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2024) 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六年级下册(2024) 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

资源简介

《语文园地七》教案
【教学目标】
1.梳理与交流:明确深入了解一位作家的多种途径,通过交流与资料查找阅读,提升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2.词句段运用:从课本中经典课文的题目入手,学习不同的拟题方法,提升拟题的能力。
3.写作提示:欣赏几位书法家的作品,了解柳公权楷书书体的特点,提高对书法的鉴赏水平,潜移默化地培养认真写好字的意识。
4.日积月累:了解并积累关于“五”的传统文化常识。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导入语:鲁迅先生是民族的脊梁,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通过不同的视角,从多角度了解了鲁迅先生的形象,感知其性格特点。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一起梳理、交流,进一步体会其精神境界!
梳理与交流
活动1:制作人物卡片,感受人格魅力
1.回顾《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三篇文章,小组合作讨论:在你心目中,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讨论后明确:
(1)在我心目中,鲁迅是一位心怀美好与希望的人:从《好的故事》中可以看出,鲁迅有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文中描绘了许多美丽、幽雅、有趣的景象,如“一丈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这些奇幻的画面反映出他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即使身处黑暗的现实,依然怀揣着希望的火种。
(2)在我心目中,鲁迅是一位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人:《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通过回忆鲁迅生前的一些小事,展现了他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他关心女佣阿三,“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自己忍受着病痛,却还想着他人的辛苦。在救助黄包车夫时,“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细致地为车夫处理伤口,还给予经济上的帮助,毫无保留地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体现出他的无私与善良。
(3)在我心目中,鲁迅是一位敢于批判、嫉恶如仇的人:《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中“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鲜明地对比出鲁迅与那些欺压人民的人的不同,鲁迅以笔为武器,对当时社会的黑暗、封建礼教的腐朽以及反动派的恶行进行深刻地批判。他的文章如投枪匕首,直刺敌人的心脏,毫不畏惧地揭露社会的丑恶现象,渴望唤醒沉睡的民众,让人们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追求自由和平等。
(4)在我心目中,鲁迅是一位文学成就卓越的人: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好的故事》中,他运用了象征、隐喻等多种写作手法,以梦幻般的笔触营造出神秘而美好的氛围,展现了高超的文学技巧。
2.本单元的课文让我们从不同角度初步了解了鲁迅,并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结合查找的资料,参考以下形式做一张人物卡片,展示你对鲁迅的了解和认识。
屏显:
人物卡片 鲁迅
基本信息
代表作品
名言摘录
人物印象
……
明确:
人物卡片 鲁迅
基本信息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 、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代表作品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坟》等
名言摘录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人物印象 鲁迅是中国文学的巨匠,是引领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重要人物,他敢于批判、嫉恶如仇、有幽默感、心怀美好与希望。他以笔为剑,剖析社会的弊病,对封建礼教、旧传统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他的文字犀利而有力,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唤起了无数人的觉醒。同时,他又充满了对人民大众,尤其是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怀。
……
3.活动小结:通过借助相关资料,从鲁迅先生的自述、他人文字中的描述中更进一步借助鲁迅先生的自述、他人的文字描述等相关资料,我们体悟了鲁迅先生的人物形象,体会鲁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设计意图:这个板块通过回顾本单元的课文并结合查找的资料,感受鲁迅的人格魅力,增进对鲁迅的了解和认识。
活动2:深入了解作家,明确阅读材料
1.说说自己想要进一步了解的作家,并谈谈为什么想了解这位作家,之前读过他的哪些作品,对他有怎样初步的认识。
预设:
想要了解叶圣陶,因为他的童话像会说话的镜子,散文像带我们观察世界的望远镜。他的文字里藏着很多‘学习魔法’,比如怎么把普通的叶子写得生动,怎么用故事讲大道理。我想深入了解他,不仅因为他的故事有趣,还因为他教会我:写作就是‘好好看、好好想、好好说’—— 就像《爬山虎的脚》里那样!”
想了解朱自清,之前读过他的《春》,里面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写的生机盎然,文章里的句子像彩色蜡笔——“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我知道他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家。
2.深入了解一位作家,可以读他的作品,也可以读别人写他的文章。和同学交流:要全面了解一位作家,还需要阅读哪方面的资料?
讨论后明确:
作家的生平传记:可以了解作家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重要人生转折点等,这些对理解其作品风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例如,阅读《叶圣陶传》,了解其成长经历,理解其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阅读《朱自清传》,了解其成长经历,理解时代对其创作的影响。
他人对作家的评论文章:不同评论家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家的作品和创作特点,能拓宽学生的理解视角。
作家的日记、书信等:这些一手资料更真实地展现作家的内心想法和情感世界。如通过《叶圣陶日记》挖掘他的创作灵感,更直观地贴近其精神世界。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明确深入了解一位作家的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作家信息的能力。
词句段运用
过渡:标题,犹如文章的眼睛,是读者接触文本的第一扇窗。它不仅要准确传达文章的核心内容,更要吸引读者的目光,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我们可以从课本中那些经典课文的题目入手,学习不同的拟题方法,提升自己拟题的能力!
