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生物学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花开、蝉鸣、叶落、雪飘,四季中每每漫步公园,总能看到美好的景象。下列有关生命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春天小草发芽、野花盛开—生物能生长和繁殖B.小鱼游来游去寻找食物一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秋天银杏树落下金黄的叶子—一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D.鸽子啄食人们撒下的玉米粒一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活在热带雨林中的兰花螳螂能完美模拟花瓣的形态,这一现象说明A.环境适应生物B.生物影响环境C.生物适应环境D.环境影响生物3.右图为小雅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请据图分析,找出正确的叙述A.甲图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3]细胞核B.乙图细胞与甲图细胞相比,主要区别在于乙知图细胞具有液泡和叶绿体3题图C.观察时,如果想把视野中的A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可向左下方移动装片D.为更好地观察口腔上皮细胞,需要将视野亮度调暗,小雅需改用凹面镜和较小光圈4.现居住在河南洛阳栾川竹海野生动物园的大熊猫灵岩,因其调皮可爱、古灵精柽的性格和一系列搞笑行为而广受欢迎,被誉为熊猫界的喜剧之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熊猫的细胞有能量转换器叶绿体B.大熊猫的心脏在结构层次上属于组织C.大熊猫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D.大熊猫的所有组织中,起保护作用的是结缔组织5.某同学为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选取可萌发的6粒豌豆种子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一段时间后,有部分种子开始萌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本实验探究了温度、水分两个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25℃B.②号种子的胚芽可能最先突破种皮开始萌发5题图C.图中对照组只有①号和④号D.本实验存在的不足之处是每组只用了一粒豌豆种子2025年生物学试卷(第1页(共6页)6.“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出自清末徐熙创作的《劝孝歌》。从受精卵开始到胎儿产出大约稽要经过38周的时间,其中胚胎发育成熟的场所是A.①B.②C.③D.④7.下列针对特定人群设计的饮食方案,不合理的是6题图A.胆囊炎虑者的饮食要清淡、少食肥肉B.背少年要多摄入鸡蛋、牛奶等高蛋白食物C.便秘患者可以多吃芹菜、柑橘、甘薯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D.坏血病患者需要补充富含雏生素D的食物8.生命不息,呼吸不止,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与胸廓及肺的变化密切相关。图一表示呼吸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图二表示呼吸时胸腔底部膈肌所处的两种状态,图三表示肺泡与外界及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肺内1气压与外界气图图二图三A.图一A→BC段表示呼气,对应图二中膈顶的位置由①②B.图一D→E段表示肺内气压逐渐增大,此时人体处于吸气状态C.图三中气体I和Ⅱ的进出,通过呼吸作用来实现D.图三中血液流经肺泡后,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9.人工耳蜗是一种能转换声波的电子装置。声波转换后经过传导,刺激听觉神经从而恢复听觉。医学上可通过植人人工耳蜗来治疗耳聋。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鼓膜损伤患者无需佩戴人工耳蜗B.正常人的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内C.耳蜗受损患者佩戴人工耳蜗能恢复听觉D.声波转换后经过传导,在听觉神经产生听觉10.“美丽中国我先行”为2025年中国环境日的主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用品,选择可循环或可降解的替代品B.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保护环境C.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太繁琐,不利于居民的日常生活D.出行尽可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做到“低碳生活,绿色出行”11.郑州市某中学组织学生参观植物园,下列有关植物的描述,正确的是A.藻类植物一般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的分化B.葫芦藓依靠根吸收水分,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C.卷柏是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但是没有输导组织D.银杏的叶呈扇形,其果实叫“白果”,有很高的药用价值12.许多既有趣味性又富含哲理的歇后语都与动物有关。如“寒蝉抱枯枝一日暮穷途”、“蝎子战蜈蚣—以毒攻毒”、“蝗虫打喷嚏一满嘴庄稼气”、“河里的螃蟹—都有夹(家)”等。关于歇后语提到的动物,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蝉、蝗虫、蝎子、螃蟹都是节肢动物B.蝉、蜈蚣和蝗虫体表均有外骨骼,可防止水分蒸发,更好地适应陆地生活C.沙蚕酷似蜈蚣,身体都由许多体节组成,它们都属于环节动物D.螃蟹的“家”在河里,推测其可能用鳃呼吸2025年生物学试卷(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