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1. C;解析:1950年底至 1951年,少数民族青年参军、捐款,与抗美
援朝战争时间相符,体现了抗美援朝激发的家国情怀,C正确;解放战
争已结束,A 错误;此时社会主义建设尚未大规模展开,B错误;民族
区域自治制度逐步建立,材料未体现完善,D错误。
2.C;解析:1953 年的宣传画体现了“一五”计划时期工人建设祖国的
热情,C正确;A 与钢铁生产无关,B 土地改革主要在农村,D 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始于 1956年,均错误。
3.A;解析:1956 年长春一汽制造的第一辆汽车是解放牌汽车,A正
确;红旗牌汽车、东风牌汽车、长安牌汽车均不符合,B、C、D 错误。
4.C;解析:1955 年凭粮票买粮食,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C 正确;土
地改革、三大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均与粮票使用无直接关联,
A、
B、D错误。
5. B;解析:1953-1957 年主要工业品和粮食产量增长,体现“一五”
计划成果显著,B 正确;A 是“大跃进”的问题,C 与材料无关,D
未体现,均错误。
6. A;解析:杨靖宇、王进喜、钱学森的事迹均体现爱国主义精神,A
正确;B、C、D是其中部分精神,不全面。
7. B;解析:1956-1966 年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既有成就也有失
误,阶段特征是探索建设,曲折发展,B 正确;A 是 1966-1976
年,C 是 1949-1956 年,D 是 1978年后,均错误。
8. D;解析:1960-1965 年经济恢复,主要原因是实施调整、巩固、充
实、提高的八字方针,D 正确;A 是 1950-1952年,B 是 1958 年,C

1978年,均错误。
9. D;解析:20 世纪 80 年代福建、广东民间经济活跃,说明改革开放
释放经济活力,D 正确;A 是城市改革,B 未体现品牌,C 是 1992
年,均错误。
10. B;解析:中共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B
正确;A、C、D均未提出这一目标,错误。
11. D;解析:发展中美关系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是解决台湾问
题的关键,D 正确;A、B、C是外交原则,但不是关键,错误。
12. B;解析:珠海作为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吸引外流人
员回归,B 正确;A是农村改革,C、D时间不符,均错误。
13. D;解析:不同时期高频词均有“人民”,反映中国共产党始终将
人民利益放在首位,D 正确;A、B、C仅部分时期体现,不全面。
14. C;解析:邓小平认为 1997 年收回香港“时机成熟”的主要原因是
中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C正确;A、B、D 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
要原因。
15. C;解析:26 届联大两阿提案通过,非洲国家代表鼓掌,反映的是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正确;A、B、D 与材料不符,错
误。
16. C;解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均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
果,C 正确;A、B、D 均不全面,错误。
17. C;解析: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统一成就包括提出“一国两制”、香
港澳门回归、两岸交往密切,①③④正确;西藏和平解放是 1951
年,
②错误,所以选 C。
18. D;解析:D是对尼克松访华意义的判断,属于历史结论;A、B、C
是历史事实,所以选 D。
19. B;解析:歼-20 战斗机、核潜艇等反映的是科技强军、钢铁长城,
B 正确;A、C、D 与图片内容无关,错误。
20. B;解析:中国发起“一带一路”、举办国际会议等,说明努力构
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B 正确;A、C、D均不全面,错误。
21.C;解析:“新四大发明”反映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C 正确;A、B
与材料无关,D说法错误,均错误。
22. A;解析:《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的法律文献,位于两河流
域,对应图中 A处,A 正确;B是古埃及,C 是古印度,D是中国,
均错误。
23. C;解析: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是希腊“内部
极盛”的主要原因,C 正确;A、B、D不是主要原因,错误。
24. B;解析: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B正确;A 是古
希腊,C、D是中世纪晚期出现的,均错误。
25. (1)措施:土地改革;解析:1950 年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积极
性。
(2)努力: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
异” 方针;解析:新中国初期为创造有利国际环境的外交努力。(3)
领域:重工业;交通运输业;解析:“一五”计划成就主要集中在重工
业和交通运输业。
(4)经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制定符合国情的政策;重视民生
等;解析:从领导、政策、民生等方面总结成功经验。
26. (1)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地位:
起临时宪法的作用;解析:《共同纲领》体现的政治制度及其地位。
(2) 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解析:1954 年宪法确立的根本政治制
度。
(3) 前提:各民族自治地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或接
受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意义:保障了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维护
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解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意义。
(4) 领域:民主与法制;解析:材料四强调加强法制,体现对民主与
法制领域的重视。
(5) 影响: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推动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代化;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发展;解析: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的积极影
响。
27. (1)标志: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新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解析:20 世纪 50 年代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及十一届三中全会
后开创的新道路。
(2)A:农村;B:上海浦东;C:邓小平理论;D:世界贸易组织(或
WTO);解析:改革开放大事年表中缺失的内容。
(3)认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中国发展指明方向,体现了中
国共产党的使命担当;解析: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意
义谈认识。
28. (1)示例:选择图 1、图 2、图 3;图 1:王进喜带领工人开发大
庆油田,体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铁人”精神;图 2:邓稼先为
“两弹一星”事业奉献一生,彰显爱国和科学精神;图 3:袁隆平培育
杂交水稻,解决粮食问题,体现创新和奉献精神;解析:任选三幅图
片,结合人物事迹撰写简洁解说词,突出“复兴有我”主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