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报告查询:登录 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App (用户名和初始密码均为准考证号)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2024—2025 学 年第二学期期中考查高一地理答题卷姓名: 班级: 考场/座位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和准考证号。2.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 2B 铅笔填涂方框,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不留痕迹。3.非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否则作答无效。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时,必须用 2B 铅笔,并描浓。4.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正确填涂 缺考标记贴条形码区(正面朝上,切勿贴出虚线方框)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A] [B] [C] [D] 5 [A] [B] [C] [D] 6 9 [A] [B] [C] [D] 13 [A] [B] [C] [D]2 [A] [B] [C] [D] [A] [B] [C] [D] 7 10 [A] [B] [C] [D] 14 [A] [B] [C] [D]3 [A] [B] [C] [D] [A] [B] [C] [D] 11 [A] [B] [C] [D] 15 [A] [B] [C] [D]4 [A] [B] [C] [D] 8 [A] [B] [C] [D] 12 [A] [B] [C] [D] 16 [A] [B] [C] [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52 分。17. (16 分)(1)(6 分)( 2)(6 分)( 3)(4 分){#{QQABJQQk4gCYkBQACB4qAwlyCQuQkICQJcoOxRCeKAQiAYNIFKA=}#}18.(18 分)(1)(4 分)(2)(6 分)(3)(8 分)19.(18 分)(1)(8 分)(2)(6 分)(3)(4 分){#{QQABJQQk4gCYkBQACB4qAwlyCQuQkICQJcoOxRCeKAQiAYNIFKA=}#}2024~2025学年度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第二学期期中考查高一地理试题命题教师: 审题教师: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5年春运,60周岁及以上人群出行量同比增长近30%,更多老人选择前往子女工作地团聚,他们来自四川、河北、湖南、湖北等省份,目的地则多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大城市,这类现象被称为“逆向春运”(如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1.“逆向春运”现象显著增多的根本原因是( )A.城乡经济发展差距缩小 B.城市户籍制度放宽C.农村交通条件改善 D.传统家庭观念弱化2.近年来,芜湖市对非户籍人口实施“购房补贴+就业保障”政策,该政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属于( )A.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B.社会经济因素C.政治文化因素 D.家庭婚姻因素山西省是我国典型资源型省份,地处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过渡地带,下图为“2000—2020年山西省迁入人口构成变化图”,读图完成3-5题。3.2000—2020年山西省人口迁移的主要特征是( )A.全省人口总量大幅增加 B.晋中市迁入人口持续增长C.各地级市对外省人口吸引力强 D.人口迁移以跨省迁移为主4.太原市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是( )A.外省人口 B.本省其他县区人口C.国际移民 D.农村地区人口5.太原市人口迁入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适宜 B.人口出生率高C.经济发展水平高 D.农业资源丰富图为某国1970—2020年城镇化率变化曲线,读图完成6-8题。6.该国城镇化进程最快的阶段是( )A.1970—1980年 B.1990—2000年C.2000—2010年 D.2010—2020年7.2020年后城镇化增速放缓,主要原因是( )A.农村剩余劳动力枯竭 B.逆城镇化现象出现C.城市环境质量恶化 D.户籍制度严格限制8.目前所处城镇化阶段可能出现的城市问题是( )A.中心商务区空心化 B.公共服务供给不足C.耕地资源大量增加 D.