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经开区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学生学业水平质量监测七年级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西安市经开区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学生学业水平质量监测七年级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经开区 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
学生学业水平质量监测
七年级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8 页。全卷总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
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3.请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和运用(共 7 小题,计 24 分)
为探索三秦文化,学习秦人精神,某中学组织开展“叙三秦文
化,讲中国故事”主题活动,眠邀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收集资料知三秦】活动开始后,班长小秦搜集了以下关于西安
的资料,请你帮他解决其中的语言文字问题。
西安南望秦岭连绵,北依渭水天堑,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得这里成
为众多王朝的定之地。半遗址贮藏着六千年前先民的生活遗迹,迄于
西周时期的丰镐都城,始皇帝在此成就一统天下的传奇。阿房宫的断
壁残亘上有着杜牧“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凄然感叹,大明宫含元
殿台基旁上演万国来朝的恢弘之仪,汉唐时期的辉煌盛景将长安推至
巅峰。西安这座城,歧立东方,有文化的吟叹,有历史的回响。
1.请确认语段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2 分)
(1)定都(A.dōu B.dū) (2)贮藏(A. zhù B.chǔ)
2.语段中有错别字,请改正。(2 分)
(1)断壁残亘 (2)歧立
【对诗吟咏悟文化】面对三秦大地的无限风光,同学们不由得想起学
过的古诗句。请你把下面诗文补充完整。
3.(1)杜甫《望岳》一诗中,“ ,一览众山小”化用孔子
1
名言,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和气概。(2)刘
禹锡《陋室铭》中“无丝竹之乱耳, ”表达了作者
对嘈杂音乐和世俗喧嚣的厌恶,以及对宁静生活的追求;(3)自陆游
《游山西村》一诗中流传最广,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
广为传诵的两句是“ , ”。
(4)《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爱
莲 说 》 中 与 之 表 意 相 近 的 语 句 是
“ , ”。(5)赵师秀《约客》
中将细微的动作写得形神兼备的诗句是“ ”。(11
分)
【笔墨生花颂三秦】小秦根据搜集的资料拟写了一段介绍陕西的文字。
请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陕西文化是在中华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了其他文化而形成的一种
地域文化。②在先秦时期,关中地区是中华民族主要的活动地区之一。
③在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之前,陕西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
核心区域。④“秦中自古帝王州”,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演变,使关中
地区形成了以古代帝王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科学
技术和宗教信仰等共同组成的文化体系。⑤总之,三秦大地处于中华民
族核心地带,因此陕西也成为中国古代文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
4.请提取第③句的句子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 分)
5.第④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 分)
