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新高考模拟试卷(六)地 理 试 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扎实推进产业脱贫,因地制宜,巧用资源造海,将盐碱水变成了“人造海水”,成功养殖了各类“海鲜”。新疆海鲜现在产量增长快,销往全国各地甚至国际市场。阅读图文资料,回答1-3题。1.新疆阿勒泰冰川雪蟹品质好的自然条件是A.冷藏保鲜技术提高 B.有丰富的高山冰雪融水C.昼夜温差大 D.品种优良2.新疆海鲜畅销全国甚至国际市场是因为①生产成本低、产品价格低;②科技水平提高;③交通条件的改善;④政府政策的支持;⑤盐碱地众多、环境质量好;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3.未来新疆海鲜做大做强,应该①培育新品种;②打造品牌;③大量扩大养殖规模;④大量使用药物A.①② B. ①③ C.②③ D.②④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国情。“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的问题愈发凸显导致老年人口养老资源保障依然不完善,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日益加剧。长三角地区作为经济发达、老龄化较高的地区,研究长三角地区人口老龄化时空分异特征以及老年人口与养老资源协调程度,有助于当地养老资源的合理开发,有助于长三角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读下图,回答4-5题。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上海市老龄人口比江苏多 ;②长三角地区老龄化系数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③上海拉高了长三角地区老龄化水平;④全国人口老龄化系数由原来成年型进入到老年型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5.影响老年人口与养老资源协调程度的核心因素是A人均受教育程度 B医疗条件C养老政策 D经济发展水平随着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入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支持生态优势地区做好生态利用,把生态财富转化为经济财富”,彰显出加快促进长江经济带生态财富积累并充分发挥其绿色增长效能的决心。下图为2012—2021年长江经济带及长江三大地区城市生态财富水平时序变化图,据图完成6-8题:6.读图,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财富总体呈现波动增长的趋势 B.上游地区城市生态财富增长最慢C.长江中游地区城市生态财富增长平稳 D.下游地区增长较慢7.长江中游地区城市生态财富在 2016—2018 年下降较多,这主要是因为A.围湖造田,湖泊调蓄作用减弱 B.较为严重的污染产业转入C.城市化快速发展 D.滥砍滥伐,破坏植被8.实现长江上游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可行的是A.大力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 B.大规模采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C.重点发展农牧业,增加经济收入 D.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养老等产业东北地区冬季气温低,降雪不易融化,在山地或其他地区形成积雪,当第二年开春时,气温开始回升,积雪开始融化,出现春汛。下图为东北地区图,结合图文资料,完成9-10题。9.该地区河流容易出现春讯的自然条件有①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0°c;②冬季降雪较多;③春季气温回升快;④山地海拔较高有冰川发育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0.与A地附近河流相比,B地附近的河流春讯时间更长,可能是因为①B地附近河流地势低,春季气温回升快;②B地河流离海洋近,降水多③B地附近河流位于A地附近河流下游,有上游河水补给,汛期结束晚;④B地河流纬度低,气温回升快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策勒县位于新疆西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昆仑山北麓,属暖温带荒漠干旱气候区,昼夜温差大,日照长,降水量少,多大风。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上分布着灌丛沙堆及回涡沙丘。灌丛沙堆是土壤风蚀物在遇到植被阻拦后逐渐堆积而成。伴随灌丛沙堆而生的还有回涡沙丘,它是由风沙流在障碍前受阻回旋形成。下图为灌丛沙堆及回涡沙丘示意图,结合图文资料,完成11-13题。灌丛沙堆及回涡沙丘示意图11.某地理兴趣小组在回涡沙丘上设置了H1—H3三个测量点,按沉积物颗粒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A.H1、H2、H3 B.H1、H3、H2C.H2、H1、H3 D.H3、H2、H112.在回涡沙丘形成中,灌丛沙堆的作用是①阻碍沙丘流动;②降低风速;③提供沙源;④影响沙丘形状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3.为了改善当地环境,策勒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灌丛沙堆,是为了A.保护该地地下水资源 B.减少风沙C.保护植被 D.