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嘉兴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浙江省嘉兴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高二语文试卷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①思想史上流行的观点认为,“儒道互补”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而“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这一精髓的体现:前半句表达了儒家的理想主义和入世精神,而后半句显示出道家的豁达态度与出世境界。不过,整个这句话原出于《孟子》,本与道家无关。而道家或老或庄,似乎都没有说过“善其身”之类的话。亚圣孟子的原意显然是表示一种理想主义精神:如果得志,我要造福于天下百姓;即使不得志,我也要洁身自好,绝不与腐败势力同流合污。所谓“独善其身”在这里就是“穷不失义”,而绝不是去作“逍遥游”:是“修身见于世”,而绝不是“出世”。
②无疑,“济天下”的理想抱负与“善其身”的个人修养都是非常值得追求的。然而“达则兼济”与“穷则独善”确实有问题,其被扭曲亦非偶然。
③关键在于“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很有点“己所欲必施于人”的味道,体现了道德律人的精神,却没有考虑权力有限、权力自律与受律的原则。在这方面,倒是孔夫子早就说过:“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他说的是“克己”而不是克人。诚哉斯言!克己复礼则善,克人复礼则伪,克人纵己而号称复礼,则假恶丑之尤也。效尤而能达,达则假兼济之 名以祸天下,“冒孔之名以败孔之道”,“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 为天下之大公”。“绝仁弃义”,法道互补,莫此为甚。是故欲求真仁,必先制能克人之人——此子所不语而匹夫某敢补言之也。
④因此对于“能克人之人”来说,他首先应当考虑的是“达则独善其身”。“善其身”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但对“能克人之人”来说“善其身”则是他必须做的。不仅他本人必须做,更重要的是他人与公众也应该以监督权力、制衡权力、约束权力的制度安排来帮 助他做到这一点。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包括掌权的“达”者在内的公众人物,其私生活隐秘权是小于一般公民的。为了维护公民权,现代司法制度必须实行“无罪推定”原则。而为了约束权力,对“达”者的舆论监督实际上实行的是“有错推定”原则,“达”者必须承担无错举证责任,如不能证明你无错,那你就被视为有错。这不就是“达则独善其身” 吗
⑤至于“兼济天下”,孟子的原话是“兼善天下”,其中自然包括了“善其身”与“善 他人”两个方面。孔夫子也说过:“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作为公共权力的执掌者,要把“己所欲”的理想和治国方案“施于人”以实现“济天下”的抱负,是很自然的。但是,立人、达人、施于人乃至济天下都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得到被“立”被“达”者的同意,获得“天下”公民的授权。己所欲而人亦欲,固当施之。若己所欲人不欲而强施之,亦如己所不欲而人强施于我,岂我所愿哉 我不愿而施之于人,则置圣道于何地耶!因此,应当提倡“达则独善其身”。
⑥“达则独善其身”就是说大权在握时尤其要注意权力的自律,而不能凭借权力用自己哪怕是真诚的理想去无限制地律人,绝不能借“兼济”之名对“天下”滥用强制,要记住:再高尚的人,其权力也要有制约;再平庸的人,其权利也应受保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积极意义上的“无为而无不为”,真正为“天下”百姓带来幸福。
⑦至于“穷则独善其身”,其缺陷在于只强调无权者的道德自律,而没有考虑需要争取和维护“无权者的权利”。人们可能认为,这样的权利只关乎个人。在发达的现代公民社会里这样认为或许也无大碍,因为在公民权已经受到保障的条件下,他们有权利关心并 参与公共事务,但社会并没有权利要求他们必须“兼济天下”。
