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下)七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 文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上交答题卡。一、积累与运用(20分)小语和小颜设计了一个主题为“我的语文生活”的综合性活动,活动设三个任务,请你来参加。任务一:寻找“最美对联”。对联是最能体现中华民族审美原则的艺术形式之一。请完成1-2题。1.(2分)“五一”期间,小语和爸爸去泉城济南玩了两天,他在后宰门街民居看到了课本插画上的对联,他考考你能否按古代张贴对联的方式正确地抄写在右图中。(上联:一湖碧水千秋画 下联:百眼清泉四季诗横批:泉甲天下)2.(8分)小颜发现古诗文中有很多句子都符合对联要求,请将她收集的句子补充完整。⑴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⑵____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⑶前不见古人,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⑷___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⑸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⑹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⑺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⑻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任务二:正眼看招牌。店铺的招牌是街市的“窗口”,招牌之上有人间烟火气。请完成3-4题。3.(2分)小语看到一些店名或招牌,店名有错别字,招牌故意用谐音字替代本字,请你任选两个,找出其中错别字或被替换的字,将正确的字直接写在横线上。店名一:班斓锦绣(丝绸店) 店名二:愉色宛容(化妆店)招牌一:完美无夏(空调店招牌) 招牌二:无与轮比(汽配店招牌)⑴________ ⑵________4.(3分)小颜在十堰的大街上看到两个门店招牌名(见下图),觉得很有味道,请选择其中一个品一品,说说你的发现。招牌一 招牌二任务三:制作短视频。请参与“红色经典诵读”短视频制作,完成5-6题。⑴是的,当年用自己的血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谁不记得井冈山上的翠竹呢?⑵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⑶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嗥。⑷如今,早就不再用竹钉当武器了,然而谁又能把它们忘怀呢?5.(2分)小语为上段文字设计了朗读重音,请选出重读效果不正确的一项A.第⑴句重读“谁”,可以读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的不怕牺牲、英勇无畏精神。B.第⑵重读句四个“用它”,不仅能读出翠竹的重要作用,还能读出节奏感。C.第⑶句重读“魂飞魄散”“鬼哭狼嗥”,可以读出竹钉阵的威力和对白匪的嘲讽。D.第⑷句重读“然而”,表示语义转换的提醒,可以读出井冈翠竹和革命生涯令人难忘。6.(3分)小颜是短视频主设计,想将第⑶句改编成拍摄脚本,请你设计三个镜头(或画面),分别配一个12字以内的说明性字幕。二、阅读与鉴赏(45分)古人读诗喜作批注。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条批注(7-8题)。观书明·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注释:〔胸次〕心中。〔尘〕杂念〔金鞍玉勒〕代指权贵。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 A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乙】晋平公问( B )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①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其君乎?臣闻( C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③与昧行④乎?”平公曰:“善哉!”(西汉·刘向《说苑》)注释:〔安〕怎么。〔盲臣〕师旷是盲人,故自称“盲臣”。〔孰〕谁,哪个。〔昧行〕在黑暗中行走9.(4分)请根据提示解释加点字词。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何不炳烛乎? 查阅词典(①明亮,显著。②显示,明白。③点燃。)蒙辞以军中多务 课内迁移(以刀劈狼首)见往事耳 语境推断(联系上下文)恐已暮矣 语境推断(联系上下文)10.(2分)将“乎”“于”“之”还原到文中ABC处,请选择正确的一项A.乎、之、于 B.乎、于、之 C.之、乎、于 D.之、于、乎11.(2分)请为划线句断句(用“/”标示,限两处)。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12.(2分)请翻译下面句子。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13.(4分)两文都劝人读书求学,但劝说方式不同,请分别说说两者是如何劝说的。阅读下面三个材料,完成14-16题。材料一当今社会,碎片化阅读、浅表化浏览等正成为普遍现象。在这样的风潮中,带着思考、感悟人生体验、感受情感魅力和思想力量的阅读,就变得难能可贵。过去是走30里路去借一本想读的书,现在是上网3分钟可以打开一座图书馆,极大便捷的同时,阅读的“饥饿感”减弱了,对书的渴求欲下降了,这就更需要我们思考,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勤读书、善读书。