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70张PPT)第七单元 稳态与调节第38讲 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及特异性免疫复习目标 1.通过分析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2.通过构建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过程的模式图,培养构建模型与分析模型的思维习惯。考点1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 免疫器官免疫器官 位置 功能骨髓 骨髓腔或骨松质内 各种免疫细胞的发生地,是B细胞分化、 发育、成熟的场所,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 官胸腺 胸骨的后面 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 场所 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淋巴结 主要集中在颈部、 腋窝部和腹股沟部 等处 阻止和消灭侵入体内的微生 物扁桃体 咽腭部 防御功能A基础知识重点疑难免疫器官 位置 功能脾 胃的左侧 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与消除 衰老的血细胞等 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2. 免疫细胞——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种 类 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吞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①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很多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②成熟时具有分支③具有强大的 、呈递抗原功能巨噬细胞 ①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②具有吞噬消化、 和 功能吞噬 抗原处理 呈递 3. 抗原及抗原呈递细胞笔记:2024湖南卷T2:结合基本概念考查抗原呈递细胞的种类和特点抗原 病原体在进入机体后,其表面一些特定的 等物质,能够与免疫细 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引发免疫反应。这些能引发免疫反应的物质称为抗 原抗原呈递细胞 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 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 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因此,这些细胞统称为抗原 呈递细胞笔记:功能:摄取、加工处理并呈递抗原蛋白质 摄取和加工 4. 免疫活性物质(1)产生: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2)常见种类5. 免疫系统的功能(1)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组成 皮肤、黏膜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 噬细胞 由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 环和淋巴循环组成功能 防止或杀死病原 体,消除异物 溶解、吞噬或消灭病菌 产生抗体等消除病原体(2)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种类项目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区别 来源 遗传而来,人人都有的 免疫 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 体接触后获得的 免 疫对象 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 对某一特定的 起作用特点 无特异性,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 定的防御作用;作用弱、时间 短、范围广 有特异性,只对某一特定病原 体或抗原性异物起作用;作用 强、时间长、范围窄基础 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先天性后天性 病原体或异物 种类项目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联系 ①起主导作用的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②特异性免疫的形成会促进非特异性免疫的功能③两者共同担负着机体的防御功能提醒 (1)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唾液中的溶菌酶为第一道防线,血浆中的 溶菌酶为第二道防线。(2)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参与特异性免疫。笔记:唾液、泪液、胃液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都不是体液,而属于黏膜的分泌 物,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3)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功能 定义 功能正常时的调节 功能异常导致的结果免疫防御 机体排除外来 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 这是免疫系统 的 功能 机体能抵抗病原体 的入侵 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缺 失,可能会导致 或易被病原体感染等问 题免疫自稳 指机体清除 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 持 的功能 免疫系统对 不产 生免疫反应 容易发生 抗原性异物 最基本 组织损伤 衰老或损伤 内环境稳态 自身的抗原物质 自身免疫病 功能 定义 功能正常时的调节 功能异常导致的结果免疫监视 指机体识别和清除 ,防止 的功能 可识别突变的肿瘤 细胞,然后调动一 切免疫因素将 其 若此功能低下或失调,机体 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 突变的细胞 肿瘤发生 消除 病毒感染 6. 常见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名称 来源 功能巨噬细胞 造血干细胞 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树突状细胞 造血干细胞 吞噬、呈递抗原功能B细胞 造血干细胞(骨髓中成熟) 识别抗原,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分化为 浆细胞、记忆B细胞浆细胞 B细胞或记忆B细胞 分泌抗体辅助性T细胞 造血干细胞(胸腺中成熟) 识别抗原,激活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 胞,分泌细胞因子名称 来源 功能细胞毒性T细胞 造血干细胞(胸腺中成熟) 分化为更多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 胞,识别并接触、裂解被病原体感染的 靶细胞记忆B细胞 B细胞 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新的记忆B细胞记忆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和新的记 忆T细胞7. 常见免疫活性物质的来源和功能名称 来源 功能抗体 浆细胞 识别抗原并与之结合,形成沉淀等细胞因子 主要由辅助性T细胞 分泌 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促进细胞 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 忆T细胞溶菌酶 各种免疫细胞等 溶菌酶能有效地水解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B拆解真题情境推理[判断正误]√ × × × × √ × × [情境推理]1. (选择性必修1 P68“相关信息”拓展)抗原都是蛋白质吗?