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三数学(文)高考真题“对点”精练精析:第一单元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2个考点有详解)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0届高三数学(文)高考真题“对点”精练精析:第一单元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2个考点有详解)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考点1】 集合

◆ 集合的概念
1.(2008山东文1)满足的集合M的个数是 ( )
(A)1 (B)2
(C)3 (D)4
2.(2009天津文13)设
则集合B=______
◆ 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3.(2009安徽文2)若集合
则是 ( )
(A){1,2,3} (B){1,2}
(C){4,5} (D){1,2,3,4,5}
4.(2009广东文1)已知全集U=R,则正确表示集合关系的韦恩
(Venn)图是 ( )
5.(2009海南宁夏文1)已知集合 ( )
(A) (B)
(C) (D)
6.(2009辽宁文1)已知集合= ( )
A. B.
C. D.
7.(2009福建文1)若集合,则等于 ( )
A. B. C. D.R
8.(2008广东文1)第二十九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08年8月8日在北京举行,若集合
A={参加北京奥运会比赛的运动员},集何B={参加北京奥运会比赛的男运动员},集合C={参加北京奥运会比赛的女运动员},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
A. B. C. D.
9.(2008江苏4) 元素的个数 ▲ .
◆ 集合的运算
10.(2009上海春考4)若集合,集合,则 .
11.(2009山东文1)集合.若则的值为 ( )
(A)0 (B)1
(C)2 (D)4
12.(2009上海文2)已知集合A={x|x≤1},B={x|≥a},且A∪B=R,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13.(2008海南宁夏文1)已知集合,则= ( )
(A)(-1,1) (B)(-2,1)
(C)(-2,-1) (D)(1,2)
14.(2007山东文2)已知集合Z},则= ( )
(A){-1,1} (B){0}
(C){-1} (D){-1,0}
15.(2007广东文1)已知集合= ( )
A. B.
C. D.
16.(2007宁夏海南文1)设集合,则 ( )
(A) (B)
(C)(D)
高考真题答案与解析
数 学(文)
【考点1】 集合
◆ 集合的概念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知:集合M=或者
答案:
【解析】由题意:,,故B=
◆ 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答案:B
【解析】由题意:,,故 ,选B.
4.答案:B
【解析】由得,选B.
5.答案: D
【解析】由题意知易.
【说明】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相关运算.
6.答案:A
【解析】直接利用并集性质求解,或者画出数轴求解.
7.答案:B
【解析】直接利用并集性质求解,或者画出数轴求解.故选B.
8.答案:D
【解析】直接利用子集、交集和并集性质求解.
9.答案:0
【解析】本小题考查集合的运算和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由得,
∵Δ<0,∴集合A 为 ,因此A Z 的元素不存在.
◆ 集合的运算
10.答案:.
【解析】:∵集合集合,故
11.答案:D
【解析】:∵,,,∴,∴,故选D.。
【说明】本题考查了集合的并集运算,并用观察法得到相对应的元素,从而求得答案,本题属于容易题.
12.答案:
【解析】∵, ∴.
13.答案:C
【解析】∵,,∴=,选C。
14.答案:B
【解析】∵又,故={0},选B.
15.答案:C
【解析】∵,=,选C。
16.答案:A
【解析】∵,∴,选A.
【考点2】 常用逻辑用语
1.(2009广东文6)给定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互平行;
②若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互垂直;
③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④若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与它们的交线不垂直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也不垂直。其中,为真命题的是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②平④
2.(2009海南文4)有四个关于三角函数的命题:


其中的假命题是
(A) (B)
(C) (D)
3.(2009辽宁文11)下列4个命题


其中的真命题是
A. B. C. D.
4.(2009山东文9)已知,表示两个不同的平面,为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则“⊥”是.“⊥的
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5.(2009天津文3)设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6.(2009浙江文2)是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7.(2009浙江文4)设是两个不同的平面,是一条直线,以下命题正确的是 ( )

(B)若,则
(C)若 (D)若,则
8.(2008广东文8)命题“若函数在其定义域内是减函数,则”的逆否命题是
A.若在其定义域内不是减函数
B.若在其定义域内不是减函数
C.若在其定义域内是减函数
D.若在其定义域内是减函数
9.(2007宁夏海南文2)已知命题 R,,则
(A)R,
(B)R,
(C)R,
(D)R,
10.(2007山东文7)命题“对任意的”R,的否定是
不存在R,
(B)存在R,
(C)存在R, (D)对任意的R,
高考真题答案与解析
数 学(文)
【考点2】 常用逻辑用语
1.答案:D。
【解析】命题①中的两条直线为两相交直线,则两平面平行,命题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为可以平行、相交或异面, 正确的命题为②和④, 故应选D.
2.答案:A。
【解析】因为对任意,均有,所以命题假;命题中,当时,,故为真;对命题而言,当时,,故命题真;而对命题,由

【说明】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及全称命题、特称命题的真假判断方法.
3.答案:D。
【解析】取x=,则㏒1/2x=1,㏒1/3x=log32<1,p2正确; 当x∈(0,)时,()x<1,而㏒1/3x>1.p4正确.
4.答案:B。
【解析】由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知如果m为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则,反过来则不一定.所以“”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5.答案:A
【解析】,反之,.所以,”是“”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故选A.
【说明】本试题考察了充分条件的判定以及一元高次方程的求解问题.考查逻辑推理能力.
6.答案:A。
【解析】对于“”“”;反之不一定成立,因此“”是“”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说明】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命题的基本关系,题中的设问通过对不等关系的分析,考查了命题的概念和对于命题概念的理解程度.
7.答案:C
【解析】对于A、B、D均可能出现,而对于C是正确的.
【说明】此题主要考查立体几何的线面、面面的位置关系,通过对平行和垂直的考查,充分调动了立体几何中的基本元素关系.
8.答案:A
9.答案:C
10.答案: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