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道德与法治试卷(pdf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道德与法治试卷(pdf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核心思想仁爱之心】
17.(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骨文“仁”以“人”“二”构形,喻人际相亲;小篆规整化,强化“克己复礼为仁”
的伦理内涵;楷书定型,成为“仁爱友善”的文化符号。这一演变贯穿“仁者爱人”的核心思想,
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具象化,为当代青少年涵养人际和谐、践行友善价值观提供历史养分.
:仁
甲骨文
小篆
楷书
(1)结合材料,分析“仁”字体现的中华文化核心内涵及其价值。(4分)
材料二:“仁”字从甲骨的古朴象形,到小篆的规范对称,再到楷书的方正稳重,跨越千年,
展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青少年可通过研习“仁”字演变,感悟文化传承中的创渐,
从文字史中汲取“守正创新”的智慧,增强对中华文化生命力的自信.
(2)从“仁”字的字体演变历程,谈谈中华文化的特点对青少年增强文化自信的启示。(4分)
材料三:“仁”的“爱人”本质,在校园集体中可表现为:主动帮扶同学,包容集体差异;在
友谊中,以真诚化解矛盾、这些实践让“仁爱”思想在校园场景中落地,如集体活动中的协作、
友谊中的理解,共同营造和谐氛围。
(3)请你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谈谈青少年如何在校园生活中践行“仁爱”思想,营造和谐校园
氛围。(6分)
【走进民法典保护合法权】
18.(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这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涵盖
未成年人监护、网络消费维权、个人信息保护等内容,如明确规定“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所为
民事行为无效”,与青少年成长息息相关.
(1)请结合教材知识,说明民法典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意义。(6分)
材料二:初中生小明13岁时在某网络平台浏览直播时,被主播推荐花2000元购买二手手机,
付款后发现手机功能损坏。其父母以“小明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为由,依据《民法典》第
145条要求平台退款。
法律链接:《民法典》第十九条明确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2)请结合“民事行为能力”的知识,分析该案例中买卖行为是否有效。(6分)
材料三:作为青少年,可通过参加“民法典进校园”知识竞赛、在班级开展“模拟法庭”演绎校
园侵权案例(如冒用同学姓名、传播隐私),将法律知识转化为守护权益与规范行为的自觉行动。
(3)作为青少年,我们应如何树立“民法典意识”,做守法公民?请写出两点具体做法。(4分)
【异性交往自我保护】
19.(14分)以下是合肥某中学开展的“助力青春成长共话异性交往”的青春期交往主题活动,
请你一起探究。
活动一心理讲座
2025年3月17日下午合肥市某中学举办了一场聚焦男女生交往的心理健康讲座。讲座以小
梅同学的真实经历为典型案例,引导大家通过身体转动的方式选择不同的应对策略,加深对异性
交往的理解。巧妙剖析了青春期特殊情感产生的内在心理机制,并结合热门节目《少年说》中中
学生对异性好感的真实表达,以及人民日报《真正的爱情观》中的深刻观,点,为同学们树立正确、
健康的感情观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引。
(1)结合材料一,谈谈开展上述活动对青春期男女生交往有何价值。(4分)
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开卷)试卷第3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