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一政治期中试卷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 ACBCD 6-10 ADBAC 11-15 BCACA二、非选择题:16.(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某些大国无视当今世界的现状,一意孤行,而中国基于现实,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重视意识的作用。两种不同的选择反映国与国的外交理念的差异,某些西方大国奉行“强权即真理”等观念,而中国坚持正确的义利观。(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某些大国逆时代潮流,奉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危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国顺势时代潮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7.(1)①量变与质变是辩证统一的,要求重视量的积累。影片成功离不开创作团队十年磨一剑的打磨。②辩证的否定观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影片在保留中国古代神话精髓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实现传统与现代的高度融合。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要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影片中的哪吒,他对自我命运的抗争和追求,让观众产生了深刻的精神共鸣。④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饺子导演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慢即是快的真谛。(2)(2)①坚定文化自信,积极提炼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文化出海”。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要尊重文化多样性,找准中外文化的交汇点,创作更具全球目光、更能引起情感共鸣的作品。③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交融而丰富。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让国外民众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18.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文件基于建设农业强国的迫切需求首次提出农业新质生产力,指导“三农”工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文件通篇体现了改革的精神,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正是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作出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19.写作要点: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对人工智能的认识在实践中产生,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谋福利。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对人工智能的正确认识要经历多次重复才能完成。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③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人工智能的发展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人工智能认识会指导实践更好地为人类服务。20.①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发展。②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发展中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③新型文化业态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满足人民日益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文化资源化为发展势能。2025年春学期高一期中调研考试试卷政 治 2025.04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2.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填涂一律使用2B铅笔;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的指定范围内,答案一律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书写,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在答题卡上作答时,不准使用胶带纸、修正液、可擦洗的圆珠笔等。答题卡不能折叠、污染、穿孔、撕破。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试卷由学生自行保管,以备讲评。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来做事做人。有的人认为“个人努力是成功的关键”,因此他每天坚持制定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也有人认为“人的命运由天赋注定”,所以对待学业总是敷衍了事。从哲学上看,这两类人的区别A.说明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B.证实意识和物质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C.体现了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D.印证哲学能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2.《千里江山图》是北宋山水人物名篇,展现了北宋人民生活状态;毕加索的《哭泣的女人》创作于1937年,正值西班牙内战,作品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痛苦和混乱。两幅作品虽风格迥异,却都深刻反映了各自创作背景下的社会风貌。由此可知A.两幅作品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把握了时代的脉搏B.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作品能如实反映时代要求C.作品理念与创作背景的关系折射出哲学的基本问题D.艺术作品风格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有自觉选择性3.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毛泽东指出: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安下心来,使我们可以建设我们国家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科学文化和现代化的国防”。邓小平提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概念“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习近平深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方面特征,即“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现代化”的重要论断①印证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②根源于物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③是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本质的结果④属于主观范畴,其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A.① ② B.①③ C.②④ D. ③④4.右图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必须坚持个人与社会的统一B.要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C.不忽视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D.要把握事物之间的中间环节5.随着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推广和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强,当中医药“牵手”奶茶后,越来越多的新中式药食同源茶饮开始跨界“圈粉”年轻人。而开始追求“新中式养生”的年轻消费群体对于身体管理的需求也持续提高,“干了这杯熬夜水”“元气茶”“清火汤”成为年轻人在社交平台上热聊的养生新话题。中医药跨界①印证了自在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②说明联系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③启示我们要分析条件,树立创新意识④建立了中医药和健康饮食的有益联结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 ③④6.近年来,借助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运用,“指尖办公”在政务工作中广泛应用,为开展基层工作提供了巨大便利, 但也滋生出了“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有的地方应用软件、工作群组过多过杂,让基层人员无法轻装上阵。材料启示我们①要坚持问题导向,勇于直面矛盾②要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的功能③要做到统筹兼顾,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④新生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化学领域存在同分异构体, 分子结构顺序的微小差异导致物理化学性质显著不同。如丁烷(CHj)的两种同分异构体:正丁烷(直链结构),沸点-0.5℃,易燃烧,用作燃料;异丁烷(支链结构), 沸点-11.7℃, 更稳定, 用于制冷剂。下列表述中与材料所反映的哲理一致的是A.水温从10℃升高至50℃——液态水逐渐在变热,但是没有发生状态的改变B.某操作系统更新迭代——既保留了核心操作逻辑,同时又在不断优化性能C.2025年我国适时调整货币政策——从稳健货币政策调整为适度宽松政策D.人类与黑猩猩的DNA相似度高达98%,关键序列有微小差异——物种差异8.为进一步改善道路交通环境, 宜兴市持续开展城乡道路交通安全整治, 一方面通过优化全市路网规划来提升通行效率;另一方面,为城市路网“关节”做“小手术”,改造了几个关键交叉口,打通路网微循环,有效提升了交叉口的通达性和安全系数。