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04 温度物态变化2023-2025年三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分类练习,高效提分!按照物理学科知识点构成情况,将试题分解组合,全面呈现物理学科知识点在三年中考中的考查情况,旨意方便老师和学生掌握中考命题动向、熟悉中考考查方式。一.选择题(共23小题)1.(2024 自贡)谚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列对谚语中涉及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A.“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B.“大雾不过晌,过晌听雨响”——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C.“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放热D.“十月打了霜,来年粮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2.(2023 湖北)青藏高原某地区学生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观察到水中形成的大量气泡上升、变大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且不变。他们用橡胶塞塞住瓶口,发现水中气泡先减少再增多,温度计的示数升高至85℃后又保持不变。撤去酒精灯,水中气泡逐渐消失。下列有关此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利用做功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B.气泡上升过程中所受液体压强减小C.此实验说明水沸腾时需要吸热,但温度不变D.此实验可以解释高压锅的原理3.(2023 滨州)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A.“谷雨”节气,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B.“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C.“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小雪”节气,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4.(2023 永州)今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在炎热的夏天可以吃上远方的新鲜食品,人们为了防止食品在长时间运输中腐烂变质,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给食品降温,这是因为( )A.干冰熔化吸热 B.干冰液化吸热C.干冰升华吸热 D.干冰凝华吸热5.(2023 宜宾)中华古诗词博大精深,“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其中的“汤沸”过程是属于( )A.汽化现象 B.液化现象 C.升华现象 D.凝华现象6.(2025 广西)小明在清晨锻炼时发现路边的小草和树叶上结有露珠。查阅资料得知,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该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汽化 C.液化 D.升华7.(2025 新疆)下列物态变化中放出热量的是( )A.熔化 B.汽化 C.升华 D.凝华8.(2024 宿迁)2024年春节期间,我国部分地区下起了“冻雨”,“冻雨”是下落的雨滴结成的冰形成的,这一过程中的物态变化是( )A.凝华 B.凝固 C.液化 D.熔化9.(2023 苏州)卫星发射时,火箭点火升空刹那间,可看到发射平台升腾起大量白雾,这是喷水系统同步将大量的水喷撒到平台上所致。该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A.仅液化 B.仅汽化C.先液化后汽化 D.先汽化后液化10.(2023 贵州)“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梵净山主峰时而薄雾缭绕,时而雾散峰青。此现象主要包含下列哪两种物态变化( )A.熔化和凝华 B.液化和汽化C.汽化和熔化 D.凝固和升华11.(2023 西藏)自然界中的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转化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中知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霜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B.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C.雪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雾的形成是凝华现象12.(2025 绥化)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霜是水蒸气放热凝华形成的B.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C.干冰在常温下会发生汽化现象D.吹风扇加快汗液蒸发,是由于蒸发快慢与温度有关13.(2025 天津)边防战士守卫在北疆极寒之地,他们脚踏冻土,双肩落雪,满脸冰霜,将青春与热血镌刻在祖国的边境线上。其中“霜”的形成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14.(2025 陕西)小明在家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壶嘴冒出大量“白气”,“白气”接触到装有冰块的金属盘后,金属盘底部外侧出现小水珠、金属盘中的冰块逐渐变小。关于该探究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壶中的水发生了升华现象B.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C.“白气”接触金属盘后出现小水珠,是因为“白气”发生了液化现象D.金属盘内冰块变小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15.(2025 乐山)中国古代铸造技术十分发达,早在5000多年前,中国人已经能通过加热,把矿石中的铜由固态变为液态。此过程中铜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汽化 C.液化 D.升华16.(2025 山西)如图为山西省运城市著名的七彩盐湖,运城人民在千年前就将盐湖水引入盐田,利用日光和风力使湖水减少,盐便结晶出来。此过程中,湖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液化 B.汽化 C.升华 D.凝华17.(2024 威海)2023年12月15日,威海地区受强冷空气影响,出现了云中撒雪的“雪幕”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下列自然现象涉及到的物态变化与雪的形成相同的是( )A.细雨绵绵 B.冰凌高挂 C.雾气朦胧 D.霜林尽染18.(2024 河南)我国北方某地最低气温曾达到﹣52.3℃,当地多使用酒精温度计,这是利用了酒精的( )A.热值高 B.比热容大 C.沸点低 D.凝固点低19.(2023 滨州)如图所示是某小组“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及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水不断冒出“白气”是沸腾现象B.水沸腾时,水中上升的气泡由大变小C.水沸腾时温度不变,不需要吸热D.该实验地点的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20.(2025 大兴安岭)如图所示,夏天,将冰镇的饮料在温暖的室内放一会儿,饮料瓶外壁上会出现密集的小水滴。下列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与饮料瓶外壁上出现小水滴的原因相同的是( )21.(2025 南充)如图,升钟湖湖边极易形成美丽的景观现象——雾,下列现象与湖边雾形成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A.车窗玻璃上形成的薄雾B.烟花燃放时产生的烟雾C.冬天树枝上出现的雾凇D.医院治疗时将药物雾化22.(2024 长沙)“玉阶生白露”“人迹板桥霜”,关于水蒸气遇冷形成露和霜的说法正确的是( )A.露的形成是汽化 B.露的形成需要吸热C.霜的形成是升华 D.霜的形成需要放热23.(2023 镇江)测量液体温度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二.多选题(共4小题)(多选)24.(2023 湖北)地球表面70%以上是海洋,但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足全部水资源的万分之一,提高节水意识是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表水吸热,汽化成水蒸气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液化成小水滴C.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凝华成小冰晶D.小冰晶降落过程中,液化成雨水(多选)25.(2025 烟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处处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汽化吸热B.“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冰的形成是凝固吸热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放热D.“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雾的形成是液化放热(多选)26.(2025 云南)云南是旅游胜地,关于如图中的自然景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元阳梯田的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B.图乙中梅里雪山的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C.