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贯彻新发展理念 课件(共43张PPT,内嵌3个视频)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2经济与社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贯彻新发展理念 课件(共43张PPT,内嵌3个视频)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2经济与社会

资源简介

(共43张PPT)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新时代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着力 解决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二单元引言部分找出答案。
温故知新
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
3.1 贯彻新发展理念
导入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
在国家发展中,经济发展似乎和环境保护存在着某种对立,请结合河北省蓝天保卫战的这些措施,谈谈你对经济发展和人民幸福关系的认识。
河北环境保护治理力度空前,围绕生态环境建设和改善空气质量,全面展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关停取缔重污染企业8347家,淘汰改造燃煤锅炉3.5万台,淘汰黄标车57.8万辆。河北大气污染治理频出重拳,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剑指钢铁、水泥、煤电、铸造等行业,对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一律停产整治,并推动城市钢铁企业沿海搬迁或退城进园。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时速平均40多公里/小时
时速平均350公里/小时
在高铁网四通八达,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大地上的今天为什么还会有慢火车的存在呢?让我们带着问题共同探究。
大家知道我国最快的火车时速是多少吗?最慢的火车时速是多少呢?
“慢火车”,如何拉来好日子?
我国目前仍有1000多列慢火车在西南、西北、东北等多个地区一路小跑。这些行驶速度慢、票价低廉、逢站就停的列车,方便了沿线民众出行和货物运输,跑着跑着,就把沿线近600个贫困县跑成脱贫县。
它承载着百姓致富的梦想,不断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作为助力精准扶贫,完善区域交通方式,是服务群众出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问题探究:结合视频和文字材料,思考:
(1)“慢火车”为谁拉来好日子? (2)好日子为了谁?
(3)好日子是谁创造的? (4)好日子由谁来共享?
(1)“慢火车”为谁拉来好日子?
(2)好日子为了谁?
(3)好日子是谁创造的?
(4)好日子由谁来共享?
议学提示:
把沿线近600个贫困县跑成脱贫县,帮助百姓实现致富梦想,说明我们发展为了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学生走出大山,接受更好的教育,货物走出大山、走进大山,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好日子为了人民,发展为了人民
老百姓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把货物卖出大山,脱贫致富,好日子由人民自己创造,发展要依靠人民人民
把沿线近600个贫困县跑成脱贫县,老百姓盖起了小楼,好日子由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议学思考:人间烟火,幸福绵长。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体现了我国坚持什么样的发展思想?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内涵:
就要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为民
靠民
惠民
2.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要求(怎样坚持?)
①发展为了人民
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紧紧抓住人民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出发点(目的)
2.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要求(怎样坚持?)
②发展依靠人民
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动力(力量源泉)
2.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要求(怎样坚持?)
③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彰显制度优势。
——落脚点(目的)
《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节选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根本保证。
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因/意义 p34
以人民为中心
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
彰显了人民至上的立场观点方法,
确立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 (  )
提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还要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紧紧抓住党和政府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  )
提示: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3.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  )
4.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至上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主体地位的立场观点方法。(  )
提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立场观点方法。
5.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立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
×
×

易混易错
国文化产业板块内部的不平衡性...
【思考】为了应对发展中的挑战应树立哪些新发展理念?
收入差距较大
创新能力不够
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
经济结构不够优化
发展过程中的挑战
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2
1.为什么要坚持新发展理念?
(1)时代需求: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新时代需要新发展理念。
(2)人民需求: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3)地位: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2.新发展理念是什么
解决
公平
正义
解决
解决
解决
解决
内外
联动
和谐
共生

平衡
发展
动力
(1)创新发展理念:
①解决问题: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②重要性: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③要求:
a、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b、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c、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d、人是创新最关键的因素,教育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P34探究与分享)
2、新发展理念的内容(P35-P38)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
人才是第一资源。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关键,顶尖人才具有不可替代性。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
创新是第一动力。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如果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发展动力就不可能实现转换,我们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就会处于下风。
教育、科技、人才
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2)协调发展
解决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地位:协调发展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
要求: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增强发展的整体性。(一处理三促进)
名词点击:新型工业化 新型城镇化
区域协调发展最终目的是消除各地区发展差别,你赞同吗?请说明理由。
新型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
相关链接
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上述图片内容体现我国坚持什么理念?
(3)绿色发展理念: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重要性:绿色发展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于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要求: ①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②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③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4)开放发展
解决问题: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地位: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要求:要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5)共享发展
解决问题: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地位: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要求: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使人民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稳步前行。