抗原都是外来异物 吗? 。提示:抗原不一定都是蛋白质,有的抗原是其他物质,如纤维素、多糖等。抗原一般 是外来异物,如病原体、移植的组织或细胞等;但抗原也可能是自身的组织或细胞, 如癌变的细胞2. (选择性必修1 P68~69“正文”)免疫活性物质都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吗? 。提示:不是。抗体和细胞因子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而溶菌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 发挥作用,三者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3. 以小鼠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证明血清抗体有治疗作用(以抗破伤风疾病为 例)。 。提示:从患破伤风鼠体内获取血清;选取各方面相同的小鼠等量分成a、b两组;a组注 射血清后再注射破伤风毒素,b组只注射破伤风毒素;观察两组小鼠的生活状况4. (2021·河北卷改编)呼吸道黏膜受损者更易被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原因 是 。提示:呼吸道黏膜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受损后对病原体的防御功能减弱A. APC的细胞膜上存在该类受体B. 该类受体也可以在溶酶体膜上C. 诱发炎症和免疫反应过强可能会引起组织损伤D. APC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浆细胞等解析:抗原呈递细胞通过细胞表面的受体来识别病原体,因此APC的细胞膜上存在该 类受体,A正确;抗原呈递细胞吞噬病原体后,吞噬泡会与溶酶体结合,从而使该类 受体出现在溶酶体膜上,B正确;诱发炎症和免疫反应过强时,免疫系统可能攻击自 身物质或结构,进而引起组织损伤,C正确;浆细胞不属于抗原呈递细胞,D错误。D溯源教材 找答案: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统称为 细胞,浆细 胞 (属于,不属于)APC,由以上可以推断D 。抗原呈递 不属于 错误 A. 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构成了人体的免疫系统B. 溶菌酶只能由免疫细胞产生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C. 树突状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消化、呈递抗原的功能D. 胸腺是T细胞产生、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解析: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A错误;溶菌 酶可以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B错误;树突状细 胞既属于吞噬细胞,也属于抗原呈递细胞,有强大的吞噬消化、呈递抗原的功能,C 正确;T细胞产生于骨髓,迁移到胸腺发育、成熟,D错误。C溯源教材 找答案: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 构成了免疫系统,由以上 可以推断A 。免疫活性物质 错误 A. MMP14抗体发挥作用的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自稳功能B. MMP14可能与癌细胞侵入周围的组织并扩散到其他器官有关C. 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除需要癌细胞的刺激外,还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D. 卵巢癌康复者身体出现伤口时,MMP14抗体会攻击健康细胞引起自身免疫A解析:免疫监视功能可以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MMP14抗体发挥作用的过程,体现 了免疫系统的监视功能,A错误;MMP14会切割癌细胞周围由大分子物质组成的复杂 网络结构,可能与癌细胞侵入周围的组织并扩散到其他器官有关,B正确;癌细胞表 面存在抗原,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除需要抗原的刺激外,还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C 正确;在健康人体内,MMP14会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卵巢癌康复者身体 出现伤口时,MMP14抗体会攻击健康细胞的MMP14引起自身免疫,D正确。免疫监视 错误 。A. 免疫细胞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属于免疫监视功能B. 颗粒酶和穿孔素的本质为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C. NK细胞识别并杀死靶细胞属于第三道防线D. NK细胞、巨噬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都是免疫细胞C解析: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A正确;根 据题意“其内溶细胞颗粒释放的颗粒酶和穿孔素等溶细胞蛋白迅速杀死靶细胞”,可 知颗粒酶和穿孔素的本质为蛋白质,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B正确;NK细胞非 特异性识别靶细胞,并通过释放的颗粒酶和穿孔素等溶细胞蛋白迅速杀死靶细胞,因 此属于第二道防线,C错误;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淋 巴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等,根据题意,自然杀伤(NK)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 疫细胞,辅助性T细胞属于T淋巴细胞,D正确。解题方式1. 判断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三个依据2. 利用关键词判断免疫系统的功能考点2 特异性免疫A基础知识重点疑难1. 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2. 体液免疫——主要靠抗体“作战”(1)图解(2)B细胞活化的条件两个信号的刺激 ①病原体和B细胞接触②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 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细胞因子的作用 由 分泌,可以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提醒 (1)通常情况下,一个B细胞只针对一种特异的病原体,活化、增殖后只产生一 种特异性的抗体。(2)体液免疫中的三个“唯一”: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唯一没有识别功能 的细胞是浆细胞;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特定分子 辅助性T细胞 3. 细胞免疫——靠T细胞接触靶细胞“作战”(1)图解(2)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需 、 等细胞的参与。靶细胞 辅助性T细胞 提醒 (1)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并使其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靶细 胞裂解死亡,释放抗原后,很多时候仍然需要体液免疫过程中的抗体进一步作用来清 除抗原。(2)若靶细胞遭病原体伤害致死,则属于细胞坏死。(3)细胞免疫主要直接对抗细胞型病原体、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和癌细胞,以及移植器 官的异体细胞。4.