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1.了解苏轼的豪放词特点,学习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2.品味词作豪放雄浑的气势、苍凉悲壮的情调,体会词人所抒发的壮志难酬的沉重感慨。3.理解苏轼的情感矛盾,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学习目标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1.散文: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北宋中期文坛领袖。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韩愈、柳宗元、曾巩、王安石旷世奇才2.词:豪放词派开创者,与辛弃疾并称“苏辛”。3.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4.书法:宋四家之一。苏轼、米芾、蔡襄、黄庭坚。5.画: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仕途坎坷——三次贬谪1、1080年~1084年:44岁时谪往黄州《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2、1094年~1096年:58岁谪往惠州。3、1097年~1100年:61岁谪往海南儋州。宋徽宗即位,苏轼获大赦,1101年北返途病逝,享年65岁。思想复杂 外儒内道儒家的积极入世;道家的超脱出世;佛家的四大皆空。写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责授黄州团练副使。交由本州安置,不得干预公事。在黄州苏轼过的实际上是一种较自由的囚犯生活,处境相当困难。为排遣政治上的失意,他游历访古,泛舟赤壁,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诗歌体裁:怀古诗解读题目这首诗是苏轼在游览赤壁时,触景生情,怀古有感而作的。(词牌名)【注】念奴娇:“念奴”是唐代著名的歌伎,相传唐玄宗亲自作曲填词,命念奴歌唱,歌声婉转娇媚,又如夜莺啼鸣。玄宗龙颜大悦,遂将此曲定名为“念奴娇”。怀古诗1.标志:眼标题中有“咏史、怀古、古迹等字眼。咏史类诗歌多采用用典、对比、衬托、借古讽今、借景抒情等写作手法。01 要基本了解诗歌所咏叹的古人古事02 要准确把握诗人对这段历史的观点和看法03 进一步揣摩作者咏叹历史背后想要抒发的个人感慨3.鉴赏怀古诗的关键:2.结构:写眼前之景——怀古人之事——抒一己之怀咏史怀古诗4.思想:① 国家:国运衰微,批判现实,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② 统治者: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③名地:感慨昔盛今衰④古人:缅怀古人;悲叹壮志未酬;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01 在“赤壁”看到什么景色?02 咏怀什么“古人古事”?03 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慨?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整体感知怀古抒情上片:写景赤壁之景下片:周瑜?词中哪几句描绘赤壁之景? 哪几句叙写历史人物? 哪几句抒发自己的情怀?思考:诗歌上片描写了什么景物?有怎样的特点?赏析赤壁景色滚滚东去的长江滔滔的历史长河(空间广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时间久远)宏大壮阔乱:穿:惊:拍:卷:夸张比喻拟人对偶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山崖的险怪山峰的高耸江水的汹涌波涛的强劲有力波涛力量浩大雄奇壮丽气势磅礴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承上:“江山如画”是对眼前之景的概括,如画江山,非多情之人,眼中岂有如此江山。启下:“一时多少豪杰”“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如画的江山,正是英雄建功立业,驰骋征伐之处。美景如画英雄如烟“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有何作用?“江山如画”是对前三句景色的概括;“一时多少豪杰”引起诗人的怀古之情,为下片周瑜的出场做铺垫。分析人物,体会情感下阕扣题写“怀古”,咏怀的对象是谁?请同学们勾画出描写“咏怀对象”的句子,看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这一形象的?这一形象有什么特点?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江东孙氏集团军队与刘备军队联合,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后病逝于巴丘(今湖南岳阳),年仅36岁。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以美人(小乔初嫁)正衬英雄——侧面描写雄姿英发少年英俊、奋发有为。英气勃发羽扇纶巾儒雅斯文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敌人反衬英雄胸有成竹、指挥若定、从容不迫。——正面描写夸张借代周瑜形象 风流人物思考:诗人眼中的周瑜是那样的年轻有为、功成业就的,那他自己呢?明确: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无奈、失意周瑜:(34岁)苏轼:(47岁)对比少年得志,春风得意迎娶小乔,君主信任英俊儒雅,风度翩翩有勇有谋,建功立业年老无为,被贬黄州政治受挫,怀才不遇(用典、对比、怀古伤今)借周瑜的身世际遇,抒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壮志难酬和时运不济。有人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达了作者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是这样吗?谈一下你的理解。“人生如梦”, 是在感叹人生短促、虚幻。——一个才情奔放而壮志消磨殆尽的人发出的感慨——哀悼千古风流人物,抒发自己从惆怅失意中挣脱后的释然,体现的是他洒脱旷达的人生态度。“一尊还酹江月”,是向江月洒酒表示祭奠。感奋感伤的色彩功业无成的感慨旷达洒脱的情怀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余秋雨《苏东坡突围》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总结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人生再多风雨,经过东坡过滤,都会变成一片晴空。当我们遇到人生的不顺与失意时,我们不妨也像他一样,活得明亮、豁达,不为外在的得失而困惑,但求内心的宁静与坦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