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雄安新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雄安新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一历史考试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下)前19课。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埃及历史铭文记载中,法老被视为神,是法律的来源。古埃及人称赞法老是“威令在你的口中,认知在你的心中,而你的舌头可以产生正义”。这体现了古代埃及
A.王权的专制统治 B.王权是神权来源
C.社会等级较森严 D.神权的至高无上
2.1356年,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四世颁布《金玺诏书》,从法律上正式肯定德意志地区的七大诸侯(他们从此被称为“选帝侯”)享有选举皇帝的特权。选帝侯制度的施行反映出当时德意志地区
A.民主政治萌芽已出现 B.民族国家意识的觉醒
C.封建等级秩序的强化 D.政治分裂局面的加剧
3.阿拉伯帝国在占领伊比利亚半岛后,对该地区的基督教徒和其他宗教教徒采取了自由宽容政策。此外,哈里发哈基姆二世在西班牙建立多所学校并为学校输送大量书籍。阿拉伯帝国的这些举措
A.开启了亚欧贸易往来 B.体现了务实的统治策略
C.传播了欧洲古典文明 D.旨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4.表1所示为古代玛雅人祭祀的主要神灵及其职能介绍。这表明玛雅文明
表1
神灵 名字 职能
天神 伊扎姆·纳 药神、火神,赐给地球雨水,使土地适合种庄稼、避免灾难
月亮神 伊希切尔 掌管各种水体、丰收、彩虹、分娩、纺织、洪水
神灵 名字 职能
雨神 恰克 掌管降雨,使雨水充沛、避免干旱
羽蛇神 库库尔坎 掌握雨季、播种、收获使五谷丰登,太阳神的化身
A.形成理性的自然观念 B.宗教信仰形成完整体系
C.具有农业文明的特性 D.政治统治依赖宗教神权
5.1493-1520年,欧洲产银共4.5万公斤,年均产量1600公斤,不敷社会所需。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英国政府曾不下十次制定和重申禁止金银外流的法令,但仍不能解决问题。这一现象
A.衷明欧洲财政已经崩溃 B.直接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
C.说明欧洲商业中心转移 D.可探究地理大发现时代背景
6.马克思说,殖民制度是通过垄断公司控制贸易、掠夺殖民地财富并将其转化为资本的。对马克思这一言论解读正确的是
A.垄断公司是殖民扩张的军事工具 B.殖民贸易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唯一手段
C.殖民制度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批判了垄断公司阻碍了国际贸易发展
7.1785年,英国首相小皮特提出议会改革议案,建议扩大选民范围,废除腐败选区。乔治三世表示反对,小皮特只好把议案搁置起来。1801年,小皮特提出在政治上对天主教徒解除禁令的议案,又遭到国王反对,小皮特被迫辞职。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A.三权分立体制被破坏 B.议会丧失了立法权
C.国王仍有较大影响力 D.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8.19世纪德国工人运动活动家弗里德里希·列斯纳在《一个工人对马克思的回忆》中写道:“从巴黎到布鲁尔,马克思始终积极参与许多工人团体的活动,嗅不到一点空想家的气味······常被工人们亲切地称为*马克思老爹'。”该言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
A.植根于对工人运动的总结 B.扎根工人运动的实践
C.注重对空想社会主义借鉴 D.服务于工人武装起义
9.马克思指出,(19世纪中叶)印度农村赖以生存的基础-农业和手工业-两大支柱被摧毁,这一时期印度农村村社也基本瓦解了。这些变化使印度
A.经济依附性增强 B.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C.民族意识萌发 D.传统政治走向消亡
10.1881年,法国通过与突尼斯的地方统治者签订《巴尔多条约》,使突尼斯成为自己的“保护国”,并将觊觎这一地区已久的意大利排除在一边。此外,非洲的摩洛哥、亚洲的苏门答腊和太平洋上的汤加王国都强制性地成为西方列强的保护国。这反映出
A.世界殖民体系已经形成 B.列强殖民扩张的加剧
C.非暴力殖民政策的特点 D.列强殖民方式的变化
11.一战前,德国陆军元帅毛奇说:“人类最可尊敬的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揭示和显露出来的。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德国伯恩哈迪将军在战前也表示,不用剑去冲击,政治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德国
A.国际地位不断下降 B.和平主义占据主流
C.经济发展动力不足 D.军国主义思想盛行
12.表2所示为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工业的年均增长情况。这表明当时的苏联
表2
工业类型 1928年 1929年 1930年 1931年 1932年
全部工业 19% 20% 22% 20% 15%
重工业 22% 29% 38% 19% 19%
轻工业 17% 14% 10% 10% 10%
A.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B.人民消费水平持续提高
