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江西省2024一2025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试卷共6页,1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考查范围:高考全部内容。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图1是约公元前2500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分布示意图C小河沿雪山一期老虎山杏花东龙山马金龙陶寺山化客省庄王湾三桐造律台石家河图1该图反映出当时A.早期国家形态初现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孕育C.区域文化交流频繁D.中国境内青铜文明高度繁荣高二历史第1页(共6页)2.史载,西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召开盐铁会议。“贤良文学与御史大夫桑弘羊辩难,论及盐铁官营、酒榷均输诸事”。前者主张废除官营政策,藏富于民,后者则坚持盐铁官营,主张经济集权。这一记载A.反映汉代治国思想的争论B.体现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C.说明抑商政策的逐步推行D.标志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3.隋文帝即位以后,注重国家治理,提出:“先施法令,欲人无犯之心…措而不用,庶或非远。”这一理念A.融合儒法德治思想B.体现刑罚的严酷性C.强调法律的继承性D.注重法律的预防性4.元杂剧始肇于宋,盛于元代大德年间(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多揭社会之暗,状生民之艰,实虚相生,主线明晰,人物毕肖。结构多四折一楔,一人主唱”。这表明元杂剧.内容贴近社会现实B.结构严谨且规范成熟C.具有伦理教化功能D.呈现出浪漫主义风格5.随郑和船队远航的马欢、费信、巩珍,在所著《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中,对船队访问国家的位置、气候、生产、特产、风俗、贸易等详加记载,增进了明朝对各国的了解,为后世商人在这些地区的活动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这些记载反映出郑和下西洋A.强化了朝贡贸易体系B.意在系统积累地理知识C.推动了中外商业交流D.促进了区域文化的融合6.鸦片战争时期,台湾道员姚莹因为台防兵力的不足,主张使用本地义勇,认为“台人习斗,胆气较优,且自卫乡邦,其情较切。若晓以大义,优其爵赏,尚可为用。”这A.体现了朴素的人民战争思想B.暴露了清军体制的缺陷C.反映了传统儒学的忠君思想D.反映了国民思想的觉醒7.1939年12月18日,杜聿明指挥国民革命军第五军进攻广西南宁东北约50公里处被日军占领的昆仑关。此役重创日军精锐第五师团,是抗战以来罕见的正面攻坚战胜利。昆仑关战役表明A.抗战由此进入相持阶段B.国统区大后方的形势巨变C.国军具备正面攻坚能力D.日军攻占东南亚意图破产8.1952年起,新中国为适应工业化建设需求,参照苏联模式进行院系调整:将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综合性大学的文、法、医等学科分离;重点发展工科院校,如北京航空学院、北京地质学院等;私立高校也全部改为公立。这一调整A.移植苏联的高等教育体制B.体现工作重心转移的现实C.使学科课程体系趋于完整D.推动高等教育走向普及化高二历史第2页(共6页)江西省2024一2025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高二历史答题卡准考证号填涂范例姓名正确填涂■考场号座位号[O][o][o][O][o][o][O][o][o][O]错误填涂[1]1][1][1][1][111][1][11[1]X四缺考标记(条形码粘贴处)[3][3][3[3][3][3[3][3][33][414[444[④441[44 [551[同55同5[同5【61[6[6[6]6[66】[6][661.答题前,考生先将白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清楚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7 [ 刀刀 [7 7[881[8[88[888[88意事项号:非选择题使用照色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按照通号顺序在名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写的答案无效:在草被纸,试卷上答题无效。[991[9[91[99[9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被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A][B]IC][D]5 [A][B][C][D]9 [A][B][CI [D]13 A][B]IC]可2[B周IG[D6IAB閻CD可I0A[B周CD可14 [A][B][C][D]3 [A][B][C][DI7ABCD可11 [A][B][C][D]15IA)B[GD可4 [A][B][C][DI8 [A][BI [C][D]12A[B周IC[D可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14分)(1)(6分)(2)(8分)高二历史第1页(共2页)》17.