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笔记:2024安徽卷T8:借助羊口疮病毒(ORFV)感染引起羊口疮的情境,考查特异性 免疫过程(紧贴生活实际)2023广东卷T14:以病毒和T细胞的相对数量曲线图为载体考查不同时期的特异性免疫 过程(对信息获取与转化能力要求高)项目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免疫细胞 主要是B细胞 主要是T细胞作用对象 侵入内环境中的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 (即靶细胞)、自身突变细 胞和来自异体的器官作用方式 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使靶 细胞裂解死亡抗原 浆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项目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联系 ①对于外毒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②对于胞内寄生物(如病毒、结核分枝杆菌和麻风分枝杆菌等),往往先通过体 液免疫阻止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散布,当寄生病原体进入细胞内,再通过细 胞免疫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抗原暴露,再由 最终消除③若机体无胸腺或T细胞,则细胞免疫丧失体液免疫 提醒 辅助性T细胞的调控作用:在体液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能够传递信息激活B细胞;辅助性T细胞释放的细胞 因子能促进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5. 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应答记忆细胞特点 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二次免疫反应 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 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相应 效应细胞,迅速高效地产生免疫反应二次免疫反应特点记忆 提醒 通过多次注射相同疫苗可以增加记忆细胞和抗体的数量,以提高机体的免 疫力。6.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精神焦虑、紧张会导致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抑制人体免疫功能;免疫系统产生 的细胞因子,也能作用于下丘脑,导致体温升高,代谢加快,有利于免疫过程中 的能量供应。笔记:焦虑、紧张时容易引发疾病的原因7. “三角度”界定抗原与抗体成分 ①抗原并非都是蛋白质②抗体都是蛋白质来源 ①抗原并非都是外来物质(异物性),体内衰老、病变的细胞也是抗原②抗体是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但也可通过免疫治疗输入分布 抗体除分布于血清、组织液等内环境中,外分泌液(如乳汁)中也有分布B拆解真题情境推理[判断正误]× × × √ × √ √ × √ × × √ [情境推理]1. (2024·全国甲卷节选)病原体感染诱导产生浆细胞的特异性免疫方式属于 。提示:体液免疫2. (选择性必修1 P74“思考·讨论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分别是如何体现针对某种病 原体的特异性的? 。提示:体液免疫是靠两个信号保证针对某种病原体特异性的,即病原体与B细胞接触 形成的第一个信号及辅助性T细胞传递的第二个信号;细胞免疫依靠细胞毒性T细胞识 别宿主细胞表面分子的特异性变化,保证针对某种病原体的特异性3. (选择性必修1 P73“正文”)在体液免疫中,抗体与病原体发生特异性结合,抗体能 彻底清除病原体吗? 。提示:不能,抗体与病原体的特异性结合只是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 附,病原体与抗体结合后会形成沉淀等,最终需要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4. (2022·全国甲卷节选)病毒再次感染使机体内抗体浓度激增且保持较长时间,此时抗 体浓度激增的原因是 。提示:病毒初次感染机体后,机体产生了记忆细胞,记忆细胞能保留对抗原的长期记 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5. 检测血清中的抗体可以确定患者是否感染某种传染病的原因是 。提示:患者病毒感染痊愈后一段时间内体内的特异性抗体不会消失,各种抗体在血液 中循环流动A. 细胞毒性T细胞被抗原呈递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激活,识别并裂解 乙脑病毒B. 吞噬细胞表面受体识别乙脑病毒表面特定蛋白,通过内吞形成吞噬溶酶体消化降解 病毒C. 浆细胞分泌的抗体随体液循环并与乙脑病毒结合,抑制该病毒的增殖并发挥抗感染 作用D. 接种乙脑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预防乙脑病 毒的感染A解析:细胞毒性T细胞的激活需要靶细胞的接触和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刺 激,不需要抗原呈递细胞的作用,A错误;吞噬细胞表面受体可以识别乙脑病毒表面 特定蛋白,并通过内吞形成吞噬溶酶体消化降解病毒,B正确;抗体是浆细胞分泌产 生的分泌蛋白,可以通过体液的运输,并与抗原乙脑病毒结合,抑制该病毒的增殖(或 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并发挥抗感染作用,C正确;乙脑疫苗是一种抗原,可以刺激机体 产生特异性抗体、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预防乙脑病毒的感染,D正确。溯源教材 找答案:细胞毒性T细胞攻击 ,而不是识别裂解病毒,由以上可 以推断A 。靶细胞 错误 A. ORFV感染宿主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属于细胞免疫B. ORFV感染宿主后被APC和T细胞摄取、处理和呈递C. ORFV反复感染可能与感染后宿主产生的抗体少有关D. 辅助性T细胞在ORFV和细胞因子的刺激下增殖分化C解析:病毒寄生在细胞中会引起细胞免疫,最终需要体液免疫消灭病毒,即ORFV感 染宿主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属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A错误;T细胞不具有摄取、 处理和呈递抗原的功能,B错误;ORFV反复感染可能与感染后宿主产生的抗体少,不 能彻底消灭相应病毒有关,C正确;B细胞在ORFV和细胞因子的刺激下增殖分化,辅 助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不需要细胞因子,D错误。解题方法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分析判断(2)依据图像识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A. 肝巨噬细胞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能参与特异性免疫B. 细胞2既可以促进细胞4的活化,又可以促进细胞1的活化C. 细胞3分泌的物质Y和细胞4均可直接清除内环境中的病毒D. 病毒被清除后,活化的细胞4的功能将受到抑制ABD解析:肝巨噬细胞能够吞噬病原体,也可以呈递抗原,所以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也能参与特异性免疫,A正确。细胞2是辅助性T细胞,在细胞免疫过程中可以促进细 胞4(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在体液免疫过程可以促进细胞1(B细胞)的活化,B正确。 细胞3分泌的物质Y是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不能将病毒清除; 细胞4(细胞毒性T细胞)可裂解靶细胞,使抗原被释放,但是不能直接清除内环境中的 病毒,这两种情况均需要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消化才能清除内环境中的病毒,C错误。 病毒在人体内被清除后,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的功能将受到抑制,机体将逐渐恢复 到正常状态,D正确。分步推理 找答案:抗体能与 特异性结合,但 (能,不能)清除病毒, 由以上可以推断C 。抗原 不能 错误 A. 细胞毒性T细胞介导的定向抗肿瘤作用属于细胞免疫B. PD -L1与PD -1的识别和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C. 