图丙中腾冲温泉上方的“白气”的形成是升华现象D.图丁中西双版纳雨林的露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多选)27.(2023 江西)在物理探究活动中,某同学在手上涂抹酒精,过了一会儿,酒精消失,手感到凉凉的。根据以上证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A.酒精发生了蒸发现象 B.酒精蒸发需要吸热C.酒精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D.酒精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三.填空题(共8小题)28.(2025 安徽)北宋人宋敏求在《春明退朝录》中记载,青州“盛冬浓霜,屋瓦皆成百花之状”。这里“百花”状的霜是由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成的。29.(2023 淄博)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以判断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第6min时该物质处于 状态。30.(2025 陕西)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可以直接变成气态的二氧化碳,这种物态变化叫作 。如图,将干冰放在试管中,试管周围会出现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干冰直接变成气态二氧化碳的过程中,从空气中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导致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浮在空气中,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白气”。31.(2025 苏州)如图所示,用镊子取几块干冰放入瓶中,将气球套在瓶口。干冰因 变为气态,使气球逐渐变大,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在瓶底形成白霜。(填物态变化名称)32.(2025 德阳)我国古代著作《天工开物》中记录了古代劳动者“煮海水制盐”的方法,制盐过程中水逐渐减少的原因是水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要 热。33.(2025 江西)按照规划,我国将在2026年发射嫦娥七号月球探测器,前往月球南极寻找水冰。如果能找到冰,可以让冰 热量,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将有利于人类在月球上建立活动基地并进行深空探索。34.(2023 娄底)市场上出售的一种网红食品——液氮冰激凌,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氮的沸点为﹣196℃,其制作过程主要是在冰激凌上倒入液态氮,使周围“烟雾缭绕”。“白雾”形成时的物态变化是 ,该过程需要 热。35.(2025 大兴安岭)有一种新型黑色碳粉材料。在激光的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 为碳蒸气,字迹消失。再经过特殊冷却装置,碳蒸气直接 成碳粉。纸张和碳粉可以重复使用,有效节约资源。(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四.简答题(共2小题)36.(2025 自贡)“霜降”时节,清晨常能在路边的草地上见到霜,日出后,草叶上的霜逐渐消失,叶面又变湿了。请结合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解释霜的形成和消失的原因。37.(2025 富顺县一模)在零下20度左右的无风严寒天气里,走出室外吹出一个肥皂泡,当肥皂泡轻轻落在雪地上时,你会看到肥皂泡已经冻成水晶球,里面还有晶莹剔透的冰花,如图所示,试分析说明水晶球内的冰花形成的原因。五.实验探究题(共17小题)38.(2023 包头)同学们利用纸杯、蜡烛、火柴、铁丝等器材把水烧开,如图所示。(1)纸杯不会被点燃的原因是开水的温度 纸的着火点。(2)烧水过程中通过观察 来判断水是否烧开。(3)要想知道水烧开时温度的变化情况,还需要补充的器材是 。(4)为了节约能源又让水尽快烧开,可采用的办法有 (写出一种即可)。39.(2023 泰安)小华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当水温升高到90°时,每隔1min记录1次温度,同时观察水中发生的变化。7~10min观察到烧杯中水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同时观察到烧杯上方出现“白气”。根据实验数据画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丙所示。根据以上现象和图象,完成下列问题:(1)水的沸腾是一种 (选填“剧烈”或“缓慢”)的汽化现象。(2)水沸腾时,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3)“白气”形成时,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40.(2023 威海)在探究了“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后,小明又探究了不同密度的盐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规律。(1)小明用天平和量筒来测量配制好的盐水密度,实验原理为 。(2)如图甲所示,使用温度计测量盐水的温度,错误的操作是 。纠正错误后,小明用相同热源对质量和初温均相同的盐水1、盐水2和纯水(ρ1>ρ2>ρ水)进行加热,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回答下面两个问题:(3)初步得出盐水的沸点随盐水密度变化的规律是 ,实验时大气压 标准大气压。(4)两种盐水从相同初温加热至刚好沸腾, 吸收的热量更多(选填“盐水1”或“盐水2”),请结合本实验推理,如果内陆地区一个水量不变的咸水湖随着含盐量逐渐升高,其对周围地区气温的调节作用会变 (选填“强”或“弱”)。41.(2025 福建)防冻液是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特殊液体。为判断某防冻液在最低气温为﹣25℃的某地区能否使用,利用图甲装置进行实验。(1)烧杯中装有适量防冻液,置于制冷剂中,用温度传感器每隔1min记录防冻液的温度,绘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观察到14 20min防冻液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分析图像可知:防冻液在凝固过程中温度 ,凝固点为 ℃,由此判断该防冻液 在该地区使用。(2)装制冷剂的容器外壁出现霜,这是空气中水蒸气 形成的小冰晶。42.(2025 苏州)小华利用实验室的自来水,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1)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2)水温升高到90℃开始计时,6分钟后水沸腾,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在沸腾前,温度升高;沸腾时,温度 ;(3)小华还想探究沸腾的水能否将试管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她取了同样的自来水倒入试管,利用图丙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水温升高到85℃开始计时,得到温度和时间的数据如表。请你根据数据分析:试管中水的最终温度 (高于/等于/低于)沸点,试管中的水 沸腾。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温度/℃ 85 89 92 95 97 98 98 9843.(2025 眉山)某实验小组利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实验中按图甲的方式对碎冰加热,目的是使碎冰 。(2)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3)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冰熔化过程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冰熔化过程中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4)进一步分析图像发现,0至t1时段内的温度变化比t2时刻后的温度变化快,其主要原因是冰和水的 不同。(5)若对烧杯持续加热,烧杯中的水沸腾后试管中的水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44.(2024 泰州)小明和小华进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1)组装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时,应根据 的位置固定铁棒A的位置。(2)当水温上升到90℃后,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记入表格,直到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为止。若第3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是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温度/℃ 90 91 92 94 95 96 97 98 98 98 98 98(3)第8min后,小明发现水中会产生大量的气泡,且不断上升、变大(如图丙),最终到达水面后破裂开来。导致气泡体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4)第12min后撤去酒精灯,水还能继续沸腾一小会儿,这是因为石棉网的 仍然比烧杯和水高。(5)小明和小华根据各自的实验数据,在同一张坐标纸上分别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丁所示,比较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较长。为缩短加热时间,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多选)。A.减少水的质量 B.增大酒精灯的火力 C.给烧杯加盖子45.(2024 淄博)小明发现冬天海水结冰时的温度比河水的低,这一现象激发了他探究盐水凝固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兴趣.