⑧但是权利如果尚待争取,那情况就与保住已有权利不至丧失有所不同了。从理论上讲,一个人争取他自己的人权时,他也是在争取所有人的权利。换句话说,他这是在“兼济天下”而不仅仅是“独善其身”。但这样做的代价,却是要他自己付的。反过来说,假如别人这么做了,他就可能无需代价而获得权利。于是面对强权的压迫,人们如果各怀私心而沉默,就无法冲破压抑去实现自由。换句话说,如果无权者即“穷”者中没有人以自我牺牲的精神“兼济天下”,则所有的人都将难以“独善其身”。
⑨因此“穷则兼济天下”应当成为理想人格的又一原则。如果说这一原则在自由时代也许并不重要——那时人们更需要的是制约“达则兼济天下”的圣君;但在争取自由的时代,却不能没有“穷则兼济天下”的圣雄。当他们作为无权者即“穷”者时,自然不存在 滥用权力的问题。假如他们日后成了“达”者,那就是“达则独善其身”的问题了。能同时实践“穷则兼济天下,达则独善其身”的人就具备了圣雄的人格。
(选自秦晖《穷则兼济天下,达则独善其身》,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3 分 )
A.“达则兼济天下”被思想史上流行的观点认为是表达了儒家的理想主义和入世精神,是中国文化精髓的体现。
B.“达则独善其身”既是对统治者的道德自律要求,也需要权力监督、制衡、约束机制等来帮助他做到这一点。
C.“穷则独善其身”的说法在公民权已经受到保障的发达的现代公民社会里,可能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负面影响。
D. “穷则兼济天下”指“穷”者个人以自我牺牲精神去奋斗,不是去争取个人的人权,而是为了全人类的权利。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 3 分 )
A.“达则兼济”的理想抱负和“穷则独善”的修养追求是必要的,需要人们将其作为理 想人格终身践行。
B.“善其身”是每个人都必须做的,无论是达者还是穷者,都要努力做到“克己复礼 ”, 提高自身的修养。
C.在争取自由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兼济天下”的穷者;而在自由时代,我们更需要“独善其身”的达者。
D.无论是“济天下”还是“善其身”,我们都要扎扎实实地践行“达则有为”“穷则无为”的处世原则。
3.下列现象不符合“穷则兼济天下,达则独善其身”这一论断的是( ▲ ) ( 3 分 )
A.杜甫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哪怕在仕途失意时,都常怀忧国忧民之心。
B.陶渊明不愿和黑暗官场同流合污,任彭泽令八十一天即挂冠归去,归隐田园。
C.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抛头颅、洒热血,为创建自由民主的新中国而不断奋斗。
D.在当前反腐败斗争中牢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提高拒腐防变意识。
4.请梳理第⑤自然段的论证思路。(4分)
5.请结合文本分析“穷则独善其身”这一观点的逻辑缺陷。(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6~9题。
龙须沟(节选)
老舍
第一幕
时间 北京解放前,一个初夏的上午,昨夜下过雨。
地点 龙须沟。这是北京天桥东边的一条有名的臭沟。
布景 龙须沟的一个典型小杂院,住着四户人家(大妈一家、四嫂一家、疯子一家、赵老一家)。脚下全是湿泥,墙根墙角全发了霉,生了绿苔。
疯子 (穿破夏布大衫,手持芭蕉扇,一劲地扇,似欲赶走臭味;出来,向大家点头) 王大妈!娘子!列位大嫂!姑娘们!
小妞 (仍不肯去倒水) 大爷!唱!唱!我给你打家伙!
四嫂 (过来)先干活儿!倒沟里去! (妞子出去)
娘子 你这么大的人,还不如小妞子呢!她都帮着大人做点事,看你!
疯子 娘子差矣!(数来宝)想当初,在戏园,唱玩艺,挣洋钱,欢欢喜喜天天像过年!受欺负,丢了钱,臭鞋、臭袜、臭沟、臭水、臭人、臭地熏得我七窍冒黑烟!(弄水洗脸)
娘子 你呀!我这辈子算倒了霉啦!
四嫂 别那么说,他总比我的那口子强点,他不是这儿(指头部)有点毛病吗 我那口子没
毛病,就是不好好地干!拉不着钱,他泡蘑菇;拉着钱,他能一下子都喝了酒!
