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贵州省大方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每小题3分,共48分)1.浙江余杭良渚遗址是中国第一个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被视为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实证。英国考古学家科林伦福儒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前所长刘斌等称之为东亚最早的国家社会。下列良渚遗址的考古发现中,不属于东亚最早的国家社会”依据的是()A.大规模的土木水利工程 B.等级区别明显的墓葬C.以水稻为主的农业种植 D.独具特色的玉器制造2.周代实行世官制,但是子孙在继承父祖职位时要经过王的册命,受命者也非常看重册命仪式,往往铸造青铜器(如鼎、簋、盘等)予以纪念。其主要原因是A.宗法观念的深刻影响 B.周天子权威的削弱C.以德治国思想的传播 D.青铜铸造业的发展3.董仲舒在汉景帝时就是位知名大儒。汉武帝继承帝位以后,董仲舒被地方官员推举参加皇帝的策问,受到赏识,被任命为江都相,辅助易王。据此可知,董仲舒任官主要得益于()A.察举制度 B.中朝制度 C.刺史制度 D.科举制度4.《魏书》记载: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托拓),谓后为跋,故以为氏。”这体现了()A.尊祖敬宗的宗法观念 B.民族交融的不断加强C.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D.多元一体的认同意识5.下列是《通典》天宝八年749年)统计的河北道、河南道唐玄宗时按山河地形,分全国为十五道各仓所储粮食量表(注:各仓储粮大致反映当地粮食产量)。从表中能反映出的信息是()正仓、义仓、常平仓储粮总数单位:石)全国 109906064河北道 21029924河南道 22467641(唐朝时,正仓储州县粮食,义仓备灾荒时的不足,常平仓均粮价的贵贱。)A.河南、河北两道是全国的经济重心B.河南、河北两道是国家重要产粮区C.河南、河北两道负责储备灾荒粮食D.两道受安史之乱影响粮食储备不足6.宋朝时,出现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边防压力巨大,岁币沉重 B.军队扩编,军费上升C.大力提倡文治,崇文抑武 D.机构重叠,官员冗滥7.孟子讲“觉”,佛教讲“悟”,程颢、程颐兄弟则将二者圆通。北宋僧人契嵩认为儒和佛则一”,佛教亦有意于天下国家矣,何尝不存其君臣父子。这反映出北宋()A.儒学统治地位动摇 B.儒学与佛教的融合C.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D.阳明心学影响深远8.下面为“明清时期中国人口变化”示意图(据袁行霈等主编的《中华文明史》《第四卷>改编 清朝前期人口的增长()①总的背景是经济繁荣、国土开发②与赋税制度的调整存在一定的关系③高产粮食作物的引进是重要原因④直接导致华工出国,形成苦力贸易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清朝雍正时期在西南地区改土归流,实现了该地郡县化的管理;左宗棠收复新疆后1884年新疆建省;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1885年在台湾建省;1907年奉天、吉林、黑龙江改为行省,下设府、厅、州、县。这些举措()A.旨在应对列强国家的侵略 B.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C.表明清政府主权意识觉醒 D.实现了边疆内地一体化治理10.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清末选官制度的变化 B.洋务运动的破产C.戊戌变法的失败 D.儒家思想地位的变化11.1947年3月,国民党军进攻延安,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辗转陕北的大山之中。在与敌人打斿击战”的同时。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全歼国民党整编74师 B.孟良崮青化砭战役的胜利C.三大战役的胜利结束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2.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生效,对应的单行法律《物权法》《婚姻法》《侵权责任法》《继承法》《合同法》《担保法》《民法总则》《民法通则》同时废止。民法典将我们生活涉及的、所有跟民法有关的法律集合为一体。由此可知,民法典()A.全面保障了民众的民事权益 B.将我国纳入了大陆法体系C.在法律体系中居于根本地位 D.体现了保护私有财产的理念13.下列新中国历史事件应列入1955年大事年表的有()①中共八大召开 ②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颁布③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4.英国《大宪章》规定“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判决,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这一规定体现了()A.剥夺王权的治国理念 B.权力分割的立宪思想C.控制权力的法治精神 D.自由平等的政治传统15.图2中①处应是()A.《法国民法典》 B.维也纳体系C.《联合国宪章》 D.《战争与和平法》16.如表为世界大事年表(部分)此表可以用来说明()时间 事件1916年 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1944年 美、英等44个国家召开会议,确立布雷顿森里体系1945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华盛顿成立2016年10月1日 人民币成为“可自由使用货币”A.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 B.和平发展的潮流C.