C.工业结构调整成效较显著 D.工业产能保持稳定增长
13.1946年2月印度孟买海军起义,他们扯下英国国旗,挂上国大党、穆斯林联盟和共产党的旗帜,高呼“印度胜利”“革命万岁”和“打倒英帝国主义”等口号。同年6月,印度南部特拉凡科和科钦也发生农民暴动。二战后印度民族起义的频发表明
A.印度实现了各民族团结 B.印度独立进程已不可阻挡
C.印度社会矛盾比较复杂 D.印度国家统一进程逐步推进
14.图1所示漫画刊于1962年的一本杂志上,标题为《越过花园围墙》。该漫画可用来说明当时
A.苏美争夺世界影响力 B.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C.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 D.拉美国家的民族独立
15.20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二战后首次美元危机,西方世界竞相抛售美元,抢购黄金,致使自由市场黄金价格由每盎司35美元上涨到40美元。这从根本上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
A.有效维持了美元稳定 B.成功应对了经济危机
C.存在内在结构性缺陷 D.实现了多边货币平衡
16.表3所示为1950-1990年世界和美国的粗钢产量的部分数据变化,据表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这一时期
表3
年份 世界粗钢产量/百万吨 美国粗钢产量/百万吨 美国粗钢占世界的比重
1950 207.9 96.8 46.6%
1960 379.7 99.3 26.2%
1970 654.2 131.5 20.1%
1980 790.4 111.0 14.1%
1985 792.9 88.3 11.1%
1990 849.4 98.9 11.6%
A.世界工业化进程加速 B.美国钢铁工业优势丧失
C.世界钢铁业日益衰落 D.美国新经济发展占主导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1751-1836)认为,既然财富不是利益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那么,出于消除党争的目的而让人民具有同等的财富、同等的利益、同样的思想、同样的热情,则是愚蠢之举。而为了消除党争,消除党争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自由则更是遥不可及······在麦迪逊看来,不但不应该消除党争,而且还要给予党争存在以法律和政府的保障。麦迪逊认为,“管理这各种各样、又互不相容的利益集团,不仅成为现代立法的主要任务,而且意味着要把党派精神和党争纳入政府必要的日常活动中去”。
-摘编自夏立安、万尚庆《美国宪政体制稳定的第一基石-麦迪逊的社会利益多元体制论》
(1)根据材料,概括麦迪逊言论所体现出的进步性因素。(6分)
(2)任选上述某一进步性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启蒙运动时期与之相关的思想主张,并简析这一思想主张的影响。(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文明的起源、发展及衰落都与自然环境密不可分,人类作为文明的创造者应该意识到这个问题。人类文明是环境的一部分。人类文明不单指人类自身的文明,还包括环境文明。从宏观上说,自然环境为人类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客观的条件。如四大古典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为其发展提供了客观基础。从微观上说,环境能影响和改变人的行为,进而影响文明的发展进程。
-摘编自董剑飞《文明史视角下的文明与环境的关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观点,自拟论题,结合世界上古史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1782年英国的《吉尔伯特法》规定,济贫监督官不能将身体健全的失业者送进济贫院,而应为其寻找工作并使其保有工作,同时向其提供工资;1795年的斯宾汉姆制度也与就业促进直接相关,济贫法当局所提供的救济标准取决于贫民就业所得工资的多少。《斯宾汉姆莱法》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英国的社会贫困状况,但该法并没有解决英国社会救助的根本问题。
-摘编自丁建定《论18世纪英国的济贫法制度》
材料二
到了19世纪初,英国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下层普遍贫困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原有的济贫法和济贫院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不能解决日益严重的贫困问题。因此,1834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济贫法修正案》(即《新济贫法》)。从此,济贫院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院内救济成为整个英国《济贫法》的标准体系,也成为新济贫法体系的核心。新的济贫法对旧的济贫院进行了调整或合并,将分散在各教区的大大小小、规模不统一的济贫院进行整合,从而形成了颇具规模的联合济贫院。院内的条件也有了改善,食物的数量和种类增多,受到院内救济的人数提升。
-摘编自曹婉莉《论19世纪英国福利制度的特点》
材料三