使用抗体阻断肿瘤细胞的PD -L1,有利于细胞毒性T细胞杀灭肿瘤细胞D. 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和清除肿瘤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D解析:细胞毒性T细胞介导的定向抗肿瘤作用属于细胞免疫,A正确;活化的T细胞表 面的PD-1能与癌细胞表面的PD-L1结合完成识别,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 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B正确;肿瘤细胞可通过过量表达PD-L1来逃避细胞毒性T细 胞的识别和攻击,使用抗体阻断肿瘤细胞的PD-L1,有利于细胞毒性T细胞尽快及时 杀灭肿瘤细胞,C正确;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和清除肿瘤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 视功能,D错误。故选D。A. 吞噬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后可将抗原吞噬并进行加工处理B. 辅助性T细胞能直接识别病原体C. 当相同的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浆细胞可迅速增殖产生大量的抗体D. 在抗原的刺激下,B细胞、记忆B细胞都能增殖分化解析: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A错误;辅助性T细胞不能直接识别病原体,病 原体由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加工处理后,并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才能呈递给 辅助性T细胞,B错误;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记忆B细胞快速增殖分化为浆细 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浆细胞不具有增殖的能力,C错误;在抗原的刺激下,B细 胞、记忆B细胞都能增殖分化,D正确。D6. (2022·全国甲卷)人体免疫系统对维持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机体初次和再次感染 同一种病毒后,体内特异性抗体浓度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人体T细胞成熟的场所是 ;体液免 疫过程中,能产生大量特异性抗体的细胞是 。解析:(1)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包括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其中T 细胞成熟的场所是胸腺。体液免疫过程中,只有浆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胸腺 浆细胞 解析:(2)体液免疫过程中,抗体和病毒特异性结合后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 胞吞噬消化。解析:(3)记忆细胞可以在病毒消失后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当同一种病毒再次感 染机体,记忆B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使抗 体浓度激增。抗体与病毒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病毒再次感染时,机体内相应的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4)依据图中所示的抗体浓度变化规律,为了获得更好的免疫效果,宜采取的疫苗接种 措施是 。解析:(4)分析图示可知,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产生的抗体更多,故为了获得更好的免 疫效果,接种疫苗时可多次接种,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多次接种 解题方法“三看法”判断初次免疫与二次免疫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7. (2025·八省联考云南卷)内环境稳态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机体维持稳态 的主要调节机制如图。A. 三个系统之间可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某一生理现象B. 图中信号分子发挥作用时都需与特异性受体结合C. 内分泌系统分级调节产生的激素,可作用于免疫系统中的肾上腺素受体D. 该调节网络的调节是为了维持内环境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C解析: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三个系统之间可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某一生理现象,如由于病原体侵入导致机体发烧时的温度调节,从而维持内环境组成 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A、D正确;图中信号分子发挥作用时都需与特异性受体 结合,B正确;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但肾上腺素的分泌不存在分级调节, 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直接受下丘脑传出神经的支配,C错误。故选C。第38讲 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及特异性免疫复习目标 1.通过分析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2.通过构建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过程的模式图,培养构建模型与分析模型的思维习惯。@考点1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考点1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A基础知识重点疑难1.免疫器官免疫 器官 位置 功能骨髓 骨髓腔或骨松质内 各种免疫细胞的发生地,是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胸腺 胸骨的后面 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免疫细胞 集中分布 的场所淋巴结 主要集中在颈部、腋窝部和腹股沟部等处 阻止和消灭侵入体内的微生物扁桃体 咽腭部 防御功能脾 胃的左侧 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与消除衰老的血细胞等2.免疫细胞——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种类 淋巴 细胞 B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T淋巴细胞 (简称T细胞)吞噬 细胞 树突状 细胞 ①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很多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 ②成熟时具有分支 ③具有强大的 吞噬 、呈递抗原功能巨噬 细胞 ①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 ②具有吞噬消化、 抗原处理 和 呈递 功能3.抗原及抗原呈递细胞笔记:2024湖南卷T2:结合基本概念考查抗原呈递细胞的种类和特点抗原 病原体在进入机体后,其表面一些特定的 蛋白质 等物质,能够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引发免疫反应。这些能引发免疫反应的物质称为抗原抗原 呈递 细胞 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 摄取和加工 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因此,这些细胞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笔记:功能:摄取、加工处理并呈递抗原4.