城乡收入差距缩小读“徽州古村落景观图”和“现代玻璃幕墙商业街景观图”,回答9-10题。9.徽州古村落建筑中“马头墙”高耸密集,主要体现的地域文化功能是( )A.增加居住空间,缓解人地矛盾 B.彰显家族财富与社会地位C.防火防风,适应多山多雨气候 D.便于采光通风,改善室内环境10.现代城市商业街设计中融入“立体绿化”(如垂直植物墙),反映的地域文化观念是( )A.传统风水学说的延续 B.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C.对历史建筑风格的模仿 D.生态宜居与可持续发展膜下滴灌是在膜下应用滴灌技术,这是一种结合了以色列滴灌技术和国内覆膜技术优点的新型节水技术。我国新疆采用“膜下滴灌技术”使棉花单产提高30%,读图回答11-13题。11.新疆棉花品质优良的主要条件是( )A.土地面积广 B.冰雪融水灌溉C.光照充足 D.复种指数高12.该技术主要改善的农业限制性条件是( )A.地形崎岖 B.热量不足 C.降水不足 D.土壤贫瘠13.棉花种植高度集中化可能威胁粮食安全,因其导致( )A.农业机械化水平下降 B.耕地资源竞争加剧C.农村劳动力流失 D.气候变化风险增加阅读“中国预制菜产业链示意图”,回答14-16题。14.预制菜企业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原料供应充足 B.消费市场广阔C.劳动力成本低 D.政策扶持力度大15.预制菜产业对农业生产的直接影响是( )A.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 B.提高农产品附加值C.减少农业机械化投入 D.加剧耕地资源短缺16.冷链物流技术在预制菜产业中的作用是( )A.缩短生产周期 B.降低原料损耗C.减少能源消耗 D.扩大销售范围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16分)材料一:青藏高原人口密度分布图材料二:青藏高原随海拔变化人口密度图材料三:过度放牧曾让长江源地区、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唐古拉山镇的部分草场加速退化。2004年,在党和政府关心和推动下,世居此地的128户、407名牧民,搬迁到420多公里外的海西州格尔木市。村子也有了新的名字——长江源村。(1)描述青藏高原的人口分布特征。(6分)(2)分析藏南谷地成为人口密集区的自然优势。(6分)(3)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对迁出区有何影响。(4分)18.(18分)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代表城市中常见的三种功能区。(1)指出图例甲、乙分别代表的城市功能区。(4分)(2)说出该城市仓储区布局的合理性。(6分)(3)指出图中①②③地中适于修建高级住宅区的地区并说明原因。(8分)19.(18分)材料一:安徽省芜湖市依托“东数西算”国家工程,打造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中华数岛”数据中心集群,汇聚华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领军企业。该集群通过长三角枢纽芜湖集群算力服务平台,推动省内数据中心直连、省外集群互联,并上线DeepSeek-R1大模型,赋能工业制造、城市治理等领域。截至2025年,芜湖已引进31个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制造业提供智能化支持。材料二:下图为我国算力枢纽节点和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分布图。材料三:下图为算力产业链示意图。(1)分析芜湖市建设数算中心的有利区位条件。(8分)(2)说明数据中心集群在芜湖形成产业集聚的益处。(6分)(3)例举“东数西算”工程在芜湖市可带动发展的产业。(4分)高一期中试题答案解析1.A【解析】“逆向春运”指年轻人接父母到工作地过年,反映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乡村振兴政策推动)和城市包容性增强,经济因素是根本驱动力。B、C为辅助条件,D为文化因素非根本原因。2.B【解析】“购房补贴+就业保障”通过经济和社会手段(福利待遇、就业机会)吸引人口迁入,属于典型的拉力因素中的社会经济条件优化。3、B【解析】图为2000—2020年山西省迁入人口构成变化,未体现迁出人口数量变化,不能反映全省人口总量大幅增加,A不正确;对比晋中市2000、2010和2020年的迁入人口数,呈现逐年增加趋势,B正确;各地级市对本市县或本省其他县市区吸引力大于外省,C错误;人口迁移以省内为主,D错误。4、B【解析】结合2000—2020年山西省迁入人口构成变化图可以看出,太原市本省其他县市区迁入人口数量最高。5、C【解析】太原作为山西省省会,经济发展水平领先其他市县,吸引人口迁入量大。6、B【解析】由图可知,1970—1980年增速为6%,1990—2000年增速为11%,2000—2010年增速为7%,2010—2020年增速为6%,故1990—2000年增速最快。7、A【解析】2020年前城镇化速度快,伴随城镇化水平提高,大量人口涌入城镇,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乡村地区人口注入城镇力量减弱。