(阎晶明《最是书香能致远》节选)材料二 ⑴有句话叫轻煮岁月慢煮茶。春雨霏霏时,在家中闲坐,沏一壶清茶,再随手翻几页诗集,可能是人生中最惬意的事情了。据懂茶者分享,慢火煮出的茶,其香够浓,其味够醇。读书与喝茶有异曲同工之妙。 ⑵我读书有个习惯,看到好的文章就要多读几次,十遍八遍都不会觉得厌倦。反复阅读反复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 ⑶在阅读中一边思考一边感悟,留下的印象不但深刻,而且有助于自己消化、吸收书中的精华和养分。一篇好文章,反复阅读,无异于是在用心“煮书”。 ⑷做读书笔记是“煮书”的一个必要步骤。读书时,我随身准备了笔记本和笔,看到文章中的优美语句就立即摘录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用笔记下的东西,更不会轻易忘记。这个办法很管用,不仅提高了阅读效率,还对写作有很大帮助。 ⑸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告诉我们,书读多了,写起东西来方能得心应手。读书多了,就有了动笔的冲动。我将自己的生活写进日记里,或者写成一篇篇文章,坚持不断地给报刊投稿。慢慢地,我的作品被刊登出来。看到自己的文章散发着油墨的清香,我知道,这是“煮书”的犒劳与岁月的馈赠。⑹轻煮岁月慢“煮书”,任岁月的脚步在书香的氤氲里轻轻浅浅地悄然滑过,任自己的心灵在文字的浸润中获得慰藉与滋养。安静地打开一本书,我就能聆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与最真实的自己不期而遇。(赖加福《轻煮岁月慢"煮书"》)材料三 ⑴腹有诗书气自华,《曾国藩家书》也有言“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时下,我们提倡多读书,不只是改变自身的气质,让自己多几分大气、灵气、才气、儒雅之气,还能让我们的思维变得_____,心灵变得_____,精神变得_____,赋予我们无穷的力量。⑵“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古话,其背后的故事对今人也颇有教益。三国时期,东吴大将吕蒙没有读过书,孙权劝他多学习,他却以“多务难学”为借口推辞。孙权问他:“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的一番话触动了吕蒙,从此他刻苦读书。后来,学识渊博的鲁肃前去拜访吕蒙,吕蒙交谈中引经据典。鲁肃由此感叹,“非复吴下阿蒙”。今天,我们更应该把读书学习作为生存之道、成功之道,不断实现素质提升、能力扩容,积蓄奋楫远航的动力、搏击风浪的能量。⑶史载,三国时名士董遇“性质讷而好学”。有人对董遇说“没时间读书”,他说可以利用“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可见,如把“惟有读书高”挂在嘴上,却以“偏无闲暇时”作为借口,实在是个无理的悖论。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更需要我们发扬“挤”和“钻”的精神,利用好点滴时间,养成随时随地学习的习惯,方能积少成多,不断丰盈自己的生活。⑷陆游一生酷爱读书,他在《解嘲》诗中说:“我生学语即耽〔dān,沉迷〕书,万卷纵横眼欲枯。”读书读到“万卷纵横眼欲枯”的程度,足见读书之下苦功。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其过程又定是苦中有乐、苦中有获,尽享“柳暗花明”的意境与喜悦。今人读书也须懂得苦与乐的辩证法,拿出“攻书到底”的劲头,在勤学苦读中攀登知识的高峰,尽享收获的喜悦。⑸古人云:“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都要把阅读当作习惯来传承,当作境界来追求。寻一片净土,捧一册经典,静享“读书之乐乐无穷”的愉悦和充实。只道是:“书香如蝶,栖处皆是春天。”(向贤彪《腹有诗书气自华》,有修改)14.(2分)“崇高”“富有”“敏捷”三词是从材料三第⑴段抽取出来的,请将它们按顺序还原到文中的横线上。15.(3分)选出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材料一是为了说明网络技术的发展是碎片化阅读、浅表化浏览等成为普遍现象的原因。B.材料二介绍了“煮书”的三种形式:多读几遍、思考感悟和做读书笔记。C.材料三提出了“读书能提升个人的气质和能力,我们要勤学苦读”的观点。D.三则材料主题都是“读书”,材料二回答了“善读书”,材料三则回答了“勤读书”。16.(2分)请仿照左栏示例,根据材料三第⑷段写一段激励自己读书的话。材料二第⑸段 材料三第⑷段作者的文章得以发表,是因为阅读提高了写作能力,激发了写作兴趣,这真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啊!我要学习作者用心“煮书”。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7-20题海棠花下的誓言刘心武 ⑴那是1955年的仲春,我快满13岁了。我爱书,爱读文学书,我父母舍得给我钱,任我到书店挑选喜欢的书。 ⑵推开我家厅堂西窗,西府海棠的枝条便会弹进窗内。西窗外的院落,是那个四合院里最美丽的部分,穿过前院的垂花门,进入那里面,四棵树龄很长的西府海棠均匀地分布在院中。我家的家门不在海棠院,但推窗可赏春日海棠花、秋日海棠果,我经常会推窗,而窗外也就经常会响起不像银铃而像编磬般的笑声,随着那笑声,她便会出现在窗外,直奔到窗内的我跟前。 ⑶她比我略高,脸圆圆的,粗眉大眼,头发很浓很黑,刘海厚厚的,两根粗大的辫子,垂在肩下。 ⑷我们同是初一的学生。她爱看课外书,她家也挺富裕,但她父母不支持她买书,所以,她就来跟我借书。我一听到她的笑声,不等她来到窗外,就赶紧去把一抽屉的书,抱至窗前,让她挑选。 ⑸记忆中最深刻的一次,是我让她随意从抽屉里挑选,那抽屉,大约能放二十本书,五本一摞。那时候,我自己从书店买回的大多是儿童文学类的书,其中数本是民间故事集,有的她此前也借去看毕归还。