他将一杯盐水放入温度为﹣20℃的恒温冷冻室内,利用传感器收集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温度一时间图象。(1)这杯盐水的凝固点是 ℃,凝固过程持续了 min。(2)杯内盐水第25min时的内能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15min时的内能。(3)从图象中发现,当盐水凝固后,温度降低明显变快,这是因为凝固后它的 变小。(4)小明查阅资料还发现,不同的海域海水结冰的温度也不同,针对这一现象,请你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物理问题: 。46.(2024 长春)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时间/min 0 1 2 3 4 5 6温度/℃ 92 94 98 98 98 98(1)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接下来合理的操作是 。(2)调整后进行实验,水温升到92℃时,每隔1min读取一次温度并记录在表格中,第2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 ℃。(3)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丙中绘制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4)将装有少量水的试管插入沸水中(不碰烧杯的底和侧壁),酒精灯持续加热,试管中的水能否沸腾? 。47.(2025 绥化)图甲是某兴趣小组同学“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不考虑水的质量变化等因素)(1)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2)下列措施中,能使冰受热均匀的是 (选填字母)。A.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B.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冰中C.通过水给试管加热(3)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示数为 ℃。(4)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图象如图丙,冰在B点时的内能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C点时的内能。(5)冰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 。(6)实验后,某同学根据图丙计算出冰的比热容是 J/(kg ℃)。48.(2025 南充)某科创小组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温度/℃ 90 92 94 96 97 98 98 98(1)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上表所示,由此可知水的沸点为 ℃;(2)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中的实线a所示,若将水置于密闭的容器(如高压锅)中探究,则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是图乙中的 (选填“b”“c”或“d”);(3)实验后,整理器材发现,灯中的酒精明显减少,引发同学们探究酒精的利用率,实验测得燃烧5g酒精使200g水升高40℃(水未沸腾),则酒精的利用率为 。(c水=4.2×103J/(kg ℃),酒精的热值为3×107J/kg)49.(2025 重庆)按要求完成下列两个实验。(1)用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从纸板前不同方向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反射;这次实验表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 ,反射角 入射角;多次实验得出光的反射定律。(2)在“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用酒精灯给水加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2甲所示为 ℃。水沸腾后停止加热,沸腾停止;继续加热,水继续沸腾;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如图2乙所示的“温度﹣时间”图像,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 热,但温度 。50.(2024 菏泽)物理学习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请完成下列问题:(1)安装实验装置时先固定铁圈 (选填“A”或“B”);(2)用酒精灯对水加热时,烧杯上方有“白气”产生,这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3)根据水在沸腾前后记录的数据,该组同学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4)对实验进行评估时,小明指出水加热至沸腾用时过长。为了节省时间,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51.(2023 淮安)某兴趣小组利用一次性纸杯研究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装置如图甲所示。(1)实验中,应使用酒精灯的 焰对纸杯加热。加热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的水温为 ℃。(2)当水温升高到90℃后,每隔30s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将记录的数据绘制成如图丙所示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沸腾时水的温度特点为 。(3)水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此时气泡中的主要成分是 。(4)取下温度计,继续加热,在水烧干之前纸杯没有被烧坏,主要原因是水沸腾需要 ,使纸杯的温度低于着火点。52.(2025 扬州)小明发现冰块在不同饮料中熔化快慢不同,决定探究影响冰块熔化快慢的因素。(1)相同的0℃的冰块在某液体中熔化得快,说明相同时间内,冰块在该液体中吸收的热量 (选填“多”或“少”)。(2)若将两个相同的0℃的冰块分别放入水和浓盐水中,所受浮力分别为F水、F盐水,与液体接触面积分别为S水、S盐水,则F水 F盐水,S水 S盐水。(3)为探究冰块熔化快慢与接触面积的关系,下列两个方案;应选用方案 。方案一:如图1、2,取两个相同的0℃的冰块,一块直接放入水中,另一块竖切成4小块放入相同的水中,记录冰块完全熔化的时间分别为t1、t2。方案二:如图3、4、在装满相同温度的水和浓盐水的玻璃杯中,分别放入相同的0℃的冰块,盖上杯盖使冰块保持浸没,记录冰块完全熔化的时间分别为t3、t4。(4)①采用方案一进行实验,发现t2<t1,得出的结论是 。②采用方案二进行实验,发现t3≠t4,得出的结论是 。(5)在用方案二进行实验前,小明根据“向积雪的公路上撒盐,盐能尽快地融雪”,预测冰块在浓盐水中熔化得更快,他的推理是否正确? ,请说明理由: 。53.(2025 湖南)小伟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小烧杯中的水能否沸腾。两个烧杯中装有初温相同的纯净水,当大烧杯中水温接近90℃时,每隔2min分别记录一次两支温度计的示数,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如图乙所示。(1)为获取实验数据,本实验用到的测量工具有烧杯、温度计和 。(2)如图丙,温度计的示数为 ℃。(3)本次实验中,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大烧杯的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且温度保持不变,小烧杯的水中始终没有大量气泡产生,温度也保持不变。此时小烧杯中的水是否沸腾,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54.(2023 南通)小明在厨房炖汤,向沸腾的汤中加入盐,汤瞬间沸腾得更剧烈了。在跟同学讨论后,大家对水加盐后的变化,提出了丰富的猜想:猜想1:盐水的沸点比水低;猜想2:盐水的比热容比水小。为验证猜想,小明用两只同型号的电水壶,分别装入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盐水和水,同时加热,用温度传感器测出它们的温度并记录在下表中。T/min 0 1 2 3 4 5 6 7 8t盐水/℃ 32 50 65 79 89 98 99.8 99.8 99.8t水/℃ 32 48 62 75 84 92 98 99.3 99.3小明描点作出水的温度t水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小红、小亮用其他型号电水壶进行上述实验,实验现象与小明相似。(1)根据表中数据,请在图中描点作出盐水温度t盐水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盐水和水加热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2)实验中,盐水的沸点是 ℃。小明认为盐水沸点低于100℃,所以猜想1是正确的;小红认为盐水的沸点比水高,所以猜想1是错误的。你赞同谁的观点? 。(3)进一步分析数据和图像可知,猜想2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判断的依据: 。(4)小亮分析表中数据认为“水加盐后能更快沸腾”,你觉得他的说法是否可靠?请说明理由 。六.解答题(共3小题)55.(2025 沛县模拟)酒精灯的火焰能点燃纸,那么能用如图所示的纸做的小锅在酒精灯上烧开水吗?请试一试,并说明其中的道理(纸的着火点约为190℃,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56.(2025 东莞市一模)自古以来,物理学对工程技术的发展一直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科技著作,记录了我国古代的传统手工技术。(1)如图甲所示,人们晾晒豆株时要尽量将豆株铺开,这样做可以 液体的表面积,从而 (选填“加快”或“减慢”)水分的蒸发。