8、B【解析】目前城镇化水平较高,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易出现城镇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9.C【解析】徽州古村落地处山区,木结构建筑密集,马头墙(封火墙)可阻隔火势蔓延,同时抵御强风,体现自然环境对建筑功能的塑造。A、B为次要因素,D与天井功能相关。10.D【解析】立体绿化通过植物调节微气候、减少能耗,反映现代城市对生态价值的重视,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践。A、C为传统观念,B未体现生态内涵。11.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疆地处西北内陆,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且昼夜温差大,白天光合作用强,有机质积累丰富,夜晚温度低,呼吸作用弱,因此棉花品质优良,C正确。土地面积广是有利于棉花生产的条件,与品质优良无关,A错误。新疆水源缺乏,是农业生产的限制性条件,冰雪融水灌溉是棉花能够种植的条件,与品质关系不大,B错误。新疆一年一熟,复种指数低,复种指数与品质也无关,D错误。12.C【解析】新疆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性条件为水分条件,该地降水少且蒸发大。“膜下滴灌”一方面实现了节水灌溉,另一方面“覆膜”减少了水分蒸发,从而缓解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13.B【解析】棉花集中化会挤占耕地面积,威胁粮食作物种植。14.B【解析】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居民消费能力强,对预制菜的需求量大,因此市场导向是主要驱动。预制菜原料(如农产品)多来自中西部或农业基地,东部沿海并非原料主产区,A错误。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较高,C错误。政策可能辅助产业发展,但非主要因素,D错误。15.B【解析】预制菜通过加工将初级农产品转化为标准化商品,延长产业链,提升利润空间。预制菜需求可能引导种植结构调整(如特定品种),但直接扩大面积需政策或市场长期推动,A错误。预制菜加工依赖规模化生产,可能反向促进农业机械化以稳定原料供应,C错误。预制菜主要影响加工环节,与耕地资源无直接关联,D错误。16.D【解析】冷链物流通过低温保鲜技术延长预制菜保质期,使其能够突破地域限制,辐射全国乃至国际市场。冷链属于储运环节,不影响生产流程,A错误。冷链主要用于成品运输,原料保鲜多依赖产地初加工,B错误。冷链需持续制冷,反而增加能耗,C错误。17.(1)整体上人口密度小,地区之间差异显著;(2分)东南地区密度大,西北地区密度小;(2分)低海拔地带相对稠密,高原地带相对稀疏。(2分)(2)地形:河谷平坦,利于耕作和城市建设;(2分)气候:气温较高、降水适中,适合青稞等农作物生长;(2分)水源:冰雪融水与河流提供灌溉水源。(2分)(3)促进生态恢复,增加生物多样性。(2分)减轻环境压力,改善土壤和水质。(2分)18.(1)甲:工业区;(2分)乙:住宅区(2分)(2)位于城区的边缘,地价低;(2分)靠近公路和铁路,交通运输方便;(2分)临近工业区,仓储量大。(2分)(3)①;(2分)位于城市外缘,靠近绿地,环境质量好;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空气好;靠近公路,交通方便;临近文教区,文化氛围好。(一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19.(1)①政策支持:作为“东数西算”国家工程枢纽,获政策倾斜与资金扶持;②基础设施完善:华为云华东数据中心等先进设施提供技术支撑,光纤通信与市政配套成熟;③能源与成本优势:依托长三角电力资源,电价较低,算力运营成本可控;④地理位置优越:地处长三角腹地,1小时通勤圈覆盖华东,数据传输延迟低(“10毫秒覆盖华东”):⑤产业基础雄厚:汽车制造(如奇瑞)、建材(如海螺集团)等工业对算力需求大。(一点2分,任答四点即可)(2)①企业可共用算力平台、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保障数据中心能源集中供给,降低建设成本;②有利于加强数据中心之间的互联,提升数据处理能力;③延伸产业链,推动数据加工、智能装备制造等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④多个数据中心集聚,形成规模效益,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知名度。(一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3)土建工程;IT设备制造;信息通讯;基础软件等。(一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查 高一地理答题卷.pdf 安徽省芜湖市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