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三地理考试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0年,中国单人户(或称“一人户”)数量超过1.25亿,相较于2010年增长了近115%,在全部家庭户中占比超过1/4。图1示意2000—2020年我国部分分区不同地级行政区单人户占比增幅的累计占比。据此完成1—3题。图11.2000—2010年,东北地区单人户占比增幅特点的主要形成原因有( )①城镇化起步早,水平高 ②环境质量较差③劳动力素质较低 ④产业转型困难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与2000—2010年相比,2010—2020年( )A.华东地区单人户持续减少 B.西北地区单人户仍在减少C.华中地区单人户总量增加 D.西南地区单人户增速放慢3.面对我国大城市老龄单人户数量总体增长的趋势,当地最应采取的措施是( )A.增加就业岗位 B.鼓励自主创业 C.提高落户门槛 D.推动服务共享海洋垃圾包括海面漂浮垃圾、海滩垃圾和海底垃圾,其中主要种类为塑料垃圾。海洋塑料垃圾包括遗弃在海岸和海滩上的塑料,以及自然流入海洋和海上船只产生的塑料。海洋塑料的回收主要通过人工打捞、专业垃圾清理船、海上垃圾桶和水上垃圾拦截浮体等方式实现。图2示意塑料进入全球海洋的途径。据此完成4—5题。图24.海洋塑料垃圾主要来源于( )①与陆上渔业相关的垃圾 ②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化肥③经风或河流运输到海洋中的塑料 ④各种海上活动产生的塑料废弃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目前,海洋塑料再生资源化难度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①海洋塑料分布范围广且尺寸较小②海洋环境多风浪,海洋塑料回收难度大、成本高、效率低、作业环境艰苦③海洋塑料资源化产业链短,利用率低④现代技术落后,海洋塑料回收条件差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荷兰食品谷位于国土中部的瓦赫宁根(如图3),以瓦赫宁根大学为核心,聚集了200多家食品及农业研发机构,2600多家相关公司企业,3个应用型大学,10个职业技术学校,以及多家技术转移、展示、创业和金融服务等中介机构。食品谷采用资源共享的会员制管理模式,缴纳年费的会员企业可以共享技术、设施、人员和实验室等资源。瓦赫宁根周边是荷兰集约化农业的核心区。据此完成6—8题。图36.与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相比,瓦赫宁根建设食品谷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A.产业协同条件好 B.海运便利 C.劳动力数量较多 D.资金雄厚7.食品谷企业采用会员制管理模式,主要是为了( )①赚取会员年费 ②降低研究成本 ③促进创意集聚 ④缩小文化差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食品谷的建成能够直接促进大力发展的产业有( )①仓储物流业 ②能源产业 ③医药制造业 ④现代农业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林芝米林机场(29°30′N,94°33′E)地处青藏高原河谷地带,天气变化多端,大风是影响米林飞机起降的首要因素。图4示意米林机场晴空大风天、多云大风天平均风速和风变率(瞬时风速的变化幅度)的日变化。据此完成9—11题。图49.与多云大风天相比,晴空大风天( )A.平均风变率差异小 B.上午平均风速更小C.风变率最高值更早 D.平均风速高值更早10.北京时间上午11时晴空大风天的风变率最低,可能是由于( )A.对流强度较弱 B.高空气压场稳定 C.地面温度较高 D.山谷风正在转化11.综合考虑多种条件,林芝米林机场最适合飞机起降的时间段是( )A.上午 B.下午 C.上半夜 D.下半夜特罗亚半岛位于佐渡河口,以沙丘和沙坝为主,受盛行西风影响较大,西风遇到阿拉比达山阻挡发生偏转。距今约2000年,特罗亚半岛北部为独立的阿克拉岛,阿克拉岛与特罗亚半岛之间被佐渡河口南槽隔开。距今约1000年,阿克拉岛与特罗亚半岛并岸(如图5)。近年来,佐渡河流域植被破坏加剧,对河口水沙形势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据此完成12—13题。图512.特罗亚半岛的走向直接取决于( )A.阿拉比达山走向 B.佐渡河流向 C.盛行西风风向 D.海水运动方向13.研究表明,风力沉积是佐渡河口南槽封闭的直接原因,据此推测其直接沙源来自( )A.阿克拉岛 B.阿拉比达山北麓 C.阿拉比达山南麓 D.佐渡河口北美洲大盆地是全球典型的内陆干旱区,该区域地表径流年际变化大,但植被却呈现相对稳定的带状分布。监测数据显示,该盆地底部虽然植被稀疏,蒸散量却高于其他区域。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趋势加剧,区域内部的水分运移规律正在发生改变。图6示意北美洲大盆地某山谷地貌—土壤——植被的剖面情况。据此完成14—16题。图614.该区域植被带状分布格局长期稳定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递增,控制降水温度梯度 B.山谷封闭性强,水热交换受限C.不同部位的生境条件较稳定 D.人类活动多,影响生态系统演替15.从冲积扇到盐碱滩,蒸散作用的主导因素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依次是( )A.地形、土壤、植被 B.植被、土壤、地下水C.土壤、植被、地形 D.地下水、土壤、植被16.若气候持续变暖,该区域最可能出现的变化是( )A.盐分累积加快,植被带渐变窄 B.径流量增加,植被类型丰富C.土壤淋溶作用增强,植被向上扩展 D.水分增多,植被向下扩张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千湖沙漠”是巴西著名的国家公园,也是世界上湿润的沙漠,被誉为“世界上极致的地方”。