(2)如图乙所示,对釜的铸造,有“铁化如水,以泥固针铁柄勺从嘴受注”,其中“铁化如水”描述的物态变化是 ,铁水在凝固成铁块的过程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内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图丙所示为一种身高测量仪,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经下方物体反射后返回,被感应器接收。小敏站在测高台上,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6.6×10﹣3s。已知感应器与测高台的距离为2.8m,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则:小敏的身高为 m,太空中的神舟飞船向空间站靠近的过程中,空间站 (选填“能”或“不能”)应用超声测距仪测量它们之间的距离。57.(2025 揭东区校模拟)近年来,我国在深空探索和深海探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实现了“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情景。(1)北京时间2024年4月25日20时59分,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神舟十八号载人航天任务拉开序幕。①火箭中的燃料是液态的,它是通过既压缩体积又 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②点火发射时为了保护发射架,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了水 时要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致太高;我们看见火箭刚点燃时周围大量的“白气”是由于水蒸气 形成的。(2)“海斗一号”是中国首台作业型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若潜水器在海面向海底发出超声波,发出超声波的同时竖直匀速下潜,经5s收到回声,此时潜水器距离海面的深度为60m,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①人们把频率 的声叫做超声波。②潜水器竖直下潜的速度为多少m/s?③海面到海底的深度是多少m?专题04 温度物态变化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3小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答案 D A C C A C D B D B B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答案 A D D A B D D D D A D题号 23答案 C二.多选题(共4小题)题号 24 25 26 27答案 AB CD BD AB一.选择题(共23小题)1.【考点】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凝固的概念及现象;凝固的放热特点;液化的概念及现象;液化的放热特点;升华的概念及现象;升华的吸热特点;凝华的概念及现象;凝华的放热特点.版权所有【专题】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解答】A、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A错误;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B错误;C、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C错误;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D正确。故选:D。2.【考点】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版权所有【专题】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应用能力.【解答】A、给水加热,水吸收热量,是热传递改变内能,故A错误;B、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在水中的深度越来越小,因此所受液体压强越来越小,故B正确;C、温度计的示数升高至85℃后又保持不变,撤去酒精灯,水中气泡逐渐消失,水停止沸腾,说明水沸腾时需要吸热,但温度不变,故C正确;D、高压锅的原理是通过增大锅内气压来提高液体沸点,原来观察到水中形成的大量气泡上升、变大时,说明水开始沸腾,用橡胶塞塞住瓶口,发现水中气泡减少,说明水停止沸腾,因此整个过程说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故D正确。故选:A。3.【考点】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液化的概念及现象;升华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解答】A、“谷雨”节气,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小水滴聚集成了云,一片片云互相碰撞,让水滴越来越大,大到空气承受不住的时候,就下落变成了雨,因此雨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B、”白露”节气,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C、“霜降”节气,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固态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正确;D、“小雪”节气,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固态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故选:C。4.【考点】升华的吸热特点;升华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专题】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解答】干冰是极易升华的物质,在干冰升华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从而使周围的温度降低,以获得低温,从而防止食品腐烂变质。故选:C。5.【考点】液化的概念及现象;升华的概念及现象;汽化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专题】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解答】“汤沸”过程是茶水沸腾的过程,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故选:A。6.【考点】液化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解答】小明在清晨锻炼时发现路边的小草和树叶上结有露珠,它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形成的。故选:C。7.【考点】三态六变化三吸热三放热.版权所有【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解答】在熔化、汽化、升华、和凝华过程中,熔化、汽化、升华都要吸收热量,凝华过程放出热量。故选:D。8.【考点】凝固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应用能力.【解答】冻雨滴降落过程中,遇到温度低于0℃的物体迅速冻结成冰,是液态直接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9.【考点】汽化的概念及现象;液化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专题】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解答】点火升空时,高温的火焰喷射到水池里时,水吸热发生剧烈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白气”,此过程放热。故选:D。10.【考点】液化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理解能力.【解答】薄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雾散是因为小水珠汽化成了水蒸气。故答案为:B。11.【考点】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液化的概念及现象;升华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解答】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A错误;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附着在草叶上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B正确;C、“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附着在空中小尘埃上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D错误。故选:B。12.【考点】汽化的概念及现象;汽化的吸热特点;蒸发的概念及现象;凝华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解答】A、霜是水蒸气放热凝华形成的,故A正确;B、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B错误;C、干冰在常温下会发生升华现象,故C错误;D、吹风扇加快汗液蒸发,是由于蒸发快慢与液体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有关,故D错误。故选:A。13.【考点】凝华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解答】在北方的极寒之地,夜晚气温会降到 0℃以下,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物体表面,如战士的脸、帽子、面罩等,会直接从气态转变为固态的冰晶,这种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物态变化过程就叫做凝华,霜就是这样形成的。而汽化是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液化是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升华是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均不符合霜的形成原理。