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 D.国际秩序的重塑二、材料题:(本大题共4小题,17题14分,18题12分,19题14分,20题12分,共52分)17.定都与迁都都城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关系密切。材料一若从古都变迁的轨迹看,西安、洛阳、开封成横线排列在我国中部,恰好都在渭河一黄河南岸,是古代中愿的腹心地区,也是先秦至唐中叶各王朝都城的基本所在区域;而北京则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居古代中原的边缘-元朝和清朝都是边疆民族入主中原以后建立的朝代,是在定都北京后统一全国的。此外,对于这些少数民族的统治者来说,北京更贴近他们的故乡,便于保持与故乡的联系,以便保留一条退路。-摘编自吴松弟《中国古代都城》材料二中国南北两大河流,各为风气,不相属也。自隋炀浚运河以连贯之,而两河之下游,遂别开交通之路。自运河既通以后,由南北一统之基础,遂以大定 明祖南入安南,莫都金陵;而燕王卒以靖难之师起北方,复宅金、元之故宅,以至于今。非地运使然,实地势使然也。-摘编自梁启超《中国地理大势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两周至清朝三千年间主要王朝都城的迁移轨迹,指出影响中国古代都城变迁的因素。(2)根据上述两则材料,梳理北京作为都城的历史发展脉络。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材料二电运河既通以后,由南北一统之基础,遂以大定这句话的理解。18.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45年10月,法国国民议会通过《社会福利法》,意在使法国的社会保险逐步从领薪者扩展到其他所有社会群体,全体法国居民成为社会保障对象体制的保护对象。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法国的社会保障到20世纪70年代初已经基本完善。1945年只有一半法国人享受社会保障,到1978年,在法国居留的合法居民基本全部享有社会保障,政府财政支出大幅提升。福利涉及每一公民的生、老、病、死、伤、失业、教育等各个方面,之后的问题也显现出来。-摘编自顾俊礼主编《福利国家论析:以欧洲为背景的比较研究》材料二一百多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贫困的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浪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美)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材料三美国哈佛大学 2016年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千禧一代”(是指出生于20世纪时未成年,在跨入21世纪以后达到成年年龄的一代人)中只有19%的人称自己是资本主义者,只有30%的受访者大体支持现有体制;30岁以上的受访者中,也只有一半美国人信任美国现在的资本主义制度。当代资本主义试图在全球灌输“普世价值”,在中心国家却失去了大片阵地。-摘编自尹兴、丁晓钦《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空间隔离及其危机变化》(1)根据材料一,概括法国社会福利制度具有哪些特点?(2)英国有学者指出,二战后的资本主义繁荣背后其实是一个冷漠的原子化”时代。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的内容解释这种观点。(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应怎样正确认识二战后资本主义社会发生的新变化?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罗马对行省的治理,在共和国时代可以说非常糟糕。总督贪婪无比,行省居民民不聊生。帝国时代,罗马公民权在行省不断扩散。到世纪初,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了一个敕令,授予帝国所有的居民以罗马公民权。还有一个,给总督发比较高的薪水,也就不用去贪太多的钱。另外,皇帝加强监督,一个很重要的办法是皇帝经常到各个行省去巡视。同时,罗马人还采用其他的一些办法,致力于将其文化输出到行省,让行省接受罗马的文化,即我们通常说的罗马化。-摘编自晏绍祥《伟大归于罗马-古罗马帝国的崛起与统治》材料二右侧镶嵌画创作时间为公元 547年,是当时的工匠们为了纪念和颂扬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的伟大和他为国家带来的胜利而镶嵌于墙壁上的。画面主要展现的是查士丁尼皇帝和他的侍从手捧《圣经》、圣器献祭的场景,画中共有3个人,查士丁尼皇帝位于中心,他头戴珠玉帽,身穿紫红色长袍,手拿盛装圣水的器物。这一时期拜占庭帝国正在转型,所以镶嵌画具有多元性,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罗马绘画的古典与传统,透露出自然主义的精神。东方艺术中重色彩而不注重造型的描绘在画中也有《查士丁尼与廷臣》镶嵌画体现,其人物形象较为呆板,身长比例不做细节处理,主要以图示化的方式强调镶嵌画的教化功能。-摘编自李宇涵李芃《拜占庭镶嵌画的艺术风格分析-以(查士丁尼与廷臣)为例》《查士丁尼与延臣》镶嵌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对行省治理的举措,并简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拜占庭帝国早期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表所示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有关现代化目标的表述。时间 表述1953年 要用三个五年计、时的时间.....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1961年 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1979年 我们的概念与西方不同,我们姑几用个断词,叫作中国式现化”......