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车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眉山车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6届高二年级半期考试
地理试题
(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30*2=60分)
北京时间2023年7月28日20时(举办日期为2023年7月28日~8月8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大运会)在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左图)主体育场开幕。右图示意某摄影爱好者8月13日拍摄的大运会主火炬塔和落日同框景观。完成下面问题。
1.位于纽约(西五区)的中国留学生观看大运会直播开幕时,当地日期和区时为( )
A.28日7点 B.28日9点 C.27日7点 D.27日9点
2.大运会举办期间( )
A.南京昼渐变短,夜渐变长 B.地球公转速度变慢
C.仁寿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 D.北京日出越来越早
3.该摄影爱好者拍摄照片所在位置最有可能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下图为遮阳板设计原理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4.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
A.全球昼夜平分 B.北半球为夏季
C.太阳直射20°S D.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
5.济南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做的调整是
①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 ②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
③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 ④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安装高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白石山国家地质公园拥有中国唯一的大理岩峰林地貌。该地貌下部为肉红色的花岗岩基座,中部为白色的白云质大理岩围腰,上部的白云岩盖层形成于10亿年前的海洋环境。图1为某游客拍摄的“白石山峰林地貌景观”,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完成下面小题。
6.图1中的白云质大理岩属于( )
A.侵入型岩浆岩 B.沉积岩
C.喷出型岩浆岩 D.变质岩
7.图1中的白云岩盖层所属岩石类型是图2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8.下列地理事物形成时间最早的是( )
A.白云岩盖层 B.大理岩峰林地貌
C.花岗岩基座 D.白云质大理岩围腰
到长白山天池边上的游人会发现这样一种石头:遍身气孔,看上去满目疮痍,入水不沉,这就是著名的长白山浮石。下图为小明同学拍摄的天池自然风光及天池周边“浮石”图片。据此完成小题。
9.长白山天池形成源于( )
A.火山活动 B.溶洞塌陷 C.地壳下陷 D.岩石崩塌
10.关于“浮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浮石”中能找到动植物化石 B.“浮石”孔隙源于外力侵蚀
C.“浮石”与大理岩岩性相同 D.“浮石”源于岩浆喷发
壶穴是在河床中形成的一种微观地貌,常形成于落差较大的急滩上,为形似壶形、内壁较光滑的基岩凹坑。近两年,四川涪江部分河段基岩河床上的壶穴群浴水而出,其总规模大、数量多、密度大、形状各异,为国内之罕见。除壶穴外,该河床上还分布有大量的槽、洼地、垄等,共同组成“涪江石画”。下图示意“涪江石画”景观。
11.推测“涪江石画”中大量壶穴的成因是( )
A.基岩河床受冰川作用的历史遗迹
B.地壳抬升致河流沉积物被风化、侵蚀
C.水流裹挟的砾石、泥沙磨蚀河床
D.基岩河床中可溶性岩石的溶蚀、沉淀
12.据调查,在基岩为花岗岩的河床上发育的壶穴坑洞比基岩为粉砂质泥岩的更大,推测可能的原因( )
A.粉砂质泥形成壶穴后,更易泥沙堆积 B.花岗岩虽坚硬,但易碎,侵蚀快
C.粉砂质泥形成壶穴后,顶部更易坍塌 D.花岗岩更易球状风化,形成圆洞
读下面两幅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河流的( )
①侵蚀作用 ②搬运作用
③溶蚀作用 ④堆积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4.乙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甲图中的( )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5.河谷从发育初期到成熟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河流的侧蚀作用减弱,下蚀作用加强
B.河流在凹岸堆积,在凸岸侵蚀
C.河流不断地向两侧扩展,使河谷展宽
D.河谷横剖面由“U”形变为“V”形
下图示意6月份中纬度地区正在发生的某一天气系统,虚线表示天气系统的边界,实线a、b表示天气系统中气压和温度性质变化较为剧烈的地区。该天气系统以1km/h的速度在旋转移动,甲、乙为图示区域的两个聚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图示天气系统为( )
A.南半球的高气压
B.南半球的低气压
C.北半球的高气压
D.北半球的低气压
17.a、b两条线附近( )
A.越往中心,气压值越高 B.a线南侧气温高于北侧
C.a线表示高压脊 D.b线表示低压槽
华西秋雨是指每年秋季,特别是9月到11月,中国西部地区出现连续阴雨现象。影响范围涵盖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陕西、宁夏、甘肃等省级行政区。这一现象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度密切相关。副高的北侧有利于水汽沿副高外围向北输送。图示意华西秋雨范围与副热带高压位置。据完成下面小题。
18.华西秋雨带一般分布在副热带高压的( )
A.西南侧
B.东北侧
C.东南侧
D.西北侧
19.2024年9月,四川、重庆等长江流域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而北方地区如甘肃、宁夏、内蒙古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主要是因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
A.异常南退 B.异常北移
C.由北向南退缩 D.由南向北移动
读“四地受气压带和风带控制时间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0.图中四地纬度由低到高依次为(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丁、丙
C.乙、丁、甲、丙 D.丁、丙、乙、甲
21.四地中( )
A.甲地全年高温多雨 B.乙地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丙地不可能位于非洲 D.丁地不可能位于南美洲
下图为某地气温和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该气候类型( )
A.气温逐月升高
B.气温季节变化小
C.9~12月降水最多
D.降水季节变化小
23.该地降水较多的月份及成因( )
A.5~8月,东南信风控制
B.5~8月,气压带风带移动
C.9~12月,西风带控制
D.9~12月,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摩洛哥是非洲西北部的国家,近海岸乙海域海雾多发。下图示意摩洛哥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影响图中甲处东西两侧降水差异较大的因素是( )
①地形 ②洋流 ③大气环流 ④太阳辐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5.摩洛哥西北部的气候类型与以下气候类型相似的是( )