疯子 (一边擦脸,一边说) 我这里,没毛病,臭沟熏得我不爱动。
【外面有吆喝豆腐声。】
疯子 有一天,沟不臭,水又清,国泰民安享太平。(坐下吃窝头)
小妞 (进来,模仿数来宝的竹板声)呱唧呱唧呱唧呱。
娘子 (提起香烟篮子)王大妈,四嫂,多照应着点,我上市去啦。
大妈 街上全是泥,你怎么摆摊子呢
娘子 我看看去!我不弄点钱来,吃什么呢 这个鬼地方, 一阴天,我心里就堵上个大疙瘩!
赶明儿六月连阴天,就得瞪着眼挨饿! (往外走,又立住)看,天又阴得很沉! 小妞 妈,我跟娘子大妈去!
四嫂 你给我乖乖地在这里,哪儿也不准去!(扫阶下的地)
小妞 我偏去!我偏去!
娘子 (在门口)妞子,你等着,我弄来钱,一定给你带点吃的来。乖!外边呀,精湿烂滑的,滑到沟里去可怎么办!
…………
二春 妈,您怎这么胆小呢!
大妈 你大胆儿!你不知道他们多么厉害!
疯子 (悲声地)王大妈,丁四嫂,说来说去都是我不好!(颓丧地坐下) 想当初,我在城 里头作艺,不肯低三下四地侍候有势力的人,教人家打了一顿,不能再在城里登台。 我到天桥来下地,不肯给胳臂钱,又教恶霸打个半死,把我扔在天坛根。我缓醒过来,就没离开这龙须沟!
娘子 别紧自伤心啦!
二春 让他说说,心里好痛快点呀!
疯子 我是好人,二姑娘,好人要是没力气啊,就成了受气包儿!打人是不对的,老老实 实地挨打也不对!可是,我只能老老实实地挨打……哼,我不想做事吗 老教娘子一个人去受累,成什么话呢!
娘子 (感动) 别说啦!别说啦!
四嫂 (看看天,天已阴)唉!老天爷,可怜可怜穷人,别再下雨吧!屋子里,院子里,全是湿的,全是脏水,教我往哪儿藏,哪儿躲呢!有雷,去劈那些恶霸;有雨,往田里下;别折磨我们这儿的穷人了吧!
【隐隐有雷声】
疯子 (呆立看天)上哪儿去呢 天下可哪有我的去处呢 【雷响。】
娘子快往屋里抢东西吧!
【大家都往屋里抢东西,乱成 一 团,暴雨下来。】 【巡长跑上。】
巡长 了不得啦!妞子掉在沟里啦!
众人 妞子……(争着往外跑)
四嫂 ( 狂喊)妞子!(跑下)
——狂风大雨中幕徐闭
第 三 幕 第 二 场
时间 1950年夏末。龙须沟的新沟落成,修了马路。
地点 同第一幕小杂院。
布景 杂院已经十分清洁,破墙修补好了,垃圾清除净尽了,花架子上爬满了红的紫的牵 牛花。赵老的门前,水缸上,摆着鲜花。丁四的窗下也添了一口新缸。满院子被阳 光照耀着。
大妈 (看四嫂出来,向她发牢骚)四嫂哇!您看二春这个丫头,今儿个也不是又上哪儿疯 去了!我这儿给她赶件小褂,连穿上试试的工夫都抓不着她!
四嫂 她忙啊!今天咱们门口的暗沟完工,也不是要开什么大会,就是办喜事的意思。她 说啦,您、我、娘子都得去;要不怎么我换上新鞋新袜子呢!您看,这双鞋还真抱脚 儿,肥瘦儿都合适!
大妈 我可不去开会!人家说什么,我老听不懂。
四嫂 也没什么难懂的。反正说的都离不开修沟,修沟反正是好事,好事反正就得拍巴掌, 拍巴掌反正不会有错儿,是不是 老太太!
大妈 哼,你也跟二春差不多了,为修沟的事, 一天到晚乐得并不上嘴儿!
四嫂 是值得乐嘛!您看,以前大伙儿劝丁四找点正事作,谁也劝不动他。 一修沟,好, 沟把他劝动了!
