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试卷类型:A经开区2024一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生学业水平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4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A或B)。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4分)》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道试题,每题2分,计24分。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后来成为我国历代封建王朝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下列俗语或诗词中,与科举制有关的是①“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②“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③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④“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据此可知,下列生产工具的出现说明楼车翻车曲辕犁秧马A.治金技术发达B.灌溉工具改进C.农业技术进步D.国家统一发展3.唐朝时期,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民族融合发展B,社会风气开放C.对外交往频繁D.文学艺术发展4.唐朝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在众多唐代诗人中,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被称为“诗圣”的是A,杜甫B.白居易C.李白D.苏轼5.考古发现,我国新疆、宁夏、陕西、河北、湖北、广东等地的唐代墓葬均出土过波斯银币、阿拉伯和东罗马金币。这反映出唐代七年级历史第1页(共4页)蠡巴金A,民族政策比较开明B.社会风气相当开放C.丝绸之路正式开通D.中外经济贸易繁荣6.他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还因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该材料反映的史事是A,鉴真东渡B,玄类西行C.进唐使访华D.大食人来华7.这一时期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开国君主都是武将,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南方政局相对稳定。该材料描述的历史时期是A.五代十国时期B.金与南宋对峙C.辽和北宋并立D.蒙古族的兴起8.陆游在《书愤》中写道:“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里的“大散关”至准水是某一时期两个政权的分界线,这两个政权是A.北宋与西夏B,北宋与辽C.南宋与金D.南宋与辽9,土地和赋税问题是农民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导致封建王朝末期农民起义不断的重要因素之一。下列农民起义中,打出了“均田免赋”口号的是A.大泽乡起义B,黄巾起义C,黄巢起义D.李自成起义10.中国历代农书频多,一般却轻视手工业,少有全面记载手工业技术的著作。而某部著作不仅首述农事,随后又以更多的篇幅记述手工业,这与明末启蒙思潮中出现的“工商皆本”的先进思想相符合。据此判断,这部著作是A.《齐民要术》B.《农政全书》C.《天工开物》D.《本草纲目》11.据统计,明代通俗小说“三言二拍"近两百篇作品中,以市民为主人公或涉及市民的作品约七十篇,这在此前的文学作品中是罕见的。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明代小说创作的鼎盛B.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C.明代八股取士的推行D.明代文化氛围的宽松12.学者何炳棣认为玉米、番薯等美洲农作物传入中国,并推广种植以及在饮食生活中的利用,造成了“中国粮食生产的第二次革命”。这些农作物传入中国的时间是A.明清时期B,宋元时期C.隋唐时期D.秦汉时期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6分)二、非选择题(共3道试题,计36分)13.(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A元朝形势图图B郑和下西洋路线图七年级历史第2页(共4页)蠡巴任经开区2024一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生学业水平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道试题,每题2分,计24分。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5 DCBAD 6~10AACDC 11~12BA二、非选择题(共3道试题,计36分)13.(11分)(1)大都行省制度七7非洲东海岸(每空1分,共4分)(2)取胜原因:①招募勇士,严格训练军队。②利用南方水多等特点,因地形创鸳鸯阵法。③军纪严明,士兵作战勇猛。④正义的反侵略战争。(任容两点即可,2分)(3)政策:闭关锁国。(1分)评价:利: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弊:清朝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意思相近,从利弊两方面评价即可,2分)启示:要坚持对外开放;国家之间应积极交流互鉴。(言之有理即可,2分)14.(13分)(1)原因: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北人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2分)时期:南宋。(1分)(2)现象:图片反映了宋代造船技术发达;文字材料反映了指南针在航海中的应用。(2分)原因:指南针的应用与造船业发达提供了技术条件;经济重心南移与农业手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航海经验的积累;南宋地处东南沿海,地理位置便利。(任答两点即可,2分)(3)表现:商业资本活跃,会馆、商帮出现,出现工商业市镇。(任答两点即可,2分)商帮:晋商、微商。(2分)(4)原因:政府的政策支持;生产工具的进步;对外经济交流;人民的努力。(言之有理即可,2分)15.(12分)(1)方面:民族交往与交融。(2分)事件:文成公主入藏(或金城公主入燕)。(1分)影响: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唐蕃的友好关系。(2分)(2)史实: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贲管箍澎湖和琉球;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在西藏设立宜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宜政院直接统辖;在北部设立岭北、辽阳行省。(任答两点即可,2分)(3)贡献:①确立我国版图的基本轮廓。②平定噶尔丹叛乱,守住新噩;完成统一台湾大业。③取得独立自主外交的胜利,为巩固东北边疆作出贡献。(3分)(4)新问题:内部民族分裂势力与外国侵略势力的双重威胁。(2分)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西安市经开区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生学业水平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试卷及答案 经开七年级历史期末答案(1).pdf 西安市经开区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生学业水平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试卷及答案 西安市经开区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生学业水平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