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1.D:解析:模型中白纸折成扇子状模拟小肠内壁的皱襞,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体现的是小肠内壁有皱壁的特点,D正确;模型未体现消化液、毛细血管及长度,A、B、C错误。22.A:解析:心脏瓣膜朝一个方向开放,保证血液流动方向为静脉→心房→心室→动脉,防止血液倒流,A正确;其他选项的流动方向不符合瓣膜的作用,B、C、D错误。23.C:解析:急性炎症时,白细胞数量会先增多以吞噬病菌,炎症消退后恢复正常,C曲线符合这一变化趋势;A、B、D曲线不符合白细胞的动态变化,错误。24.B:解析: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包括数量多、壁薄(单层细胞)、外有丰富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①②④正确:肺泡位于细支气管末端与气体交换功能无关,③错误,B正确。25.A;解析:图中③是毛细血管,血流速度最慢,A正确:②是动脉,静脉瓣位于静脉中,B错误;④和a是红细胞,功能是运输氧,止血和疑血是血小板的功能,C错误:⑥是白细胞,体积最大,起防御作用,D错误。26.B;解析:肺泡内气体交换中,肺泡内的氧气(B)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A)进入肺泡:组织细胞处气体交换中,血液中的氧气(C)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D)进入血液,因此B是氧气,D是二氧化碳,B正确;A、C、D错误。27.A;解析:环境温度高或运动时,汗腺周围毛细血管扩张(②),汗腺分泌部细胞吸收水、无机盐、尿素形成汗液(⑥),汗液通过导管排出体表(①),A正确:⑤是血管收缩,与出汗无关,③描述错误,B、C、D错误。28.C;解析:肾小管重吸收是将原尿中的有用物质重新吸收回血液,模型中应体现物质从肾小管(模拟结构)回到血液(模拟结构)的过程,C符合;A、B、D不能演示该过程,错误。29.D:解析:⑤是尿道,作用是排出尿液,输尿管(③)的作用是输送尿液,D错误;①是皮肤排汗,含尿素,A正确;②是肾脏,形成尿液,B正确;④是膀胱,储存尿液到一定量产生尿意,C正确。30.C:解析:味觉是在大脑皮层的味觉中枢形成的,“酸酸的”感觉产生于大脑,C正确;鼻是嗅觉器官,神经是传导信号的,舌是味觉感受器所在部位,A、B、D错误。31.B;解析:神经元的胞体是b,a是树突,c是轴突,d是神经末梢,B正确;A、C、D错误。32.A:解析: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呆小症是幼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A错误;成年生长激素过多患肢端肥大症,缺碘患大脖子病,胰岛素不足患糖尿病,B、C、D正确。33.A:解析:甲图中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是近视眼,需用凹透镜(镜片I)矫正,A正确;远视眼物像落在视网膜后方,用凸透镜矫正,B、C、D错误。34.A:解析: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骨骼肌提供动力,骨起杠杆作用,A正确;B、C、D错误。35.C;解析:骨折后骨膜(②)中的成骨细胞对骨的愈合起重要作用,C正确;长骨结构包括骨膜、骨质(骨密质、骨松质)、骨髓,A错误;①是骨髓,成年后骨干骨髓腔为黄骨髓,B错误;④是骨密质,集中在骨干,骨松质在骨骺,D错误。36.(1)大肠;解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缺失的是大肠。(2)胆汁;解析:肝脏分泌的胆汁暂时贮存在胆囊中,对脂肪起乳化作用。(3)口腔、胃;胰液、肠液、胆汁(任写两个);解析:淀粉在口腔初步消化,蛋白质在胃初步消化:小肠内有胰液、肠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能消化多种营养物质。(4)脂肪:解析:图乙曲线显示该营养物质在小肠中被消化,应为脂肪,因脂肪主要在小肠消化。37.(1)主动脉:①②:解析:冠状动脉是主动脉的分支:心脏中①左心房、②左心室流动脉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