大妈 臭沟几儿个跟他说话来着
四嫂 比方说呀,这是个比方,沟仿佛老在那儿说:我臭,你敢把我怎样了 我淹死你的 孩子,你敢把我怎样了 政府一修沟啊,丁四可仿佛也说了话:你臭,你淹死我的孩 子 我填平了你个兔崽子!就是这么一回事。
【娘子提着篮子回来。】
四嫂 娘子,怎这么早就收了
娘子 不是要开大会吗 百年不遇的事,我歇半天工,好开会去。喝,四嫂子,您都打扮 好了 我也得换上件干净大褂儿。这,好比说,就是给龙须沟作生日;新沟完了工, 老沟玩了完!

警察 开会去喽!快到时候啦!
【大妈返身要锁自己的房门,四嫂、娘子赶去拦大妈。正拉着她要往外走,疯子由屋中跑 出,手里拿着竹板。】
疯子 诸位别忙,先等等儿,我这儿编出来个新词儿,先给你们唱唱试试!
众人 赞成!唱,唱!
疯子 听着啊——给诸位,道大喜,人民政府了不起!了不起,修臭沟,上手儿先给咱们 穷人修。请诸位,想周全,东单、西四、鼓楼前;还有那,先农坛,五坛八庙、颐和 园;要讲修,都得修,为什么先管龙须沟 都只为,这儿脏,这儿臭,政府看着心里 真难受!好政府,爱穷人,教咱们干干净净大翻身。修了沟,又修路,好教咱们挺着 腰板儿迈大步;迈大步,笑嘻嘻,劳动人民努力又心齐。齐努力,多做工,国泰民安 享太平!
(有删减)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 ( 3 分 )
A. 剧本以“龙须沟”命名,与《茶馆》类似,都是依托特定地点来展现社会的变迁和百姓生活的变化。
B. 剧本第一幕的结尾以“狂风暴雨中幕徐闭”收束,巧妙地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了人物内心的喜悦之情。
C.剧本与曹禺的《雷雨》 一样,都是通过激烈的家庭冲突来推动剧情,表现旧社会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
D. 剧本语言风格幽默风趣,通过程疯子的数来宝和众人的对话,生动展现了龙须沟居民的群体生存状态。
7.关于龙须沟环境变化的描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3 分 )
A. 剧本通过舞台布景的细节变化,如从“湿泥霉苔”到“牵牛花盛开”,直观展现了环 境所发生的变化。
B. 环境的变化还通过人物的台词内容变化表现出来,如四嫂先前乞求老天爷,后来模仿 丁四要填平臭沟。
C.新旧环境的变化与人物精神面貌的变化同步,外部物质世界与内部精神世界的呼应有 效地表达了主题。
D. 剧本在具体描写龙须沟环境变化的同时,刻意淡化了时间跨度,体现出老舍作品含蓄 内敛的艺术风格。
8.程疯子在两幕中的形象有何不同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校园戏剧节上,戏剧社准备按以上剧本进行演出。由你负责拟写第三幕第二场开始部分 的脚本,请结合文本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6分)
第三幕第二场演出脚本(15秒)
配乐特点 (①)、热烈
舞台布景 整齐干净的院落、(②)、干净的街道、明亮的阳光,展现 生机活力。
主要人物四嫂的服饰 妆容 头发梳理整齐,衣服穿着正式,(③)。
旁白(不超过50字) (④)
二 、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4题
材料一: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 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 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 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 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节选自苏轼《石钟山记》)
材料二:
洞,滨江倚湖。冬,潮落则门出焉。透漏玲珑,莫可言状。蜿蜒行,屴崱①如龙。枯蛤满峭壁,俨然鳞甲,左右旁通,上下数叠,曲折宽敞,可容千人。最上层,烛而登,平坦温暖,老蝠如扇。石峡有子洞,蛇而入,复广,三人可坐。 “丹房”二字题于壁。旁岐多小诗,均新奇可喜。如“我来醉卧三千年,且喜尘世无人识。”又如“小憩千年人不识. 桃花春涨洞门关”等句。大约皆曩时游人狡绘之作。墨色黯淡,惜无年代可考。盖全山皆空如钟覆地而上钟山亦中多空洞且山势上锐下宽,似宜以形论而不以声论。苏子所谓窾坎镗鞳、噌吰如乐作者,乃过其门未入其室也。
