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四川省眉山市校校联考高三三模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四川省眉山市校校联考高三三模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届高三三模校校联考
地理试题
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我国乡村发展历程中,介于县城和乡村之间的建制镇(乡)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县城和乡村的投资力度增大,县城对乡村地区的服务功能愈发突出,镇逐渐成为城乡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下图为广东省某典型县域“县-镇-村”空间服务结构的演变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从阶段I到阶段Ⅱ的跨越,优先发展的是( )
A.乡镇企业 B.乡村农业 C.交通运输 D.科学技术
2.与阶段I相比,阶段Ⅱ的县城驻地( )
A.人口平均年龄变小 B.城市等级明显提升
C.服务空间范围缩小 D.吸引村民就业减少
3.阶段Ⅱ①②③④建制镇中,对农村地区服务功能仍较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河南叶县被誉为“中国岩盐之都”,叶县的岩盐起源于2.5亿年前的晚三叠纪时期,品质上乘,储量丰富。近些年,叶县通过补链、延链、强链,走出了一条自己的盐化工产业发展之路。距离制盐企业不远的几家生产氯碱、聚碳材料、电池级碳酸锂的企业,通过总长约1.5千米左右的管道相连,将小小盐粒就地转变成多种多样的化工产品,实现了良性循环、有益互补。据此完成4~5题。
4.叶县岩盐形成的时期( )
A.华北草原面积扩大 B.联合古陆开始解体
C.喜马拉雅山脉形成 D.无脊椎动物大繁盛
5.管道连通上、下游企业的生态环境优势是( )
A.减少了企业的环境污染 B.降低了企业生产的成本
C.提高了盐资源的利用率 D.提升环境支撑服务功能
墒情是指作物耕作层土壤中含水量多少的情况。深层土壤是浅层和中层水分存储和供应的贮水库,具有调节功能, 在失墒期,深层土壤水分不断向上输送,在增墒期,浅层土壤中过剩的水分不断下渗,在深层土壤保存,但在供应和存储的时间分布上有一个延迟。图2是黄土高原某冬小麦产区(35°44'N,107°38'E)3-11月土壤多年平均含水量(mm)垂直分布图。据此完成6~8题。
6.下列受气候影响小、含水量季节变化幅度最小的深度是( )
A.20cm B.80cm C.120cm D.180cm
7.深层土壤水分不断向上输送的时段是( )
A.3月上旬 B.6月中旬 C.8月下旬 D.11月上旬
8.为提高小麦产量,该地区农户在4~5月的农田管理有效措施是( )
A.田间燃放烟幕 B. 加强农田灌溉
C.大力除虫除草 D. 覆盖黑色薄膜
洱海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苍山-洱海间地表水的补给来源多样且相互转化。受不同河段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苍山-洱海间不同水体从上游流域汇入下游各河段的贡献率不同。苍山东坡十八溪以2200m 等高线和大丽线为界分为上、中、下游,实际蒸散量(植被蒸腾+地表蒸发)中游>下游>上游,该地区的村镇主要分布在下游地带。图3为苍山东坡十八溪各河段分布图,表1为苍山东坡十八溪陆地上各水体对其下游水体的贡献率(%)。据此完成9~11题。
降水(%) 河水(%) 地下水(%)
上游汇入中游 20 40.9 39.1
中游汇入下游 23.5 48.6 27.9
下游汇入洱海 23.0 37.2 28.3
9.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少的地点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该流域实际蒸散量中游>下游的原因可能是( )
A. 平均气温:中游>下游 B. 植被覆盖率:中游>下游
C. 河流流速:中游>下游 D. 地表水资源:中游>下游
11. 该区域7-8月的蒸散量比低海拔的干热河谷地区更大,与此现象关系最小的是该区域( )
A. 植被茂密,水体更丰富 B. 迎风地带,风力较大
C. 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D. 海拔更高,气温偏低
气温变化会对劳动者个体的生理和心理产生重要影响,甚至会影响其家庭成员,进而增加劳动者的负担。研究发现,企业在进行选址决策时会考虑气温变化因素,但气温变化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如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和非劳动密集型企业(如精密器材、高技术、高技能等)的影响有所差异。图4是我国日均温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和非劳动密集型企业的选址决策意愿的影响关联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 对劳动密集型企业选址有一定拉力、而对非劳动密集型企业选址存在推力的日均温区间是( )