(15分)(1)(6分)(2)(9分)18.(14分)(1)(6分)(2)(8分)19.(12分)高二历史第2页(共2页)江西省2024一2025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高二历史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根据示意图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些遗址分布广泛,而且各具特色,如:良渚的玉器与城池,龙山的黑陶,等等;同时期遗址中普遍出现农业定居、手工业专业化及社会分层现象,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起源、一体发展”的早期脉络,也体现了多元一体格局正在孕育,B顶正确:题中文化遗址,仅有良诸遗址体现早期国家特征,如:大型水利工程、祭坛,等等:其他文化尚未明确进入国家阶段,A顶对材料的概括力不足,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区域文化交流频繁,排除C项;中国青铜文明鼎盛期为商周时期,新石器时代晚期仅出现少量铜器,“高度繁荣”表述错误,排除D项。2.【答案】A【解析】盐铁会议中,贤良文学代表儒家“重义轻利”思想,主张废除官营政策;桑弘羊代表法家“国家干预”理念,坚持盐铁官营。双方辩论的核心是治国理念(德治与法治、放任与集权)的分歧,这直接反映汉代治国思想的争论,A项正确;盐铁官营强化中央经济集权,但材料聚焦于政策辩论,中央与地方的行政关系不是材料主旨,B项属过度延伸,排除:汉代抑商政策在汉武帝时期加强,但材料仅提及盐铁、酒类等国家专营行业,排除C项:儒学正统地位确立以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为标志,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3.【答案】D【解析】材料中“先施法令,欲人无犯之心”“措而不用”明确体现隋文帝主张通过预先颁布法令,使百姓知晓规则以避免犯罪,突出法律的“预防”功能,D项正确;材料仅提及“法令”,未涉及儒家“德治”理念,“融合”一说缺乏依据,排除A项;材料与“严酷性”无关,排除B项;材料重点在“先施法令”的预防性治理,而非法律的继承性,排除C项。4.【答案】A【解析】材料明确提及元杂剧“多揭社会之暗,状生民之艰”,直接体现其内容聚焦社会矛盾与民生疾苦,符合“贴近社会现实”的表述,A项正确:材料虽提到“四折一楔,一人主唱”的结构特色,但“严谨且规范成熟”的表达不符合元朝杂剧的特征,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元杂剧的教化功能,排除C项;元杂剧中“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D项仅提及“浪漫”,以偏概全,未体现材料中“反映人民疾苦”的现实主义特征,排除。5.【答案】C【解析】材料明确指出,三人的记载“为后世中国商人到这些地区进行商业活动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直接体现了郑和下西洋通过信息积累对后续中外贸易起到促进作用,C项正确;朝贡贸易以政治象征意义为主,材料未提及朝贡关系或官方贸易规则,而是侧重民间商人的商业活动,与朝贡体系无直接关联,排除A项:虽然书中记载了各国地理位置、气候等内容,但材料强调这些记载的实际用途是“服务于商业活动”,而非以“系统积累地理知识”为目的,排除B项;材料仅提及对各国风俗的“记载”,未涉及不同文化间的交流、融合或相互影响,排除D项。6.【答案】A【解析】姚莹的这种策略认识到并试图依靠广大民众(特别是本地民众)的力量进行非正规防御,具备了人民战争思想的初步特征(民众参与、保卫本土),但尚未形成系统理论,A项正确:材料主旨并非批判清军体制的缺陷,排除B项:材料核心是“自卫乡邦”(保卫家乡),而非对君主的忠诚,排除C项:姚莹的主张是地方性、自保性的动员(保卫台湾),未上升到近代国民思想层面,排除D项。7.【答案】C【解析】昆仑关战役是抗战以来罕见的正面攻坚战胜利,虽代价巨大,但直接体现中国军队主动进攻、突破日军坚固防御的能力,与材料“正面攻坚战胜利”呼应,C项正确:1938年武汉会战后抗战已进入相持阶段,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昆仑关战役虽然取得胜利,但并未对大后方造成根本性影响,排除B项: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在东南亚地区发动大规模侵略,排除D项。高二历史第1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6月江西高二期末考试·历史 6月江西高二期末考试·历史6.19.pdf 6月江西高二期末考试·历史 6月江西高二期末考试·历史答案.pdf 6月江西高二期末考试·历史 6月江西高二期末考试·历史答题卡6.19.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