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参观校园气象站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5课 参观校园气象站 教案

资源简介

15.《参观校园气象站》教案
【核心概念】
12.技术、工程与社会
【学习内容与要求】
12.2技术与工程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③举例说出周围简单科技产品的结构和功能,知道 科技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12.3科学、技术、工程相互影响与促进
④初步体验利用工具可以更好地进行观察与测量。
【教材简析】
《参观校园气象站》作为第三单元最后一课,本节课通过参观校园气象站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气象仪器,掌握天气观测与记录技能,将抽象的天气知识具象化,是连接生活与科学知识的重要桥梁,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天气现象的科学认知。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对天气现象有一定生活感知,但缺乏系统科学认识。他们形象思维为主,难以理解抽象气象概念,需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观察、实践活动建立科学认知。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能说出常见气象仪器名称与用途,理解其对天气观测意义;知道天气状况包含多种要素,形成对天气科学概念的初步认识。
2.科学思维
在参观和制作播报板过程中,学会观察仪器特征和天气现象,分析仪器与天气观测关系,锻炼逻辑思维。
3.探究实践
参与参观活动,主动观察、提问、记录;合作完成播报板制作,提升实践与合作能力。
4.责任态度
培养对气象科学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增强团队合作意识,认识到科学探究需严谨认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认识常见气象仪器及其用途;学会设计并制作天气情况播报板。
2.教学难点
理解气象仪器工作原理;引导学生依据观测准确设计播报板内容。
【教学准备】
学生:绘画工具(彩笔、画纸)。
教师:教学课件、准备记录表格、制作播报板材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明确问题 【PPT:2、3】 谈话:“同学们,校园气象站每天都在播报天气。气象站里有什么 它们有什么作用 我们去参观一下吧。”引出主题:参观校园气象站。(板书课题:参观校园气象站) 2.教师发布任务:(1)参观校园气象站,认识气象站内的仪器。(2).制作天气情况播报板。 了解本节课的任务 直接进入主题,通过任务激发明确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方案 【PPT:4、5】 提问:同学们,参观校园气象站要注意什么 讲解参观注意事项。 追问:我们参观校园气象站要做哪些事情 4.教师指导并总结。 学生回答问题。 预设:要注意倾听管理员的讲解。 预设:看一看里面有什么仪器;分工制作播报板等。 强化学生安全和文明参观意识,培养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为参观活动顺利进行做准备。
实施方案 【PPT:6-14】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走进校园,去认识气象站。并下发任务:根据今日的天气制作天气播报板,形式自定。教师以表格和图画为例进行讲解。 2.参观完校园气象站,教师提问:“你认识哪些仪器?向同伴们说一说吧。” 3.教师分别展示百叶箱、雨量器、风向标的图片和资料,讲解它们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4.组织学生分组设计制作播报板,分享展示成果并接受评价。 学生走进校园参观气象站。 预设:我认识了百叶箱;雨量器;测量雨量的;风向标。 学生展示分享。 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提高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巩固对天气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反思与评价 【PPT:15-17】 回顾反思:今天我们是怎么学习的,了解了什么?教师指导并总结。 出示评价表,详细讲解评价标准,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反思与评价能力。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自评与互评。 引导学生回顾知识,进行自我评价与互评。这不仅能巩固所学动物鼻子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反思自身学习过程、评价他人的能力。教师也可据此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促进教学相长。
【板书】
15参观校园气象站
百叶箱(温度计 - 测温度)
雨量器(测降水量)
风向风速仪(风杯 - 测风速、风向标箭头 - 指风向)
7 / 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