A.-12℃~-6℃ B.6℃~12℃
C.21℃~27℃ D.30℃ 以上
13. 气温变化影响劳动密集型企业选址决策意愿,主要是气温变化影响了( )
①劳动力供给数量 ②劳动生产效率
③劳动力性别构成 ④ 基础设施的质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垦殖率是某区域的耕地面积占地域内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反映土地利用状况的重要指标,常被拿来反映区域耕地开发水平。巴西耕地资源开发水平因受当地气候、海拔、坡度、开发难易程度等外部条件影响而存在差异。某研究机构按气候要素的纬向分布特征,将巴西气候分为图1所示的2类气候区,图2为不同高程带下巴西耕地分布特征。据此完成14~16题。
14. 图5的下列气候区中,垦殖率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5. 巴西海拔0-200m高程带的垦殖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形平坦,旱涝频繁 B. 风沙强劲,耕种难度大
C. 高温多雨,土壤贫瘠 D. 人口迁出,缺乏劳动力
16. 研究者发现巴西坡地的南坡明显比北坡垦殖率低,其首要影响因素是( )
A. 光照 B. 土壤肥力 C. 降水量 D. 盛行风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西非科特迪瓦的农业人口占总劳动力的49%,约800万人从事可可和咖啡产业,可可出口占出口总量的40%。为提高本国可可加工率,实现产业升级,科特迪瓦将可可加工作为主导产业加以培育,中、科两国在阿比让工业园共建了科特迪瓦最大的加工厂,该厂拥有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其产品的40%销往中国。
阿比让港是西非重要的天然良港,是科特迪瓦和西非内陆国家主要进出口货物的集散地。2012年中国公司承 建了阿比让港口扩建工程,港口的年吞吐能力由60万吨提高到185万吨。图7为科特迪瓦交通图,表2、表3是该国经济统计资料。
表22020年科特迪瓦主要产业产值和占GDP比重
产业 产值(亿美元) 占GDP比重(%)
可可 100.5 15.0
采矿 28.0 4.0
石油加工 3.3 0.47
能源 14.9 2.12
建筑 22.0 3.13
交通 40.7 5.80
通信 22.0 3.13
商业 104.7 14.95
表3科特迪瓦主要经济指标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2728.3美元(2023年),世界排名134
三大产业比重(%) 按一二三产业排序 28.8:21.8:49.4
主要进口商品 食品、轻工、机电、成品油、药品等
主要出口商品 可可、咖啡、橡胶、棉花、原油、金矿等
(1)据表2、表3描述科特迪瓦的经济特征。(6分)
(2)简述中国在科特迪瓦共建可可加工厂应考虑的有利条件。(4分)
(3)指出阿比让港扩建后产生的经济效益。(4分)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秦皇岛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以古生物化石、地层剖面、岩溶地貌和花岗岩地貌为特色。在野外考察中,谷坡、谷底(河床和河漫滩)是观察河谷地貌的要素。图8是某地学小组研学考察点分布图,图9是大石河支流风化壳垂直剖面图,图10是水崖村附近河谷地貌图。
(1)据图9,分别说明植物、微生物、植物根系和动物对土壤形成所起的作用。(6分)
(2)指出图10中河谷地貌的特征。(6分)
(3)分析图10中聚落、农田主要分布在河流阶地上的原因。(4分)
(4)指出秦皇岛地质遗迹的利用价值。(4分)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哥伦比亚是世界上美丽、稀有的高品质祖母绿主产区,其祖母绿矿属于新近纪低温低压卤水热液型矿,因岩浆的构造活动产生热卤水,热卤水淋滤在矿床围岩——黑色页岩的时候会摄取黑色 页岩里的铍、铬、钒等元素(铬和钒存在于地壳,铍位于上地幔),然后在页岩自由宽 敞的孔隙空间里形成祖母绿晶体,断层活动将矿床抬升至岩石圈上部(埋深约600m左右)。与其他变质作用类祖母绿矿相比,该过程较迅速,没有过多的时间接纳周围的岩石矿物,成矿温度和压力较低,对祖母绿晶体的色度、内部净度、晶体结构都会产生影响。图11为哥伦比亚的祖母绿矿区地质图。
(1)说明断层对图中祖母绿矿形成的作用。(6分)
(2)据材料推测哥伦比亚祖母绿宝石的特征。(6分)
(3)从自然条件角度,指出哥伦比亚祖母绿矿的开采难度。(6分)
2025届高三三模校校联考
地理参考答案