那一次,她翻动后,一眼相中了我刚买来不久的《绿野仙踪》,她就拿起来要借,我有点不舍,她就说:有五个海棠花瓣落封皮,你就一定借我!果然一阵小风,岂止五瓣,她笑了,我也笑了…… ⑹她借走的那本《绿野仙踪》,是美国作家弗兰克·鲍姆写的童话。过些天,她来还书,窗外的海棠树已然是绿叶成荫子满枝了,我问她:好看吗?她红喷喷的脸颊上,笑靥如花:哎呀,真过瘾!你还有这样的书吗?我又把一本苏联儿童文学作家盖达尔的《鼓手的命运》借给她了。 ⑺那时候我阅读的书源,主要是三个。一个是我自己到书店去买来的。一个就是我偶然发现,父亲的枕头底下会有书,而且不时更换,多是他从隆福寺街一家叫修绠堂买来的旧书,且多是线装的,便于临睡前翻阅。 ⑻我当时的第三个书源,来自我小哥刘心化,小哥以调干身份保送到北京大学,进入由苏俄文学翻译研究巨擘曹靖华担任系主任的俄罗斯语言文学系。小哥那时每周六晚上回到城里家中,总要带来他学习进程中必读的一些俄语书和中译本,他周一一早回校,总会留下数本在家中,我就拿来翻阅。那几年里,我读小哥带回家的苏俄文学中译本很多,比如冈察洛夫的长篇小说《奥勃洛摩夫》那印数很少的中译本,我就通读过。小哥对我的影响超过父母,我头一篇文章的发表,他是背后推手。 ⑼记得又是海棠花开时节,又响起编磬般的笑声,粗辫子姑娘又来到我家窗前,脸庞更加红喷喷,又借书,却多了新议论:你这么喜欢书,什么时候,你自己也写一本印出来,搁在书店里卖,我就不借了,我去买!随她话音,海棠花瓣纷纷飘下。我跟她发誓:一定的!我读来读去,到头来自己也要写,新华书店里会摆出我的书卖,那时候你别去买我的书,我会送你,出一本送你一本! ⑽少年的梦已随云而散。那四合院里的海棠树,应该还在年年开花,岁岁结果,应还记得我窗前的誓言吧。 (原载于《北京青年报》,有修改)17.(3分)阅读全文,请用结构图简要梳理文章的脉络,在空白处完成内容概括。交代时间 -- -- 三个书源 -- -- 怀念誓言18.(3分)写人要抓住细节。请分析对本文细节描写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本文细节描写很“细”,如第⑷段“我”提前抱书到窗前,细腻地点出她习惯在窗前借书,也突出了她借书次数之多。B.本文细节描写很典型,如第⑸段详写她借《绿野仙踪》的情形,以小女孩借书时耍的小心机突出了她对这本书的喜爱。C.本文细节描写很生动,第⑵段和第⑼段两次用“编磬”描写笑声,生动地表现了她的笑声特点,这是“我”写本文回忆她的原因。D.本文细节描写内涵丰富,如文中“红喷喷”的脸既是外貌特征描写,还能表现人物内心,暗示她借书的急切心理。19.(3分)本文作者刘心武是当代著名作家,请结合本文分析他在文学上取得成功的原因。(写三条)20.(3分)本文标题是“海棠花下的誓言”,文章也有大量内容呼应标题,请分析文中大量描写海棠花的作用。阅读下面两部名著节选,结合选文或整本书的内容,完成第21-24题。《朝花夕拾》选段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选自《藤野先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段第二天,保尔侦察回来,把马拴在树上,用手招呼刚刚喝完茶的克拉麦尔到他的身边,对他说:“指导员,你听我说,我想换个地方,转到骑兵第一军去,你看怎么样?他们肯定就要大干一场。我看他们这么多人聚在一起,绝不会是闹着玩的。而我们呢,好像要永远待在这儿似的。”克拉麦尔惊异地看了看他,然后说:“什么叫换个地方?你把红军看成什么了——是电影院吗?这像什么话?要是我们大伙儿都自作主张,从一个部队跑到另一个部队,那可就热闹了。”“在哪儿打战不都一样吗?”保尔打断他的话,“可以在这儿,也可以上那儿嘛。我又不是临阵脱逃。”可是克拉麦尔断然反对:“不行,你把纪律看成了什么?保尔,你什么都好,就是有点儿无政府主义。你要怎样就非得怎样不可。但是我们的党和共青团是建立在铁的纪律上面的。党高于一切。因此,每个同志不是想到哪儿去就到哪儿去,而是什么地方需要他,就到什么地方去。普兹列夫斯基不是也拒绝了你的要求吗?那这件事就不用再提了。”面色发黄、又高又瘦的克拉麦尔因为十分激动而咳嗽起来。印刷厂的铅尘早已牢固地侵入他的肺部,他的双颊时常现出病态的红晕。当克拉麦尔的呼吸平静下来时,保尔轻声而坚决地说:“你说的都对,不过我还是要转到布琼尼的骑兵队去。我去定了。”第二天晚上,在篝火旁边已经看不到保尔的影子。(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八章)21.(2分)本来思想进步,最终却因个人的选择没能走进革命队伍,而是走向与下面其他三人“迥异的旅途”,这个形象是谁?A.谢廖沙 B.达雅 C.丽达 D.冬妮亚22.(2分)两段选文均涉及到“选择”,请你仿照示例,分析保尔的选择及原因。鲁迅 保尔电影事件让鲁迅看到了国民精神的麻木落后,他决定弃医从文,选择了文学救国的道路。23.(2分)鲁迅和保尔“走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但也有人走了另外的路,请仿照右栏示例,对清国留学生“走的路”进行评价。清国留学生 瓦西里神父瓦西里神父心胸狭窄,没有同情心,最后成为一个反革命分子,参加暴动被捕。是他导致了保尔退学,让保尔遭受社会的苦难,这为保尔的成长做了铺垫。24.(2分)个人选择往往受自己内心和思想的影响,但有时也受人生导师引领,藤野先生对于鲁迅、朱赫来对于保尔来说就是人生导师,请选择一人谈谈他的影响。三、表达与交流(55分)25.(5分)在“跟着课文学写作”的语文专题读写活动中,请从下面两项任务中任选一项完成。任务一:本学期所学课文中,有很多人物身上闪现着人性的光芒,表现出崇高的品格。如邓稼先、闻一多、黄文秀、红军战士、志愿军战士、长妈妈等,请从以上或以往学过的课文中选择一个人物,用“人+事+品格”的格式,为课文人物图文卡写一段介绍文字。(80字左右)任务二:写好一个人物,不仅要抓住人物的特点,还要写出人物的内在精神,如《列夫·托尔斯泰》对托尔斯泰目光和眼睛的描写,如《说和做》对闻一多先生头发和书桌的描写。请你从班上选择一个熟悉的同学,写出其特点和精神。(80字左右)26.(50分)请从下面三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文章。