增加土壤肥力下图为某日澳大利亚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4-16题。14.图示时刻,关于甲地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甲地盛行下沉气流 B.此时甲地气压值可能为1028hpaC.此时,甲地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D.此时甲地周围可能出现锋面15.甲、乙、丙、丁四地气流运动方向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吹西北风 B.乙地吹偏南风C.丙地吹东南风 D.丁地盛行下沉气流16.据等压线推测,该季节最有可能出现A、长江正处于枯水期 B、东非草原食草动物已经南迁C、图示季节乙地气候干燥少雨 D、巴西高原大部分地方草木枯黄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徐州地处苏、皖、鲁三省交界处,是重要的交通节点城市,煤炭开采历史悠久,到20世纪80年代,徐州年产煤量超过千万吨,成为江苏省乃至华东地区的能源基地。至20世纪末,徐州累积开采原煤7.43亿吨 。开采难度增大,环境问题增多。近年来徐州部分煤炭企业,在陕西宝鸡、甘肃平凉等煤炭资源丰富地区,加大建设投资如发电的二次能源项目,加快培育形成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集成电路与信息和通信技术、生物医药健康四大新兴主导产业集群。徐州还对成片的采煤塌陷区、工矿废弃地和采石宕口实施生态修复,挖土造田、挖湖造景,将生态包袱化为生态资源,其中潘安公园成为城市的新名片,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图:徐州潘安公园(1)分析徐州成为江苏乃至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的原因。(6分)(2)煤炭资源的枯竭对徐州的发展带来了哪些不利影响 ?(6分)(3)根据材料,说明徐州转型发展路径 。(6分)18.(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甘肃省张掖市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古称“甘州”。良好的绿洲生态系统是支持干旱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土壤含水量直接或间接地控制着绿洲植被的生长条件。甘肃张掖绿洲作物生长季水分收入项为降水和灌溉引水,2012年作物生长季绿洲水分收入总量为765.85 mm,其中降水占10.3%,绿洲灌溉需水量为213.03 mm。下图示意张掖绿洲2012年6月22日~9月16日不同深度土壤体积含水量和降水量(P)日变化。(1)描述不同深度土壤体积含水量与降水量之间的相互关系(4分)。(2)分析张掖灌溉面积增加,该地水循环各主要环节之间的数量关系(6分)。(3)从绿洲水资源的利用角度,说说当地大规模发展灌溉农业产生的生态问题。(6分)19.下图为巴西六大主要生物群落及面积占比图,图中甲生物群落生物物种丰富,但生态破坏严重。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8分)(1)说出甲群落生态脆弱的表现。(4分)(2)分析甲群落生物物种资源丰富多样的原因。(6分)(3)与亚马孙热带雨林生物群落相比,甲群落森林破坏更严重,请说明理由。(4分)(4)简述甲群落森林破坏可能带来的危害。(4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B C A C D A B D A B A C B A C D1.【答案】B【解析】雪蟹主要产区为阿尔泰山、天山山麓地区,有丰富的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水源丰富、水温较低、污染小、水质好,适合雪蟹生长且品质好。2.【答案】C 【解析】新疆深居内陆、蒸发旺盛,多盐碱地适合进行海鲜养殖,曾经产量低原因是深居内陆、交通不便,现在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市场得到拓展,加上政府政策支持、科技水平提高,通过人造海水、培育出许多优质的水产品,销往全国甚至远销国外。3.【答案】A【解析】培育新品种 ,打造品牌是合适的做法,大规模扩大养殖规模,大量使用药物不利于海鲜品质的提升。4.【答案】C【解析】上海市虽然老龄人口系数比江苏大,但人口基数少,①错;读图可知长三角地区老龄化系数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②对;上海人口系数增长快,拉高了长三角地区老龄化水平,③对;由原来老年型 Ⅰ 期 进入到老年型Ⅱ期,④错;答案为C.5.【答案】D【解析】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协调程度。6.【答案】A读【解析】图可知,2012—2021年长江经济带及长江三大地区城市生态财富水平均为正值,总体呈现波动增长的趋势,A对。上游地区城市生态财富增长较快B错,长江中游地区增长波动较大,C错,长江下游地区微弱增长D错。7.【答案】B【解析】近年来,我国中西部地区大力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长江中游地区存在较为严重的污染产业转入现象,生态压力增加,进而对城市生态财富产生了较强的胁迫效应。8.【答案】D【解析】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城市生态财富较高,但生态脆弱、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应依托生态产品建立新经济增长点,利用生态旅游、休闲养老等产业进行生态财富转化;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是高污染产业,大力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易造成环境污染;大规模采矿,发展农牧业,增加经济收入但易造成生态破坏,不利于可持续发展。