1905年,英国颁布了《失业工人法》,规定在英国居住满十二年,年满七十岁,年收入低于三十一镑十先令者每周可领取1-5先令的养老金,开始推行养老金补贴制度。1911年,英国又颁布了“保险条例”,对部分行业实行强行保险;同年,又制定《国民健康保险法》,规定参加保险的人在生病时可获得最低的收入,并可接受免费治疗。失业保险和医疗保健构成了日后“福利国家”的两项重要内容。
-摘编自毛日清《论英国社会福利的历史演进与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后期英国济贫制度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英国济贫制度发展变化的原因。(8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近代以来英国应对贫困问题的启示。(4分)
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所谓集体安全,就是以集体的或全球的行动来预防、制止或击败任何实际的或潜在的对和平与安全的破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国际关系领域里,集体安全体系成为防止战争的主要手段。(20世纪三十年代)在对德绥靖的路上,英法终于达成了“协调”。然而这时的英法协调不仅未能维护欧洲和平,反而把欧洲集体安全打得粉碎。
-摘编自郭梅花《两次世界大战间欧洲集体安全体系探微》
材料二
联合国宪章强调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各会员国须废弃战争,以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二战后,联合国在具体实践集体安全原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据联合国成立50周年时的统计,联合国为帮助和推动结束地区冲突而开展谈判,促使172场地区冲突得以和平解决,80场一触即发的战争得以避免。
-摘编自徐蓝《世界大战:集体安全与人类文明的进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后欧洲集体安全被“打得粉碎”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二战后世界集体安全机制建设的意义。(6分)
高一历史考试参考答案
1.A 2.D 3.B 4.C 5.D 6.C 7.C 8.B 9.A 10.B 11.D 12.A 13.B 14.A
15.C 16.A
17.(1)进步因素:承认社会利益多元化的客观现实;保障公民政治自由;倡导法治精神;倡导通过制度解决政治分歧;加强政府职能。(6分,答出三点即可)
(2)示例1
选择:“通过制度解决政治分歧”。
思想主张:孟德斯鸠的“分权制衡”理论主张通过权力分立(立法、行政、司法)防止专制,缓和社会冲突。(2分)
影响:使不同利益集团通过制度博弈而非暴力解决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为现代民主制度奠定基础。(4分)
示例2
选择:“承认利益多元化”
思想主张:伏尔泰的“宽容精神”和孟德斯鸠的“分权制衡”理论均强调社会多元利益的共存与协调。(2分)
影响: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基础,推动《人权宣言》确立自由平等原则;促进现代民主政治中多元利益表达机制的形成,影响欧美宪政设计。(4分)
(“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8.示例
论题:自然环境对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2分)
阐述:世界古典文明大多起源于适宜农业发展的大河流域。古埃及文明受尼罗河周期性泛滥影响,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强调秩序和周期性的文化特征,并创造了金字塔和太阳历等成就。两河流域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促使美索不达米亚人发展出楔形文字和数学系统,建立了完备的法典。希腊半岛山多平原少的地理特点和濒临地中海的位置,塑造了古希腊城邦制度和海洋文明的特性,推动了民主政治和哲学思想的发展。环境变化往往与古代文明的衰落密切相关。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因环境恶化导致农业生产力下降,加速了苏美尔文明的衰落。(8分)
古代文明的兴衰证明,自然环境不仅为人类文明提供了生存基础,也通过资源供给、气候变化等因素深刻影响其发展轨迹。(2分)
(“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1)特点:就业优先导向;差别救助;地方分散管理;以法律法规形式规范救济行为。(4分,答出两点即可)
(2)原因:工业革命深入发展,社会贫富差距拉大;阶级矛盾尖锐,工人政治斗争的推动;旧济贫体系无法适应工业社会需求;英国政府加强对社会问题的干预和管理。(8分)
(3)启示:通过立法形式确立贫困治理的法律依据;政府在解决贫困问题上应承担主导责任;贫困治理需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不断调整;贫困治理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4分,答出两点即可)
20.(1)原因:法西斯德国实行扩张政策;凡尔赛体系的缺陷;英法采取绥靖政策;国际联盟软弱无能,无法制止侵略;大国矛盾与利己主义。(6分,答出三点即可)
(2)意义:建立了以联合国为核心的集体安全体系;确立和平解决争端的国际原则;平衡了大国关系;有利于解决地区冲突;维持世界总体和平;建立冲突预警和维和机制;创造稳定国际环境;促进了国际经济合作;推动了多边主义发展。(6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