任务一:面对选择,我们也许会犹豫,也许很坚定;也许会遗憾,也许很美好;也许会痛苦,也许很开心……请你以“难忘的选择”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性的文章。任务二:做出一次选择后,也许会在往后的日子叹息回顾,你有这样的经历吗?如果给你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你会如何选择?请将“这一次,我选择了__________”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性的文章。任务三:河流选择大海,白云选择蓝天,蜜蜂选择花蕊,蝴蝶选择芬芳,晨露选择草尖,流星选择夜空……请发挥联想和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要求:①请将选定或拟定的题目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2024-2025 学年度(下)七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本试卷共 8页,满分 120分,考试用时 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上交答题卡。一、积累与运用(20 分)小语和小颜设计了一个主题为“我的语文生活”的综合性活动,活动设三个任务,请你来参加。任务一:寻找“最美对联”。对联是最能体现中华民族审美原则的艺术形式之一。请完成 1-2题。1.(2分)“五一”期间,小语和爸爸去泉城济南玩了两天,他在后宰门街民居看到了课本插画上的对联,他考考你能否按古代张贴对联的方式正确地抄写在右图中。(上联:一湖碧水千秋画 下联:百眼清泉四季诗横批:泉甲天下)2.(8分)小颜发现古诗文中有很多句子都符合对联要求,请将她收集的句子补充完整。⑴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⑵____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⑶前不见古人,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⑷___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⑸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⑹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⑺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⑻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任务二:正眼看招牌。店铺的招牌是街市的“窗口”,招牌之上有人间烟火气。请完成 3-4题。3.(2分)小语看到一些店名或招牌,店名有错别字,招牌故意用谐音字替代本字,请你任选两个,找出其中错别字或被替换的字,将正确的字直接写在横线上。店名一:班斓锦绣(丝绸店) 店名二:愉色宛容(化妆店)招牌一:完美无夏(空调店招牌) 招牌二:无与轮比(汽配店招牌)⑴________ ⑵________4.(3分)小颜在十堰的大街上看到两个门店招牌名(见下图),觉得很有味道,请选择其中一个品一品,说说你的发现。招牌一 招牌二任务三:制作短视频。请参与“红色经典诵读”短视频制作,完成 5-6题。⑴是的,当年用自己的血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谁不记得井冈山上的翠竹呢?⑵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⑶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嗥。⑷如今,早就不再用竹钉当武器了,然而谁又能把它们忘怀呢?5.(2分)小语为上段文字设计了朗读重音,请选出重读效果不正确的一项A.第⑴句重读“谁”,可以读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的不怕牺牲、英勇无畏精神。B.第⑵重读句四个“用它”,不仅能读出翠竹的重要作用,还能读出节奏感。C.第⑶句重读“魂飞魄散”“鬼哭狼嗥”,可以读出竹钉阵的威力和对白匪的嘲讽。D.第⑷句重读“然而”,表示语义转换的提醒,可以读出井冈翠竹和革命生涯令人难忘。6.(3分)小颜是短视频主设计,想将第⑶句改编成拍摄脚本,请你设计三个镜头(或画面),分别配一个 12字以内的说明性字幕。二、阅读与鉴赏(45 分)古人读诗喜作批注。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条批注(7-8题)。观书这是一首哲理 诗。明·于谦书卷多情 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7.(2分)颔联描写诗人读书的情形,极言眼 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读书之多之快,表现了诗人_______的心 情,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还告诉人们读书要_______的道 理。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 春。注释:〔胸次〕心中。〔尘〕杂念 8.(2分)“别有春”意为“另有一番春色”,〔金鞍玉勒〕代指权贵。请将本诗中 表现“春色”的一联诗句抄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13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 A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乙】晋平公问( B )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①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其君乎?