免疫活性物质(1)产生: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2)常见种类5.免疫系统的功能(1)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组 成 皮肤、黏膜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由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功 能 防止或杀死病原体,消除异物 溶解、吞噬或消灭病菌 产生抗体等消除病原体(2)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种类 项目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区 别 来源 遗传而来,人人都有的 先天性 免疫 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 后天性 免疫对象 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 对某一特定的 病原体或异物 起作用特点 无特异性,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作用弱、时间短、范围广 有特异性,只对某一特定病原体或抗原性异物起作用;作用强、时间长、范围窄基础 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联系 ①起主导作用的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②特异性免疫的形成会促进非特异性免疫的功能 ③两者共同担负着机体的防御功能提醒 (1)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唾液中的溶菌酶为第一道防线,血浆中的溶菌酶为第二道防线。(2)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参与特异性免疫。笔记:唾液、泪液、胃液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都不是体液,而属于黏膜的分泌物,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3)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功能 定义 功能正常 时的调节 功能异常导 致的结果免疫 防御 机体排除外来 抗原性异物 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这是免疫系统 最基本 的功能 机体能抵抗病原体的入侵 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缺失,可能会导致 组织损伤 或易被病原体感染等问题免疫 自稳 指机体清除 衰老或损伤 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 内环境稳态 的功能 免疫系统对 自身的抗原物质 不产生免疫反应 容易发生 自身免疫病 免疫 监视 指机体识别和清除 突变的细胞 ,防止 肿瘤发生 的功能 可识别突变的肿瘤细胞,然后调动一切免疫因素将其 消除 若此功能低下或失调,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 病毒感染 6.常见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名称 来源 功能巨噬细胞 造血干细胞 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树突状 细胞 造血干细胞 吞噬、呈递抗原功能B细胞 造血干细胞(骨髓中成熟) 识别抗原,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分化为浆细胞、记忆B细胞浆细胞 B细胞或记忆B细胞 分泌抗体辅助性 T细胞 造血干细胞(胸腺中成熟) 识别抗原,激活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细胞毒性 T细胞 造血干细胞(胸腺中成熟) 分化为更多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识别并接触、裂解被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记忆B 细胞 B细胞 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新的记忆B细胞记忆T 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和新的记忆T细胞7.常见免疫活性物质的来源和功能名称 来源 功能抗体 浆细胞 识别抗原并与之结合,形成沉淀等细胞 因子 主要由辅助性T细胞分泌 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溶菌酶 各种免疫细胞等 溶菌酶能有效地水解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B拆解真题情境推理[判断正误]1.(2024·湖南卷改编)抗原呈递细胞(APC)表面和溶酶体膜上都存在可以识别入侵病原体的受体。( √ )2.(2023·新课标卷)树突状细胞能够处理和呈递抗原,淋巴细胞不能呈递抗原。( × )3.(2022·北京卷)清除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过程中,免疫系统发挥的基本功能属于免疫自稳。( × )4.(2021·山东卷)吞噬细胞的溶酶体分解病毒与细胞毒性T细胞抵抗病毒的机制相同。( × )5.(2023·江苏卷)人体内各种免疫细胞都分布在免疫器官和淋巴液中。( × )6.(2023·山东卷)细胞焦亡释放的病原体可由体内的巨噬细胞吞噬消化。( √ )7.(2023·江苏卷)树突状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 B细胞识别相同抗原的受体相同。( × )8.(2023·河北卷)机体中衰老或突变的细胞被及时识别和清除以实现免疫自稳。( × )[情境推理]1.(选择性必修1 P68“相关信息”拓展)抗原都是蛋白质吗?抗原都是外来异物吗? 。提示:抗原不一定都是蛋白质,有的抗原是其他物质,如纤维素、多糖等。抗原一般是外来异物,如病原体、移植的组织或细胞等;但抗原也可能是自身的组织或细胞,如癌变的细胞2.(选择性必修1 P68~69“正文”)免疫活性物质都是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吗? 。提示:不是。抗体和细胞因子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而溶菌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三者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3.以小鼠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证明血清抗体有治疗作用(以抗破伤风疾病为例)。 。提示:从患破伤风鼠体内获取血清;选取各方面相同的小鼠等量分成a、b两组;a组注射血清后再注射破伤风毒素,b组只注射破伤风毒素;观察两组小鼠的生活状况4.(2021·河北卷改编)呼吸道黏膜受损者更易被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原因是 。提示:呼吸道黏膜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受损后对病原体的防御功能减弱C升华思维实战演练免疫系统的组成1.(2024·湖南卷)抗原呈递细胞(APC)可以通过某类受体识别入侵病原体的独特结构而诱发炎症和免疫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APC的细胞膜上存在该类受体B.该类受体也可以在溶酶体膜上C.诱发炎症和免疫反应过强可能会引起组织损伤D.APC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浆细胞等解析:抗原呈递细胞通过细胞表面的受体来识别病原体,因此APC的细胞膜上存在该类受体,A正确;抗原呈递细胞吞噬病原体后,吞噬泡会与溶酶体结合,从而使该类受体出现在溶酶体膜上,B正确;诱发炎症和免疫反应过强时,免疫系统可能攻击自身物质或结构,进而引起组织损伤,C正确;浆细胞不属于抗原呈递细胞,D错误。溯源教材 找答案: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统称为 抗原呈递 细胞,浆细胞 不属于 (属于,不属于)APC,由以上可以推断D 错误 。2.