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2张PPT)花荷淀学习目标1、了解孙犁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成就。2、体会文章景物描写、人物对话的特色及其对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主题的作用。3、领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中国现代作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 年轻时就读于保定育德中学,中学毕业后流浪北京,当过店员。1936年在白洋淀边的安新县同口镇做小学教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 解放后,并坚持写作。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荷花淀派,以孙犁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的流派。这一流派得名,不但源于白洋淀这个地方,也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本文写于1945年春天,是孙犁“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的”,最初发表在《解放日报》副刊上。白洋淀,河北省中部一片面积为五百平方公里的水域,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部分。白洋淀地区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在共产党和八路军的领导下,白洋淀人民克服乡土观念,同仇敌忾,保家卫国,同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表现出为维护民族尊严而勇敢献身的精神。孙犁说:《荷花淀》所写的就是我的家乡家家户户的平常故事。吮吸(shǔn) 白洋淀(diàn) 围剿(jiǎo) 菱角[ líng ]投奔(bèn) 蛮横(hèng) 涨潮(zhǎng) 打捞(lāo)(1)苇眉子:一种带刺的植物。(2)藕断丝连:藕已折断,但还有许多丝连接着未断开。比喻没 有彻底断绝关系。多指男女之间情思难断。(3)泅(qiú) :游泳(4)凫水(fú) :通常指人或者动物在水上漂浮游动,嬉戏打闹。(5)水式:指游水的技能。全文概述小说描绘了白洋淀人民的斗争生活,突出了一批农村青年,特别是一群妇女在抗日战争中表现的思想境界及成长过程,深刻反映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的爱国主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第一部分: 水生参军,夫妻话别 (开端)全文结构第一层 (从开头到“丈夫还没有回来”),写月下编席,等候丈夫。第二层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到“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写夫妻夜话,深情嘱咐。第三层 (“第二天”到“上船走了”)写水生离家,亲人相送。1、小说开头就引出主要人物水生嫂,点明时间地点,描写白洋淀富有诗意的宁静月夜环境,烘托了水生嫂的形象及等待丈夫归来的心情,为后文情节发展做了铺垫,妇女们的歼敌行动正是为了保卫美好家乡。2、接着写夫妻话别,通过语言,行动表达了夫妇话别时的不平静。交代了水生参军的原因,斗争的形势,丈夫对妻子的安慰和教育,妻子对丈夫的依恋和支持。3、最后,水生嫂及亲人们送水生参军。第二部分: 探望丈夫,归途遇敌 (发展)全文结构第一层(从“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到“划到对面马庄去了”),写商议探夫到马庄。第二层(从“到了马庄”到“又唱起来了”),写探夫未遇,失望归来。第三层(从“她们轻轻划着船”到“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写归途遇敌,摆脱敌人。1、先着重写去马庄前的对话,表现她们探夫的迫切心情,去马庄的情况一笔带过。2、接着写探夫未遇和回家途中的情形和心情。“几个女人羞红着脸告辞出来”,写神情;“几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写心情。这些语句皆以白描的手法勾画出妇女们爱“恨”交织的复杂心情和羞涩神态。划船时俏皮的话,侧映了抗日战士们为国舍家的精神面貌。3、最后写妇女们路遇敌船时巧妙摆脱敌人,临危不惧的机智勇敢。第三部分: 巧遇丈夫,助夫杀敌 (高潮、结局、尾声)全文结构第一层(从“她们向荷花淀里摇”到“不久就消失在中午水面上的烟波里”), 写意外相见,伏击歼敌。第二层(从“几个青年妇女划着她们的小船赶紧回家”到“谁比谁落后多少呢”写船中议论,无比兴奋。第三层(从“这一年秋季”到文末),写组织起来,锻炼成长。1、这部分先详写妇女们在荷花淀与丈夫的巧遇和游击队伏击歼敌。对妇女们着重心理描写,突出她们突遇险情时巧妙摆脱敌人的机智,见到丈夫时的惊喜;对战士们着重描写语言、行动,表现他们斗敌的勇敢,获胜的喜悦乐观。2、接着写妇女们经受锻炼后的感受、打算。富于个性化的对话,表面上对丈夫不服气和抱怨,实质上反映她们经战斗洗礼在成长。