据此, 从辩证法角度, 宜兴市城乡道路交通安全整治措施A.坚持系统优化,立足部分,把各要素联系起来B.体现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C.印证了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各有其特殊性D.坚持实事求是, 找到并解决影响交通的堵点9.中美建交46年来经历风风雨雨,国际形势和两国关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有一点从未改变,无论从任何角度审视中美关系都能发现中美之间有着广泛共同利益,互利共赢是中美关系的本质特征。这一观点A.是对中美关系的正确理性认识B.表明理性认识都依赖于感性认识C.证明了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D.体现认识是无限接近真理的过程10.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与浙江大学合作,在单层二硒化钨(WSe)中首次发现“拓扑激子密度波”,该材料在量子计算、新型光电器件等领域具有应用潜力。这一突破解决了激子绝缘体材料长期缺乏稳定性的难题,为柔性电子器件开发提供了新方向。这说明A.任何真理都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B.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C.改造世界才是我们认识的目的和意义D.科学实验活动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础11.恩格斯说:“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产生出合力,即历史结果…”这一论述说明A.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B.社会发展和自然一样有客观规律C.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D.历史发展规律是人民群众创造的12.第四代住房是集“空中园林”“垂直绿化”等于一体的住宅,也被称为城市森林花园住宅或者立体花园住宅。初期推广时部分居民认为“维护成本高”“隐私性差”,而年轻群体则普遍认可其“生态友好”“社区互动性强”的理念。这一分歧现象体现了A.价值判断建立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之上B.事物的价值大小取决于人的价值判断C.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D.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13.“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弃医从工三十年,深潜海底龙宫赫赫无名,以身许国一甲子托举国之重器从无到有。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此生属于核潜艇,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黄旭华如是说。黄院士的事迹告诉我们A.人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B.理想信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C.社会提供的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D.个人价值的实现要不断提高个人素质14.清明时节,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之际,某市优秀青年和少先队代表齐聚红军烈士纪念园,开展“赓续·2025·清明祭英烈”暨“我为英烈描红星”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该实践活动旨在A.发扬传统美德,厚植文化情怀B.营造教育氛围,引领社会风尚C.传承革命基因,培育时代新人D.创新民族精神,赓续红色血脉15.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的“凤冠冰箱贴”以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为原型,结合现代AR技术,销量突破百万,带动文创产业蓬勃发展。该产品的流行A.反映对民族文化认同,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B.满足了大众的审美需求,保障了人们基本的文化权益C.推动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结合,再现文物原始形态D.丰富文创产品种类,展现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性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题,共55分。16.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世界各国相互联系与依存程度日益加深。同时, 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突出, 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面对共同挑战, 国际社会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某些西方大国大肆推崇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奉行“强权即真理”等观念,严重危害世界和平与稳定。而中国坚决摒弃过时的零和思维,坚持义利相兼、先义后利的义利观,与各国人民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对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分析比较两种不同的选择。(9分)17.在2025年的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以其独特的魅力成功吸引了大众的目光,成为票房口碑的双冠王。有此成绩绝非偶然,导演团队十年磨一剑的打磨诠释了慢即是快的真谛。电影在保留中国古代神话精髓的基础上,大胆融入现代元素,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高度融合;除了精美的画面和震撼的特效外,影片中的哪吒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成长的角色,他对自我命运的抗争和追求,让观众产生了深刻的精神共鸣。哪吒,也从“闹海”实现了“出海”。在北美地区,影片首周排片突破700家影院,众多海外观众被电影情节深深打动,观影时笑中带泪。当然,“走出去”与“走进去”还有一定的距离。“走进去”就要让中华文化深层韵味触及更多人的内心,让中华文化作品要接受海外更多受众、更多视角的检验。我们需要识别哪些需求是各国相通的,哪些需求又是因国家而异的,要创作更具全球目光、更能引起情感共鸣的作品。(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该影片有此成绩绝非必然的合理性。(9分)(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如何更好地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9分)18.2025 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主题聚焦乡村全面振兴,这是十八大以来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文件。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 文件通篇体现了改革的精神,提出要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 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农民过上富裕的好日子,文件强调要着力壮大县城富民产业, 对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作出部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路径。文件首次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这是实现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迫切需求, 更是抢占全球农业科技制高点、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抉择。结合材料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解读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促进乡村振兴的底层逻辑。(9分)19.近年来,人工智能赋能各行各业蓬勃发展,从传统制造业到现代服务业,从能源领域到医疗健康,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随着人工智能功能愈发全面,AI司机、AI主播、AI医生、AI公务员都悄然上岗,在舆论场上也出现了“AI焦虑”的情绪:AI会不会取代自己的工作 有同学认为,未来某些领域岗位会被人工智能替代,但同时也会伴随着新业态、新岗位的诞生。历史上汽车取代马车、印刷术取代抄写,短期内有人失业,长远看新就业机会是原来的千万倍。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在这一关键的历史机遇面前,我国要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请结合上述材料,以“AI是助手,不是对手”为主题写一篇短文。(10分)要求:①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相关知识。②紧扣主题,逻辑清晰,结构合理。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200字左右。20.文化的力量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社会和谐的“黏合剂”。文化赋能,内力何在 河南洛阳不断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引入多元新业态,将“文化+”融入吃住行、游购娱,2024年全市累计旅游总收入1208.59亿元。“文化钥匙”打开了经济发展的新空间。安徽桐城的六尺巷见证了300 多年前一段以和为贵的佳话, 古老的故事凝练为今天社区治理的“六尺巷调解法”。礼让和谐的精神特质融入了社会治理工作,助力营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贵州桐梓,方言伴着山歌,非遗走上舞台。原创村歌、现代歌舞、民俗表演轮番登场,家门口的“村晚”激活了乡村文化的四季韵律。文化赋能涌向大众需求,在群众需求的“呼声”与文化赋能的“回响”中,文化资源化为发展势能。当文化的力量如春雨般滋养中华大地, 文化繁荣与经济社会向好齐头并进, 必将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简析文化何以赋能经济社会展。(9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4.25高一政治期中试卷参考答案.docx 2025年春学期高一期中调研政治考试试卷(原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