面都变化很大。他的下列变化中不属于青春期心理变化的是 ( )
A.个子猛长,长出了喉结
B.情绪不稳定,为一点小事就冲动
C.开始关注和了解异性,对女同学很有好感
D.开始厌烦父母和老师的唠叨,总觉得他们落后于时代
2.一年一度的春游踏青活动即将到来,七年级 (1)班班主任根据班委会成员的具体情况进行了男女分工( )
组别 组员 负责的任务
女生组 小红 活动报名与收费
小花 中途清点人数
男生组 小明 搬运活动物资
小亮 拍照及撰写新闻稿
A.合理,因为女生的力气都很小,不适合从事体力劳动
B.合理,尊重了男生女生不同的性别特征和个体差异
C.不合理,这与人们对男女性别角色的看法完全不符
D.不合理,因为男生粗心,不能够胜任拍照和写稿工作
3.下列关于社会生活现象之间关系的推导,正确的是 ( )
①小智在考试不利后心情低落→向好友倾诉→心情舒畅了许多
②小慧拒绝帮同桌讲解数学题→减少竞争对手→提升自己的成绩
③小俊不结交异性朋友→正确对待青春期朦胧情感→防止自己早恋
④学校评选“五美学生”→激励其他同学向榜样学习→传递情感正能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在深圳,有这样一位“伍妈妈”,她创办的非营利性言语康复服务中心在21年来不但帮自己听力障碍的孩子实现康复,更帮助2000多名特殊儿童告别无声世界。在“伍妈妈”身上,我们看到了( )
①发挥情绪作用,在行动中伴随愉悦体验 ②感悟生命情怀,在服务中满足任何需求
③体验美好情感,在奉献中提升情感境界 ④丰富精神力量,在助人中彰显生命情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在情绪ABC理论中,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的间接原因,而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诱发性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关于下列传导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有 ( )
①导致 C2的直接诱发因素是 A ②我们可以管理情绪调控情绪
③导致 Cl的直接诱发因素是 Bl ④我们可以通过情感抒发来调节情绪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6.小池在参加“重走韦拔群革命之路”的红色研学活动中,深刻体验韦拔群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爱国主义情感,这促使她立志成为新时代的追梦人。这表明( )
A.情感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
B.只有积极情绪才会引发共鸣
C.情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D.情感影响着我们的判断和选择,促使我们作出行动
7.以下选项与所给语句蕴含道理一致的是 ( )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困难只能吓到懦夫懒汉,而胜利永远属于敢于攀登科学高峰的人。
A.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B.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8.七年级学生小功对于老师的表扬总是“听不够”,而对于老师的批评又总是“听不得”。作为好朋友,你想告诉他( )
①你这是自尊的表现,自尊的人能认可自己
②这属于爱慕虚荣的心理,不利于个人的进步
③自尊的人是有羞耻心的人,做到行己有耻
④面对老师的批评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小贵为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提前搜集如下素材,请你帮他给素材拟定标题( )
A.自尊自信自强
B.激荡青春热情
C.崇尚法治精神
D.捍卫国家尊严
10.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字字句句都饱含语重心长。这要弘扬的核心思想理念是( )
①尚和合 ②求大同 ③重民本 ④崇正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我国古代有许多优秀的诗词歌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如《木兰诗》中忠国爱家、不慕名利的品质;《岳阳楼记》中先忧后乐、胸怀天下的情怀。这些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
①可以克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②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
③丰富人的物质生活、提升生活质量 ④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经典咏流传》节目首创“和诗以歌”模式,将古诗词和部分近代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春晓》《长歌行》《游子吟》《送别》……在歌声中我们能( )
①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②领略诗词之美,发现外来文化的价值
③体悟歌以咏志,享受文化创新 ④知晓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历久弥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下列古语能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是 ( )
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B.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C.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D.山衔落日,水漾繁星
14.中华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从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到北京冬奥精神……这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是 ( )
A.实事求是 B.与时俱进 C.天人合一 D.安民富民
15.202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出,修改反不正当竞争法、企业破产法、渔业法、食品安全法等。这表明 ( )
①法律应实际需要而制定和修改 ②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③我国的法律体系逐步发展完善 ④我国法律很完善,不需要修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某家石料加工厂将建筑垃圾通过打碎、筛选等生产过程加工成石粉、地板砖等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没有采取任何防尘防控措施,对周边居民造成了扬尘、噪音等污染,严重扰民。可见,该家石料加工厂( )
①违反了民法典中确立的绿色原则 ②侵犯了周边居民的财产权
③违反了民法典中确立的诚信原则 ④侵犯了周边居民的健康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赵德馨教授因100多篇文章被某网擅自收录后,他打起了维权官司,全部胜诉,累计获赔70多万元。这表明( )
A.侵犯公民知识产权是犯罪 B.只有教授的作品受法律保护
C.法律保护公民的知识产权 D.公民要制裁侵权的违法行为