臣闻( C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③与昧行④乎?”平公曰:“善哉!”(西汉·刘向《说苑》)注释:〔安〕怎么。〔盲臣〕师旷是盲人,故自称“盲臣”。〔孰〕谁,哪个。〔昧行〕在黑暗中行走9.(4分)请根据提示解释加点字词。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何不炳.烛乎? 查阅词典(①明亮,显著。②显示,明白。③点燃。)蒙辞以.军中多 课内迁移(以.刀劈狼首)务见.往事耳 语境推断(联系上下文)恐已暮.矣 语境推断(联系上下文)10.(2分)将“乎”“于”“之”还原到文中 ABC处,请选择正确的一项A.乎、之、于 B.乎、于、之 C.之、乎、于 D.之、于、乎11.(2分)请为划线句断句(用“/”标示,限两处)。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12.(2分)请翻译下面句子。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13.(4分)两文都劝人读书求学,但劝说方式不同,请分别说说两者是如何劝说的。阅读下面三个材料,完成 14-16题。材料一当今社会,碎片化阅读、浅表化浏览等正成为普遍现象。在这样的风潮中,带着思考、感悟人生体验、感受情感魅力和思想力量的阅读,就变得难能可贵。过去是走30 里路去借一本想读的书,现在是上网 3分钟可以打开一座图书馆,极大便捷的同时,阅读的“饥饿感”减弱了,对书的渴求欲下降了,这就更需要我们思考,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勤读书、善读书。(阎晶明《最是书香能致远》节选)材料二⑴有句话叫轻煮岁月慢煮茶。春雨霏霏时,在家中闲坐,沏一壶清茶,再随手翻几页诗集,可能是人生中最惬意的事情了。据懂茶者分享,慢火煮出的茶,其香够浓,其味够醇。读书与喝茶有异曲同工之妙。⑵我读书有个习惯,看到好的文章就要多读几次,十遍八遍都不会觉得厌倦。反复阅读反复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 ⑶在阅读中一边思考一边感悟,留下的印象不但深刻,而且有助于自己消化、吸收书中的精华和养分。一篇好文章,反复阅读,无异于是在用心“煮书”。⑷做读书笔记是“煮书”的一个必要步骤。读书时,我随身准备了笔记本和笔,看到文章中的优美语句就立即摘录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用笔记下的东西,更不会轻易忘记。这个办法很管用,不仅提高了阅读效率,还对写作有很大帮助。⑸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告诉我们,书读多了,写起东西来方能得心应手。读书多了,就有了动笔的冲动。我将自己的生活写进日记里,或者写成一篇篇文章,坚持不断地给报刊投稿。慢慢地,我的作品被刊登出来。看到自己的文章散发着油墨的清香,我知道,这是“煮书”的犒劳与岁月的馈赠。⑹轻煮岁月慢“煮书”,任岁月的脚步在书香的氤氲里轻轻浅浅地悄然滑过,任自己的心灵在文字的浸润中获得慰藉与滋养。安静地打开一本书,我就能聆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与最真实的自己不期而遇。(赖加福《轻煮岁月慢"煮书"》)材料三⑴腹有诗书气自华,《曾国藩家书》也有言“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时下,我们提倡多读书,不只是改变自身的气质,让自己多几分大气、灵气、才气、儒雅之气,还能让我们的思维变得_____,心灵变得_____,精神变得_____,赋予我们无穷的力量。⑵“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古话,其背后的故事对今人也颇有教益。三国时期,东吴大将吕蒙没有读过书,孙权劝他多学习,他却以“多务难学”为借口推辞。孙权问他:“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的一番话触动了吕蒙,从此他刻苦读书。后来,学识渊博的鲁肃前去拜访吕蒙,吕蒙交谈中引经据典。鲁肃由此感叹,“非复吴下阿蒙”。今天,我们更应该把读书学习作为生存之道、成功之道,不断实现素质提升、能力扩容,积蓄奋楫远航的动力、搏击风浪的能量。⑶史载,三国时名士董遇“性质讷而好学”。有人对董遇说“没时间读书”,他说可以利用“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可见,如把“惟有读书高”挂在嘴上,却以“偏无闲暇时”作为借口,实在是个无理的悖论。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更需要我们发扬“挤”和“钻”的精神,利用好点滴时间,养成随时随地学习的习惯,方能积少成多,不断丰盈自己的生活。⑷陆游一生酷爱读书,他在《解嘲》诗中说:“我生学语即耽〔dān,沉迷〕书,万卷纵横眼欲枯。”读书读到“万卷纵横眼欲枯”的程度,足见读书之下苦功。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其过程又定是苦中有乐、苦中有获,尽享“柳暗花明”的意境与喜悦。今人读书也须懂得苦与乐的辩证法,拿出“攻书到底”的劲头,在勤学苦读中攀登知识的高峰,尽享收获的喜悦。⑸古人云:“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都要把阅读当作习惯来传承,当作境界来追求。寻一片净土,捧一册经典,静享“读书之乐乐无穷”的愉悦和充实。只道是:“书香如蝶,栖处皆是春天。”(向贤彪《腹有诗书气自华》,有修改)14.(2分)“崇高”“富有”“敏捷”三词是从材料三第⑴段抽取出来的,请将它们按顺序还原到文中的横线上。15.(3分)选出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材料一是为了说明网络技术的发展是碎片化阅读、浅表化浏览等成为普遍现象的原因。