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4.【考点】液化的概念及现象;熔化的吸热特点;汽化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理解能力.【解答】A、用电磁炉给水壶加热时,水壶中的水会变为水蒸气,即发生了汽化现象,故A错误;B、壶嘴冒出的“白气”是喷出的水蒸气遇冷时液化形成的小水珠,不是水蒸气,故B错误;C、金属盘底部外侧出现的小水珠,是因为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时发生了液化现象,不是“白气”(小水珠)发生了液化现象,故C错误;D、金属盘内冰块变小的过程是熔化现象,此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故D正确。故选:D。15.【考点】熔化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应用能力.【解答】A、矿石中的铜由固态变为液态,这一过程符合熔化的定义,故A符合题意。B、汽化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故B不符合题意。C、液化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故C不符合题意。D、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6.【考点】汽化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解答】在利用日光和风力使湖水减少、盐结晶出来的过程中,湖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这个过程叫做汽化。具体来说,是汽化中的蒸发过程,日光提供热量,使湖水温度升高,加快蒸发,风力则加快了湖面上空气的流动速度,也有助于湖水的蒸发,从而使湖水逐渐减少,盐的浓度逐渐升高,最终结晶析出。而液化是气态变为液态;升华是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凝华是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均不符合该过程中湖水的物态变化。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7.【考点】凝华的概念及现象;凝固的概念及现象;液化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解答】雪是水蒸气变成雪花的,物态变化是从气态直接变固态,是凝华现象。A.细雨绵绵中的雨是液态,形成过程较复杂,含有液化和熔化等,故A错误;B.冰凌高挂中冰的形成是凝固,故B错误;C.雾气朦胧中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液滴,是液化现象,故C错误;D.霜林尽染,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固态的霜,是凝华,故D正确。故答案为:D。18.【考点】沸点及气压影响液体沸点.版权所有【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应用能力.【解答】使用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要求酒精和水银都是液体,我国黑龙江漠河地区冬季的气温可达﹣50℃,水银都会凝固,酒精的凝固点比水银的凝固点低,不会凝固,所以该地区测量气温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使用水银温度计。故选:D。19.【考点】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版权所有【专题】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解答】A、水不断冒出“白气”不是沸腾现象,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B、水沸腾时气泡上升逐渐变大,至液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水沸腾前,气泡上升变小,故B错误;C、水沸腾时虽然温度不变,但是需要吸热,故C错误;D、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由图可知水的沸点为98℃,低于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所以该实验地点的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故D正确。故选:D。20.【考点】液化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解答】夏天,将冰镇的饮料在温暖的室内放一会儿,饮料瓶外壁上会出现密集的小水滴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A、冰封湖面属于凝固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冰雪消融为熔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寒冬凝霜,是凝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秋起晨雾,雾是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D。21.【考点】液化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专题】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解答】湖边极易形成美丽的雾,是液化现象:A、车窗玻璃上形成的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B、烟花燃放时产生的烟雾属于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C、冬天树枝上出现的雾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药物雾化是通过专用设备(如压缩雾化器)将液体药物转化为微小颗粒。故选:A。22.【考点】凝华的放热特点;液化的概念及现象;液化的放热特点;凝华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解答】A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此过程放热,故AB错误;C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此过程放热,故C错误;D正确。故选:D。23.【考点】读数时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温度计玻璃泡的位置;温度计读数时玻璃泡要在被测液体中.版权所有【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应用能力.【解答】如图,A、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故A错误;B、温度计在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B错误;C、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没有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并且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C正确;D、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故D错误。故选:C。二.多选题(共4小题)24.【考点】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版权所有【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解答】A、地表水吸热,汽化成水蒸气,故A正确;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液化成水滴,故B正确;C、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凝固成小冰晶,故C错误;D、小冰晶在降落过程中,熔化成雨水,故D错误。故选:AB。25.【考点】三态六变化三吸热三放热.版权所有【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解答】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是放热过程,故A错误;B、冰的形成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是放热过程,故B错误;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是放热过程,故C正确;D、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是放热过程,故D正确。故选:CD。26.【考点】凝华的概念及现象;液化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综合能力.【解答】A、元阳梯田的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而汽化是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故A错误。B、梅里雪山的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B正确。C、腾冲温泉上方的“白气”是温泉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升华是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故C错误。D、西双版纳雨林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D正确。故选:BD。27.【考点】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实验;蒸发的概念及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版权所有【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综合能力.