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历史期末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12 BBCAC CCBAD AD二、非选择题:13.(1)第一种:印刷术;第二种:指南针;第三种:火药;(每种发明各1分,共3分)(1)①隋唐文化为这一时期的科技文化发展奠定基础;②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元朝实现了大统一,使社会出现相对安定局面;③当时社会经济繁荣,城市繁荣,为科技文化成就奠定了物质基础;④对外贸易兴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等等(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共6分)14.(1)目的:弘扬国威,提高明朝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威望。(2分)(2)问题:东南沿海遭遇倭患侵犯;人物:戚继光。(问题2分,人物1分,共3分)(3)变化:从明朝初期主动对外交流到中期开始遭受外族侵犯。(意思接近即可,2分)15.(1)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2分)(2)军机处这一特殊机构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强化了君主专制。(4分)(3)明朝:八股取士;清朝:大兴文字狱。(分别每点2分,共4分)16.评分标准:(共10分)标题 论述标题准确(2分) 7—8分 观点明确,有新意或有思想深度,紧扣自己的观点并运用历史史实加以论述,能够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5—6分 观点明确,能够围绕观点运用相关史实进行论述,但不够充分或不够典型,基本做到史论结合,条理基本清晰。3—4分 观点明确,有论述或说明,但材料不充分,或史论结合不充分。1—2分 没有凝练出观点,观点、论述与材料无关。空白卷0分示例:观点:唐朝采用多种措施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论述:回纥是居住在漠北的游牧部落。唐玄宗时,回纥首领骨力裴罗统一漠北,建立回纥汗国,成为大漠南北最强大的势力。他接受唐玄宗的册封,号怀仁可汗。靺鞨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其中一个分支粟末靺鞨于7世纪基本统一各部,建立政权。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以渤海为号。隋唐时期,云南苍山洱海一带分布着六个部落,称为六诏,其中最南部的部落统一了其他五诏,南诏政权建立,唐玄宗册封其首领皮逻阁为云南王。同时,唐朝还采取了和亲、会盟等方式进行民族交往。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两次向唐朝皇家求婚,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嫁与吐蕃赞普等。综上所述,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使用和亲、册封、设置机构等多种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2025 年春季期末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昙花,又称“月下美人”,花语是“刹那间的魅力,一瞬间的永恒”,寓意短暂的美好。在我 国古代,可以用“昙花一现,千载芬芳”形容的朝代是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2.贞观五年,礼部官员拟定在二月为皇太子行冠礼,增加礼仪队的规模。唐太宗则以“恐妨农 事”,不可劳民为由,将日期改为了十月。这反映出唐太宗A.大力发展科举 B.重视农业生产C.鼓励海外贸易 D.裁撤冗官冗员3.在封建时代,像李世民和李隆基那样主动限制皇权,发挥相权的人可以说是绝无仅有。正 是唐玄宗的放权,开元期间才出现了姚崇、宋璟、张九龄这样的千古名相,国家用人得 当。以上内容体现了“开元盛世”的具体表现是A.经济发展 B.军事强盛 C.政治清明 D.民族交融4. 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提到:“玄宗本人的变化,是当时社会危机难以克服的主要原因。开元 初,他注意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天宝时则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唐玄宗的变化导致了A.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B.开元盛世,唐朝走向鼎盛C.对外开放包容,万国来朝 D.文成公主入藏,民族关系和睦5.从图片、文物、遗迹等史料中获取历史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下列图片可以用于研 究唐朝《弘法大师行状绘词》(局部) 玄奘(600—664)西行求法(邮票) 东罗马帝国金币A.宗教文化的发展 B.民族交往的频繁C.中外文化的交往 D.绘画艺术的进步6.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是某校学生用列表法梳 理知识时制作的表格,表中填写的民族政权按序号顺序应该是民族政权 主要活动① 10 世纪初建立政权,定都上京,创立文字② 定都兴庆府,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发展农牧经济③ 与南宋长期对峙,用本民族语言翻译儒家经典④ 完成全国统一,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A.辽、金、西夏、元 B.北宋、西夏、金、元C.辽、西夏、金、元 D.北宋、西夏、金、蒙古7.下面两则材料共同体现出南宋材料一:绍兴和议后,宋高宗打压主战将领,每年除纳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 万匹外,送给金统治者的礼物也“以巨万计”。材料二:宋朝失去淮河以北的土地之后,迁都临安,不思收复失地,贪图享乐,将与金议和奉为国策。A.重文轻武 B.地大物博 C.偏安一隅 D.重农抑商8.成吉思汗于 1206 年统一蒙古草原,建号“大蒙古国”。1271 年,忽必烈采用《易经》“大哉 乾元”彖辞,改国号为“大元”,寄托美好寓意的同时,更是为了传承汉唐正统。