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新高考模拟试卷(二)地 理 试 卷本试卷共8页,1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3年辽宁省与吉林省结束了持续十余年的人口净流出局面,实现人口净流入,即人口回流。下表为2022年和2023年辽宁省和吉林省人口迁移情况统计表。据此完成1-2题。省份 2022年 2023年人口净流出(万人) 人口净流入(万人)辽宁 11 8.6吉林 18.07 4.341.2023年,辽宁、吉林两省开始实现人口净流入,主要原因有( )①经济转型发展向好②基础设施逐渐完善③人口总数不断增长④冰雪和避暑经济的火热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2.为吸引人口回流,东北地区可以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A.扩大城市规模,提高环境承载力 B.培育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C.全面落实住房、医疗等公共服务平等化 D.大力发展能源工业,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学家索洛认为,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次发达地区形成资本洼地,投资收益大于发达地区,会推动次发达地区的人均GDP增速快于发达地区。下表为长三角沪苏浙皖四省(市)部分年份人均GDP变化。据此完成3-5题。年份 人均GDP(万元)① ② ③ ④ 四地均值2010 7.33 2.1 5.0 5.2 4.92013 9.01 3.2 6.8 7.5 6.62016 11.3 3.9 8.4 9.5 8.32019 15.7 5.8 10.8 12.3 11.22022 18.0 7.4 11.8 14.4 12.93.当长三角地区次发达地区的收益大于发达地区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区域交通、信息往来减少 B.区域一体化加强C.地方产业体系趋于独立 D.生产要素流动减弱4.图中②代表省份为( )A.上海 B.江苏 C.浙江 D.安徽5.关于图中四省市的经济发展,表述正确的是( )A.①地产业转出,人均GDP数量降低 B.②地为资本洼地,人均GDP增速较快C.③地资本净转出,人均GDP增速变缓 D.④地投资收益高,人均GDP增速加快粮食虚拟耕地是指粮食生产过程中占用的耕地资源。研究表明,我国粮食虚拟耕地资源流动在空间上呈现出“北耕南运”趋势,由于生产相同数量粮食时,粮食输出地实际占用的耕地多于粮食输入地,造成耕地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根据虚拟耕地资源流动量的正负值确定区域农业生态补偿支付、受偿的区域,下图示意全国及区域粮食贸易中虚拟耕地资源流动趋势。据此完成6-8题。6.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虚拟耕地资源净进口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①城镇化进程快,耕地占用面积大②人口数量多,农产品需求量大③耕地资源退化严重,粮食产量低④退耕还湿力度大,耕地资源大幅减少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7.中国农业生态补偿支付、受偿区域耕地资源的主要特点是( )A.地广人稀,人均占有率高 B.耕地过度利用,撂荒现象严重C.土壤肥沃,耕地产出率高 D.耕地分布分散,机械化水平低8.“北耕南运”会降低耕地资源利用效率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资源分布不均 B.机械化水平的区域差异C.人口分布的空间差异 D.水热条件分布不均某摄影师分别于3月25日、4月19日、5月10日的同一时间在同一地点向相同方向拍摄太阳,并画了示意图,如图所示。春分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0°。据此完成9-11题。9.该摄影师面朝( )A.东南 B.西北 C.西南 D.东北10.第三次拍摄时,太阳可能会朝图中哪个方向运行( )A.① B.② C.③ D.④11.该摄影师三次拍摄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地昼短夜长,昼在变短 B.地球公转速度在加快C.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大 D.日落时间不断提前无定河流域是黄河中游典型的风水复合侵蚀区。风向与河道夹角不同,引起风水交互作用的方式和强度也不同,进而影响河岸沙丘的形成与发育。流动沙丘也具有明显的两面性,一方面造成风沙灾害,另一方面能蓄调水分。下左图为无定河流域图,下右图为无定河流域不同方位起风沙频率图,据此完成12-13题。12.无定河岸多沙丘分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地转偏向力导致北岸较南岸沙丘面积较小B.盛行风向使得北岸较南岸沙丘面积较大C.北岸地势平坦,受风力影响小,沙丘面积较小D.南岸植被覆盖较差,导致南岸沙丘面积较大13.近年来,无定河岸流动沙丘减少,可能会导致( )A.河流含沙量增加 B.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C.河流流域面积扩大 D.河流自净能力明显提升地层产状是指地层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一般由倾角、走向和倾向构成。图为某地水平方向地质构造图,图中字母代表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地层产状中长线表示地层走向,短线表示地层倾斜方向。据此完成14-16题。14.该区域内力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A.岩浆入侵—挤压褶皱—变质作用—岩层断裂B.变质作用—岩层断裂—岩浆入侵—挤压褶皱C.挤压褶皱—岩浆入侵—变质作用—岩层断裂D.挤压褶皱—岩层断裂—岩浆入侵—变质作用15.该区域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O-C-P-K B.P-C-O-K C.K-O-C-P D.O-C-K-P16.推断图中断层西南、东北两侧地层的位移方向和该水平构造面上、下花岗岩体的宽窄变化( )A.断层东北侧地层相对抬升,水平构造面上部花岗岩体窄B.断层东北侧地层相对下降,水平构造面下部花岗岩体宽C.断层西南侧地层相对抬升,水平构造面上部花岗岩体宽D.