要在本世纪术达到(西方)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水平,那就很了不起....实现四个现代化比想象中困难1987年 实现现代化的方向是富强、民主、文明'。分别代表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现代化2007年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022年 我们所推崇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樾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其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道路的现代化-据谢冰《建国以来党对中国现代化目标认识的历史演进》等整理提取材料信息,围绕现代化目标”这一主题,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达准确、逻辑清晰)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2.【答案】A3.【答案】A4.【答案】D5.【答案】B6.【答案】C7.【答案】B8.【答案】A9.【答案】B10.【答案】A11.【答案】D12.【答案】A13.【答案】D14.【答案】C15.【答案】D16.【答案】A17.【答案】(1)迁移轨迹:西周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向东迁到东周洛邑,今河南洛阳,再向西迁到秦朝都城咸阳,今陕西西安城西北,西汉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再向东迁到东汉都城洛阳,今河南洛阳,西晋都城洛阳,今河南洛阳,隋唐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向东迁到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再向南迁到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向北迁到元都城大都,今北京,明初都城今南京,明成祖向北迁都北京;清都城北京。因素:自然条件;战乱、政局动荡;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巩固统治等。(2)脉络:金朝迁都燕京,是北京成为都城的开始。后来元在金中都东北兴建大都。明前期迁都北京,位置比元大都略微南移。明嘉靖年间,又在北京城南面加修外城,今天北京的中心区域由此形成。清入关后定都北京。理解:大运河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和加强中央集权,起了重要作用。18.【答案】(1)立法保障;覆盖面广;制度比较完善;社会福利水平高;福利项目多。(低点)(2)种族歧视严重;贫富差距扩大;青年一代对现有体制不满。(3)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调整统治手段,形成一定的自我调节机制,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继续发展。但这种调整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也无法根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9.【答案】(1)举措:授予帝国内所有居民以公民权;提高行省长官的薪水;皇帝去行省巡视;注重文化灌输。(任答两点即可)影响:加强了对行省的监督,有利于维护帝国的统治;促进了帝国内不同区域间的经济联系;扩大了罗马文化的影响,客观上维持了地中海地区相对长久的和平。(任答两点即可)(2)特点:包容性、多元化;与宗教文化联系紧密;融汇东西方文化;具有教化功能。2分,任答两点即可)成因:特殊的地理位置,促进了多种文化间的交流;商品贸易的繁荣;军事活动的频繁;统治者的重视;罗马传统文化的积淀。(任答两点即可)20.【答案】示例论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现代化目标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要求。阐述: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基础薄弱,因此现代化目标重点突出工业化建设。随着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不断深入,尤其是经历了大跃进”的教训,中共中央更加注重国民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因此,1964年中共中央提出“四个现代化”的目标。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僵化,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中共中央对现代化的难度和时间重新进行了评估,适当降低了现代化的目标。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中共中央开始关注政治、文化方面的现代化,注重社会的均衡发展。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环境问题逐渐突出。在此情况之下,现代化口标又增添了新内容,涵盖了社会内部的和谐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环境保护等领域。总之,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关于现代化目标的表述是不同的,体现了党对现代化目标认识不断深化的趋势。(“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标准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