(节选自彭玉麟《石钟洞叙》) [注]①屴崱(lì zè): 形容山势高峻,这里指洞穴蜿蜒曲折、高峻陡峭。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 涂黑。( ) ( 3 分 )
盖全山皆空 A如钟B覆地C而上钟山D 亦中E多空洞F且山势G上锐下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
A.丁丑,与《赤壁赋》中“壬戌之秋”的“壬戌”都是用干支法来纪日。
B.心动,内心惊恐,与《陈情表》“至于成立”的“成立”同属古今异义词。
C. 烛,用作动词,与《登泰山记》中“明烛天南”的“烛”用法相同。
D. 作,演奏,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舍瑟而作”的“作”意义不同。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3 分 )
A.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当其欣于所遇
B. 硿硿焉 复驾言兮焉求
C. 潮落则门出焉 他植者则不然
D.似宜以形论而不以声论 能以足音辨人
1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
A.在寺僧让小童敲击乱石以验证山名由来后,苏轼在夜里再探石钟山,这说明他对寺僧的解释并不认同。
B.苏轼把位于水流中央的巨石吞吐风浪的声音比作无射、歌钟等古代名钟,印证了石钟山得名的合理性。
C. 彭玉麟断定,题写在石钟山洞壁上的那些新颖奇妙、令人喜爱的小诗,是文人游玩时留下的玩笑之作。
D.彭玉麟引用苏轼“窾坎镗鞳”之语,意在批判其仅关注声音而忽视山体形态,以致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1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2)石峡有子洞,蛇而入,复广,三人可坐。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15~16小题。
行路难
[宋]贺铸
缚虎手,悬河口,车如鸡栖马如狗。白纶巾,扑黄尘,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 衰兰送 客①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作雷颠②,不论钱,谁问旗亭美酒斗十千
酌大斗,更为寿,青鬓长青古无有。笑嫣然,舞翩然,当垆秦女十五语如弦。遗音能 记秋风曲,事去千年犹恨促。揽流光,系扶桑③,争奈愁来一 日却为长。
[注]①客:此处是词人自指。②雷颠:指雷义。《后汉书 · 雷义传》载,雷义曾免人死罪,并拒绝了这 人送来用作谢礼的黄金;地方官推荐雷义出仕,他却将机会让给同自己交好的陈重,被拒绝后佯装发狂 拒绝接受任命,所以词人称他“雷颠”。③扶桑:传说中太阳升起的地方,这里指太阳。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3 分 )
A. “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一句,蕴含着词人复杂的情感,自负而带有彷徨苦闷,豪壮 中又不乏沉郁之叹。
B.“作雷颠”这三句中,“颠”字暗含着词人对雷义品行的轻视,“谁问”二字则透露出 了世无知己的孤寂。
C.“语如弦”以动人弦音喻秦女的美妙语音,与前文“笑”“舞”呼应,多角度刻画秦 女明媚灵动的形象。
D. 全词多处化用典故,这些典故既贴合词人境遇,又使全词富有历史纵深感,形成“以 古写今”的意境。
16.本词多用对比手法抒发情感,请任选两处,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梅梅在傍晚时分登高远眺,眼前千山落叶、江水澄澈的胜景,让她不禁吟诵起黄 庭坚《登快阁》中的“ , _ ”两句诗。
,
(2)在历史课上,于老师让同学们归纳古代官员的选拔制度,小刚同学想到,《陈情表》 中的“. , ”就以实例印证了汉代的察举制。
(3)贺铸《青玉案》中,“白纶巾”用衣服的颜色来表明人物身份,这种手法在其他古诗 词也常有体现,如“ , _”。
三、语言文字运用 (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3题。
(1)“建议将心肺复苏实践操作全面纳入中考体育测试项目,可以促使学校更加重视急救教育,可以更好地确保学生掌握基本急救技能。”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雅安市教育考试院院长、雅安市雨城区第二中学校长庹庆明提交了这样一份提案。