3、小说结尾的三个句子说明她们参加保家卫国战斗的愿望得以实现,深化了主题。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安排情节,精选三个生活片断来抒写。全文结构月亮升起来 ── 很晚 ── 鸡叫的时候 ── 第二天 ── 过了两天 ── 快到晌午 ── 正午 ── 这一年秋季 ──冬天初步感知读完文章,小说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作者没有描写残垣断壁、生灵涂炭的场景,也没有描写金戈铁马的厮杀,而是着意于荷花淀的美丽风光,以妇女们的从容谈笑显示出风云的变幻。赏析景物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语段,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第一部分: 夫妻话别第二部分: 探夫遇敌第三部分: 助夫杀敌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描写了哪些景物?由这些景物构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典型环境?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这几段描绘的是荷花淀夜景的风景画和风俗画,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种恬静的充满水乡气息,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夜景美 —— 月色皎洁,院子凉爽,芦苇洁白,薄雾晚风,荷花飘香。生活美 —— 勤劳的双手,熟练的技艺,富饶的物产。人情美 —— 热爱劳动,热爱亲人。景 物环 境第一,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第二,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样美好的家乡岂能容忍外国强盗来侵犯?送夫参军,毅然组织队伍,参加战斗。第三,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描写,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与和谐的氛围,而且也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了铺垫。作用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这是“女人们”探夫未遇,回家路上的一段景物描写,衬托水生嫂们的心情开始由喜变忧。同时,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轻轻的动作,悠悠的水声,小小的菱角,一副多么美丽的画面。人们心情的悠闲,淀上的宁静,生活的平和,诗一样的境界,反衬了下文敌人大船追赶时的紧张。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而且写出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制胜的信心,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枪声清脆,三五排枪过后,他们投出了手榴弹,冲出了荷花淀。手榴弹把敌人那只大船击沉,一切都沉下去了。水面上只剩下一团烟硝火药气味。战士们就在那里大声欢笑着,打捞战利品。三言两语带过,战斗过程顺利轻松,作者有意淡化战斗场面与情节,淡化战争的残酷与血腥的印象。战争场面——淡化情节人物形象在这样诗化的环境中生活的人们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水生嫂月夜编席,且编得特别快,说明勤劳能干。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水生嫂表现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妻子等了很久,却仍能笑着询问原因,可见是个温柔的女子丈夫一回家,赶紧张罗饭食,可见其体贴。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怎么了,你?"水生嫂丈夫笑一下,妻子就能察觉与平常不同,由此推断有事发生,足见其细腻敏锐。(主谓倒装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水生嫂妻子一个字未说,但背后的心情却是波澜起伏,用“吮”手指动作来克制,所以说手指的震动正是心灵震动的反射。这里表现了水生嫂深明大义,不因夫妻情感而“拖尾巴”的坚强性格。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水生嫂丈夫是家中的顶梁柱,也是女人最不舍的,但女人经过深思熟虑,努力平复心情后,到底还是表达出对丈夫决定的支持。可见她的果决和顾全大局,深明大义,同时也有对丈夫的深深依恋。"你有什么话嘱咐我吧!""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嗯。""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嗯,还有什么?"