据此可知, 忽必烈意在A.实行民族平等政策 B.强化国家认同C.加强边疆地区管辖 D.促进文化发展9.到了宋代,城市商业活动不再局限在官方设立的市内进行,而是随时随地都可进行。孟元 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由此可知,宋代 A.经商突破了时空限制 B.纸币的出现促进了商业繁荣 C.商业侵占了城市的空间 D.政府不再限制商业的发展10.元朝建立后,海路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当时中国商船的 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宋代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 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朝时超过 140 个。这反映宋元时期A.产品行销世界 B.经济重心南移C.边界贸易兴旺 D.海外贸易发达11.“明代中期,土地高度集中,大地主隐匿赋税……这就严重影响了政府财政收入。而统治阶 级贪污腐化……以及巨额的宗藩禄米和军饷开支,使财政支出急剧增加,入不敷出,财 政危机逐渐加深。”材料描述的是张居正改革的A.背景 B.措施 C.目的 D.影响12. 绘制知识结构图是一种常见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率。某学生构建了清廷政府对某一地区管辖的知识结构图。其中知识结构图“ ”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A.新疆 B.台湾 C.澳门 D.西藏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36 分。13.【宋元时期的科技发展】(9 分)材料一 : “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 在知识传播的文献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并由此又引起难以数计 化的来变:竟至任何教派、任何帝国、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影响都无过于这些机械性的发现了。”——英国哲学家 弗兰西斯·培根材料二: 宋元时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达到极盛,即使与同时代的世界其他地区相比, 中国也居于领先地位。这一时期的科技,是在隋唐基础上的延续,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 长期分裂割据和混战的局面,那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 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这些因素的结合,使宋元科技文化突飞猛进。——改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等(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英国哲学家培根认为的改变世界的三种发明分别是 什么。(3 分)(2)根据材料二并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6 分)14.【明朝的对外关系】(7 分)材料一 : 成祖……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1405 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 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jī,携带)。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 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清】张廷玉等《明史·郑和传》材料二 : 明朝中期,随着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特别是由于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所到之处,他们 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倭患”。——《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2 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朝中期海防出现的问题,并举出在解决这一问题中作出伟大贡 献的人物。(3 分)(3)综上所述,明代的对外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2 分)15.【明清时期的君主专制】(10 分)材料一 : 太祖为吴王时本如元制置中书省,以左右相国为之长,先尚右,后尚左。洪 武元年(1368)改为左右丞相,或居内辅政,或统军征伐。其居内负行政责任者先后有李善 长、汪广洋、胡惟庸三人,权力甚大。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诛胡惟庸后,“革去中书省,升六部”。——摘编自严耕望《中国政治制度史纲》材料二 : 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臣充之。凡军国重务不由内阁票发者, 皆交议政大臣会议……雍正时设立军机处,议政之权遂微,……乾隆五十七年(1792),纯皇帝(乾隆帝)特旨裁之。 ——摘编自[清]爱新觉罗 昭《啸亭杂录》(1)材料一反映朱元璋为强化皇权,在中央采取了什么措施?(2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军机处的设立有何影响?(4 分)(3)明清时期为加强君主专制分别在思想文化领域又采取了什么政策?(4 分)16.【唐朝的民族交往与交融】(10 分)请从下面图示中选择几例史实,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 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答案.docx 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