活动:观察标题特点,学习拟写标题
1.“题好一半文” ,请大家观察下面的这些题目,联系课文内容,就拟题的方法和作用展开交流。
要求:(1)分成四个学习小组,每人选择一组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汇报。
屏显:
预设:
(1)《少年闰土》《狼牙山五壮士》《军神》以文章的主要人物为题,揭示了文章的写作对象。这样的题目可以突出主要人物的形象,紧扣中心,突出主题。比如《狼牙山五壮士》中,用“壮士”暗示了主要人物的坚强不屈、勇敢无畏;《军神》中,一个“神”就暗示了主角刘伯承将军超乎常人的坚韧意志和革命精神。
(2)《开国大典》《“诺曼底”号遇难记》《草船借箭》以文章中的主要事件做题目。这样的题目能很好地概括文章的主要事件,突出主旨。
(3)《竹节人》《桥》《芦花鞋》是以事物的名称为题,说明文章是围绕着这些事物来写的,即贯穿全文的线索。这样的题目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在阅读中也会格外留意这个事物。比如《竹节人》一文围绕“竹节人”讲了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老师没收竹节人几件事。
(4)《在牛肚子里旅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这些题目新奇有趣,设置悬念。根据我们的常识,牛肚子里怎么能旅行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为什么会同时出现?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之间会发生什么趣事呢?也让读者有了阅读的兴趣。
2.我们体会了各种标题的好处,接下来我们一起尝试将他们运用在自己的作文题目中,让自己的作文更加生动。小组合作以“爱好”为话题拟题,并做出评价。
预设:
(1)《绘画之旅》
直接点明写作对象是“我”对于绘画的爱好,“之旅”则暗示文章会讲述在绘画爱好上的经历过程。
(2)《一场骑行爱好引发的挑战》
以文章中的主要事件做题目,主要事件是因骑行爱好而遇到挑战,以此吸引读者了解挑战的具体情况。
(3)《为摄影爱好蹲守日出》
“蹲守日出”是摄影爱好中的关键事件,突出摄影爱好者为了拍出好作品付出的行动。
(4) 《悠悠吉他弦,我的爱好情》
“吉他”作为事物名称,代表作者的爱好,“悠悠吉他弦”营造出与吉他相关的艺术氛围。
(5)《爱好,点亮生活的火把》
好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爱好”比作“火把”,生动形象地点明写作对象为“爱好”,同时揭示爱好具有像火把一样照亮、点亮生活的重要作用这一主要事件,强调了爱好对生活的积极影响,引发读者对爱好如何点亮生活的好奇,吸引读者阅读。
(6)《在爱好的田野里播种希望》
好处:运用比喻和拟物手法,将爱好比作“田野”,把人们追求爱好的行为比作“播种希望”,形象地说明爱好如同田野一样,能够承载人们的期待与努力。既点明写作对象,又揭示了在爱好中付出会收获希望这一主要事件,给人积极向上的感觉,吸引读者一探究竟。
3.活动小结:我们每个人有不同的观点、角度,所以拟的题目各有特色,但总的来说,拟题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今天我们就学习了四种拟题的方法:以文章的主要人物为题、以文章中的主要事件为题、以事物的名称为题、题目新奇有趣设置悬念。但在习作拟题中也应注意避免:照搬话题、因袭旧题、空大玄虚、文不对题。
设计意图:这个板块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总结拟题的方法和作用,并尝试拟标题。
四、书写提示
过渡:完成了“词句段运用”,我们一起走进“书写提示”。书写既能沉淀思绪,将内心千头万绪凝于笔端,精准地记录经历与感悟,又能传承文化,借由横竖撇捺的古老符号,让智慧跨越时空延续。
活动:欣赏楷书作品,提高鉴赏水平
1.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柳公权,他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你能说说对他的了解吗?
预设: 柳公权,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其书法以楷书著称,在当时极负盛名,民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其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并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并称“楷书四大家”。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
2.同学们,我们来对比欣赏这几幅书法作品,看看你喜欢哪种楷书书体,说说为什么。
屏显:
预设:
我更喜欢颜真卿的字,颜体楷书每个字都有一个稳定的重心,笔画分布均匀,左右、上下结构相互呼应,达到整体的平衡。
当我第一次看到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局部时,就被深深吸引住了。柳体字的笔画特别有特点,起笔的时候很有力量,笔锋犀利,入木三分。
我喜欢欧体字,他的字横画起笔收笔干净利落,粗细变化微妙,既刚劲又不失灵动;竖画挺拔直立,犹如铁柱,给人以坚实之感。欧体字在结构上非常严谨,它强调笔画之间的疏密关系和空间分布,显得端庄稳重。例如 “国” 字,外框方正规整,内部空间分布均匀,各个笔画相互呼应,既紧凑又舒展,给人一种和谐统一的视觉感受。
2.他的楷书用笔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结构精妙。人们常说的“颜筋柳骨”之“柳骨”,即形容其书法瘦硬挺拔,骨力遒劲。《玄秘塔碑》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让我们一起欣赏他的作品,感受其骨力道劲,用笔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的特点吧!