6.根据语段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A.第①句中“融合”“形成”在句中的词性不同。
B.第②句中“在先秦时期”在句中作状语。
C.“地域文化”“发展演变”“政治制度”“科学技术”的短语结构类型相
同。
D.第⑤句是条件关系复句。
2
【阅读名著传精神】
7.康德说:“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
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请你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柯察
金的经历印证这句话。(3 分)
二、阅读(共 14 小题,计 46 分)
【现代文阅读】(共 8 小题,计 3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8~10 题。(9 分)
【材料一】①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之一,通俗来讲,朗读就
是“声情并茂地读”,我们学习语文,要重视朗读课文。
②朗读可以让你感知语言的韵律感和节奏美。语言之美在于韵律感和
节奏感,你只有在朗读中,在流畅的声音里,才能更好地感觉那种平仄起
伏的韵律和抑扬顿挫的节奏,才能更好地感觉语言表达的准确、生动、贴
切、入心。③朗读可以 A___________。要想准确地朗读,你必须动用你
的眼、耳、口、脑等器官协调配合。用眼,你要逐字逐句逐行地关注;用
心,用脑,你要判断每个字的正确读法;用口,你要用准确的发音读出
来;用耳,你要感觉你的发音是否准确,这些可能是一瞬间的事儿,但你
一定得专注。长时间坚持朗读,可以培养你的专注力,让你的朗读更流
畅,更有激情,你自己更容易融入到书本当中。
④朗读可以 B 。大声说出来,这是表达所必需的,在长时间
朗读过程中,你能感觉到自己的声音流畅,表达清晰,就会逐渐褪去怯懦,树
立自信,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在众人面前公开表达自己的思想。
⑤朗读可以 C 。我们在朗读的时候,不仅视觉器官在起着
作用,听觉器官等多个感官也被调动起来。大脑的大部分神经细胞被调动了起
来,充分参与到记忆活动中,对强化记忆力有着显著的作用。此外,听到自己
所读的内容也能够增强我们的记忆力。
【材料二】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他的名篇《琵琶行》中有“大弦嘈嘈如
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诗句。其实,
不光是音乐体现出或激昂或平缓的鲜明情况,朗读也是如此,需要有跌宕起伏
3
的节奏感。一般来说,表达急切、振奋、激昂等情感的,语速则快;表达沉
郁、沮丧、思索等情感的,语速则慢。
②朗读作为一种重要的技巧,需要进行刻意训练。大声地读出词或句子,
清晰地把声音送到听众耳朵里,是朗读训练的基础。初学朗读最容易犯的错误
是急于读完,而老练的朗读者则是把朗读速度定在“慢”上,因为只有
“慢”,才有充足的时间去把握“停连”。要保持自信的状态,如收腹挺胸的
站姿,炯炯有神的目光,抑扬顿挫的言语,潇洒自如的动作等。这些自信的表
现会使听众觉得听你朗读真是一件很荣幸的事,听众会给你温馨的称赞。要多
听录音,当我们还没能力自如地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听”
开始,听着听着,就会有一种想自己读的冲动,这时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模仿录
音,模仿他们的高低升降,模仿他们的如泣如诉。对于初学朗读者而言,选材
也是很重要的,选材的标准应依据个人的兴趣,当你选好文章,不妨大声试读
几遍,发现自己不但能顺畅地读出每个句子,而且读完了还有种爱不释手的感
觉,这说明它就是你要选的内容了。最后,要敢于当众阅读,一开始可以在一
个只有四五个人的宿舍或家庭中练习,这些都是自己熟悉的人,在他们面前,
我们可以勉强把害怕撑过去,小小的成功就足以使我们勇气倍增。然后在班级
里练习,最后在大众面前大声地读出来,把自己所要表达的感情传达给别人。
【材料三】①有声读物注重文字与声音的整体契合,将播音者自身的情绪
波动投影到作品中,给予听众情景交融的审美享受。虽然有声读物是听觉艺
术,听众无法直观感受到气味、口感、颜色等具体形态,但是好的有声读物是
可以通过增强内容的场景化摹写和声音的情感投入,描绘充满想象力与情绪张
力的虚拟空间,听众一旦进入了这一空间,就会随着有声内容产生情感起伏,
这是朗读赋予作品的重生与再造。
②朗读是有声读物中情感化表达最核心的手段。脱离情感的有声书产品
是不具有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只有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并借助恰当的方
式表达出来才能引发听众共鸣,并留下深刻印象。因此,用入情入心的朗读
来把握有声读物的情感内核,并将更多的新媒体技术代入有声读物的情感表