断层西南侧地层相对下降,水平构造面下部花岗岩体窄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3道题,共52分。17.(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被誉为“中华灵芝第一乡”的龙泉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区市,森林覆盖率高达84.4%,被誉为“中国生态第一市”。龙泉灵芝采用椴木种植,已有千年历史。2017年至今,发明了高科技工厂化生产技术,该技术可以解决灵芝连作障碍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近年来,该地从栽培、加工、销售、品牌推广等方面入手,提出“做优一产、做精二产、做特三产”的产业发展思路,以“小灵芝”撬动“大发展”。下图为林下椴木种植法和灵芝工厂化生产技术示意图。分析当地灵芝种植能够延续千年的原因。(6分)分析工厂化生产技术对灵芝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6分)根据当地的产业发展思路提出合理建议。(6分)18.(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灵渠位于广西桂林市兴安县境内,凿于秦代,通过修建2.24米高的“人”字形水坝将湘江上游来水三七分流,即三分水向南流入漓江,七分水向北汇入湘江,形成南渠和北渠两条相互连通的水道沟通长江与珠江水系。灵渠所在区域为岩溶区,以碳酸盐岩地层为主,含泥灰岩、泥岩或碎屑岩夹层,区域中央为峰林平原。研究表明,该峰林平原是由峰丛洼地在地壳运动相对稳定时期演化发展而成,其形成与区域岩性、水位变化所导致的流水作用等因素有关。下左图为灵渠及其附近水系图,下右图为岩溶区横剖面水位示意图。分析开凿灵渠的有利条件。(6分)人字坝与南渠的修建已将湘江与漓江沟通起来,试说明开凿北渠的原因。(4分)分析岩溶区中央由峰丛洼地到峰林平原的演变过程(8分)19.(1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巴拿马位于中美地峡,境内多山地。巴拿马运河是由若干组水闸和加通湖(巴拿马饮用水源地)构成的一条水闸式运河,通过在运河上修建若干水闸,船只通过时抬高或降低水平面,通航一次需将20万m 淡水排入海洋中。自2023年初以来,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巴拿马运河管理局多次调整通航船只数量,2023年8月数量下降至32艘,11月减少到25艘,如果持续干旱,预计2024年2月起将减少到18艘。2023年10月份船舶等待通航的时间为5天到6天。图1示意巴拿马运河区域,图2示意水闸式运河通航原理。图1 巴拿马运河区域图图2 水闸式运河通航原理在图1中绘制船只进出巴拿马运河水闸时,水闸中水流的运动方向。(4分)分析气候异常对巴拿马运河航运的影响,并说明原因。(6分)(3)有人建议通过扩建巴拿马运河水闸,以应对气候异常对航运的影响,你是否赞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2025年高考模拟试卷地理试卷参考答案一、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D B B D B A C D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D A B B B C A 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满分52分。17题18分,18题18分,19题16分。)17.(1)当地以山区为主,森林覆盖率高,椴木资源丰富;林下光照、湿度和温度适宜,有利于灵芝生长;椴木种植灵芝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生态环境好,灵芝品质好,市场需求量大。(任答3点,每点2分,共6分)(2)该技术利用当地丰富的废弃料,减少消耗林木资源,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使用该技术生产后的废菌渣可以充当燃料、饲料等,减少废弃物的排放;立体种植,提高土地利用率;智能化设备,使灵芝不受天气影响,解决灵芝连作障碍;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了生产效率,扩大了生产规模,利于灵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任答3点,每点2分,共6分)(3)做优一产,增加技术投入,提升灵芝产品的质量;做精二产,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做特三产,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品牌知名度;推动了灵芝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当地优化灵芝产业结构;促进全产业链的发展,发挥规模效益,增强抗风险能力。(任答3点,每点2分,共6分)18.(1)地形以峰林平原为主,地势低平,利于开凿;该地为湘江上游和漓江上游最接近的地段,开凿线路较短,工程量小;石灰岩硬度小,易于开凿;该地有天然河道、洼地利用,减少开凿工程量;该地湘江与漓江丰水期地下水位一致,地下水互通,水位差较小,开挖深度小。(任答3点,每点2分,共6分)(2)南渠地势高,为向南渠引水而修建人字坝,加大了大坝附近上下游落差,使得两大水系航运难以连通;开凿北渠,可以减小湘江上下游落差,降低水流速度,便于船只航行,稳定水量,确保通航连续性。(任答2点,每点2分,共4分)(3)所在区域为岩溶区,以石灰岩为主,多裂隙发育,易被风化、侵蚀;地壳相对稳定时期,丰水期地表河水流量大,地表与地下水侧蚀作用加强,侵蚀洼地边缘峰丛峰脚;枯水期河水消退,地下水位下降,水流将丰水期溶蚀侵蚀物质带走;周期性河水涨落,峰脚不断溶蚀后退,洼地面积扩大,使峰丛独立形成峰林,洼地连通形成平原,最终峰丛洼地发育成峰林平原。(4点,共8分)19.(1)(2处水流方向,共4分)(2)影响(4分):巴拿马运河通航能力下降,船只运载量降低,通行(等候)时间变长,运输成本升高。原因(2分):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巴拿马降水量减少,气温偏高,蒸发量增大,持续性的干旱,导致湖泊水位不断下降。(共6分)(3)赞同:扩建运河水闸可以提高巴拿马运河通航能力;增加巴拿马运河收益。反对:扩建运河水闸会加大对加通湖水资源的消耗,影响航运和水资源安全;工程建设对沿线生态安全造成威胁。(观点与理由言之有理即得6分,只表明观点不得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