屏显:
屏显补充:
《玄秘塔碑》的创作背景
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六月,大达法师——端甫圆寂,享年68岁,葬于长安长乐原之南。他是继玄奘法师后,唐代又一位有名的高僧。为纪念大达法师之事迹以告示后人,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十二月于长安刻此颂功德碑。此碑为柳公权64岁时所书,碑文由唐朝宰相裴休撰。
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他的书法作品干净秀丽,一幅作品一气呵成,比较连贯流畅,字体之间充满整体性和力度美。他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融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行、草书有《伏审帖》《十六日帖》《辱向帖》等,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传世。柳公权亦工诗,《全唐诗》存其诗五首,《全唐诗外编》存诗一首。
3.同学们根据刚刚欣赏的书法作品,结合柳公权的介绍,再联系颜真卿的作品,说一说我们在写楷体字时要注意什么?
明确:要方圆并施,棱角分明。要重心平稳,每个字都有一个稳定的重心,笔画分布均匀,左右、上下结构相互呼应,达到整体的平衡。注重笔画的疏密变化,有疏有密,对比强烈。一般来说,笔画多的部分要写得紧凑,笔画少的部分要写得舒展。
追问:这是写字时的笔画技巧,结合我们平时的写字经验说一说,还有其他需要注意的吗?
预设:要注意坐姿,头正、身平、肩开、足安。还要注意写字的距离,身体距桌子一拳,手距离笔尖一寸,眼睛距纸面一尺远。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图文对照,引导学生欣赏几位书法家的作品,了解柳公权楷书书体的特点,提高学生对书法的鉴赏水平,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认真写好字的意识。
五、日积月累
过渡:同学们,我们不仅要关注书写,还要了解一些文化常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日积月累”。
活动:了解“五”的文化,积累文化常识
1.了解文化常识不仅对我们读懂诗歌很有帮助,对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也非常有帮助,你知道哪些与“五”有关的文化常识呢?
预设:
五行:行包括金、木、水、火、土。
五脏:分别是心、肝、脾、肺、肾。
五音:又称五声音阶,是中国古乐基本音阶,依次为宫、商、角、徵、羽。
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最常见的是指稻、麦、黍、菽、稷。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倡导的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
自由朗读“日积月累”中的与“五”有关的常识,注意读准字音,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想想“五行、五谷、五音、五彩”分别指的是什么?
(1)字音提示:
黍(shǔ) 菽(shū) 稷(jì) 角(jué) 徽(zhǐ)
(2)成果展示:
“五行”是我国自古以来道学的一种系统观。五行的意义包涵五种基本动态:水(代表润下)、火(代表炎上)、金(代表收敛)、木(代表伸展)、土(代表中和)。我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
“五谷”就是稻、麦、黍、菽、稷。 “五谷”就是五种谷物,即稻、麦、黍、菽、稷。“稻”去壳后就是我们平时吃的“大米”;“麦”一般指“小麦”;“黍”去壳后因其颜色发黄,称为“黄米”;“菽”是豆类的总称;“稷”指谷子,又称粟,去皮后就是我们常见的“小米”。所以“五谷”泛指粮食作物,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五谷孕育了人类。
“五音”指中国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相当于现行简谱上的哆、来、咪、索、拉。
“五彩”指的是黄、青、赤、白、黑。 教师指导:这五种颜色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金、木、火、水、土。发展到现在也可以代表各种颜色。
3.教师小结:同学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小小的数字五竟然有这么多常识,请同学们课下自主查阅资料,找到更多用“五”或其他数字来概括事物类别或种类的词语,相信你会有更多收获。
设计意图:这个板块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并积累传统文化常识。
六、课堂小结
总结:同学们,在“梳理与交流”板块,我们深入了解了鲁迅,培养了探究作家信息的能力,通过制作人物卡片,感受其人格魅力。
在“词句段运用”板块,我们观察并总结了标题的特点,并自己尝试学习拟写标题。
在“书写提示”板块,我们欣赏了楷书作品,了解柳公权楷书书体的特点。
在“日积月累”板块,我们了解了关于“五”的文化,积累了传统文化常识。这节课的收获可真不少!
七、布置作业
1.选择一位课堂上交流过的作家,整理自己查找的资料,撰写一篇介绍该作家的短文,要求包含作家的主要生平经历、创作风格及自己对作家的独特感悟,字数500字左右。,查找有关资料并读一读,加深对他的了解。
2.记一记、背一背“日积月累”板块的传统文化知识。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七
“梳理与交流” (一)制作人物卡片,感受人格魅力
(二)深入了解作家,明确阅读材料
“词句段运用” 观察标题特点,学习拟写标题
“书写提示” 欣赏楷书作品,提高鉴赏水平
“日积月累” 了解“五”的文化,积累文化常识
2 /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