“千湖沙漠”面积约1550km2,长约50km,沙丘的下层是花岗岩,质地坚硬,渗水性差。该地年降水量可达1600mm,短时间大量降雨在沙丘沟谷之间汇集,连接起来的湖泊甚至与沙漠周边的河流相连。在10月份之后,旱季来临,因靠近赤道,蒸发剧烈,湖泊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萎缩干涸,最终重新回归沙漠本色。“千湖沙漠”具有明显的扩张性,每年1—3月扩张速度非常快。图7示意“千湖沙漠”位置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7(1)简述“千湖沙漠”地区降水季节变化大的原因。(6分)(2)水与沙共存,试说明“千湖沙漠”湖泊密集的原因。(6分)(3)假若旅游爱好者想要拍摄水沙共存的典型景观,推测最佳观赏时间(月份)并说明原因。(6分)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红海新城发电项目位于沙特阿拉伯西部地区,是由我国企业在沙特阿拉伯打造的全球最大离网储能项目。该项目是沙特阿拉伯“2030愿景”推出的超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覆盖了200多千米的海岸线和90座岛屿。为体现绿色环保特色,新城全部使用绿色电力。为满足不同地域的用电需求,该项目建设了5个光伏电站,搭配“蓄电池储能系统供电+内燃机发电”,组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清洁能源离网系统。相较于并网发电模式,离网储能模式可以根据本地电力供需情况自主调节电力去向。图8示意红海新城远景。图8(1)分别说明红海新城三类供电方式的启用条件。(6分)(2)与并网发电模式相比,分析红海新城采用离网储能模式的优势。(6分)(3)简述红海新城的建成对我国能源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积极意义。(4分)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地处喀斯特地区,多峰丛洼地,人地矛盾突出。过去,环江县以玉米种植为主。近年来,在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指导下,当地打破长期种植玉米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循环,探索出“种草养牛”这一保护性发展模式,种植多年生牧草,并利用优质牧草拓展肉牛养殖。牧草根系发达,且能够分泌有机酸,溶蚀可溶性岩石。图9示意环江县的位置。图9(1)推测环江县长期种植玉米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循环的表现。(6分)(2)分析环江县发展“种草养牛”的优势自然条件。(6分)(3)与种植玉米相比,简述当地发展“种草养牛”在保护土壤方面的优势。(6分)高三地理考试参考答案1.B 2.C 3.D 4.D 5.A 6.A 7.C 8.B 9.B 10.D 11.A 12.D 13.A 14.C15.B 16.A17.(1)地处热带,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2分);1—6月,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2分);7—12月,受信风带控制,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水汽少,降水较少(2分)。(2)该地雨季降水量大(2分);沙漠下部是花岗岩,质地坚硬(2分),不易渗水,利于湖泊形成(2分)。(3)最佳观赏月份:7—9月。(2分)原因:7—9月,雨季形成的沙丘与湖泊共存景观还没消失,且此时降水少,天气晴朗,光线好,有利于拍摄出更美的沙漠和湖泊景观。(4分)18.(1)光伏发电是红海新城的主要供电方式,主要在白天光照充足时启用(2分);储能系统用于存储光伏发电产生的多余电量,而储能供电是新城供电的关键,主要在夜间或阴雨天启用(2分);内燃机发电作为新城的备用电源,主要在供电故障或不足等应急情况时启用(2分)。(2)完全独立供电,不受电网限制,供电自主性和灵活度高,电力供应较稳定(2分);储能设施可以平衡电力供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分);离网储能模式输电距离短,减少了长距离输电带来的损耗(2分);离网储能模式可以更好地支持清洁能源的发展,促进能源结构的优化,助力沙特阿拉伯“2030愿景”的实现(2分)。(答出三点,6分)(3)提升了我国能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分);为我国能源企业提供了拓展国际市场的机会(2分);促进我国能源企业和国际同行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2分)。(答出两点,4分)19.(1)喀斯特地区土层浅薄,破坏性耕作加剧水土流失,土层变薄,石漠化问题加重(2分);长期种植玉米,土壤扰动频繁,破坏土壤结构,土壤肥力下降(2分);玉米种植过程中使用的化肥、农药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污染,破坏生态平衡(2分);单位面积玉米产量下降,通过扩大种植面积、增施化肥等措施提高产量,会进一步破坏土壤和生态环境(2分)。(答出三点,6分)(2)地处亚热带湿润区,水热条件较好,能够满足牧草的生长需求(2分);喀斯特地貌区多峰林、峰丛,可作为天然的防疫屏障(2分);地表起伏较大,能满足牛群自由活动的需求,牛肉品质高(2分)。(6分,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3)牧草为多年生,翻耕次数少,对土壤的破坏小(2分);牧草茂盛,可减少雨水对土壤的冲刷(2分);草类根系发达,能固定松散浅薄的土层(2分);牧草根系分泌有机酸,溶蚀可溶性岩石,能促进土壤形成(2分);牧草残体和固定的氮素能提升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2分)。(答出三点,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