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四川省广元市万达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城邦时期的古希腊钱币多镌以本邦所尊崇的动物图腾或纹章图案。如科林斯使用的双翅飞马便是首任国王之子所驯服的动物;而以出产葡萄酒闻名的门德城邦,其钱币图案则挂着葡萄的酒罐。这反映出古希腊城邦时代( )A.商品经济地位突出 B.文化多元特征显著C.帝王伟业世代传颂 D.对外文化交流频繁2.亚历山大东征期间,在埃及以阿蒙之子法老自居,在波斯接受威严赫赫的宫廷礼仪、服饰,在中亚娶当地贵族女子为妻,在印度向裸体智者求教,在苏萨举行希腊—马其顿将士与东方女子的集体婚礼。此举旨在( )A.获得当地民族的政治认同 B.塑造亲民爱民的政治形象C.推动东西方文明交流交融 D.推行因俗而治的治国理念3.有学者指出,中古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具有下图所示的特征。据此可知,在封君封臣制下( )A.土地占有权与使用权分离 B.封君以封臣组建常备军队C.契约关系构成单向等级性 D.封臣与封君双方相互依存4.下表所示为7世纪日本天武天皇在位时期的若干统治政策。这些统治政策共同点是( )676年 废除豪族拥有部曲的规定,并将朝廷赐给亲王、诸王、朝臣的山泽、林野、陂池等重新收归国有681年 以唐令为模本,开始编纂《净御原令》684年 全国的氏姓作了重新的改订,制定了“八色姓”,提高了皇亲的社会地位A.扩大了皇室私人领地 B.体现了集权统治的倾向C.重构了社会等级秩序 D.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5.中世纪,西欧城市行会对生产和贸易进行严格控制。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新兴的行业开始出现,这些行业的从业者却难以加入行会,受到行会的排斥。这反映了当时西欧( )A.庄园经济根基动摇 B.经济转型推动观念变革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传统经济秩序受到冲击6.有学者指出:革命的政治后果是将早已存在的立宪传统以成文法的形式确立起来,以消除王权对议会的干扰和破坏。从某种角度看,《权利法案》的意义并不在于使议会获得多少新的权力,而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王权的权力界限。此言论旨在强调《权利法案》( )A.实现了议会对王权的制约 B.并未动摇英国的上层建筑C.为英国提供稳定的政治环境 D.缺乏实践启蒙思想的精神7.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穿梭于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的“马尼拉大帆船”,因其频繁进出菲律宾的马尼拉港而得名。该贸易形式( )A.使大西洋沿岸国际贸易更活跃 B.为宗主国提供雄厚资本原始积累C.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D.促进了美洲商品出口与经济发展8.1830年,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通车。股票投机者宣称:“铁路将消灭地域差异!”然而农民却抱怨:“粮食价格被商人垄断。”历史学者也指出:“铁路时刻表取代了日出而作。”这反映了铁路( )A.冲击了传统的社会秩序 B.激化了城乡之间的矛盾C.推动向工业社会的转型 D.推动了统一市场初步形成9.巴黎公社的真正秘密就在于“它实质上是生产者阶级同占有者阶级斗争的产物,是终于发现的可以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这次革命“找到了在革命胜利时把这一权力保持在人民自己手中的办法,即用他们自己的政府机器去代替统治阶级的国家机器、政府机器”。这体现出巴黎公社( )A.开创了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 B.深受马克思主义直接指导的影响C.建立起首个社会主义政权体系 D.借助旧政权框架实现阶级调和10.下表呈现了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不同时段内,西方国家政治军事类同盟和协定的数量。这一数量变化表明该时期( ) 单位:个时段 同盟和协定数量1870—1879 201880—1889 311890—1899 611900—1904 108A.世界性国际组织涌现 B.旧有国际秩序崩溃C.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 D.西方各国矛盾激化11.观察如图,1905年美国某杂志刊载的漫画《别插手》,这主要反映了( )A.美国致力于维护拉丁美洲国家的独立主权B.欧洲列强已完全退出拉丁美洲的势力范围C.美国在全球范围内与欧洲列强争夺霸权D.美国试图将拉丁美洲纳入自身势力范围12.1920年,伊拉克爆发大规模反英起义,抗议英国以“委任统治”名义控制其内政外交。起义者要求独立并组建临时政府,但英国调集空军轰炸平民区进行镇压,国际联盟则以“维护委任统治国合法权利”为由保持沉默。这一现象本质上表明( )A.民族自决原则被国际社会普遍认同 B.国际联盟积极推动战后和平秩序重建C.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开始走向联合 D.委任统治实质是殖民统治的变相延续13.在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了“十四点和平计划”,其中第14点主张“必须根据专门公约成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联合组织,目的在于使大小各国同样获得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相互保证”。