(2025·广东深圳调研)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构成了人体的免疫系统B.溶菌酶只能由免疫细胞产生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C.树突状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消化、呈递抗原的功能D.胸腺是T细胞产生、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解析: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A错误;溶菌酶可以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并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B错误;树突状细胞既属于吞噬细胞,也属于抗原呈递细胞,有强大的吞噬消化、呈递抗原的功能,C正确;T细胞产生于骨髓,迁移到胸腺发育、成熟,D错误。溯源教材 找答案: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 免疫活性物质 构成了免疫系统,由以上可以推断A 错误 。免疫系统的功能3.(2025·山东潍坊统考)MMP14是一种水解酶,属于跨膜蛋白。在肿瘤微环境中,MMP14会切割癌细胞周围由大分子物质组成的复杂网络结构;在健康人体内,MMP14会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卵巢癌康复者体内含有较多针对MMP14的抗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MMP14抗体发挥作用的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自稳功能B.MMP14可能与癌细胞侵入周围的组织并扩散到其他器官有关C.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除需要癌细胞的刺激外,还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D.卵巢癌康复者身体出现伤口时,MMP14抗体会攻击健康细胞引起自身免疫解析:免疫监视功能可以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MMP14抗体发挥作用的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视功能,A错误;MMP14会切割癌细胞周围由大分子物质组成的复杂网络结构,可能与癌细胞侵入周围的组织并扩散到其他器官有关,B正确;癌细胞表面存在抗原,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除需要抗原的刺激外,还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C正确;在健康人体内,MMP14会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卵巢癌康复者身体出现伤口时,MMP14抗体会攻击健康细胞的MMP14引起自身免疫,D正确。溯源教材 找答案: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免疫监视 功能,由以上可以推断A 错误 4.(2025·江苏南京模拟)自然杀伤(NK)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不仅与抗肿瘤、抗病毒感染和免疫调节有关,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参与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的发生,能够非特异性地识别靶细胞,并通过其内溶细胞颗粒释放的颗粒酶和穿孔素等溶细胞蛋白迅速杀死靶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C )A.免疫细胞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属于免疫监视功能B.颗粒酶和穿孔素的本质为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C.NK细胞识别并杀死靶细胞属于第三道防线D.NK细胞、巨噬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都是免疫细胞解析: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A正确;根据题意“其内溶细胞颗粒释放的颗粒酶和穿孔素等溶细胞蛋白迅速杀死靶细胞”,可知颗粒酶和穿孔素的本质为蛋白质,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B正确;NK细胞非特异性识别靶细胞,并通过释放的颗粒酶和穿孔素等溶细胞蛋白迅速杀死靶细胞,因此属于第二道防线,C错误;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淋巴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等,根据题意,自然杀伤(NK)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辅助性T细胞属于T淋巴细胞,D正确。解题方式1.判断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三个依据2.利用关键词判断免疫系统的功能@考点2 特异性免疫考点2 特异性免疫A基础知识重点疑难1.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2.体液免疫——主要靠抗体“作战”(1)图解(2)B细胞活化的条件两个信号 的刺激 ①病原体和B细胞接触 ②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 特定分子 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细胞因子 的作用 由 辅助性T细胞 分泌,可以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提醒 (1)通常情况下,一个B细胞只针对一种特异的病原体,活化、增殖后只产生一种特异性的抗体。(2)体液免疫中的三个“唯一”: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3.细胞免疫——靠T细胞接触靶细胞“作战”(1)图解(2)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需 靶细胞 、 辅助性T细胞 等细胞的参与。提醒 (1)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并使其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抗原后,很多时候仍然需要体液免疫过程中的抗体进一步作用来清除抗原。(2)若靶细胞遭病原体伤害致死,则属于细胞坏死。(3)细胞免疫主要直接对抗细胞型病原体、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和癌细胞,以及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4.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笔记:2024安徽卷T8:借助羊口疮病毒(ORFV)感染引起羊口疮的情境,考查特异性免疫过程(紧贴生活实际)2023广东卷T14:以病毒和T细胞的相对数量曲线图为载体考查不同时期的特异性免疫过程(对信息获取与转化能力要求高)项目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免疫 细胞 主要是B细胞 主要是T细胞作用 对象 侵入内环境中的 抗原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自身突变细胞和来自异体的器官作用 方式 浆细胞 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细胞毒性T细胞 使靶细胞裂解死亡联系 ①对于外毒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 ②对于胞内寄生物(如病毒、结核分枝杆菌和麻风分枝杆菌等),往往先通过体液免疫阻止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散布,当寄生病原体进入细胞内,再通过细胞免疫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抗原暴露,再由 体液免疫 最终消除 ③若机体无胸腺或T细胞,则细胞免疫丧失提醒 辅助性T细胞的调控作用:在体液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能够传递信息激活B细胞;辅助性T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5.