18.春节档电影《第二十条》的热播,引起了小民同学对法律的浓厚兴趣。某部法律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规定该条款的法律是( )
A.未成年人保护法 B.民法典 C.宪法 D.刑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9分。)
19.(8分)【学会调节情绪 预防骚扰侵害】
七年级某班围绕“青春成长与自我保护”开展主题班会,同学们分享了以下情境:
情境一 小林因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连续几天情绪低落,甚至对同学发脾气。班主任发现后,引导他学会调节情绪,并鼓励他“一次失败不代表永远失败,要相信自己有能力进步”。
(1)结合情境,运用所学知识谈谈青少年在面对挫折时应如何做到“学会情绪调节”,并培养自信的品质 (4分)
情境二 课间休息时,邻班男生小伟故意拍打女生小美的肩膀,还开玩笑说“你今天穿得真好看,给我当模特吧”。周围同学起哄,她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2)结合情境,分析青少年应如何提高“预防性骚扰和性侵害”的能力 (4分)
20.(9分)【保护公民权利 保障社会生活】
在法律案例分析活动中,同学们展示了以下两个案例。
案例一 李某因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与邻居张某发生矛盾,对张某一直怀恨在心。为了报复张某,他在小区内张贴大字报,将张某身体有缺陷的秘密公之于众,并将张某的照片经过丑化后贴在大字报上,小区的人对此议论纷纷。
(1)请运用所学知识评价李某的行为。(3分)
(2)如果你是张某的朋友,你会建议张某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呢 (2分)
案例二 某市近期开展“文明养犬”专项整治行动。此前,该市频繁发生宠物犬伤人、犬只随地排泄影响市容、夜间犬吠扰民等问题,引发居民矛盾。为此,当地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法律,制定并实施《城市养犬管理条例》。条例明确规定:养犬人需办理犬证、定期接种疫苗、遛犬时佩戴牵引绳、及时清理犬只粪便等。对违规者,执法部门将依法处以罚款、没收犬只等处罚。新规实施后,市民投诉量显著下降,社区环境明显改善,居民对“人犬和谐共处”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3)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保障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该市制定并实施《城市养犬管理条例》的意义。(4分)
21.(10分)【弘扬优秀文化 践行传统美德】
某中学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七年级(1)班以“传承中华美德,争做时代新人”为主题展开讨论。
故事一 小宁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与爷爷奶奶生活。小宁每天主动帮老人分担家务,学习之余陪他们聊天,还教他们使用智能手机。同学称赞他“孝顺懂事”,小宁却说:“这是爷爷奶奶教我的‘孝悌’之道。”
故事二 班级设立“文具、书籍角”,同学们将闲置文具、书籍放在此处自由取用,无人看管却从未丢失。班主任引用《论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总结。
(1)结合两则故事,说说小宁和同学们是怎样践行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传统美德的。(6分)
故事三 校篮球队队长小桂在训练中脚踝扭伤,仍坚持带伤指导队友战术。他说:“球队是一个整体,我要对集体负责,不能因为个人原因影响团队目标。”
(2)结合故事三,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小桂应如何践行“自强不息”“敬业乐群”的思想,在集体生活中实现个人价值 (4分)
22.(12分)【认清犯罪危害 严格要求自己】
在模拟法庭活动中,七年级的同学搜集并分析了下列案例。
中学生张某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后,无心学习,迷上了网络游戏,随着消费不断增加,他开始捉襟见肘,后来,在游戏厅结识了一名社会上的不良人员,并与之结伴多次拦路抢劫,最终被警方抓获。在有关张某的判决书中,有一位同学这样写道:
(1)张某拦路抢劫是犯罪行为。请你写出这种行为的特征。(4分)
(2)请你指出上述判决书的错误之处并说明理由。(4分)
(3)假如你是审理该案件的法官,请你对青少年说两点警示语。(4分)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1-5 ABCDB 6-10 DACAB 11-15 CDABA 16-18 BC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9分。)
19.(1)①学会情绪调节:可以通过改变认知评价(如班主任引导的“一次失败不代表永远失败”)、转移注意、合理宣泄等方式调节情绪。②培养自信品质:相信自己的能力,看到自己的进步与长处,在实践中积累成功经验。(每点2分,共4分)
(2)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警惕他人的不当言行,明确自身底线。②面对骚扰时,要保持冷静,学会拒绝,及时向老师、家长等信任的人求助。(每点2分,共4分)
20.(1)①李某的行为是违法行为,侵犯了张某的隐私权和肖像权。②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李某的报复行为损害了张某的合法权益,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每点1.5分,共3分)
(2)①与李某协商,要求其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消除影响。②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每点1分,共2分)
(3)①法律规范养犬人的行为,明确权利与义务,维护社会秩序。②法律通过制裁违规行为,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环境权等合法权益。③法律促进社会和谐,提高居民生活满意度,实现“人犬和谐共处”。(每点2分,共4分,任答2点即可)
21.(1)①小宁践行“孝悌”之道,主动分担家务、陪伴老人,体现了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和以和为贵的思想理念。②同学们在“文具、书籍角”自由取用且无丢失,践行了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和诚信的核心思想理念。(每点3分,共6分)
(2)①自强不息:小桂带伤坚持指导队友,体现了勇于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在集体中发挥自身价值。②敬业乐群:他对集体负责,重视团队合作,将个人融入集体,为实现团队目标贡献力量。(每点2分,共4分)
22.(1)①严重社会危害性,拦路抢劫危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扰乱社会秩序。②刑事违法性,违反了刑法的相关规定。③应受刑罚处罚性,最终被警方抓获并将承担相应刑罚。(每点2分,共4分,任答2点即可)
(2)①错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判决。②理由:刑事案件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进行判决,民法典主要调整民事关系。(每点2分,共4分)
(3)①珍惜青春年华,远离违法犯罪,树立法治观念。②谨慎交友,杜绝不良行为,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每点2分,共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