这一主张反映出美国( )A.倡导建立国际联盟以维护世界和平 B.借战后秩序安排谋求世界霸权C.以民族自决原则突破旧殖民体系 D.试图通过多边合作重建欧洲均势14.两次世界大战之际,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如印度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塞俄比亚反意大利法西斯侵略、墨西哥卡德纳斯引导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等。这一时期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A.均以建立社会主义政权为斗争目标 B.因意识形态差异呈现分裂对抗态势C.以西方模式为蓝本构建现代化道路 D.在反殖民反侵略中彰显民族自主性15.造成下图中两次明显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1884~1974年全球货船航运费率变化示意图A.国际局势的剧变 B.技术变革的推动C.全球治理的加强 D.自由贸易的发展16.“英帝国”是一个动态演变的概念,其内涵先后经历了“重商主义帝国”、“自由主义帝国”、和“有形帝国”,最后,在二战后又转变为“无形帝国”。“英帝国”内涵转变的主要动因是( )A.殖民扩张方式从武力征服转向文化渗透的必然结果B.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迫使英国放弃直接统治模式C.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英国经济思想的调整D.国际格局演变与英国实力消长共同作用的产物二、材料题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国工业化进程中,执政党牺牲了成本校大、经济利益较少的农业部门,把农业的赌注押在落后国家,特别是殖民地上,导致了本国农业的逐渐落后……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1801年,1.1%最富有的人取得国民收入的25%:到1867年,2%的最富有者所聚敛的财富占国民收入的40%。相反,体力劳动者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却从1803年的42%下降到1867年的39%.·一座座以煤作为燃料的大工厂连续不断排放出的各种有害物质直接或间接地伤害着经常呼吸被污染空气的人们的健康。9世纪后期,英国最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就是呼吸系统疾病流行。——摘编自刘俊俊《英国工业化的教训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材料二 美国建国后便产生了“农业立国”和“工业立国”之争。其中,汉密尔顿的“工业立国”强调:用高关税来限制外国工业品的输入,限制重要原料的出口,免税进口必须的原料等。通过1790年专利法,明确规定“保证发明家对于其发明在一定期限内享有专利权,以奖励科学的进步。”积极修建公路,开凿运河,加快商品的运输速度。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扶植、帮助民族弱势工业的发展壮大。“工业立国”战略犹如指路明灯,引导着美国经济的发展。——摘编自张兵《略论美国“工业立国”赶超战略》材料三 斯大林时期的苏联仍然关注重工业的发展,试图以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依托,并且还要时刻应对可能爆发的希特勒对共产主义的战争。斯大林所追求的不仅是单纯的改变私人所有制形式,而是要彻底破除西方市场机制唯利是图的本质。因此,他不依靠价格竞争,而是使用正式的、集中的资源分配来安置设备和物质。——据迈克·亚达斯等《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工业化的主要教训。(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密尔顿“工业立国”战略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作用。(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英国相比苏联工业化道路的不同之处,并分析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的影响。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世界现代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全球变革史。依据不同视角,可将1914年以来的世界现代史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阶段 时间 阶段特征第一阶段 1914年一战爆发至1945年二战结束 全球冲突与秩序重构的动荡期第二阶段 1945年二战结束至20世纪90年代初 两极对峙下的多元发展与变革期第三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 全球化加速与多极化深入发展期——据《现代世界史》等整理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对材料中的世界现代史阶段划分提出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准确)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加勒比海地区是世界上殖民统治者最多的区域之一,英格兰、西班牙、法国等国家先后在此建立殖民地,所有在加勒比海的岛屿都隶属于欧洲的某一统治者。