【解答】A、在手上涂抹酒精,过了一会儿,酒精消失,变为酒精蒸汽,说明酒精发生了蒸发现象,故A正确;B、酒精从液态变成气态,需要吸热,有致冷作用,使皮肤感到凉,故B正确;C、要得出酒精温度越高,蒸发越快的结论,需要控制酒精的表面积和酒精表面的空气流速相同,使温度变化,故C错误;D、要得出酒精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的结论,需要控制酒精的温度和酒精的表面积相同,使酒精表面空气流速变化,故D错误。故选:AB。三.填空题(共8小题)28.【考点】凝华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解答】“百花”状的霜是由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故答案为:凝华。29.【考点】根据图像判断熔化过程;熔化与凝固的温度曲线.版权所有【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应用能力.【解答】从图象可以看出,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50℃不变,有固定的熔点,所以此物质是晶体;该物质从4min开始熔化,到8min时熔化结束,故第6min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答案为:晶体;固液共存。30.【考点】升华的吸热特点;液化的概念及现象;升华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解答】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可以直接变成气态的二氧化碳,这种物态变化叫作升华。将干冰放在试管中,试管周围会出现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干冰直接变成气态二氧化碳的过程中,从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导致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浮在空气中,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白气”。故答案为:升华;吸收;液化。31.【考点】凝华的概念及现象;升华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解答】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会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这个过程叫升华。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瓶子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小冰晶,附着在瓶底,这个过程叫凝华。故答案为:升华;凝华。32.【考点】汽化的吸热特点;汽化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解答】我国古代著作《天工开物》中记录了古代劳动者“煮海水制盐”的方法,制盐过程中水逐渐减少的原因是水发生了汽化(蒸发)现象,此过程要吸热。蒸发是指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一般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在煮海水制盐过程中,通过加热使海水温度升高,加快了水分的蒸发,海水中的水分由液态变为气态,从而使水逐渐减少。而液体变为同温度的气体时需要吸收热量。故答案为:汽化;吸。33.【考点】熔化的吸热特点;熔化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专题】定性思想;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应用能力.【解答】冰变为水属于熔化现象,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故答案为:吸收;熔化。34.【考点】液化的放热特点;液化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专题】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解答】“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形成小水珠,物态变化是液化,该过程需要放热。故答案为:液化;放。35.【考点】升华的概念及现象;凝华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综合能力.【解答】在激光的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本来是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而冷却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碳粉是凝华。故答案为:升华;凝华。四.简答题(共2小题)36.【考点】凝华的概念及现象;熔化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解答】“霜降”时节,夜晚地面的温度迅速降低到 0℃以下。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于0℃的草地等物体表面时,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晶形成霜。日出后,太阳辐射使周围环境温度升高。霜会通过两种方式消失,一种是直接升华为水蒸气,即固态的霜直接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进入空气中;另一种更为常见的方式是熔化成水,固态的霜吸收热量变成液态水,使叶面变湿。在通常情况下,温度升高后,霜大多先通过熔化成水的方式消失。37.【考点】升华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解答】答:刚吹出的肥皂泡温度较高,内部有较多的水蒸气,水晶球落在雪地上时,温度明显降低,内部水蒸气遇冷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凝华成为冰花。五.实验探究题(共17小题)38.【考点】沸腾的特点.版权所有【专题】探究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解答】(1)纸杯不会被点燃的原因是开水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2)烧水过程中通过观察气泡的变化来判断水是否烧开;(3)要想知道水烧开时温度的变化情况,还需要补充的器材是温度计;(4)为了节约能源又让水尽快烧开,可采用的办法有适当减少水的质量、提高水的初温、给纸杯加盖子等。故答案为:(1)低于;(2)气泡变化;(3)温度计;(4)减少水的质量(或提高水的初温、给纸杯加盖子等)。39.【考点】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版权所有【专题】实验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解答】(1)水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放出大量的水蒸气,因此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2)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3)“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此过程水蒸气放出热量。故答案为:(1)剧烈;(2)吸收;不变;(3)放出。40.【考点】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版权所有【专题】实验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解答】(1)小明用天平和量筒来测量配制好的盐水密度,实验原理为ρ;(2)图甲中错误的操作是温度计玻璃泡碰到容器底;(3)已知,ρ1>ρ2>ρ水,由图乙可知,盐水1的沸点大于盐水2的沸点,所以可以得出盐水的沸点随盐水密度变化的规律是,盐水密度越大沸点越高;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由图可知,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9℃,所以实验时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4)由乙图可知,盐水2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比盐水1长,因此盐水2吸收的热量更多;根据吸热公式Q吸=cmΔt可知,在吸收热量和质量一定时,温度变化越大,比热容越小。由图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盐水1温度变化比盐水2温度变化大,所以盐水1的比热容比盐水2的比热容小,又知盐水1的密度大于盐水2的密度,故咸水湖含盐量逐渐升高,对周围地区气温的调节作用会变弱。故答案为:(1)ρ;(2)温度计玻璃泡碰到容器底;(3)盐水密度越大沸点越高;低于;(4)盐水2;弱。41.【考点】凝华的概念及现象;晶体熔化和液体凝固的条件.版权所有【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解答】(1)防冻液在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由题中“14﹣20min 防冻液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可知,防冻液是晶体,所以其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在温度﹣时间图像中,凝固过程对应的水平线段所对应的温度就是凝固点。从图像中可看出,14﹣20min 防冻液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温度不变,此温度即为凝固点。图像中该温度为 35° C。一般选择防冻液时,其冰点应至少比当地历史最低气温低10° C﹣15° C。该地区最低气温为 25° C,而防冻液凝固点为 35° C, 35° C< 25° C,且满足比当地最低气温低10° C以上的要求,所以该防冻液可以在该地区使用。(2)装制冷剂的容器外壁出现霜,这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因为制冷剂温度很低,使容器外壁温度也很低,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于0° C的容器外壁时,会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形成霜。