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应答记忆细 胞特点 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二次免 疫反应 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 记忆 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相应效应细胞,迅速高效地产生免疫反应二次免 疫反应 特点提醒 通过多次注射相同疫苗可以增加记忆细胞和抗体的数量,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6.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精神焦虑、紧张会导致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抑制人体免疫功能;免疫系统产生的细胞因子,也能作用于下丘脑,导致体温升高,代谢加快,有利于免疫过程中的能量供应。笔记:焦虑、紧张时容易引发疾病的原因7.“三角度”界定抗原与抗体成分 ①抗原并非都是蛋白质 ②抗体都是蛋白质来源 ①抗原并非都是外来物质(异物性),体内衰老、病变的细胞也是抗原 ②抗体是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但也可通过免疫治疗输入分布 抗体除分布于血清、组织液等内环境中,外分泌液(如乳汁)中也有分布B拆解真题情境推理[判断正误]1.(2024·山东卷)辅助性T细胞识别并裂解被HBV(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肝细胞。( × )2.(2024·山东卷)核心抗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 )3.(2024·黑吉辽卷)摄取抗原的过程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与膜蛋白无关。( × )4.(2024·黑吉辽卷)肝巨噬细胞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能参与特异性免疫。( √ )5.(2024·甘肃卷)细胞毒性T细胞被抗原呈递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激活,识别并裂解乙脑病毒。( × )6.(2024·甘肃卷)(题干信息:乙脑病毒进入机体后可穿过血脑屏障侵入脑组织细胞并增殖,使机体出现昏睡、抽搐等症状)吞噬细胞表面受体识别乙脑病毒表面特定蛋白,通过内吞形成吞噬溶酶体消化降解病毒。( √ )7.(2024·甘肃卷)浆细胞分泌的抗体随体液循环并与乙脑病毒结合,抑制该病毒的增殖并发挥抗感染作用。( √ )8.(2024·安徽卷改编)ORFV(羊口疮病毒)感染宿主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属于细胞免疫。( × )9.(2023·山东卷)细胞焦亡释放的病原体可刺激该机体 B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 )10.(2023·广东卷)病毒与辅助性T细胞接触为B细胞的激活提供第二个信号。( × )11.(2023·江苏卷)相同病原体侵入不同人体后激活的B细胞分泌的抗体都相同。( × )12.(2023·广东卷)病毒和细菌感染可刺激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的形成。( √ )[情境推理]1.(2024·全国甲卷节选)病原体感染诱导产生浆细胞的特异性免疫方式属于 。提示:体液免疫2.(选择性必修1 P74“思考·讨论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分别是如何体现针对某种病原体的特异性的? 。提示:体液免疫是靠两个信号保证针对某种病原体特异性的,即病原体与B细胞接触形成的第一个信号及辅助性T细胞传递的第二个信号;细胞免疫依靠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宿主细胞表面分子的特异性变化,保证针对某种病原体的特异性3.(选择性必修1 P73“正文”)在体液免疫中,抗体与病原体发生特异性结合,抗体能彻底清除病原体吗? 。提示:不能,抗体与病原体的特异性结合只是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病原体与抗体结合后会形成沉淀等,最终需要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4.(2022·全国甲卷节选)病毒再次感染使机体内抗体浓度激增且保持较长时间,此时抗体浓度激增的原因是 。提示:病毒初次感染机体后,机体产生了记忆细胞,记忆细胞能保留对抗原的长期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5.检测血清中的抗体可以确定患者是否感染某种传染病的原因是 。提示:患者病毒感染痊愈后一段时间内体内的特异性抗体不会消失,各种抗体在血液中循环流动C升华思维实战演练特异性免疫过程1.(2024·甘肃卷)乙脑病毒进入机体后可穿过血脑屏障侵入脑组织细胞并增殖,使机体出现昏睡、抽搐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细胞毒性T细胞被抗原呈递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激活,识别并裂解乙脑病毒B.吞噬细胞表面受体识别乙脑病毒表面特定蛋白,通过内吞形成吞噬溶酶体消化降解病毒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随体液循环并与乙脑病毒结合,抑制该病毒的增殖并发挥抗感染作用D.接种乙脑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预防乙脑病毒的感染解析:细胞毒性T细胞的激活需要靶细胞的接触和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刺激,不需要抗原呈递细胞的作用,A错误;吞噬细胞表面受体可以识别乙脑病毒表面特定蛋白,并通过内吞形成吞噬溶酶体消化降解病毒,B正确;抗体是浆细胞分泌产生的分泌蛋白,可以通过体液的运输,并与抗原乙脑病毒结合,抑制该病毒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并发挥抗感染作用,C正确;乙脑疫苗是一种抗原,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预防乙脑病毒的感染,D正确。溯源教材 找答案:细胞毒性T细胞攻击 靶细胞 ,而不是识别裂解病毒,由以上可以推断A 错误 。2.(2024·安徽卷)羊口疮是由羊口疮病毒(ORFV)感染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宿主易被ORFV反复感染,影响畜牧业发展,危害人体健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ORFV感染宿主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属于细胞免疫B.ORFV感染宿主后被APC和T细胞摄取、处理和呈递C.ORFV反复感染可能与感染后宿主产生的抗体少有关D.辅助性T细胞在ORFV和细胞因子的刺激下增殖分化解析:病毒寄生在细胞中会引起细胞免疫,最终需要体液免疫消灭病毒,即ORFV感染宿主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属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A错误;T细胞不具有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功能,B错误;ORFV反复感染可能与感染后宿主产生的抗体少,不能彻底消灭相应病毒有关,C正确;B细胞在ORFV和细胞因子的刺激下增殖分化,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不需要细胞因子,D错误。解题方法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分析判断3.(多选)(2024·黑吉辽卷)病毒入侵肝脏时,肝巨噬细胞快速活化,进而引起一系列免疫反应,部分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D )A.肝巨噬细胞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能参与特异性免疫B.