(2)急救知识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关键时刻,会不会急救、敢不敢急救很可能就是生与死的距离。掌握急救技能的人越多,生命被挽救的可能性也就越大。①不过,《中国 公共卫生管理》披露的数据显示,②我国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普及率不到1%左右, ③仍处于较低水平。④加强全民急救水平,⑤是一项没给我们留多少时间的任务。因此,在中小学开展急救知识教育已经 A 。庹庆明代表的这个建议,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从实际操作来看,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并不十分复杂,中学生完全可以掌握。
一旦掌握相应的知识,在面对紧急情况时就不至 B ,而可以采取正确的措施,实实在在地帮助他人。也正因此,近年来,【甲】,或与体育课、道德与法治等课程相结合,或与红十字会等专业机构合作,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培训。
(4)庹庆明代表提出将心肺复苏实践操作纳入中考体测的建议,是希望借助学校和 家长对中考的重视,【乙】。对此,教育部门可以开展调研讨论,结合实际情况指导落实。毫无疑议,急救这堂“生命必修课”应该引起更大的重视,以免学生在关键时刻“掉链子”。目前,各地的急救教育还处于分散化、临时化状态,教什么、怎么教都有一定的随意性。同时,师资不足,培训难以复盖全体。教育部门应该及时从前几批试点学校的实践中总结经验,锢化为规范化、科学化的教学体系,向全国推广,推动急救教育普及开展。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
19.在第(2)段中标序号的句子中有2处语病,请指出并改正。(4分)
20.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写合适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字。(4分)
21.材料第(4)段中有多个错别字,请指出2处并改正。(2分)
22.简析第(4)段中加点的“掉链子” 一词的表达效果。(3分)
23.请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3分
四 、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家风,是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优良的家风,既能承载祖辈的 经验智慧,又能打好后辈的精神底色,更能绵延民族的文化血脉。
身为新时代的青年,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 选择D 项 。(D 项对应的原文是第⑧段中:“一个人争取他自己的人权时,他也是在争取
所有人的权利”。选项中说“不在于争取个人人权”,不正确)
2. 选 择C 项 。(A 项中应原文表述是:“‘济天下’的理想抱负与‘善其身’的个人修养都 是非常值得追求的”。选项中多了“穷”和“达”。B 项中“善其身”是每个人“应该做” 的,并不是每个人必须做的,只有达者必须做的,并不是普通的每个人都必须做,原文 第④段中指出“能克人之人”才是必须做到“善其身”的。 D 项所谓“达则有为”“穷 则无为”不符文意)
3.选 择B 项。(陶渊明的事迹体现的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4. (4分)
①先引用孟子和孔子的话来指出人要善己、善人。
②再用“但是”引出“善他人”(“立人、达人、施于人乃至济天下”)是有条件的,必须得到被“立”者和被“达”者同意授权。
③最后用“因此”引出结论,“应该提倡‘达则独善其身’”。
【评分标准】每点1分,2点3分,3点4分。
5. (6分)
①“穷则独善其身”的意思是,“如果不得志,我就要洁身自好,修养自身”。
②条件关系不成立。“穷”和“独善其身”不是唯一必然的联系。也就是说,“穷”者不 仅应该“独善其身”,也要“兼济天下”。
③隐含条件有问题。“穷则独善其身”,隐含着对“穷者”(无权者)的道德自律要求,没有考虑对“达者”的道德自律要求。也就是说,“穷”者和“达”者都应该“独善其身”。