1.C。县城对乡村地区的服务功能愈发突出,而交通条件的改善可以加强县一村的空间联系,因此可推测近年来国家对县城和乡村投资的重点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比较两阶段的图可知,与阶段I相比,阶段Ⅱ县与镇的空间联系增强,县与村之间直接空间联系增多,县城对乡村的直接服务加强,这主要得益于交通条件的改善,C正确。村与镇的空间联系渠道由单一向多点多重联系转变,与优先发展乡村农业、乡镇企业和科学技术关系不大。排除ABD。故选C。
2.A。比较两阶段的图可知,与阶段I相比,阶段Ⅱ县与镇的空间联系增强,县与村之间直接空间联系增多,县城对乡村的直接服务加强。县城驻地成为乡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主要场所,大量的年轻劳动力在县城就业,会使人口平均年龄变小,A正确;图示县城服务范围变化不大,推测城市等级无明显提升,B错误;图示县城服务范围变化不大,但不代表不变,C错误;县城对乡村地区的服务功能愈发突出,说明吸引村民就业应增加,D错误,故选A。
3.A。由材料可知,介于县城和乡村之间的建制镇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由阶段2的图可知,①地与建制镇的联系比较紧密,与县城的联系较少,而②③④地与县城的联系都较紧密,故阶段Ⅱ①②③④建制镇中,对农村地区服务功能仍较强的是①,A正确,排除B、C、D。故选A。
4.B。 叶县岩盐的形成时期是2.5亿年前的晚三叠纪时期,属于中生代早期,此时联合古陆开始解体。华北平 原形成是在中生代(1.3亿年以前的燕山运动时期)以后,草原面积扩大发生在新生代;喜马拉雅山脉 形成也是发生在新生代;无脊椎动物大繁盛是在古生代。故选B。
5.A。 管道将原料、产品的企业通过这个管道变成一个整体,实际上是运输方式的变化,使运输更快捷、封闭, 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又降低了企业成本,真正实现盐化工产业链条的闭合循环。管道运输无 法提高盐资源的利用率,也无法提升环境支撑服务功能,降低企业生产的成本属于经济效益,不属于生 态环境优势。故选A。
6.D。 据图,土壤20cm处年均含水量最高为25-26mm, 最低为12-13mm, 其变幅为12-14mm; 依此类推,80cm处变幅为10-12mm,120cm 处变幅为5-7mm,180cm 处变幅为3-5mm。据图180cm处波动小,埋藏深,受 气候影响小。故选D。
7.B。 根据材料,在失墒期,深层土壤水分不断向上输送,可知:6~7月40~80cm 层为土壤含水量的极小值区 ( < 1 2mm), 而深层含水量为13-14mm, 深层水分不断向上传输以补充上层作物水分消耗。故选B。
8.B。4~5 月为冬小麦拔节抽穗期,是小麦茎杆发育、穗部器官形成旺盛阶段,对水分要求敏感,需水量最多,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时段土壤含水量不断减少,主要是春季气温回升快,少雨多风,干旱频繁,水分的供需矛盾最为紧张,因此需要加强农田灌溉,以补充土壤水分。故选B。
9.C。 在苍山东坡十八溪,上游的降水贡献率最小,而中游降水对地表水的贡献率呈增加趋势(从20%增加至23.5%),下游降水的贡献率23.0%,表明苍山东坡中、下游的降水量较多,而上游较少。同时,结合山 地降水的分布规律:理论上,山地一定高度(多为1500~2500m) 降水量最多,之后降水量随高度增加 而逐渐减少。综合判断,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③地降水量可能最少。故选C。
10.B。 据材料可知,实际蒸散量中游>下游,实际蒸散量为植被蒸腾+地表蒸发。下游地区地表温度高,地表蒸发比中游强烈,而材料说实际蒸散量中游>下游,说明下游植被蒸腾量较少,可推知下游植被覆盖较少(加之村镇主要分布在下游地带,也可说明),因而中游实际蒸散量比下游大的原因是植被覆盖率比下游 高。受海拔高度的影响,平均气温应当是中游<下游;因水是向低处流,地表水资源由中游汇集到下游,但无法判断流速大小,且流速与蒸散量关系不大。故选 B。
11.D 。 该区域7-8月蒸散量更大,这与该区域平均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蒸发强烈的环境条件相匹配。而低海拔的干热河谷地区温度更高,但相对偏干,水体类型较少,风力较小,太阳辐射相对较弱。 故选D。
12.C 。 据图可以看出,适宜的气温是有利于企业的选址决策的,对企业的选址决策有一定的拉力,温度过高、过低与企业选址决策均呈负相关。图中-12℃~-6℃、30℃以上劳动密集型和非劳动密集型企业选址决策 意愿均为负(即推力);6℃~12℃两类企业选址决策意愿为正,有一定的拉力;21℃~27℃劳动密集型 企业选址决策意愿为正(即拉力),而非劳动密集型企业选址决策意愿为负(即推力)。故选C。
13.A。 劳动力供给是企业选址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极端温度下,人体出现病痛的可能性更大,在气温变化剧烈的地区,劳动力生产率更低,为了获取更高的收入回报或者是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劳动力就会考 虑向气温适宜地区流动。综合来说,劳动力无论是在过高或过低的气温环境中工作,其生产率都会受到 影响,同时气温变化所导致的劳动力供给数量不足和劳动力质量下降会造成当地对企业的吸引力降低, 进而减少新建企业数量。气温变化不会影响劳动力性别构成和基础设施的质量。故选A。