9.【答案】A【解析】该地区为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多降雪,春季气温回升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春汛。10.【答案】B【解析】该河流春季积雪融水补给为主,B地附近河流地势低,春季气温回升快(早),汛期开始早;B地附近河流位于A地附近河流下游,汛期除积雪融水补给外,还接纳了上游河段的来水,所以汛期结束晚,汛期长。11.【答案】A【解析】从材料“伴随灌丛沙堆而生的还有回涡沙丘,它是由风沙流在障碍前受阻回旋形成”可知,回涡沙丘受灌丛沙堆的阻挡,风速减慢,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H1先沉积,H3最后沉积,答案为A。12.【答案】C【解析】灌丛沙堆属于固定沙堆,可有效阻碍沙丘流动,①对;灌丛沙堆增加了地表起伏程度,可增加地面摩擦力,降低风速,②对;灌丛沙堆不易就地起沙,减少沙源,③错,灌丛影响沙丘的侵蚀与沉积,进而影响沙丘形状,④对,答案为C.13.【答案】B【解析】保护灌丛沙堆,有利于降低风速,减少风沙,改善环境,答案为B。14.【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甲地位于高气压系统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气压值可能是1036-1040hpa;;不会出现锋面。15.【答案】C【解析】甲地位于高气压系统中心,盛行下沉气流;乙地位于低压的东北侧,吹西北风;丙地位于高压的北侧,吹东南风;丁地位于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16.【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澳大利亚陆地气压高于海洋,且有高压中心,可判断应为澳大利亚冬季。澳大利亚在南半球与我国季节相反,故我国应该处于夏季,我国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较多,是长江的丰水期;东非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此时北半球为湿季,动物北迁;乙地为澳大利亚西南部是地中海气候,冬季西风控制降水较多,降水较多;巴西高原冬季为湿季,草木枯黄。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题参考答案:(1)①煤炭资源丰富 ,开采历史悠久 ; ②地理位置特殊,交通便利 ,运输便捷; ③华东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能源消费量大 ; ④华东地区煤炭储藏不足 。(2) ①煤炭工业普遍开工不足 , 经济发展缓慢 ; ②失业工人增多,社会秩序管理难度 加大; ③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严重,市容市貌差 。(3) ①徐州煤炭工业---产业转移---开发陕西 、甘肃等丰富的煤炭资源 ;②采煤塌陷区 、 工矿废弃地和采石宕口 ---挖湖造景---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 ;③原有基础设施--新能源 ----新的能源基地 ; ④ 国家政策---吸引新技术---高精尖产业基地。18题参考答案:(1)0--20cm土壤含水量随着降水增加而增加变化最明显;40--60cm土壤含水量随着降水增加而略有增加;100cm深度的土壤含水量和降水量基本无关。(2)大规模发展灌溉农业,用水量增加,导致河流径流水量减少;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减少;农业灌溉土壤表层水份增加,导致有效蒸发增加。(3)大规模发展灌溉农业,水资源利用增加,使河流水量减少,乃至断流;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破坏原始生态,生物多样性减少;裸地增多,冬春季节风沙危害加大,土壤侵蚀严重;气候变得干旱,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19题参考答案:(1)(4分)甲群落为热带雨林生物群落,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再加上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土壤一般很贫瘠;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而地上植被最容易遭到破坏。解析:甲群落为热带雨林生物群落,高温多雨,有机质被分解淋溶,土壤贫瘠;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而地上植被最容易遭到破坏,生态难以恢复。(2)(6分)甲群落生物物种资源丰富多样是因境内地形多样,起伏大,垂直差异大;东南临海,向内陆海陆差异大;地处热带和亚热带过渡区,热量差异大。解析:甲群落位于沿海平原向高原、海洋向大陆、热带向亚热带过渡带,物种丰富。(3)(4分)该地人口密度大,人类活动干预大;交通便利;开发较早。解析:甲群落是西欧殖民者最早登陆的地方,人口密,开发较早,交通便利,所以破坏严重。(4)(4分)全球气候失凋;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解析:森林破坏可以从气候、生态环境、自然灾害、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作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