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2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功能课件 2025-2026学年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2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2.2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功能课件 2025-2026学年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22张PPT)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功能
人教版·义务教育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草原上来了一群羊,打一水果名。
草原上又来了一群狼,打一水果名。
草莓(草没)
杨梅(羊没)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
被吃

被吃

草 → 羊 → 狼
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反映了什么生物现象?
捕食
2.这能否构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不能
阳光→树→螳螂→黄雀
树→蝉→螳螂
树→蝉→螳螂→黄雀
树←蝉←螳螂←黄雀
蝉→螳螂→黄雀
3.怎样规范书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现象中包含的食物链?
1.必须从生产者开始。
2.箭头指向捕食者。
3.开始于生产者,结束于最高级的消费者。中途不能停下。
4.食物链中没有分解者。
食物链的正确写法:




吃虫的鸟
蜘蛛
食草昆虫
猫头鹰

青蛙
一共有几条食物链?



食草昆虫

猫头鹰


猫头鹰
猫头鹰
猫头鹰

吃虫的鸟
青蛙
蜘蛛
猫头鹰
猫头鹰
猫头鹰

吃虫的鸟
青蛙
11条

猫头鹰
猫头鹰

青蛙
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哪些生物的数量可能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



猫头鹰
食草昆虫
蜘蛛
吃虫的鸟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1.该食物链中生物所需的能量最初来自哪里?它在生态系统中属于什么成分?
2.该成分通过什么作用可以将此能量固定?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通过食物链(网)传递给消费者、分解者,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能量最终来源是:
太阳能
3.兔从青草那里获得的能量,是否可以全部传递给狐?为什么?
4.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遵循怎样的规律?
(1)单向流动,绿色植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
(2)能量逐级递减。
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遵循的规律:
绿色植物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逐级递减
能量金字塔
为什么一山不容二虎?
深度思考:目前有些科技人员将饲养的虎、狼等放回森林。这种做法对森林中的食物网和森林生态系统有影响吗?
为什么“一山不能容二虎”?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并且逐级减少。只有10%~20%的能量可以流入下一营养级的生物。
虎主要以大中型食草动物为食,处在食物链的顶端。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虎是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可得到的能量就少。为了获得足够的能量和食物维持生存,虎的数量就很少,这才有了“一山不容二虎”的现象。
深度思考:为什么一条食物链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
青草→鸡→鹰
青草→蚱蜢→鸡→鹰
青草→蚱蜢→青蛙→蛇→鹰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两大基本功能。太阳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来源,光能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沿着食物链流动,被各种生物所利用;二氧化碳、水和一些其他物质,则随着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体、又从生物体到无机环境的循环。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各种组成成分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1.下列能够表示一条完整食物链的是(  )
A.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虫子吃草,蛙吃虫子 D.牛吃秸秆,鸭吃稻谷
C
2.右图是某生态系统中几种生 物的关系示意图。据图分析,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稻、昆虫都属于生产者
B.该图可以代表一个生态系统
C.水稻中的物质和能量流向昆虫
D.青蛙和鸟是捕食关系
C
3.在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的渠道一般是( )
A.绿色植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
B.植食性动物→绿色植物→肉食性动物
C.肉食性动物→植食性动物→绿色植物
D.绿色植物→肉食性动物→植食性动物
4.在食物链“藻类→水蚤→鱼→人类”中,含能量最多的环节是( )
A.藻类 B.水蚤 C.鱼 D.人类
A
A
5.下列关于如图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固定太阳能的多少将影响②③的数量
B.图中的①②③④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C.①②③④构成一条食物链
D.①是绿色植物,②③④是动物
A
本 课 结 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