细胞2既可以促进细胞4的活化,又可以促进细胞1的活化C.细胞3分泌的物质Y和细胞4均可直接清除内环境中的病毒D.病毒被清除后,活化的细胞4的功能将受到抑制解析:肝巨噬细胞能够吞噬病原体,也可以呈递抗原,所以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能参与特异性免疫,A正确。细胞2是辅助性T细胞,在细胞免疫过程中可以促进细胞4(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在体液免疫过程可以促进细胞1(B细胞)的活化,B正确。细胞3分泌的物质Y是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不能将病毒清除;细胞4(细胞毒性T细胞)可裂解靶细胞,使抗原被释放,但是不能直接清除内环境中的病毒,这两种情况均需要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消化才能清除内环境中的病毒,C错误。病毒在人体内被清除后,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的功能将受到抑制,机体将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D正确。分步推理 找答案:抗体能与 抗原 特异性结合,但 不能 (能,不能)清除病毒,由以上可以推断C 错误 。4.(2025·八省联考四川卷)正常细胞表面具有PD -L1,而活化的T细胞表面存在PD -1(PD-L1受体)。当PD -L1与PD -1结合后,细胞毒性T细胞可识别正常细胞,不触发免疫反应。肿瘤细胞可通过过量表达PD -L1来逃避细胞毒性T细胞的识别和攻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细胞毒性T细胞介导的定向抗肿瘤作用属于细胞免疫B.PD -L1与PD -1的识别和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C.使用抗体阻断肿瘤细胞的PD -L1,有利于细胞毒性T细胞杀灭肿瘤细胞D.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和清除肿瘤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解析:细胞毒性T细胞介导的定向抗肿瘤作用属于细胞免疫,A正确;活化的T细胞表面的PD-1能与癌细胞表面的PD-L1结合完成识别,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B正确;肿瘤细胞可通过过量表达PD-L1来逃避细胞毒性T细胞的识别和攻击,使用抗体阻断肿瘤细胞的PD-L1,有利于细胞毒性T细胞尽快及时杀灭肿瘤细胞,C正确;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和清除肿瘤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D错误。故选D。免疫细胞的功能和特点5.(2025·山东东营调研)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吞噬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后可将抗原吞噬并进行加工处理B.辅助性T细胞能直接识别病原体C.当相同的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浆细胞可迅速增殖产生大量的抗体D.在抗原的刺激下,B细胞、记忆B细胞都能增殖分化解析: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A错误;辅助性T细胞不能直接识别病原体,病原体由抗原呈递细胞摄取、加工处理后,并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才能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B错误;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记忆B细胞快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浆细胞不具有增殖的能力,C错误;在抗原的刺激下,B细胞、记忆B细胞都能增殖分化,D正确。6.(2022·全国甲卷)人体免疫系统对维持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机体初次和再次感染同一种病毒后,体内特异性抗体浓度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人体T细胞成熟的场所是 胸腺 ;体液免疫过程中,能产生大量特异性抗体的细胞是 浆细胞 。解析:(1)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包括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其中T细胞成熟的场所是胸腺。体液免疫过程中,只有浆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2)体液免疫过程中,抗体和病毒结合后病毒最终被清除的方式是 抗体与病毒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解析:(2)体液免疫过程中,抗体和病毒特异性结合后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3)病毒再次感染使机体内抗体浓度激增且保持较长时间(如图所示),此时抗体浓度激增的原因是 病毒再次感染时,机体内相应的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解析:(3)记忆细胞可以在病毒消失后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当同一种病毒再次感染机体,记忆B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使抗体浓度激增。(4)依据图中所示的抗体浓度变化规律,为了获得更好的免疫效果,宜采取的疫苗接种措施是 多次接种 。解析:(4)分析图示可知,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产生的抗体更多,故为了获得更好的免疫效果,接种疫苗时可多次接种,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解题方法“三看法”判断初次免疫与二次免疫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7.(2025·八省联考云南卷)内环境稳态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三个系统之间可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某一生理现象B.图中信号分子发挥作用时都需与特异性受体结合C.内分泌系统分级调节产生的激素,可作用于免疫系统中的肾上腺素受体D.该调节网络的调节是为了维持内环境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解析: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三个系统之间可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某一生理现象,如由于病原体侵入导致机体发烧时的温度调节,从而维持内环境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A、D正确;图中信号分子发挥作用时都需与特异性受体结合,B正确;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但肾上腺素的分泌不存在分级调节,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直接受下丘脑传出神经的支配,C错误。故选C。提醒 完成限时跟踪检测(三十八)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秋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稳态与调节第38讲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及特异性免疫学案.docx 2025秋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稳态与调节第38讲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及特异性免疫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