A. B.
C. D.
2020年,某科考队考察了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内的“大漠天池”。队员们爬到沙山高处,看到小溪上游被180米长的黄沙阻断,上游方向则变成了一汪碧绿的深潭,深潭两侧是异常陡峻的发育有大量裂隙的花岗岩崖壁。夹在沙漠和花岗岩岩体之间这一狭长幽深的潭水即是“大漠天池”。天池全长300米,宽60米,最大水深近10米,水位季节变化小,湖面海拔高约1365米。下图示意大漠天池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大漠天池”的最主要补给类型是( )
A.大气降水 B.季节性积雪融水
C.冰川融水 D.地下水
27.下列关于“大漠天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按成因属于堰塞湖 ②按成因属于断层湖 ③是淡水湖 ④是咸水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8.“大漠天池”的水平衡关系是( )
A.地下水补给+降水补给=蒸发量
B.降水补给=下渗量+蒸发量
C.地下水补给+降水补给=蒸发量+径流排水量
D.降水补给+冰川融水补给=下渗量
下图为大西洋某海域表层海水等温线与洋流示意图,图中甲、乙两洋流的性质相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关于甲、乙两处的洋流流向及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向北流,是寒流 B.乙向北流,是暖流
C.甲向南流,是暖流 D.乙向南流,是寒流
30.图中洋流会导致( )
A.甲处航船航速减慢 B.甲处沿岸降水增加
C.丙处形成著名渔场 D.乙处沿岸气温降低
二、综合题.(40分)
31.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赞黄山“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黄山风景秀丽,黄山“四绝”闻名于世。其中,黄山怪石,星罗棋布,点级在波澜壮观的黄山峰海中,主要成分为花岗岩。
(1)根据材料和左图,从内外力角度简述黄山怪石的形成过程。(6分)
(2)说出右图构造地貌的名称,并说出判断理由。(4分)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某时刻澳大利亚海平面气压分布及布里斯班和珀斯的气候资料,图中M虚线表示锋线。
(1)说出图中M虚线处天气系统的名称,并描述此时①地的天气状况。(4分)
(2)比较珀斯和布里斯班降水特征的差异,并从大气环流角度解释原因。(6分)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叶尔羌河发源于青藏高原西北边缘,流域内发育有丰富的冰川。以喀群为界,叶尔羌河分为上、下游:上游河段山高谷深,河谷物质结构疏松;下游河段自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流向东北,注入塔里木河,地势相对平坦。下图为叶尔羌河部分河段的分布图。
(1)推测叶尔羌河上游径流量的时间变化特点。(4分)
(2)近年来,科学家发现叶尔羌河上游含沙量有增大的趋势。试从气候变暖的角度分析原因。(6分)
3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川河位于青海省,为黄河二级支流。流域内海拔2228~4595m,受地势起伏影响,河水与地下水转换频繁。下图为“北川河流域位置与甲、乙两水文站地下水位示意图”。
(1)结合图中信息,解释乙水文站径流量大于甲的原因。(4分)
简析北川河流域地形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6分)
2026届高二年级半期考试
地理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C D A D B A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C D C C B D D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B B B B D D A C
题号 31 32 33
答案 B A C
34.(1)沉积岩;琥珀石中有化石存在
(2)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地壳抬升,受风化、流水侵蚀等外力作用,形成形态各异的怪石。
(3)背斜谷,理由:岩层中间老两翼新,所以是背斜:有河流流经,地貌为谷地。
【分析】本题以琥珀原石、黄山为背景,设置3小题,涉及岩石的类型、黄山怪石的形成过程及构造地貌的类型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由材料一可知,甲国琥珀的岩石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而且琥珀石中有化石存在,所以为沉积岩。
(2)地貌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从内力作用看,由材料二“主要成分为花岗岩”可知黄山怪石是花岗岩组成,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后由于地壳抬升出露于地表。从外力作用看,出露、裸露的岩石经风化作用、风力、流水等作用,形成形态各异的怪石。
(3)读图可知,图中的构造地貌为背斜谷。从地层来看,中间为古生代地层、地层老,两翼为中生代、新生代地层,地层新,这是背斜的特征。中部有河流,应为谷地、低地。综合判断,该地的构造地貌为背斜谷。
35.(1)虚线位于低压槽,两侧空气辐合;低压槽西侧的偏南风带来冷空气,北上的冷气团与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冷气团势力强,插入暖气团下面,暖气团被迫抬升,形成冷锋。
(2)天气状况:大风、降温、降雨(雪)。
理由:①地位于冷锋锋后。
(3)差异:珀斯夏季干燥、冬季多雨,布里斯班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原因:珀斯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多雨;布里斯班夏季受来自海洋的东南风影响,多雨,冬季受来自内陆的风影响,少雨。