达中,才能为听众提供有多元价值的有声读物。
【材料四】
4
8.根据材料内容,在【材料一】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3 分)
9.小静同学朗读基础比较薄弱,她想锻炼自己的朗读能力,请你根据【材料
二】的内容,给她提出合理的训练建议。(3 分)
1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朗读像音乐一样,也有跌宕起伏的节奏感。表达急切、思索、振奋等情感
的,语速一定要快;表达沉郁、沮丧、激昂等情感的,语速一定要慢。
B.好的有声读物是可以通过增强内容的场景化摹写和声音的情感投入,描绘
充满想象力与情绪张力的虚拟空间,听众在进入这一空间后,会产生情感的
起伏。
C.在录制有声读物时,只要你的朗读融入情感,就能为听众提供有多元价值的
有声读物。
D.2018 年到 2023 年,我国有声书市场规模有升有降。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5 题。(21 分)
墨香如故
万承毅
①一对镇纸,一个砚台,一座笔架,几支毛笔我书桌上的常客们,给我
的书房增添了幽幽墨香。每个案牍劳形……、疲惫归来的夜晚,我就会摊开
一张雪白的宣纸,挥毫泼墨,临写自己喜爱的柳体大字。
②柳体是指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作品字。它结体严紧,中宫紧凑,
骨力遒劲,大方隽秀,十分漂亮。断断续续练写了三十余年,如今虽仍只得皮
5
毛,但是我仍乐在其中,享受每晚提笔临帖、专心写字的时光。
③隐约记得最初爱上写毛笔字是小学四年级。那时候开始,每个班设有
大字课,每个人发有红色米字格的大字本。虽然每周只有一节课,但是教习的
老师很认真。他是个老学究,戴着厚厚的眼镜,喜欢低着头从眼镜上沿射出眼
神来看人,带着打量和审视,跟影视剧里的账房先生一般。他教习的过程早已
忘记,但是他在我的大字本上划的红圈圈却清晰地留存在我的记忆里。
④记得我跟着他练习了很多字,也得到很多个红圈圈。一开始,没有人
给我们解释那些红圈圈的含义。直到后来某一天,有同学不知从哪位长辈那里
得知:红圈圈就是写得好!我一下子振奋了。等到大字本再次发下来时,我急
切地翻开来,一个一个清点得到的红圈圈。每页一共 18 个字,有时我竟能得
到 10 个左右,占了一半多。我不禁沾沾自喜起来。
⑤一次,老先生在讲台上说:“笔画越多的字结构越难摆,很多人写得
格子都装不下!”然后示范了几个诸如“鬱”“曦”“黛”等笔画繁多的字。
一时间,我们纷纷感叹:好难写啊!我隐隐生了好强心,开始谨小慎微地临
写,每个笔画都尽量写得纤细,在稍显狭窄的方框内全部妥帖装下。写完后,
自己还甚为满意地点点头。本子交上去之后,我满怀期待,等待再次获得更多
的红圈圈。
⑥但是,这一次却令我失望了:红圈圈只有两三个。我失望极了,拿着
本子上去请教老先生。老先生说,不是装下了就是写得好,写的时候不要想装
得下就好,要兼顾结构和笔画,留白要恰当……他说了很多,我就隐约记得其
中几句。后来,我练字的时候不再心怀好强,而是专注于字本身,得到的红圈
圈又多了起来。
⑦就此,我爱上了写毛笔字。有了自己的房间之后,也有了自己的书
桌,每到周末,我会摆上简陋的墨瓶、字帖、大字本,拿起一支毛笔临帖。
⑧上中学后的某天,从街上卖菜回来的母亲递给我一本书。我翻开一
看,是《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欣喜不已,爱不释手。母亲笑了笑,掸
了掸身上的尘灰,背着空空的背篼去了厨房和猪圈忙碌。她整日在田间地头、
厨房堂屋忙活,不知道什么时候关注到我喜欢写大字的。
⑨父亲是村里的文书,写得一手好字。他会在某个晚饭后的间隙翻看我
的大字本,指点其中三五个字:“这个偏旁再大点就好了。”“这个三点水写
6
成一个圆弧形可能更好看啰。”
⑩“这个“德'字写得漂亮!”我在一旁认真听着,深受教益,不住点
头。
后来,我在全区的一场中学生现场书法比赛中得了三等奖。第一次到
镇上的大礼堂上台领取了自己的证书。红彤彤的证书,金灿灿的字迹,一切都
如梦想开花的模样。我抱着红本本回家,高兴地向父母展示自己的荣誉。父母
笑呵呵地抢功劳:“这都是我给你买的字帖起了大作用!”“哪里哟,还是因
为我平时指点你指点得好!”“你那算啥子,字帖的水平可能更高哦!”“耳
提面命的效果可能还是要好点啰。”……看着父母佯装拌嘴,我心里乐开了
花。
中考结束,邻居兼好友罗开龙送给我一对镇纸。我开心极了,这朋友
深知我心哪!我寻思着返礼,却始终想不出送点什么。父亲嗔怪道:“人家都
知道你喜欢什么,你却不知道人家的爱好。”我吐吐舌头。
后来,这对镇纸就一直摆放在我的书桌上,直到现在。它们是长方条
形,大理石质地,花纹流畅自然,上面有阴刻四字,一方为“书山有路”、另
一方为“学海无涯”。这算是好友对我的最大祝福。虽几经搬家,但它们犹如
12.请结合语境,回答括号内的问题。(4 分)
(1)他是个老学究,戴着厚厚的眼镜,喜欢低着头从眼镜上沿射出眼神来看
人,带着打量和审视,跟影视剧里的账房先生一般。(此处对老师的描写有什
么作用?)(2 分)
7
(2)虽几经搬家,但它们犹如磐石般,牢牢占据着书桌一隅,提醒着我,警