B.材料二介绍了“煮书”的三种形式:多读几遍、思考感悟和做读书笔记。C.材料三提出了“读书能提升个人的气质和能力,我们要勤学苦读”的观点。D.三则材料主题都是“读书”,材料二回答了“善读书”,材料三则回答了“勤读书”。16.(2分)请仿照左栏示例,根据材料三第⑷段写一段激励自己读书的话。材料二第⑸段 材料三第⑷段作者的文章得以发表,是因为阅读提高了写作能力,激发了写作兴趣,这真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啊!我要学习作者用心“煮书”。阅读下面文章,回答 17-20题海棠花下的誓言刘心武⑴那是 1955年的仲春,我快满 13岁了。我爱书,爱读文学书,我父母舍得给我钱,任我到书店挑选喜欢的书。⑵推开我家厅堂西窗,西府海棠的枝条便会弹进窗内。西窗外的院落,是那个四合院里最美丽的部分,穿过前院的垂花门,进入那里面,四棵树龄很长的西府海棠均匀地分布在院中。我家的家门不在海棠院,但推窗可赏春日海棠花、秋日海棠果,我经常会推窗,而窗外也就经常会响起不像银铃而像编磬般的笑声,随着那笑声,她便会出现在窗外,直奔到窗内的我跟前。⑶她比我略高,脸圆圆的,粗眉大眼,头发很浓很黑,刘海厚厚的,两根粗大的辫子,垂在肩下。⑷我们同是初一的学生。她爱看课外书,她家也挺富裕,但她父母不支持她买书,所以,她就来跟我借书。我一听到她的笑声,不等她来到窗外,就赶紧去把一抽屉的书,抱至窗前,让她挑选。⑸记忆中最深刻的一次,是我让她随意从抽屉里挑选,那抽屉,大约能放二十本书,五本一摞。那时候,我自己从书店买回的大多是儿童文学类的书,其中数本是民间故事集,有的她此前也借去看毕归还。那一次,她翻动后,一眼相中了我刚买来不久的《绿野仙踪》,她就拿起来要借,我有点不舍,她就说:有五个海棠花瓣落封皮,你就一定借我!果然一阵小风,岂止五瓣,她笑了,我也笑了……⑹她借走的那本《绿野仙踪》,是美国作家弗兰克·鲍姆写的童话。过些天,她来还书,窗外的海棠树已然是绿叶成荫子满枝了,我问她:好看吗?她红喷喷的脸颊上,笑靥如花:哎呀,真过瘾!你还有这样的书吗?我又把一本苏联儿童文学作家盖达尔的《鼓手的命运》借给她了。⑺那时候我阅读的书源,主要是三个。一个是我自己到书店去买来的。一个就是我偶然发现,父亲的枕头底下会有书,而且不时更换,多是他从隆福寺街一家叫修绠堂买来的旧书,且多是线装的,便于临睡前翻阅。 ⑻我当时的第三个书源,来自我小哥刘心化,小哥以调干身份保送到北京大学,进入由苏俄文学翻译研究巨擘曹靖华担任系主任的俄罗斯语言文学系。小哥那时每周六晚上回到城里家中,总要带来他学习进程中必读的一些俄语书和中译本,他周一一早回校,总会留下数本在家中,我就拿来翻阅。那几年里,我读小哥带回家的苏俄文学中译本很多,比如冈察洛夫的长篇小说《奥勃洛摩夫》那印数很少的中译本,我就通读过。小哥对我的影响超过父母,我头一篇文章的发表,他是背后推手。⑼记得又是海棠花开时节,又响起编磬般的笑声,粗辫子姑娘又来到我家窗前,脸庞更加红喷喷,又借书,却多了新议论:你这么喜欢书,什么时候,你自己也写一本印出来,搁在书店里卖,我就不借了,我去买!随她话音,海棠花瓣纷纷飘下。我跟她发誓:一定的!我读来读去,到头来自己也要写,新华书店里会摆出我的书卖,那时候你别去买我的书,我会送你,出一本送你一本!⑽少年的梦已随云而散。那四合院里的海棠树,应该还在年年开花,岁岁结果,应还记得我窗前的誓言吧。 (原载于《北京青年报》,有修改)17.(3分)阅读全文,请用结构图简要梳理文章的脉络,在空白处完成内容概括。交代时间 -- -- 三个书源 -- -- 怀念誓言18.(3分)写人要抓住细节。请分析对本文细节描写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本文细节描写很“细”,如第⑷段“我”提前抱书到窗前,细腻地点出她习惯在窗前借书,也突出了她借书次数之多。B.本文细节描写很典型,如第⑸段详写她借《绿野仙踪》的情形,以小女孩借书时耍的小心机突出了她对这本书的喜爱。C.本文细节描写很生动,第⑵段和第⑼段两次用“编磬”描写笑声,生动地表现了她的笑声特点,这是“我”写本文回忆她的原因。D.本文细节描写内涵丰富,如文中“红喷喷”的脸既是外貌特征描写,还能表现人物内心,暗示她借书的急切心理。19.(3分)本文作者刘心武是当代著名作家,请结合本文分析他在文学上取得成功的原因。(写三条)20.(3分)本文标题是“海棠花下的誓言”,文章也有大量内容呼应标题,请分析文中大量描写海棠花的作用。阅读下面两部名著节选,结合选文或整本书的内容,完成第 21-24题。名著导读:我们曾学过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走了人迹更少的一条,/因此决定了我迥异的旅途。这首诗告诉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上,我们往往面临着选择,但一旦作出选择,哪怕这条路再艰辛,我们也要奋勇前行。带着这首诗阅读下面名著选段,你会有不一样的体验。《朝花夕拾》选段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选自《藤野先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段第二天,保尔侦察回来,把马拴在树上,用手招呼刚刚喝完茶的克拉麦尔到他的身边,对他说:“指导员,你听我说,我想换个地方,转到骑兵第一军去,你看怎么样?他们肯定就要大干一场。我看他们这么多人聚在一起,绝不会是闹着玩的。而我们呢,好像要永远待在这儿似的。” 克拉麦尔惊异地看了看他,然后说:“什么叫换个地方?你把红军看成什么了——是电影院吗?这像什么话?要是我们大伙儿都自作主张,从一个部队跑到另一个部队,那可就热闹了。”“在哪儿打战不都一样吗?”保尔打断他的话,“可以在这儿,也可以上那儿嘛。我又不是临阵脱逃。” 可是克拉麦尔断然反对:“不行,你把纪律看成了什么?保尔,你什么都好,就是有点儿无政府主义。你要怎样就非得怎样不可。但是我们的党和共青团是建立在铁的纪律上面的。党高于一切。因此,每个同志不是想到哪儿去就到哪儿去,而是什么地方需要他,就到什么地方去。普兹列夫斯基不是也拒绝了你的要求吗?那这件事就不用再提了。”