故答案为:(1)不变;﹣35;可以;(2)凝华。42.【考点】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图像分析和数据处理;温度计的读数.版权所有【专题】实验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解答】(1)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故读数为88℃;(2)水沸腾时的特点是继续吸热温度不变;(3)液体沸腾的两个条件为:达到沸点,继续吸热;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烧杯中的水温保持水的沸点不变,由图乙可知水的沸点为99℃;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试管中水的最终温度为98℃(可能原因是试管中水吸收的热量等于散失的热量,导致试管中水温不变),低于实验时水的沸点,所以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故答案为:(1)88;(2)不变;(3)低于;不会。43.【考点】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探究固体熔化时受热均匀的实验方法;探究固体熔化时的实验数据以及图像处理;温度计的读数.版权所有【专题】定性思想;温度计、熔化和凝固;理解能力.【解答】(1)把装有碎冰的试管放到烧杯的水中加热,采用了水浴加热法,可以使试管中的冰块受热均匀,冰块的熔化过程更加缓慢,便于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冰的状态变化;(2)由图乙可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柱最高处在0℃以下,此时的温度为﹣3℃;(3)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冰是晶体;(4)取0至t1时段与t2时刻后一段相等时间观察,则吸热相等,物质由固态冰变为液态水的过程中质量保持不变,水的比热容比冰大,根据Δt可知,升高的温度不同,水升温比冰要慢;(5)盛有沸水的烧杯中,对烧杯持续加热,则试管中的水能达到沸点,但无法继续吸热,故不会沸腾;故答案为:(1)受热均匀;(2)﹣3;(3)吸收;晶体;(4)比热容;(5)不会。44.【考点】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探究水沸腾时实验器材的组装顺序;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图像分析和数据处理;缩短液体沸腾实验加热的时间的方法;温度计的读数.版权所有【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科学探究能力.【解答】(1)酒精灯使用时要用外焰加热,故安装器材时先点燃酒精灯,确定好铁圈的位置,再依次向上安装器材,根据温度计玻璃泡的位置固定铁棒A的位置。(2)根据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可知,第3min时温度计的示数为93℃。(3)水在沸腾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水汽化为水蒸气进入气泡,使气泡体积变大,最后破裂。(4)因为撤去酒精灯后,石棉网的温度仍高于水的沸点,水能继续吸收到热量,因此能够继续沸腾一小会。(5)为了缩短加热时间,可采取的措施有:减小水的质量(或提高水的初温)、增大酒精灯的火力(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加热)、给烧杯加盖子,减少热量散失,故选:ABC。故答案为:(1)温度计玻璃泡;(2)93;(3)水的内部汽化;(4)温度;(5)ABC。45.【考点】晶体与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曲线的区别.版权所有【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综合能力.【解答】(1)由图可知,在15min~25min是盐水的凝固过程,此过程中温度﹣4℃保持不变min,因此这杯盐水的凝固点是﹣4℃;由图可知,在15min~25min是盐水的凝固过程,凝固过程持续了25min﹣15min=10min。(2)由图可知,在15min~25min是盐水的凝固过程,此过程中盐水持续放热,但是温度不变,因此第25min时的内能小于第15min时的内能。(3)当盐水凝固后,温度降低明显变快,因此可知它的比热容变小。(4)不同的海域海水密度不同,结冰的温度也不同,因此可以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物理问题是: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什么关系。故答案为:(1)﹣4;10;(2)小于;(3)比热容;(4)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什么关系。46.【考点】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图像分析和数据处理;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版权所有【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实验基本能力.【解答】(1)由于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需要将温度计向上调整。(2)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温度计的读数为96℃;(3)根据表中数据,利用描点法得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如下图所示:(4)题意可知,烧杯中的水不断地从酒精灯吸收热量,温度升高,但水沸腾时温度不再升高,所以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为98℃;试管中水吸收的热量来自于烧杯中的水,因为试管中水也会达到98℃,已达到沸点,因试管中的水与烧杯中的水温度相同,故不可以从烧杯中的水吸收热量,故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故答案为:(1)将温度计向上调整;(2)96;(3)如下图所示;(4)不能。47.【考点】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探究固体熔化时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探究固体熔化时实验器材以及固体的选择;探究固体熔化时受热均匀的实验方法;探究固体熔化时的实验数据以及图像处理.版权所有【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综合能力.【解答】(1)组装实验装置时,应先调整烧杯的位置,因为烧杯的位置需要根据酒精灯外焰的高度来确定。所以应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安装;(2)通过水给试管加热是采用“水浴法”加热、不停地搅拌或者使用碎冰块,都使冰块受热均匀,升温过程缓慢,便于记录实验数据;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被测物体中,正确使用温度计,不能使物质均匀受热,故选:AC;(3)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面在0℃以下,示数为﹣4℃;(4)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因而B点到C点需要吸热,使得内能增大,故B点内能小于C点;(5)根据图像知,冰熔化中吸热温度不变,属于晶体,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6)同一个热源,相同时间吸热相等,故开始4分钟冰吸热升温6℃;而水10﹣14分钟的相同时间吸热相等,升温的3℃;根据Q吸=cmΔt;质量和热量相同时,比热容与温度变化成反比,故冰升高的温度是水的2倍,比热容是水的一半,故为2.1×103J/(kg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2)AC;(3)﹣4;(4)小于;(5)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6)2.1×103。48.【考点】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图像分析和数据处理;沸点及气压影响液体沸点.版权所有【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实验基本能力.【解答】(1)由表格中数据知道,水沸腾后,水的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98℃;(2)若将水置于密闭的容器(如高压锅)中探究,气压高,水的沸点高,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是图乙中的b;(3)水吸收的热量Q吸=c水m(t﹣t0)=4.2×103J/(kg ℃)×0.2kg×40℃=3.36×104J,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Q放=mq酒精=5×10﹣3kg×3×107J/kg=1.5×105J,(3)此过程的效率为η22.4%。故答案为:(1)98;(2)b;(3)22.4%。49.【考点】温度计的读数;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图像分析和数据处理.版权所有【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分析、综合能力.【解答】(1)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由于光屏表面凹凸不平,光在这里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实验得出的结论:①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2甲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96℃。根据加热时图中温度先升高后不变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而温度保持不变。故答案为:(1)漫;两侧;等于;(2)96;吸;不变。50.【考点】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探究水沸腾时实验器材的组装顺序.