14.D。 从图6看出,巴西耕地分布与海拔高度呈先增后减趋势,其耕地主要集中在丘陵及中部的高原上,据图5河流的分布并结合相关地理知识,①区处于山地偏东风(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的迎风坡,②为亚马 孙平原,北部①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南部①区部分为热带草原气候,大部分为热带雨林气候,由于处于 偏东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过于湿热:②处于赤道气候区,气温高、降水丰富,气候过于湿热,①② 两区由于过多降水易导致水土流失,土壤贫瘠,土地垦殖活动相对较少。③为半干旱气候区(巴西高原 东部山地的背风地带,降水较少),④为高海拔热带草原气候区,该地区水热条件较为优越,垦殖率高。 故选D。
15.C 。 在海拔范围0-200m区域内,耕地主要分布在亚马孙平原上,平均垦殖率仅4.98%,这是由于该地区高温、多雨、湿度大,微生物高度活跃,有机质易被分解,土壤缺乏有机肥且极易水土流失,不适合种植 业发展。故选C。
16.A。 南坡明显比北坡垦殖率低,主要是巴西位于南半球,其北坡是阳坡,这些区域太阳辐射强(雨水多的地区太阳辐射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更大),而相对应的南坡是阴坡方向,太阳辐射较少,为相对不适宜耕作区。 北坡的土壤肥力不一定比南坡高(部分区域因为水土流失和微生物分解作用,甚至会比南坡低):该区域 影响南、北坡的盛行风为低纬信风,主要影响降水量:该区域坡地的南、北坡大多为迎风坡,降水均较 丰富,但过多的降水反而不利于种植。故选A。
17 . (1)特征: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结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制造业落后;第三产业比重大(传统运输和商业为主)。对外贸易:出口农、矿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为主。(每个角度2分,共6 分 )
(2)有利条件:政府建工业园,降低了建设成本;可可加工原料丰富;有稳定的国际市场;产品质量高,竞争 力强,经济效益好;当地劳动力丰富、廉价。(每点1分,共4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3)效益:货物数量增大(扩大贸易规模)、品种增多(经济效益提高);减少货物滞留时间或提高货物周转速 度,(或节约时间)降低物流成本;中转货物增多,带动临港产业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每点2分, 共 4分 )
18 . (1)作用:植物:吸收多种营养元素,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活体)有机物,然后以有机(植物)残体形式归还 给土壤(2分);
微生物:生物残体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向土壤释放腐殖质(有机质),使营养元素富集于母质(土壤) 表层(2分);
植物根系和动物:植物根系和动物可以加速岩石风化,疏松土壤,改变土壤结构和孔隙度,帮助水分和空气渗透到更深的土层中(2分)。 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促进土壤矿物颗粒团聚。
(2)特征:河谷不对称,右岸为凹岸,谷坡陡(2分);左岸为凸岸,谷坡较平缓,有两级阶地分布(2分);凸 岸处河漫滩宽,河床窄,呈曲流(或呈“S”形弯曲,即河曲)(2分)。
(3)原因:阶地平坦,面积较宽,土壤肥沃,便于耕作;紧临河岸,方便取水;房屋、农田不受洪水淹没,远 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每点2分,答对2点得4分)
(4)价值:奇异的山石组合,具有科研、地学研究价值(2分);特色地貌也具有观赏、旅游的资源价值(2分)。
19 . (18分)(1)作用:断层为成矿流体(或热卤水)提供了通道:断层活动使黑色页岩破碎,有助于摄取更多的成矿元素: 断层活动可加强地壳的抬升,矿床被抬升到岩石圈上部。(每点2分,共6分)
(2)特征:哥伦比亚祖母绿矿形成过程中没有过多时间接纳周围的岩石矿物,所以宝石色泽鲜艳浓郁纯正(或 宝石内部净度好;或宝石杂质少);成矿温度、压力低,宝石晶体结构致密性低(或宝石硬度低;或宝石多裂缝)。(材料推测1分,特征2分,每点3分,共6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3)难度:处于板块挤压地带,断层多,地质条件复杂:矿床埋藏深度大(通常位于地下600米深),开采条件恶劣;地形复杂(或地势起伏大),矿床岩石坚硬,需爆破开采矿石,技术要求高。(每点2分,共6 分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