殖民统治者指定加勒比地区种植热带经济作物——糖、烟草、咖啡和其他产品,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与此同时,新的植物和动物也被大量引进,该地土著人口几乎惨遭灭绝。据估计,在哥伦布时代,大约有40 万—100万土著人在加勒比海诸岛屿上居住。150年后,他们的人数已经降低到只有一两千。同时,欧洲人在此地建立种植园,大量的非洲人被赶进种植园,沦为奴隶。该地区的殖民者,连同这些新的加入者总计约500万人,形成了一个非常混杂的社会,无论是从种族还是文化而言都是如此。——摘编自[荷]H. L.韦瑟林《欧洲殖民帝国(1815—1919)》材料二 16世纪到18世纪末是非洲遭受殖民侵略、统治和奴役的初期阶段。到18世纪末为止,欧洲人直接侵占的非洲地区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印度洋的各个岛屿及其沿海地带,如马德拉群岛佛得角群岛、圣多美——普林西比、安哥拉和莫桑比克的溚海地带、南非开普殖民地等。这一时期,葡萄牙人在马德拉群岛、佛得角群岛、圣多美——普林西比、安哥拉推行种植园奴隶制,继而由法国人和英国人在留尼汪、毛里求斯等地加以推广。18世纪末19世纪初,禁止奴隶贸易之后,非洲人经营的奴隶种植园才在西非、东非沿海各国发展起来。种植园奴隶制的奴隶主不再实行种族同化政策,而像欧洲种植园主一样轻视奴隶,生产丁香、棕榈、花生以及谷物等产品进行出卖。——摘编自艾周昌、郑家馨主编《非洲通史·近代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人殖民加勒比海和非洲地区的动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欧洲的殖民统治行为。参考答案1.B2.A3.D4.B5.D6.C7.C8.A9.A10.D11.D12.D13.B14.D15.A16.D17.(1)教训:要正确认识农业的基础地位,减少对海外市场的依赖。要注重社会公平,防止贫富差距的扩大。注重环境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2)作用:实行保护性关税促进了国家经济发展。鼓励发明创造促进了技术进步。改善交通运输促进了全国性统一市场的形成。加强政府的经济干预刺激了弱势工业发展。(3)不同:优先发展重工业;强调独立自主;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使苏联迅速完成工业化,走上工业化道路;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农民付出代价过大;成为阻碍苏联改革的主要因素。18.示例一:见解:我赞同材料中对第二阶段(1945年二战结束至20世纪90年代初)的划分。理由:这一时期呈现出两极对峙下的多元发展与变革特征。二战后,美苏凭借强大实力成为超级大国,形成两极格局,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展开全面对峙,如北约与华约的成立。但在两极对峙下,世界呈现多元发展。资本主义阵营内,西欧通过联合走向复兴,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社会主义阵营中,中国等国家积极探索适合本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同时,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众多国家实现独立,新兴民族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总之,这一阶段充满了变革,无论是科技领域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还是各国在政治经济体制上的改革创新,都深刻影响着世界发展进程。示例二:见解:我认为可以在原划分基础上增加一个阶段。在第一阶段(1914年一战爆发至1945年二战结束)之前,增设“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1914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与矛盾积累期”。理由: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极大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但在这一过程中,列强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矛盾不断积累,如法德矛盾、英德竞争等,这些矛盾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增设这一阶段能够更完整地展现世界现代史的发展脉络,体现世界从相对稳定走向动荡冲突的演变过程,让我们更清晰地理解一战爆发的深层次原因以及世界体系形成初期的复杂局面。评分说明:“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依据。考生若从其他角度作答,且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19.(1)动因:资本原始积累的推动;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工业革命的开展;国家利益的驱动。(2)评价:推动了动植物物种的交流和传播;促进了全球的贸易和文化交流;造成了殖民地土著人口的大量流失;中断了殖民地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影响了殖民地的族群结构。(任意答出四点即可得8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