面色发黄、又高又瘦的克拉麦尔因为十分激动而咳嗽起来。印刷厂的铅尘早已牢固地侵入他的肺部,他的双颊时常现出病态的红晕。当克拉麦尔的呼吸平静下来时,保尔轻声而坚决地说:“你说的都对,不过我还是要转到布琼尼的骑兵队去。我去定了。” 第二天晚上,在篝火旁边已经看不到保尔的影子。(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八章)21.(2分)本来思想进步,最终却因个人的选择没能走进革命队伍,而是走向与下面其他三人“迥异的旅途”,这个形象是谁?A.谢廖沙 B.达雅 C.丽达 D.冬妮亚22.(2分)两段选文均涉及到“选择”,请你仿照示例,分析保尔的选择及原因。鲁迅 保尔电影事件让鲁迅看到了国民精神的麻木落后,他决定弃医从文,选择了文学救国的道路。23.(2分)鲁迅和保尔“走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但也有人走了另外的路,请仿照右栏示例,对清国留学生“走的路”进行评价。清国留学生 瓦西里神父瓦西里神父心胸狭窄,没有同情心,最后成为一个反革命分子,参加暴动被捕。是他导致了保尔退学,让保尔遭受社会的苦难,这为保尔的成长做了铺垫。24.(2分)个人选择往往受自己内心和思想的影响,但有时也受人生导师引领,藤野先生对于鲁迅、朱赫来对于保尔来说就是人生导师,请选择一人谈谈他的影响。三、表达与交流(55 分)25.(5分)在“跟着课文学写作”的语文专题读写活动中,请从下面两项任务中任选一...项.完成。任务一:本学期所学课文中,有很多人物身上闪现着人性的光芒,表现出崇高的品格。如邓稼先、闻一多、黄文秀、红军战士、志愿军战士、长妈妈等,请从以上或以往学过的课文中选择一个人物,用“人+事+品格”的格式,为课文人物图文卡写一段介绍文字。(80字左右)任务二:写好一个人物,不仅要抓住人物的特点,还要写出人物的内在精神,如《列夫·托尔斯泰》对托尔斯泰目光和眼睛的描写,如《说和做》对闻一多先生头发和书桌的描写。请你从班上选择一个熟悉的同学,写出其特点和精神。(80 字左右)26.(50分)请从下面三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文章。任务一:面对选择,我们也许会犹豫,也许很坚定;也许会遗憾,也许很美好;也许会痛苦,也许很开心……请你以“难忘的选择”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性的文章。任务二:做出一次选择后,也许会在往后的日子叹息回顾,你有这样的经历吗?如果给你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你会如何选择?请将“这一次,我选择了__________”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性的文章。任务三:河流选择大海,白云选择蓝天,蜜蜂选择花蕊,蝴蝶选择芬芳,晨露选择草尖,流星选择夜空……请发挥联想和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要求:①请将选定或拟定的题目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②不少于 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2024-2025学年(下)七年级期末检测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积累与运用(20分)1.(2分)横幅(从右至左):泉甲天下。右边:一湖碧水千秋画 左边:百眼清泉四季诗(抄写正确给1分,抄写正确给1分。每错1字扣0.5分,错字扣完1分为止。)2.(8分)⑴海日生残夜 ⑵非淡泊无以明志 ⑶后不见来者 ⑷造化钟神秀⑸山重水复疑无路 ⑹青草池塘处处蛙 ⑺谈笑有鸿儒 ⑻濯清涟而不妖(每错1字扣0.5分,每小题错字扣完1分为止。)3.(2分)斑 婉 瑕 伦 (任写两字,每字1分)4.(3分)示例一:“三人行购书中心”化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暗含这里有值得学习的人的意思(回答“到这里来能互相学习”或“好朋友相约一起来学习”亦可)。(指明出处得1分,能指出暗含意思得2分。)示例二:“鱼你在一起”既点名了核心菜品是用鱼做的菜(1分),又用“鱼”字谐音“与”,强调了家庭、朋友聚餐的温馨情调和情感氛围(2分)。5.(2分)A6.(3分)镜头一:黄洋界(或八面山)的竹林镜头二:竹子摆成的竹钉阵镜头三: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或被竹钉阵杀伤的丑态)(所写的说明字幕能从第三句找到依据即可。)二、阅读与鉴赏(45分)7.(2分)热衷读书(如饥似渴、读书急切) 专心(或刻苦)8.(2分)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9.(4分)点燃(或③) 用 了解(知道、明白) 晚10.(2分)B11.(2分)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参考前文断句,以保持句式的一致性。断对一处得1分,多断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12.(2分)年少时候好学,如同日出时的阳光。(意思相近,表达通顺即可。)13.(4分)甲文劝说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孙权虽然是君主,却不是命令吕蒙学习而是劝学,更容易让听者接受意见。二是先阐述学习的重要性,然后降低对吕蒙的要求,更让人容易接受。三是以自己为例,让吕蒙没有托辞,再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劝说有技巧。(以上三点任答一点即可给2分)乙文通过比喻强调了人生的三个不同时期的学习的特点(或重要性),告诫人生学无止境(或任何时候都应该努力学习)。(指出比喻给1分,阐述道理给1分)示例:孙权以自己为例,现身说法(1分),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让吕蒙无法推辞,达到了劝说的目的(1分)。