【分析】本题以澳大利亚海平面气压分布及布里斯班和珀斯的气候资料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常见的天气系统、降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M虚线位于低压槽部位,低压槽是大气中气压相对较低的区域,空气会向低压槽辐合。低压槽西侧为偏南风,偏南风会带来相对冷空气。当北上的冷气团与原本所在位置的暖气团相遇时,就会形成锋面。由于冷气团势力强,它会插入暖气团下面,迫使暖气团抬升。这种情况下就形成了冷锋天气系统。
(2)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地位于冷锋锋后。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面系统。当冷锋过境时,锋后地区会受到冷气团的影响。冷气团带来的天气变化通常包括大风、降温以及可能出现降雨或降雪。
(3)降水特征差异:读图可知,珀斯夏季干燥、冬季多雨;布里斯班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原因:珀斯位于澳大利亚西南部,夏季时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空气下沉过程中升温,难以形成降水,所以夏季干燥少雨。冬季时,珀斯受西风带控制。西风带来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容易形成降水,所以冬季多雨。布里斯班位于澳大利亚东部,夏季时受来自海洋的东南风影响。东南风从海洋带来丰富的水汽,容易形成降水,所以夏季多雨。冬季时,布里斯班受来自内陆的风影响。内陆地区水汽含量少,所以冬季少雨。
36.(1)夏丰冬枯,季节变化大;夏季日变化明显;年际变化小。
(2)冲积扇。河流相上游落差大、流速快,汛期(夏季)水量大,挟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河流流出山口后,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物质逐渐沉积下来,形成冲积扇。
(3)构造运动:青藏高原隆升导致河流落差增大,河流流速加快;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径流量增大;蒸发加大,冻土融化,地表疏松,易被侵蚀,沙源增加;冰川向下滑动刨蚀地表;冰川消融的冰碛物增多,沙源增加。
【分析】本题以叶尔羌河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河流水文特征、河流地貌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叶尔羌河发源于青藏高原西北边缘,流域内发育有丰富的冰川,上游河段山高谷深,上游水源补给水冰川融水,夏季补给较多,冬季断流,因此上游径流量夏丰冬枯,季节变化大;夏季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上游径流量日变化明显;受季风影响小,上游径流量年际变化小。
(2)莎车所在位置的地貌位于河流出山口,地貌是冲积扇。该地貌的形成过程为:河流上游落差大、流速快,汛期(夏季)水量大,侵蚀搬运能力强,挟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物质来源);河流流出山口后,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且失去地形约束,容易漫流分叉散开,河流搬运物质逐渐沉积下来,形成冲积扇。
(3)从构造运动方面分析:由于板块挤压,青藏高原隆升导致上游落差增大,河流流速加快,侵蚀加强;从气候变暖方面分析:气候变暖加速冰川融化,河流径流量增大,侵蚀加强;气候变暖导致冻融频繁导致冻土层融化并变得破碎,使其疏松易被侵蚀,沙源增加;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运动增加,冰川向下滑动刨蚀地表,侵蚀加剧,碎屑物增加,沙源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冰川的大量消融,使冰川内的沙石等冰碛物从冰川中出露,成为沙源。
37.(1)乙水文站流域面积大于甲,汇水多;甲河段河流水补给地下水,而乙河段地下水补给河水。
(2)海拔高,结冰期长;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速快;谷地狭窄,汇水区域小,河流流量小。
(3)植被遮阳,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滞留雨水和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叶面小,蒸腾作用弱,吸收土壤水分少。
【分析】本题以北川河相关概况为材料,涉及陆地水体补给关系和河流水文特征、水循环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和区域认知、综合分析、地理实践及人地协调的地理能力和地理素养。
【详解】(1)根据图可知,甲水文站和乙水文站的区别在于:甲位于河流上游,乙位于河流下游,上游没有下游汇水面积大;甲处是河水补给地下水,乙处是地下水补给河水,造成甲处流量小于乙处。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流域宏观地形为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冬季寒冷漫长,故河流结冰期长;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流域内海拔落差大,河流流速快;同时西南和东北两侧分水岭相距近,造成河流流域面积狭小,径流总量小等。
(3)植被遮阳,减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叶片能减缓流速,滞留雨水和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叶面小,减弱植物的蒸腾作用,因此,吸收土壤中的水分较少。
第1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