版权所有【专题】实验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实验基本能力.【解答】(1)实验中,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因此要从下到上安装实验装置,应该先固定图甲中的B铁圈;(2)“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3)由图乙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4)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水的初温、减少水的质量等都是可以的。故答案为:(1)B;(2)液化;(3)不变;(4)减少水的质量。51.【考点】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图像分析和数据处理;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版权所有【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科学探究能力.【解答】(1)酒精灯外焰的温度最高,所以加热时应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且液柱在零刻度线上方,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66℃;(2)图丙所示的图像中,水沸腾时图线变得平直,温度不再上升,因此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3)当水沸腾时,水中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发出大量的水蒸气,所以气泡内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4)因为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并且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所以纸杯没有燃烧。故答案为:(1)外;66;(2)温度保持不变;(3)水蒸气;(4)吸热。52.【考点】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版权所有【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应用能力.【解答】(1)相同的0℃的冰块在某液体中熔化得快,说明相同时间内,冰块在该液体中吸收的热多;(2)冰块在水和浓盐水中均处于漂浮状态,根据漂浮条件,浮力等于重力。由于冰块相同,重力相等,故浮力相等F1= F2;浓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阿基米德公式可知,浮力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排开液体的体积(V 排)越小。因此,冰块在浓盐水中浸入液体的体积更小,与液体的接触面积(S)也更小;(3)探究熔化快慢与接触面积的关系时,需控制液体种类、温度等变量相同,仅改变接触面积。方案一将冰块切分,增大了接触面积,符合控制变量法;(4)方案一中,切分后的冰块接触面积更大,完全熔化时间更短(t2<t1),说明接触面积增大加速了熔化,故结论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冰块与液体的接触面积越大,熔化速度越快;方案二中,水和浓盐水的性质不同(如密度、熔点等),导致熔化时间不同(t3≠t4),说明液体种类影响熔化速度,故结论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冰块熔化快慢与液体的种类有关;(5)向积雪撒盐后,积雪的熔点降低,使得积雪在低于 0℃的环境中也能熔化;同理,当冰块放入浓盐水中时,浓盐水会降低冰的熔点,使冰块在相同温度下更易达到熔化条件,因此熔化速度更快。这与“撒盐融雪”的原理一致,即通过降低熔点来加速冰的熔化过程。故答案为:(1)多;(2)=;>;(3)方案一;(4)①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冰块与液体的接触面积越大,熔化速度越快;②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冰块熔化快慢与液体的种类有关;(5)正确;向积雪撒盐后,积雪的熔点降低,使得积雪在低于 0℃的环境中也能熔化;同理,当冰块放入浓盐水中时,浓盐水会降低冰的熔点,使冰块在相同温度下更易达到熔化条件,因此熔化速度更快。53.【考点】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版权所有【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解答】(1)实验时要用测量时间的工具:秒表;(2)由图知: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此时温度计示数为92℃;(3)由题知,小烧杯的水中始终没有大量气泡产生,不符合液体沸腾时的现象,所以此时小烧杯中的水未沸腾;由图像可知最终小烧杯内水温(接近95℃)低于实验时水的沸点(100℃),不满足液体沸腾的条件,所以此时烧杯中的水未沸腾。故答案为:(1)秒表;(2)92;(3)未沸腾;依据有:①小烧杯的水中始终没有大量气泡产生,不符合液体沸腾时的现象;②由图像可知最终小烧杯内水温低于实验时水的沸点,不满足液体沸腾的条件。54.【考点】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版权所有【专题】探究题;控制变量法;分析、综合能力;实验基本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解答】(1)描点作出盐水的温度t盐水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下图所示:由图像可知,盐水和水加热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共同特点:当温度较低时,随着加热的进行,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盐水的沸点是99.8℃;同样得出水的沸点是99.3℃,盐水的沸点比水高,所以猜想1是错误的,赞同小红的观点;(3)观察图像可知水和盐水的质量和初温相同,当加热相同的时间时,水和盐水吸收的热量相同,比较盐水和水的温度,水升高的温度比盐水小,由c可知,盐水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所以,猜想2是正确的。(4)不可靠,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应进行多次实验,通过一次实验得出结论,实验结论不可靠。故答案为:(1)见解答图;当温度较低时,随着加热的进行,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2)99.8;小红;(3)正确;水和盐水的质量和初温相同,当加热相同的时间时,水和盐水吸收的热量相同,比较盐水和水的温度,水升高的温度比盐水小,由c可知,盐水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4)不可靠,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应进行多次实验,通过一次实验得出结论,实验结论不可靠。六.解答题(共3小题)55.【考点】沸点及气压影响液体沸点.版权所有【专题】简答题;定性思想;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解答】答: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当水的温度达到100℃时,吸热不升温,水在不停地汽化使得纸的温度总保持在100度左右,所以纸达不到着火点,烧不起来。56.【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声音的传播条件;回声测距;熔化的概念及现象;凝固的放热特点.版权所有【专题】其他综合题;应用能力.【解答】(1)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其他条件相同时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晾晒豆株时要尽量将豆株铺开,增大了豆株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这样做可以增大液体的表面积,从而加快水分的蒸发。(2)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铁化如水”意思是固态铁化成液态铁,因此描述的物态变化是熔化。铁是晶体,有固定的凝固点,铁水在凝固成铁块的过程中,温度不变,但放出热量,内能减小。(3)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小敏头顶再反射回去被感应器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6.6×10﹣3s,则感应器与小敏头顶的距离为;小敏的身高为2.8m﹣1.122m=1.678m;由于太空中处于真空状态,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太空中的神舟飞船向空间站靠近的过程中,空间站不能应用超声测距仪测量它们之间的距离。故答案为:(1)增大;加快;(2)熔化;不变;减小;(3)1.678;不能。57.【考点】降低温度液化;回声测距;超声波与次声波;汽化的概念及现象;液化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专题】应用题;其他综合题;分析、综合能力.【解答】(1)①火箭中的燃料是液态的,它是通过既压缩体积又降低温度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②发射火箭时,为了保护发射架,让火焰喷到水池中,水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致太高;我们看见火箭刚点燃时周围大量的“白气”,它是汽化后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2)①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人们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人耳不能听到超声波。②潜水器竖直下潜的速度为:;③海面到海底的深度是:。故答案为:(1)降低温度;汽化;液化;(2)①高于20000Hz;②潜水器竖直下潜的速度为12m/s;③海面到海底的深度是3780m。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