【评分标准】写出1点得3分,写出2点得满分。
6 .选择A 项 。(B 项,第一幕结尾的环境描写烘托的是紧张压抑的氛围,而非喜悦之情;C项,《龙须沟》并非以家庭冲突为核心推动情节;D项,语言风格以写实为主,幽默 风趣并非主要特点。)
7. 选择D 项。(剧本明确标注了时间跨度“1950年夏末”,且环境变化是通过具体描写而 非含蓄暗示来表现的)
8 . (4分)
①前一幕的程疯子颓废、悲观。因社会压迫而丧失斗志,只能以数来宝抒发苦闷,表现出无奈与自嘲。
②后一幕的程疯子振奋、积极。主动编唱新词歌颂政府,语言欢快激昂,展现了对新社会的希望和信心。
【评分标准】写出1点得2分,写出2点得满分。
9. (6分)
第三幕第二场演出脚本(15秒)
配乐特点 (欢快)(1分)
舞台布景 (鲜艳的花朵)(1分)
主要人物四嫂的服饰 妆容 (脚上换好了新鞋新袜子)(1分)
旁白(不超过50字) 时间到了1950年,今天龙须沟的新沟落成了,新的马路也修好 了。这个住着四户人家的小杂院里又将发生什么呢 (3分,交待时间1分,交待新沟修成1分,引出人物对话1分)
10.ACF
11. 选 择A 项。(《赤壁赋》“壬戌之秋”的“壬戌”是用干支法来纪年)
12.选择D 项。介词,根据。(A 项中的“其”都是代词,其中的/他(们);B 项中的“焉”, 形容词词尾/疑问代词,什么; C 项中的“则”都是连词,表承接/表转折)
13.选 择C 项。(“断定”与原文“大约”不符)
14 . (8分)
(1)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边咳边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
(采分点:“于山谷中”状语后置;或,有人;判断句;句意通顺)
(2)石峡中有个子洞,(人需要)像蛇一样爬行进入,(进去后洞内)又变得宽敞,可以 容纳三个人坐下。
(采分点:蛇,像蛇一样(爬行);复,又;广,变得宽敞;省略句)
15. 选择B 项。(“颠”字似贬实褒,雷义的品行暗合了词人疏狂自放的情志,同时两人又都是不被世俗理解的狂人,“颠”字背后是无人赏识的孤独,这与后文“谁问”二字照 应。)
16. (6分)
①以“缚虎手,悬河口”的才兼文武与“车如鸡栖马如狗”的潦倒境遇对比,突显怀才不遇的悲愤。
②将“酌大斗”的酒宴欢乐与“青鬓长青古无有”的伤感对比,强化了年华易逝的伤感。
③“愁来一日却为长”一句,客观时间的“一日”与主观感知的“长”对比,突显愁绪使词人备受时光催迫的煎熬难耐之情。
④“揽流光,系扶桑”这一浪漫想象透露出对驻留光阴的渴望,“愁来一日却为长”则抒发了备受时光催迫的煎熬难耐,二者形成对比,展现出作者渴望建功立业、难耐壮志难 酬的复杂心理。
⑤“事去千年犹恨促”慨叹历史的匆促短暂,“愁来一日却为长”抒发度日如年的愁苦,两相对比,表达了年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无奈。
(每点3分,写出2点得6分。其他对比言之成理即可)
17. (6分)(1)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2)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3)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18 . (4分) A 处: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B 处:手足无措/惊慌失措/手忙脚乱 【评分标准】答对1处得2分。
19. (4分)第②句中,“左右”去掉,否则表意不明。第④句中,“加强”改为“提高”或 “提升”,否则搭配不当。
【评分标准】改对1处得2分。
20. (4分)【甲处】许多学校将急救教育纳入课程 【乙处】推动相关部门落实急救教育/ 普及开展急救教育(表达出“落实急救教育”的意思)。
【评分标准】填对一处的2分,意思对即可。
21. (2分)毫无疑议——毫无疑义,复盖——覆盖,锢化——固化
【评分标准】改对1个得1分。
(3分)“掉链子”本义是指机械转动的链条脱落,在这里比喻在关键时刻不能很好完成工 作,文中指在关键时刻不能顺利完成急救工作,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评分标准】本义1分,文中意思1分,效果1分。
23. (3分)答案示例:
人大代表庹庆明:急救知识需纳入中考
【评分标准】提议人,提议,内容,各1分。
24. 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