示着我。(小小的镇纸,为什么“犹如磐石般”?)(2 分)
13.文章第 段写作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书法比赛中获得了三等奖。假如主
持人让作者上台发表获奖感言,你认为他会说些什么?请你用第一人称写下
来。(4 分)
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14.作者在文中对母亲虽着墨不多,但母亲的形象却生动鲜明,请结合
【链接材料】,分析作者的母亲与鲁迅笔下的阿长有何共同点。(4 分)
【链接材料】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
一回事……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
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节选自鲁迅《阿长与《山
海经>》)
15.本文作者回忆了自己的练字经历,其中蕴含的许多道理不仅局限于练字,
在读书学习方面同样能给我们以启迪,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从作者身上
获得的有关读书学习的启示。(6 分)
【古诗文阅读】(共 6 小题,计 16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19 题。(12 分)
明季,蝗生青兖间,渐集于沂,沂令忧之。退卧署幕,梦一秀才来谒①,
8
峨冠绿衣,状貌修伟,自言御蝗有策。询之,答云:“明日西南道上,有妇跨
硕腹牝驴子②,蝗神也。哀之,可免。”令异之。治具出邑南。伺良久,果有
妇高髻褐帔③,独控老苍卫④,缓蹇北度⑤。即爇香⑥,捧卮①酒,迎拜道
左,捉驴不令去。妇问:“大夫将何为?”令便哀求:“区区小治,幸悯脱蝗
口。”妇曰:“可恨柳秀才饶舌,泄我密机!当即以其身受,不损禾稼可
耳。”乃尽三卮,瞥⑥不复见。
后蝗来飞蔽天日,竟不落禾田,尽集杨柳,过处柳叶都尽。方悟秀才柳
神也。或云:“是字官⑨忧民所感。”诚然哉!(选自《聊斋志异》,有删
改)
【注释】①谒:拜见。②牝驴子:母驴。③高髻褐帔:梳着高高的发
髻、披着褐色斗篷。④老苍卫:老驴。⑤缓蹇北度:缓步往北走着。⑥爇
(ruò)香:点燃香烛。⑦卮(zhī):酒杯。⑧瞥(piē):倏忽,一下子。
⑨宰官:这里指县官。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 分)
(1)沂令优之 (2)令异之
(3)捉驴不令去 (4)尽集杨柳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询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
的一项是( )(2 分)
A.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 B.夫君子之行(《诫子书》)
C.久之,目似瞑(《狼》) D.而 两 狼 之 并 驱 如 故
(《狼》)
18.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当即以其身受,不损禾稼可耳。(2 分)
(2)是宰官忧民所感。(2 分)
19.请结合选文说说文中的县令是一个怎样的人?(2 分)
9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20~21 题。(4 分)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0.本诗前两句极写塔高,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2 分)
21.小语想将“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写在笔记本封面上以鼓励
自己,并将诗句中体现诗人情感的关键词着重突出,增强激励意味,他应该将
哪个词语突出标注?请说明理由。(2 分)
三、作文(5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写作任务。(50 分)
班级开展“好读书”征文活动,选定了以下宣传语: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朱永新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弗朗西斯·培根
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习近平
请你对宣传语中的名言进行理解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
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④不少于 600 字。
1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