水生嫂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劳动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这才是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水生嫂丈夫在外杀敌,有赴死的决心,同时也嘱咐妻子不断进步,关键时刻要懂得舍身保卫家园。妻子的答应包含着对丈夫、对国家的忠贞不屈,没有信誓旦旦,只有无限的深情。对丈夫的爱和对国家的爱在妻子这里是有机统一的。人物形象水生嫂的形象既具有中国妇女传统的美德:勤劳、善良、温柔、体贴,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又具有根据地进步妇女的:识大体、顾大局、明大义,坚贞勇敢,是能征善战的战士。人物形象小说的主人公是谁?是水生嫂吗?女人们 到底有些 藕断丝连。青年妇女们在情感上对丈夫有依恋,放心不下。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可是青年人,永远朝着愉快的事情想,女人们尤其容易忘记那些不痛快。不久,她们就又说笑起来了。青年妇女们富有朝气,乐观积极她们心里也许有些后悔,不该这么冒冒失失走来;也许有些怨恨那些走远了的人。但是立刻就想,什么也别想了,快摇,大船紧紧追过来了。青年妇女们危急时刻不慌张,遇事镇定。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青年妇女们意志坚定,勇敢不屈。"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青年妇女们危急时刻能想到巧妙应对的方法,机智1、“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2、“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3、“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4、“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5、“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青年妇女们1.机智伶俐;2.爽朗率真;3.稳重谨慎;4.快人快语; 5.忸怩温顺"打沉了,我也会凫水捞东西,我管保比他们水式好,再深点我也不怕!""水生嫂,回去我们也成立队伍,不然以后还能出门吗!""刚当上兵……谁比谁落后多少呢!"青年妇女们一群妇女不甘落后,追求进步的形象跃然纸上作者什么要塑造这样一群青年妇女们呢?人物形象水生嫂没有名字,年龄相貌不详,因为她不是哪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一种精神和力量的代名词,一种美的化身。“至于那些青年妇女,我已经屡次声言,她们在抗日战争年代,所表现的识大体、乐观主义以及献身精神,使我衷心敬佩到五体投地的程度。”——孙犁《关于《荷花淀》的写作》作者为什么要把水生嫂的形象进行模糊处理,将其隐于一群荷花淀的青年妇女之中?文章没有惊险的战斗故事,也没有缠绵的爱情情节,甚至没有具体的的人物形象,但那美丽坦荡的荷花淀给人们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那里的荷花荷叶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象征着人们的美好追求、美好愿望。小 结总结全文第一,小说通过对话、动作和典型的生活细节细致入微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生动逼真地刻画人物性格。水生嫂听说丈夫要赴前线打击日寇时,通过对她正在编苇席时手指划破、鼻子发酸,为丈夫打点包裹等细节描写,真实地展示了她把对丈夫的依恋与离别的感伤,转化为对丈夫赴前线抗战的理解和支持的心理过程。从而塑造了一个识大体、顾大局的农村妇女形象。总结全文第二,景物描写清新自如,情景交融,意境优美,富有诗情画意。故事发生在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年代,作者没有描写残垣断壁、生灵涂炭的场景,也没有描写金戈铁马的厮杀,而是着意于荷花淀的旖旎风光,以妇女们的从容谈笑显示出风云的变幻。抒情的笔调,乐观的画面,使小说充满诗情画意。小说中的景物描写,既饱含着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又为人物的活动提动了典型环境。总结全文第三,小说语言朴素无华,清丽畅达,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小说语言宛如带露沾水的荷花,既有绚丽多姿的风采,又洋溢着沁人心脾的醉人清香。如 月夜编席的场景,雪地、云彩、薄雾、清风、荷香这些富有水乡气息特征的事物,寥寥几行就点染出荷花淀的风貌。夫妻话别,语言则质朴无华而感情真挚的深沉。 恰如其分地描绘出当时的环境和人物思想生活的特点。具有散文诗式的独特小说风格。总结全文第四,作品构思新颖,情节开展疏密相间,详略得当,富有节奏感。一般性的情节,作粗线条的勾勒或侧面的暗示。夫妻话别、遭遇战等典型场面则工笔细描,重点渲染。把紧张的战斗和日常生活细节糅合起来,按照生活的顺序,自然地展开故事。谢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