师旷将人生三个阶段的学习比作“日出之阳”“日中之光”“炳烛之明”(1分),阐明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1分)。〔参考译文〕晋平公问师旷:“我今年七十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晚吧!”师旷说:“为什么不在晚上点燃火烛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盲眼的臣子怎么敢戏弄他的君王啊!我听说:‘年少时候好学,如同日出时的阳光;壮年时候好学,如同太阳正午时的阳光;年老时候好学,如同点亮火烛时照明的光亮。’点燃火烛照明,和在黑暗中行走哪个更好呢?”晋平公感叹:“说得好啊!”14.(2分)敏捷 崇高 富有(对一词给1分,对三词给2分,重复填词整题不给分)15.(3分)A(材料一提倡深度阅读,不是分析碎片化阅读、浅表化浏览形成原因。)16.(2分)阅读的过程苦中有乐、苦中有获,我要以陆游“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的苦读要求自己,在勤学苦读后尽享收获的喜悦。(有引用给1分,有感悟给1分)17.(3分)借书情形 鼓励写书(对一空给2分,对两空给3分)18.(3分)C(她的笑声不是“我”写本文的主要原因)19.(3分) 父母支持、“我”爱读书、小哥的影响、她的鼓励、“我”的誓言。(任写一点给1分)20.(3分)以海棠花的描写交代了季节(或描写了环境);还以海棠花开的氛围含蓄地赞美了少年友谊的纯洁和美好。(写一点2分,两点给3分)21.(2分)D22.(2分)保尔觉得在骑兵侦察队不能施展抱负(1分),就他离开了侦察队加入了骑兵第一军,成为了一个勇敢的战士(1分)。(写对原因1分,选择1分)23.(2分)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追求享乐,他们盘辫子、学跳舞、赏樱花,鲁迅不愿意与他们同流(或给予了辛辣的嘲讽与批判)(1分),为鲁迅前往仙台学医见到藤野先生铺垫(1分)。24.(2分)示例1:藤野先生是一个治学严谨、认真负责、没有民族偏见的日本学者形象(1分),这对鲁迅后期文学创作影响很大,他的不懈写作和对国民性的深刻批判都受到藤野先生的影响(1分)。示例2:朱赫来不仅传授电工技能,还用朴素语言向保尔讲授革命的道理(1分),在他的影响下,保尔具有了革命信仰,逐渐形成了钢铁般的意志,成为了 。(答出藤野先生、朱赫来是一个怎样的人给1分,答出给鲁迅、保尔的影响给1分)三、表达与交流(55分)25.(5分)任务一:写清事给2分,写清品格给2分,语言流畅给1分。不写不给分。任务二:写清特点给2分,写出内在精神给2分,语言流畅给1分。不写不给分。26.(50分)总体原则:依标评价——文从字顺,坚持课标依据。学生视角——年龄特征,尊重思维发展。分档赋分——样作参照,淡化细节要求。补充说明1.2024年全市中考作文阅卷提出四个“视角”:课标视角、学生视角、考场视角、样卷视角。2.提出了两个指标:满分率2‰,一类卷15%。3.字数要求:350字以上不足600字,每少50字扣3分。350字以下直接列入五类文。(400字,给25分;300字,给20分;200字,给15分;100字,给10分。)4.跑题作文不超过30分,语言好可以调整为30-35分。5.抄袭作文:60%-80%,20-25分;80%以上,不超过15分。定位抄袭一定要与原文对照。6.书写美观,正常打分后,可加1-3分。对四个视角的说明课标视角:文从字顺。具体表现:基本切题、中心明确、内容比较具体。学生视角:不要以语文教师专业的理想标准评价学生的作文和存在的不足。应该将考试作文在学生中进行层次类别的区分。考场视角:考场特定场合写出的文章,要允许作文有瑕疵。样卷视角:选择一定数目样卷,按类赋分。其他教师阅卷时,先对作文进行画像,看像哪一类的作文,然后按此类作文赋分,而不是通过找问题进行扣分。1.先定等次再打分。三类卷:成文成篇,中心基本明确。35-39,基准分37分。二类卷:中心明确,内容具体,语言准确、流畅。40-44,基准分42分。一类卷: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情感真挚,语言或写法有特色、有创新。45-50,基准分47分。2.语言、内容、结构,作文评价的三个基本要求。若三项全满足所属类别,可打同等次最高分;两项满足,可打基准分;一项满足,打同等最低分。任务一、任务二作文评分标准等次 维度 主题 内容 结构 语言一类文 45分﹣50分 表达意图明确,主题较为深刻或新颖。 内容具体充实,选材新颖,树与人关联性强;突出个性化体验,给人以启示。 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叙事性强,细节典型生动;结构完整、严谨。 语言流畅生动;表达方式丰富准确;表达效果好;叙述手法恰当。二类文 39分--44分 表达意图明确。 内容具体充实,选材恰当;树与人关联性强;有个性化体验。 条理较为清楚, 有详略之分:叙 述为主,有细节:结构较为完整,思路清晰。 语言连贯通顺;表达方式恰当;表达效果较好;叙述手法较为恰当。三类文 30分-38分 表达意图基本明确。 内容较为具体充实;选材基本符合要求;树与人有关联性。 条理基本清楚,叙述为主;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表意基本清楚;语病少。四类文 29分以下 表达意图不明确。 内容不完全合乎情理且不具体;树与人基本无关联性。 调理不明显,结构不完整,思路不清晰。 语言表意不明确,语病较多。任务三:参照任务一、任务二的标准,斟酌给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湖北省十堰市城区2024-2025学年度(下)七年级期末检测语文试卷.docx 湖北省十堰市城区2024-2025学年度(下)七年级期末检测语文试卷.pdf 答案湖北省十堰市城区2024-2025学年度(下)七年级期末检测语文.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