发展理念
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
走在小康路上,一路歌美花香。8年时间,9000多万人全部脱贫,这是中国减贫史上的壮举,这是人类社会难以想象的奇迹!
A省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发展互联网销售、建立大数据平台,并尝试推动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
通过互联网进行线上销售,产品畅销海内外;
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突出发展绿色产业;
在一些贫困乡镇,实行精准扶贫,使原来的贫困镇变成“魅力乡镇”。
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加强与京津两地的合作,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创新发展
共享发展
绿色发展
开放发展
协调发展
练一练:
杭州亚运会65个场馆和相关设施实现绿色电能供应,这些电能除了来自省内海上风电光伏以外,大多数来自中西部省份,新疆的光电、青海的光伏、内蒙的风电实现了对浙江的电力供应;场馆的设计,注重融入5G、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提升场馆智能化水平;呈现杭州山水景观的亚运奖牌“湖山”,融入世界文化遗产元素的亚运吉祥物“江南忆”组合,透过杭州亚运会这一独特窗口,人们看到了亚运与人文双向奔赴、体育与文明交相辉映;注重赛后长久服务大众的理念,无论新建还是改造,多数场馆都将在亚运会后向市民开放。
绿色
协调
创新
开放
谈谈杭州亚运会的做法是如何体现新发展理念的?
共享
学以致用
新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五大发展理念)
理念 解决问题 原因 措施(怎样贯彻)
创新 发展
协调 发展
绿色 发展
开放 发展
共享 发展
发展动力
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创新是第一动力
要把创新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地位
发展不平衡
协调发展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
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新增)
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发展内外联动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社会公平正义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
恩格尔系数是反映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食物支出金额÷家庭消费总支出金额)×100%
恩格尔系数越小,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越小(非数额)表明生活水平越高,消费结构的改善。
恩格尔系数
知识拓展:
(1)地位: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2)内在联系:这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
(3)如何贯彻:要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4、新发展理念的地位和内在联系
为什么
2.发展依靠人民:
为什么:内在要求、价值取向、基本原则
3.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内在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集合体,要统一贯彻
1.发展为了人民:
是什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要求
(怎么样)
课堂小结
是什么:
坚持新发展理念
①地 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②理论原因: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新时代需要新发展理念。
③现实原因: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
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创新---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协调---发展不平衡问题
绿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开放---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共享---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怎么样: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以人民中心的发展思想
贯彻新发展理念
基本原则
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五大新发展理念。(具体措施)
1.2020年5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从六个方面对加快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做出部署。新时代继续做好西部大开发工作有利于
①促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消除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
②坚持共享发展,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③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④到2020年底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课堂练习:
B
2.2020年11月1日,《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开始施行,南京正式进入垃圾分类时代。分类繁杂,大家如何才能记住呢?一个口诀解决问题:能卖钱的蓝桶桶,易腐烂的绿桶桶,有毒有害红桶桶、没人要的灰桶桶。南京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技术,搭建“南京垃圾分类综合管理平台”,对所有垃圾分类的单元进行信息化管理,提升垃圾分类管理水平。这说明
A.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B.绿色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发展的基点
C.必须把垃圾分类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D.创新发展注重解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问题
课堂练习:
A
3.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演讲中用“大海”妙喻中国经济。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小池塘,大海有风平浪静,也有狂风骤雨。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全球经济合作应该
①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坚持立足全局,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②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包容普惠,推动各国共同发展
③贯彻开放发展理念,坚持互利融通,建构内外联动格局
④贯彻协调发展理念,坚持持续均衡,确保人与自然和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课堂练习: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