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 A;解析:A项中“契约”的“契”应读 qì,此处错误。B、C、D 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均正确。所以选 A。2. A;解析:B 项中“发扬和继承”语序不当,应先“继承”再“发扬”;C项“目的是为了”句式杂糅,可删去“为了”;D 项“大约”和“左右”语义重复。A选项没有语病,所以选 A。3. C;解析:C项“妇孺皆知”指妇女和小孩都知道,形容某事物广泛为人所知晓,与“罕见”“背后藏着”语境不符。A项“人声鼎沸”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用于形容海水浴场热闹场景恰当;B项“群蚁排衙”形容整齐地排列着,用于形容小楷书写整齐合适;D项“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符合语境。所以选 C。4. A;解析:B项“本着……作为目的”句式杂糅,可改为“本着‘服务 G20,奉献 G20’的目的”;C 项“描写……感悟”搭配不当,可在“以及”后加“抒发了”;D 项“壮大培育”语序不当,应是“培育壮大”。A选项没有语病,所以选 A。5. (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解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通过听到折柳曲引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解析:岑参《逢入京使》中“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描绘了诗人在途中与回京使者相遇,因行色匆匆只能托其捎口信报平安,表达怀亲之情。(3)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解析:《卖油翁》中陈尧咨说的“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这些语句表现出他的傲慢无理。(4)陈尧咨善射,自矜;解析:卖油翁和陈尧咨的对话由陈尧咨擅长射箭且自我夸耀引发,卖油翁的不以为然促使了两人的交流。6. ①推托;②重新;③担心;④等到;解析:①“蒙辞以军中多务”中“辞”结合语境是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托,所以是“推托”之意。②“即更刮目相待”中“更”根据文意是要重新看待,为“重新”意思。③“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从后文司马光努力学习可看出他小时候担心自己记忆力不如别人,所以“患”是“担心”。④“俟能讽诵乃已”,联系前文司马光独自闭门学习,可知是等到能背诵才停止,“俟”为“等到”。7. A;解析:A项中“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的“为”是成为;“为一时之名臣”的“为”是作为,意思不同。B项中“孰若孤”“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的“若”都是比得上的意思。C项“及鲁肃过寻阳”“及长,遍览古籍”的“及”都是等到的意思。D项“结友而别”“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的“而”都表顺承。所以选 A。8. 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解析:“但”是只是,“涉猎”是粗略地阅读,“见往事”即了解历史,按照字词意思连贯翻译即可。②(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就能终身不忘;解析:“用力多者”指下力气多的人,“收功远”表示收获长远,“乃”可译为就,按此翻译整句。9. 甲文侧重通过孙权劝学,吕蒙学习后才略提升,强调学习对人成长的重要性,也突出了劝说的技巧;乙文侧重写司马光幼时克服记忆不好的困难,勤奋学习,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付出努力才能有收获;解析:甲文中孙权劝说吕蒙学习,吕蒙听从后有很大改变,体现学习对人的作用以及孙权劝学的方法;乙文围绕司马光幼时因记忆不好,独自闭门学习,直至能背诵,突出他学习的勤奋,从这些方面可分析出两篇文章侧重点的不同。10. (1)“xùe”;解析:“血”在“残阳如血”中表示像血一样的颜色,应读“xùe”。(2)A;B;解析:材料中的“第一次”是对中国航天史上具有开创意义事件的特定称谓,所以加引号是 A 特定称谓的作用;“共和国勋章”是国家设立的一种荣誉称号,属于特定称谓,加引号同样是 A特定称谓的作用。11. 寻求救国之道;将自己 60余年的人生都奉献给我国航天事业;解析:从材料可知毛泽东一生致力于寻求救国之道,所以第一空填“寻求救国之道”;而孙家栋的事迹中明确提到“从 1958 年进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从事导弹研究开始,到今天,孙家栋将自己 60余年的人生都奉献给了我国的航天事业”,所以第二空填此内容。12. (1)“蔓”,横生藤蔓,名词用作动词;“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解析:“不蔓不枝”中“蔓”原本是名词藤蔓,在此处带上宾语,活用为动词,意为横生藤蔓;“惟吾德馨”中“馨”本意是能散布很远的香气,结合语境在文中用来形容人的德行美好。(2)①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可以靠近玩弄它;解析:“远观”即远处观赏,“亵玩”是靠近玩弄,按此准确翻译句子。②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解析:“上”在这里是蔓延到的意思,“绿”和“青”都是使动用法,分别是使……绿、使……青,据此完整翻译句子。13. 周敦颐喜爱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他以莲花自比,表现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傲岸的君子品格,这种品质令人钦佩;刘禹锡虽身居陋室,但他认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通过描写陋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体现出他安贫乐道、志趣高雅的情怀,也因此深受人们喜爱;解析:《爱莲说》中周敦颐对莲花的描述体现其追求的品格;《陋室铭》中刘禹锡对陋室的描写展现其生活态度和情怀,从这些方面可分析出两人受喜爱的原因。14. B;A;解析:结合文章,王育“为人佣,牧羊豕,近学堂”,有时间就去拾柴,所以第一空选 B“常有暇拾薪”;后来他在学习上不断努力,最终“博通经史”,所以第二空选 A“遂博通经史”。15. 关键在于他自身勤奋好学,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下,也想尽办法学习;启示我们在学习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保持积极进取、勤奋刻苦的态度,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取得成功。比如在学习英语时,单词记不住,语法难理解,但只要每天坚持背诵单词,多做练习题,不断积累,最终英语成绩就会提高;解析:从文中王育“截蒲以学书,日夜不止”等行为可看出他勤奋好学;联系实际,可举学习某一学科遇到困难但通过坚持克服的例子,阐述从故事中获得的启示。16. ①C;解析:《贾生》中“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汉文帝求贤却不关心百姓,而是询问鬼神之事,李商隐借此表达了对晚唐统治者不顾国计民生,不能真正重视人才的批判和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整体情感沉郁深沉,所以选 C。②示例:重音落在“不问”和“苍生”上,“不问”强调汉文帝对百姓的忽视,“苍生”突出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这样读更能体现诗人对统治者不关心民生的批判;解析:“不问苍生问鬼神”中“不问”和“苍生”是关键,突出对统治者行为的批判,将重音放在这两处可强调此情感,按此说明理由。17. 示例:我选择版本 1,“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红桃满观,如烁晨霞”,此版本中“满观”修饰“红桃”,生动地描绘出整个玄都观中红桃盛开,如早晨霞光般耀眼的景象,更符合诗句原意;而版本 2“满观如烁晨霞”容易让人误解为整个道观像霞光,与描绘红桃的本意不符;解析:对比两个版本,从对诗句意思的准确表达和对红桃盛开景象的描绘角度,分析版本 1 更符合原意的原因。18. 示例:不认同。从《游玄都观诗序》及相关诗句能看出刘禹锡才华横溢,其诗作构思巧妙,情感真挚。而说他“薄其行”,只是因为权贵觉得他的诗“语涉讥讽”,但实际上他是借诗抒发内心真实情感,表达对权贵的不满和对自身遭遇的感慨,这正是他刚正不阿、坚守自我的体现,并非品行有问题;解析:先表明不认同的态度,再从刘禹锡的诗作展现才华和他写诗背后的原因(抒发情感、对权贵不满等)说明他并非品行不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