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春季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八年级历史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6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按自己的学按、班级、姓名、考号琪写在答题卡上2,答逸择题时,必领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題目的答聚标号涂黑;非选择題用黑色墨水笔成黑色签宇笔书写在答題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題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自要求的)1,当天,从早晨六七点开始,参加庆典的队伍就从四面八方有序进人天安门广场。广场上汇集了首都工厂职工、学校师生、机关人员、市民、近郊农民、城防部队及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们共约30万人。人们翘首期待糌伟大历史时刻的到来。这一“伟大历史时刻”A.标志着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确立B.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C,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完全统一D.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2.西方的观念认为:“在战争中打败大国军队的国家才具备公认大国的条件。”就这个意义来说,抗美授朝是新中国成立后确认大国地位和中华民族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奠基之战。这一论述旨在强调抗美掇朝战争A.开辟中国历史的新纪元B.邀发了人民生产积极性C,提离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促进了中国文化的繁荣3.对右图时间轴所处阶段解读正确的是①②A.①阶段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②阶段国民经济持续且稳定的发展194919531956195719661976(年)C,③阶段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奠定基础D.④阶段民主法治建设取得重大成就③④4.要使中国在峡乏积累的前提下启动工业化,并在相当短的时期内完成工业体系的初步构建政府必须具有强大的调动和配置资源的能力,而对农民、企业等经济主体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政府获取这种能力的最为直接和有效的途径。材料主要表述了社会主义改造的A,原因B.过程C.影响D.特征5.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下列科技成就中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取得的是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B.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C.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D.成功樱炸了第一颗氢弹6.小明翻阅报纸看到这样一段描写:“1978年,中国上百台印刷机转动,不同的报头之下,出现了同一个标题:校园的阅报栏前挤满年轻的面孔,无数学子闻风而至,阅读同一篇文章;千百人重新铺展稿纸,千百支笔重新抖落尘埃,准备书写同一个主题…被一种沉重的沉歌笼罩的中国大地,随着第一声响动,忽然爆发出轰鸣。”他忍不住感慨A.“五星红旗立东方,工业建设成果硕”B.“真理讨论破束缚,风雨过后现彩虹艹C.“基本路线管百年,春天故事谱新筒”D.“两个凡是指方向,抓好文件抓住纲”7.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图片主要体现出对外开放的特点是邀请法英意日设计师参加上海浦东陆家嘴地区规划东南亚国际企业年会中国援助非别A.宽领域B.多层次C.全方位D.逐步开放八年级历史试卷第1页(共4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1. B解析:材料描述的是 1949 年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A 是 1949 年政协会议的意义,C 是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D 是土地改革的影响。2. C解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符合“确认大国地位”的论述。A 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B、D 与题干无关。3. D解析:④阶段为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民主法治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如 1982 年宪法)。①阶段是过渡时期,②阶段受“大跃进”等影响经济波动,③阶段“一五”计划为工业化奠基。4. A解析:材料强调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政府获取调动资源的能力”以启动工业化,属于改造的原因。5. D解析:1967 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属于“文革”时期(19661976)。A、B 是“一五”计划成果,C 是 1965 年成就(非“文革”时期)。6. B解析:1978 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打破思想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基础,对应“真理讨论破束缚”。7. C解析:图片涉及邀请外资、国际会议、援助非洲,体现对外开放“全方位”(对不同国家、领域开放)的特点。8. D解析: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 对应三大改造完成,B“窗口”是深圳特区,C 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是十三大。9. B解析:第一个百年目标是到 2021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0. C解析:根据“当地民族关系、经济发展等条件”建立自治地方,体现“因地制宜”。11. D解析:青藏铁路(民族团结)、香港回归和两岸“三通”(祖国统一),共同主题是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12. B解析:航母发展体现中国推进科技强军,提升国防实力。13. A解析:1955 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14. D解析:1964 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属于 20 世纪 60 年代。A 是 1951年,B 是 1956 年,C 是 1972 年。15. A解析: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国民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提高。其他选项为直接原因。二、非选择题(共 30 分)16.(9 分)(1)优越性:决策效率高,执行力强。(2 分)地位: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2 分)(2)特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与时俱进,一脉相承;是实现民族复兴的行动指南。(任答 2 点,2 分)(3)示例:图一(东方红一号):1970 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标志着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跻身世界航天大国行列。(3 分)17.(10 分)(1)A:土地改革——对应资料(3)(四川贫农分土地);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应资料(2)(小岗村“大包干”契约);C:农业合作化运动——对应资料(4)(农民申请入社)。(4 分,需准确对应)(2)示例: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成功之路在于立足国情、制度创新。土地改革(19501952)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农民获得土地,解放农村生产力;农业合作化运动(19531956)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为工业化奠定基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 年后)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市场化。综上,从土地改革到责任制改革,中国始终根据时代需求调整农业政策,实现了农业生产力的持续提升。(观点明确、史论结合,6 分)18.(11 分)(1)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 分)(2)事件:1972 年尼克松访华。(1 分)前提: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3 分)(3)伟大构想:“一国两制”。(1 分)地区:香港。(1 分)(4)年份:1971 年。(1 分)作用: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多边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任答 2 点,2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参考答案.pdf 四川省达州市经开区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历史试题.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